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91075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 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 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 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 复习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组织行为学 复习资料.精品文档.第一单元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各类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2. 中国古代主要的管理思想基本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管理思想基本观点主要代表人物儒家核心思想“仁” 仁、义、礼、信、智、忠、孝、悌、恕孔子、孟子、荀子道家核心是“道”效法自然、清净无为老子、庄子法家核心思想是“法治”反对礼制、强调法律、好利恶害、不法古,不循今、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商鞅、韩非子兵家核心是谋攻孙武墨家

2、核心思想是兼相爱,交相利“兼爱”原则、“尚利”,“贵义”的功利主义、“令其志功而观”的道德评价原则、“非攻”的战争观墨子第二单元1. 什么是心理学?其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2. 心理的实质是什么?简要说明心理过程的内容?实质:人的心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人对现实态度的体验、情绪、情感等)、意志过程(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不怕困难、完成任务的心理过程)3. 解释需要、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人的行为规律)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目标导向

3、行为 目标行为 需要满足 新的需要产生4. 什么是价值观?举例说明其作用。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作用:(1)影响对他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2)影响个人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影响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4)影响确定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5)影响个人接受和抵制组织目标与组织压力的程度;(6)影响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7)影响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的选择;(8)影响对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手段的选择。5. 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的几种效应及其含义。知觉的

4、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社会知觉的概念: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它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者主题的社会行为。社会知觉的几种效应及含义: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人对人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通过对知觉对象的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为整体。)3. 近因效应(最后印象深刻)4. 定型效应(定势效应)(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5. 投射效应(把自己的思想态度不自觉的反应于他人)6. 什么是态度?态度有哪些成分构成?态度

5、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补:是个体对人和对事物的稳定评价,是通过感情倾向表达出来的。态度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7. 什么叫个性?个性有什么特点?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特点:1.组合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一般性和独特性 4.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先天生理素质(主要是指遗传)2.社会环境、教育、社会实践8. 什么是气质?气质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气质是反映个体心理活动的动

6、力特征的心理品质。气质的分类和特点:1.胆汁质型(胆大)2.多血质型(活泼)3.黏液质型(安静)4.抑郁质型9. 挫折有哪些表现形式?压力的积极作用是什么?挫折的表现形式:攻击、退化、固执、妥协、冷漠压力积极作用:1.压力会使人进步,变得坚强 2.使人更有创造力 3.更快解决问题 4.对免疫系统有好处,更健康。第三单元1. 什么是激励?激励机制的基本内容?激励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使个体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激励机制基本内容:1.诱导因素集合(各种奖酬资源)2.行为导向制度(培养主导价值观)3.行为幅度制度(改变一定奖酬和一定绩效的相关性)4.行为时空制度(奖酬制

7、度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规定)5.行为归化制度(对成员进行组织同化,对违反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和教育)2. 你怎样理解激励的过程?1. 制定组织愿景目标,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统一。2. 通过一系列的诱导因素,利用组织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措施,对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包括人生、工作与生活等方面)的各个环节,利用多种方式有效进行激励,使每个员工自我驱动,尽可能发挥最大潜力,排除障碍,顺利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并同时实现个人目标。3. 双因素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 有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希望自己越

8、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自己能力相称的事)4. 根据期望理论,管理者在进行激励时应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努力与绩效,绩效与回报,回报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5. 人们感到不公平时的行为表现?管理者应该如何对待并消除其负面效应?人们感到不公平时的行为表现改变投入 改变收益 重新认识自己的投入和收益 重新认识他人的投入和收益离开工作环境 改变参照对象不比,不生气或生闷气 为消除其负面效应,管理者应该:1 )按照公平理论,在分配中应该坚持以下三条分配原则。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3)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原则。2 )尽可能打

9、破行业垄断,实行自由经营,平等竞争。3 )调整人们的主观认识,正确引导,提高管理的透明度。6. 人追求目标的行为有哪几种?目标导向行为(当前目标所表现的行为)、目标行为(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间接行为(与当前目标无关,为将来满足需要做准备)第四章1. 领导水平的模式(公式)?领导的实质是什么?L=f(i,b,e)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素质、能力与被领导者和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的函数关系。领导的实质是对下属的影响力2. 你是如何认识一个领导的权威的(领导权威的构成)领导的影响力(权威) 权力 威望资历因素职位因素传统因素品德因素作风因素情感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3. 领导行为理论里的四分图理论

10、和领导方格理论?权变理论中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高 关怀体谅 低高结构化高关怀人高结构化高关怀人低结构化低关怀人高结构化低关怀人成功的领导+=关怀体谅创立结构 创立结构 高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1.99.95.51.19.1高 对人的关心 低 对生产的关心 高贫乏型(1.1)不关心人也不关心生产 权威与服从型(9.1专制) 组织人型(5.5) 乡村俱乐部型(1.9) 团队型管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第一象限,下属是没有经验的,不能主动承担责任,领导者用“高任务,低关系”的命令式领导方式在第二象限,下属属于事业的早中期,领导者可采用“高任务,高关系”的说服式领导。在第三象限,下属属于事业的中期,领导者

11、采用“低任务,高关系”的参与式领导在第四象限,下属属于事业生涯的晚期,领导者采用“低任务,低关系”的放权式领导第四章1. 什么是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群体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共同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个体所组成的人群组合体。积极作用:1.加强群体的信息沟通 2.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保持成员心理健康 3.增强群体内聚力 4.协助正式群体实现组织目标 5.制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6及时解决成员的困难,提高群体士气2. 如何理解群体凝聚力的概念?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两力”主要影响因素:内部影响因

12、素:群体的领导方法,成员的共同性,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外部影响因素:群体的地位,其他外部因素3. 信息沟通常存在哪些障碍?你认为应如何克服?沟通的功能是什么?障碍:认知、情感、行为上的障碍,不能为对方所理解。克服:1.使用恰当的沟通通道 2.考虑接收者的观点 3.学会倾听 4.充分利用反馈机制 5.以行动强化言语 6.避免一味地说教功能:控制、激励、表达情绪和提供信息1. 沟通可以控制员工的行为2. 沟通通过不同的途径激励群体成员3. 沟通可以满足成员的社交需要4. 沟通是群体决策的重要保障4. 冲突的定义是什么?冲突即为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群体冲突是指在组织中个体与个体、个体和群体

13、、群体和群体之间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或在目标、利益上的矛盾而产生的对立过程。5. 冲突的来源是什么(或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决冲突有哪些途径?1. 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2.信息沟通障碍 3.考核评价不当 4.个性差异 5.利益需求不一致 6.宗派 其他如地方主义、本位主义、风气不正。途径:1.协商解决 2.仲裁解决法 3.权威解决 4.拖延法 5.回避法 6.转移目标法 7.心理位置互换法 8.求同存异法 9调整政策法 10.群体重组法6. 如何理解团队的概念?团队是指通过其成员专业素质的有效组合和共同努力,为组织达到最高行为效能的群体。7. 人际关系的概念、目的、实质、心理结构?概念:人际关

14、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是人们对于彼此之间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情绪体验。目的:寻求需要满足实质: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人们的具体交往中形成的。心理结构:认识、情感和行为。8. 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以诚相待、谦卑、利义结合、灵活多变、逐步发展9.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1. 情感密切 2.群体意识强烈 3.信息沟通灵活迅速 4.群体内聚力不稳定 5.自然形成其核心领袖人物,并有较高威信 6.成员的重叠性 7.自发性与不稳定性 8.不成文的规范 9.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第六单元1.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正式组织是指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而明确规定组

15、织成员之间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其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具有正式约束力。非正式结构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生活中,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自发形成的群体。2. 什么是组织文化?它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或功能)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内容的组织精神、行为方式与组织文化网络等集合体。作用:导向、凝聚、激励、创新、约束、效率功能3. 组织文化结构和塑造途径?诊断总结现有企业文化状况定格确立企业价值观及整个企业文化体系强化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调整积极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创新实现观念,企业生产,经营的突破4. 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并具有活力的组织文化?通过CIS策划,结合中国国情和民族特色,采取以下具体途径诊断总结现有企业文化状况定格确立企业价值观及整个企业文化体系强化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调整积极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创新实现观念、企业生产、经营的突破5. 试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程序(勒温的三步曲)解冻(打破原来的行为模式)、变革(实施变革)、再冻结(强化巩固新的行为模式)6. 影响组织变革的因素分析?阻力来源心理因素简要分析经济因素简要分析组织因素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