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88816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章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三章 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精品文档.第三章 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第一节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一、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及其划分方法划分中国干湿地区的指标目前主要是干燥度指标和年降水量指标。(一)干燥度指标采用这种指标划分的,有中国科学院的“中国气候区划”、“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和中央气象局的“中国气候区划”,其划分的方法见表。几种不同区划划分干湿地区的干燥度指标干湿情况干燥度/K中国科学院中国气候区划中国科学院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央气象局中国气候区划干旱年季4.002.003.502.00半干旱年季1

2、.504.0(或1.204.00)1.502.001.503.491.501.99半湿润年季1.001.50(或1.001.200)1.001.501.001.491.001.49湿润年季1.001.001.000.99中国科学院的“中国气候区划”进行三级区划,第一级气候地区划分从北到南以气候带为依据,从东到西以干燥度划分。第二级气候区划分,结合各区情况,甘蒙、甘新、华北三个地区重点考虑年、季干燥A度。第二级划分视各地情况适当运用年、季干燥度,年降水量、降水日等因素。这个区划以K4.00为干旱,K在1.50一4.00或1.20一4.00之间为半干旱,我国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从海拉尔,经

3、乌兰浩特、通辽、张家口到榆林、兰州、阿坝、昌都、拉萨,由东北针贯西南,干旱与半干旱的界限大致是自内蒙古的海流图经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大柴旦、玉树、倾多、拉萨、日喀则至噶尔昆沙一线。中央气象局的“中国气候区划”在第二(气候大区)和三级(气候区划)中,分别采用年、季干燥度指标。因干燥度标准与划分方法的不同,此区划划分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大致为:东自海拉尔、齐齐哈尔、锦州,向西南经承德、太行山、运城,再折向西北,经洛川、兰州、酒泉、敦煌、和田至喀什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青藏高原气候区域除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外,也属于这个范围。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按干湿情况,以干燥度为主要参考指标,

4、划分出第一级(自然地区)范围大致自海拉尔经乌兰浩特、通辽、十八盘梁、石家庄、阿坝、昌都、倾多一线的西北地区。干旱与半干旱的分界线大致是从包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折向大柴旦、格尔木经唐古拉山口转向黑河、鄯善一带。(二)年降水量指标以这种指标进行大范围干湿地区划分的主要有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的“中国自然区划”、“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以及“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其划分的主要指标如表1-7。表1-7不同干湿划分的年降水量标准/mm干湿划分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中国自然区划概要中国自然地理总论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25040

5、0100400500250250400400750750“中国自然区划”以400mm年降水等值线将我国划分为干旱和湿润两部分,在划分三大自然区域时,划出了西北干旱区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9.8%。“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以100mm等降水量线为指标,划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和“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分别都以400mm和250mm降水量线作为划分干湿区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指标,其中干旱、半干旱面积分别占30.8%、19.2%,合计占国土面积的50%。从以上不同的划分可以看出:因划分指标的不同,或同一指标具体标准的不同,或因再分级中运用的方法不同,划出

6、的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也就不同;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尽管目前还没有一致的划分,但是从大的范围看,还是比较一致的。即无论以干燥度K=l.5还是以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划分,中国干旱地区的面积都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50%以上。如果加上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的交错地带,则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面积更大。二、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即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干湿气候的分界线。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第二节 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区域和旱地农业类型分区一、中国旱农地区分布中国旱农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带。地理坐标位置

7、大致是东经7350-13505,北纬3320-5330之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17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全部或部分范围,供966个县(市)。土地总面积为54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56%,耕地面积0.51亿hm2,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1%,其中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约占该地区耕地总面积的65%,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2%。分布广,类型多。为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旱农生产,将北方旱地农业类型进行分区,分为4个一级区和57个二级区。 二、中国北方旱地农业类型分区指标(一)一级类型区的分类指标

8、和命名 一级类型区以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作为区划的主导指标。以干燥度为辅助指标。 水分分布规律是形成不同旱农生产的基本因素。采用年平均降水量作为分区指标,只能说明该地区年降水总量,而多于或少于这个数量的可能性在一般情况下各有一半,即保证率为50%。在受季风影响较大,年降水量变幅较大的旱区,为了稳产高产,就需要年降水量有较大的保证程度,所以采用以80%的保证率作为主导指标。此外,由于降水指标只是考虑到水分平衡中的收入部分,而没有考虑到水分的支出部分,只能定性地反映气候的干湿,不能定量地说明水分的盈亏。因此,采用干燥度作为一级类型分区的辅助指标。 我国北方地区按80%的保证率,将年降水量小于200

9、mm的地区称为干旱区,20025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偏旱区,25040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区,400500mm的地区称为半湿润偏旱区,500600mm的地区称为半湿润区。在此五个类型中,干旱区因降水量过少而不能实行旱农,半湿润区因降水量较多而不需要实行旱农。因此,旱农的一级类型区实际为三个,即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偏旱区。此外,由于降水指标只是考虑到水分平衡中的收入部分,而没有考虑到水分的支出部分,只能定性地反映气候的干湿,不能定量地说明水分的盈亏。因此,采用干燥度作为一级类型分区的辅助指标。干燥度大于3.5为干旱区,3.03.49为半干旱偏旱区,1.62.99为半干旱区,1.31

10、.59为半湿润偏旱区,1.01.29为半湿润区。表19 北方旱地农业类型一级区的指标和特征表19 北方旱地农业类型一级区的指标和特征区别主导指标:80%保证率的全年降水量(mm)辅助指标:干燥度自然地带种植业特点畜牧业特征林业特征农业综合特征作物水分盈亏量(mm)作物水分反应类型熟制牧草产量(青草kg/亩)饲养方式载牧量(亩/羊单位)干旱区2003.5荒漠带-220/一年一熟2050放牧50散生荒漠灌木以牧为主,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旱农区半干旱偏旱区20025033.49半荒漠带130-100极耐旱一年一熟50100放牧2050散生灌木以牧为主,旱农分布下限半干旱区2504001.62.99干草

11、原带-6020耐旱一年一熟100200放牧舍饲1020罐丛广泛分布,局部可有乔木林半农半牧;山地阴坡可以造林,采取抗旱措施,旱农发展潜力大半湿润偏旱区4005001.31.59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带20110较耐旱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200300舍饲放牧510灌木林为主,乔木林可成片存在以农为主,局部地区林牧比重大,季节性干旱,采取措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半湿润区5006001.01.29森林森林草原带110/一年一熟二年三熟 或一年两熟380500舍饲35灌木林和乔木林普遍存在以农为主,旱情不严重,但复作时需补充灌溉。(二)二级类型区的划分指标和命名 二级类型区的划分主要是综合考虑地貌、热量及形成农业

12、干旱的特殊因素(如水土流失、风沙区)和农、林、牧业结构的比例。 地貌是形成农业生产类型的主要因素,在旱农地区更为突出。地形起伏直接影响光、热,水的再分配,直接影响旱地农业的产业结构,作物、畜禽和林木的品种结构,从而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地貌分类指标见表110。表110地貌分类特征类型相对高度(m)绝对高度(m)平原丘陵山地高原100200200200500热量因子对农作物有效利用水分的影响也很明显,相同的降水量,凉温地区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要高于暖温地区。从而在降水量有限的旱农地区对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的结构、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种植制度、经营方式、草地类型、林木分布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在中国北方地区

13、中暖温、中温、凉温和寒温地带的分布也十分明显,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旱农类型的分异性。在研究中采取0持续期的积温作为衡量热量的指标(表1-11)。表1-11 热量分级指标分级0积温()农业意义寒温凉温中温暖温1500150025002500400040004800高寒无农业区,只能种植耐寒性强的牧草。高寒农业区,一年一熟,可种植喜凉作物,如春麦、马铃薯等,亦可发展林牧。一年一熟,能种植喜温的玉米、大豆、高粱等。冬小麦可与夏玉米或夏大豆等,一年两熟。形成农业干旱的障碍因素(特殊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干旱类型的特点,成为区分旱农类型的主要指标之一。从中国北方旱区看,主要障碍因素是水土流失和风沙

14、。其区分指标见表112。水土流失区保水性能差,坡耕地多,多旱作,在风沙区则作物易受风旱威胁,需借助农田防护林保护或发展牧业。表112旱农障碍因素指标分类指标农业意义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地块破碎,沟壑纵横,保水性能差,坡耕地多,多旱作。风沙区风沙面积(犯风沙地)占面积的15%以上地块连片,风蚀沙化严重,牧业比重大,种植业易受风旱威胁,需借助农田防护林保护。社会经济活动更影响农、林、牧产业结构的分异,使自然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地区形成相异的农、林、牧结构。农林牧结构既可以它们用地结构的比例作分类指标,也可用它们产值的结构比例作为指标。两者互相联系,但表现不一样。用地结构主要表现

15、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特征,产值结构则主要表现生产活动的最终经济效果,二者共同构成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这里采用了产值结构比例做为分类指标(表113)。 表113各类型农业产值结构分类指标类型农、林、牧产值结构%备注农业林业牧业农区林区牧区农牧区农林区7040左右40左右7020左右40左右7040左右20左右草原放牧区如新疆、青海、内蒙古应为25%或农牧产值和大于70或农林产值和大于70 总之,二级类型区的分区指标较多,其命名采用三段复合命名法,即自然地理区域,干旱特征和农业类型,如阴山北部丘陵半干旱偏旱农牧区,辽宁西北部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风沙半干旱农区,陇中黄土高原南部丘陵沟壑半湿润偏旱农牧区等

16、等。三、中国北方旱农类型区划及名称 (一)半干旱偏旱区 本区东起呼伦贝尔高原,向西南延伸,经鄂尔多斯高原,过陇西黄土丘陵沟壑,祁连山北麓到柴达木盆地外围,属内蒙古、甘肃、青海的一部分。本区共分7个二级区,即: 1、内蒙古东北部高平原半干旱偏旱牧区 2、阴山北部丘陵半干旱偏旱农牧区3、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风沙半干旱偏旱牧区 4、陇中黄土高原西北部半干旱偏旱农牧区5、青海东部低山丘陵半干旱偏旱农林牧区6、祁连山北麓高寒半干旱偏旱农、牧、水源林区 7、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山地半干旱偏旱牧区(二)半干旱区 本区自东向西为大兴安岭西麓、东北西部丘陵-平原、冀北晋北高原山地、河北平原中部,晋陕黄土高原北部、内蒙

17、古河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东部、陇西黄土丘陵区、祁连山地、青海湖环湖地带、湟水谷地上游、海南高原山地,青南高原北部和新疆伊犁盆地。包括12个省、市、区。本区共分25个二级区,即:1、大兴安岭西麓高平原半干旱牧区 2、松嫩平原东北水土流失半干旱农业区 3、松嫩平原中西部半干旱农牧区 4、吉林西部平原风沙半干旱农(牧)区 5、大兴安岭东南麓科尔沁低山丘陵半干旱牧农区6、科尔沁沙地半干旱农牧区 7、西辽河平原半干旱灌溉农业区8、辽宁西北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风沙半干旱农业区9、燕山北部山地丘陵水土流失半干旱农林牧区 10、晋北、冀西北山地半干旱农林牧区 11、河北黑龙港半干旱农业区 12、太行山东麓半干旱

18、灌溉农业区 13、阴山南麓丘陵山地半干旱农牧林区 14、太原、忻定盆地半干旱灌溉农业区15、土默特平原半干旱灌溉农业区 16、吕梁北段黄土丘陵半干旱农业区17、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半干旱牧林农区18、毛乌素沙漠边缘风沙半干旱牧林农区 19、陕北黄土丘陵半干旱农牧区 20、陇中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半干旱农牧区 21、海东黄土丘陵半干旱农牧区 22、青海湖环湖半干旱牧农林区23、黄河源头半干旱牧林区24、可可西里内陆寒漠区 2、伊犁河谷半干旱农牧区(三)半湿润偏旱区 本区包括大小兴安岭、松嫩平原东部、吉林中部平原、辽西的中北部、燕山北部山地、华北滨海低平原、豫北-豫西、太行山、太岳山地、关中平原、临

19、运盆地、延隰黄土丘陵、陇中黄土高原南部和北门源山谷滩地等14个省市、区311个县旗。本区共分13个二级区。即:1、大小兴安岭山地丘陵半湿润偏旱农林区2、松嫩平原东部半湿润偏旱农业区 3、吉林中部平原半湿润偏旱农业区4、辽宁西南-中北部半湿润偏旱农业区5、燕山北部山地半湿润偏旱林牧农区 6、华北滨海半湿润偏旱农牧区7、华北低平原区半湿润偏旱农业区8、豫北、豫西半湿润偏旱农业区9、太行太岳山地半湿润偏旱农业区10、关中平原、临运盆地半湿润偏旱农业区 11、延,显黄土丘陵半湿润偏旱农牧区12、陇中黄土高原南部丘陵沟壑半湿润偏旱农牧区13、门源半湿润偏旱农牧区四、内蒙古旱地农业类型分区(一)干旱区 1

20、、阴山北麓高平原干旱牧区2、河套平原干旱灌溉牧区3、内蒙古西部高平原风沙干旱牧区(二)半干旱偏旱区1、内蒙古东北部高平原半干旱偏旱牧区 2、阴山北部丘陵半干旱偏旱农牧区3、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风沙半干旱偏旱牧区(三)半干旱区1、大兴安岭西麓高平原半干旱牧区2、.大兴安岭东南麓科尔沁低山丘陵半干旱牧农区3、科尔沁沙地半干旱农牧区 4、西辽河平原半干旱灌溉农业区5、燕山北部山地丘陵水土流失半干旱农林牧区6、阴山南麓丘陵山地半干旱农牧林区7、土默特平原半干旱灌溉农业区8、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半干旱牧林农区9、毛乌素沙漠边缘风沙半干旱牧林农区(四)半湿润偏旱区1、大小兴安岭山地丘陵半湿润偏旱农林区五、旱农

21、地区不同类型分区的战略发展方向(一)干旱区本区地处欧亚大陆中心,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52.5。其中,灌溉农业区有新疆的绿洲农业区、内蒙古河套、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等,区内农田、沙漠、戈壁相间分布,风蚀严重,土壤次生盐渍化较为普遍,草场质量较低,畜产品产量不高。本区存在的问题与农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农林牧综合发展。在灌溉农区,改进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长绒棉及瓜果商品基地,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农牧区要农牧结合,注重基地建设,逐步提高载畜量,建立畜产品生产基地。(二)半干旱偏旱区本区地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地

22、域差异显著。冬季漫长,春季多风,农业生产经营粗放,土地沙化、退化严重,干旱、低温、霜冻、风沙灾害较多,单产较低。本区水资源较少,大部分地区地表水少、水质差,因地高水低,黄河水难以利用。本区的发展方向应是牧区以牧为主,林牧结合。农牧区不宜农耕地,应还草还牧,将耕作制度调整为粮草轮作。长城沿线农牧区,则以农为主,发展甜菜、油料及耐旱作物,应注意营造农田防护林。总之,此区应大力种草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农牧结合,农林牧综合发展。(三)半干旱区 此区地势变化大,气候差异大,干旱、冰雹、霜冻灾害严重;降雨量虽不多,但阵发性暴雨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力瘠薄。其次,是广种薄收,产量低而不稳。本区的发展方

23、向应是从单一的旱地改水地转变为旱地农业与灌溉农业同步进行;大力种草种树,扩大植被以保护土壤,涵养水源,日益减少水土流失。其次要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利用并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提高特产资源品质;建立自给性农业,商品性畜牧业,保护性林业,农林牧综合发展,实现生态系统及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四)半湿润偏旱区此区地形地貌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滩地等,降水量400600mm,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较大的河流如松花江、辽河、海河、滦河及黄河都流经此区。春旱突出,春旱夏涝交替出现,土壤肥力退化,次生盐渍化严重。本区的发展方向则是以农为主。广开肥源,提高土壤肥力,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结合,防旱治涝。灌溉农业与旱作农业相结合。进一步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提高作物单产。同时要治水改土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建成商品粮、棉、烟、豆及瓜果生产基地。思考题1、简述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2、简述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区域。3、我国北方旱地农业类型分区的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标是什么?采用这两个指标是如何划分的?4、二级类型区的划分指标包括哪些?采用这些指标是如何划分二级类型区的?5、举例简述中国采用年降水量的划分指标划分干湿气候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