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策略.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92120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策略.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策略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策略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策略 近年来,“经典诵读”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也开始反思如何在当今社会和全球范围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小学都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而这一活动也逐步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主渠道中,对于小学

2、生学习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经典对他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经典诵读”收到较好的诵读效果,光靠记忆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从方法上给予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诵读呢? 一、游戏激趣诵读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从而产生内动力,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才会使学生努力去寻求阅读的机会,并从中获得阅读的满足,也才能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更容易在游戏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通过各种游

3、戏来提高和保持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游戏诵读方法: 1.“捉泥鳅”:教师伸出一手食指做“泥鳅”,另一只手张开做网,把“泥鳅”放在其他学生的“网”下面,把自己的“网”放在其他学生的“泥鳅”上面。学生齐读课本内容,当读到某处教师说“停”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立刻用“网”捉“泥鳅”,看看哪条“泥鳅”被捉住了。 2.“传山芋”:找任意玩具当做“山芋”,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依次传递“山芋”,也可以读一句再往下传。当喊“停”的时候,看看“山芋”在谁的手里。 此外,还有“语句接龙”、“木头人”、“拍掌”等游戏都可以融入诵读活动中,这样可以让学生边玩边背,在乐中学,在乐中背,为诵读活动增添乐趣和

4、动力。 二、熟读成诵法 南宋教育家朱熹提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正所谓“好诗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指导学生多读、熟读,进而自然“成诵”。教师既可指导学生琅琅地诵读,也可低唱慢吟地诵读;还可“不求甚解”地诵读,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律美、音律美;更可以变化多种形式去读,如集体读、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品味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在进行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时,不易在反复诵读中感到乏味,反而能激发诵读的兴趣。这样,读的遍数虽多,学生却不累,在熟

5、读中自然成诵。 三、配乐诵读法 诗是有声的画,是有韵律的歌。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配上一首曲子,为学生创设诵读的氛围,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如诵读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的音乐;诵读离别愁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诵读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优美抒情的曲子。配乐诵读,能够更好地投入诗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更深地领悟经典诗文的内涵,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从中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总之,教师用配乐的形式创设诵读情境,能为学生构建特有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配乐中体会经典诗文的内涵,走进文字背后的意境。 四、诗配画诵读法 “诗情画意”常常

6、令人陶醉,诗句和图画的对照往往能激起思维的涟漪。正因如此,教师指导学生给诗配画,可让学生在优美的画卷中欣赏经典诗文,在富有韵味的古诗中欣赏祖国的旖旎风光,使“经典诵读”得到升华。如古诗咏鹅,可指导学生绘成这样一幅画:白鹅浮在碧绿的湖面中,橘红色的脚掌在水中划动,水波涟漪。如此美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铭刻脑中。有了画,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在全班一边展示自己的画一边诵读古诗,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化抽象文字为具体生动的画面,又能通过画面记忆诗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达到较好的诵读效果。 五、表演

7、诵读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把经典诗文中的一些篇目加以创新,并组织学生以课本剧、小品、舞蹈等形式将经典诗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让学生领略诗文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剧作家曹禺曾说过:“演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产生兴趣。”以课本剧为表演形式的诵读,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经典诗文内容改编成剧本,通过创造性的语言和动作展现经典诗文的内涵,让古诗文更鲜活、更具感染力。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诵读经典诗文,可以加深对经典诗文的印象,促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如表演诵读望庐山瀑布,当学生读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注意诵读的语气,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飞流直下的动态。 总之,“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小学教师应充分重视、探究和实践有效的指导方法,从而激发小学生“经典诵读”的热情,真正让小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悟我国古代经典诗文的魅力,享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使“经典诵读”能够卓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