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84858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精品文档.1.古诗三首1.四时田园杂兴写了村农民男耕女织以及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勤劳,以及儿童的天真可爱。四时田园杂兴作者 宋代 范成大 他的诗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和民生疾苦,范成大,杨万里,陆游 尤袤 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也称“南宋四大家”2.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3.村晚这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

2、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5.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皮之态。如改为“骑”则没有这种效果。6.课外积累描写儿童的古诗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 祖父的园子1.课文通过回忆描写了小

3、时候和祖父在园子快乐、自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祖父的思念。2.“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3.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

4、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4.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5.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虹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6.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句话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明晃晃”一词改为“五颜六色”好不好?不好。“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园中事物的满心喜爱。如果改为“五颜六色”,只是表现色彩的丰富多样,则不能传达出这种感情。7.

5、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因为我太小,祖父拔下锄头杆,让“我”单拿着“头”铲地,表现祖父体谅我,不愿让“我”太劳累,表现他对“我”的疼爱。8、“我”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1)园子给了“我”自由。“我”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耍,即使是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2)园子给了“我”快乐。这里有“我”喜欢的昆虫、花鸟、植物,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活力的,是“我”喜欢的环境。9.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还追蜻蜓、摘吃黄瓜、捉玩蚂蚱

6、等。 特别之处:(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许多可爱的昆虫,白、黃、红、金、绿,各种颜色一应俱全。(2)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自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10.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感受:园子里的生活是无拘无的,是完全自由的。不光“我”是自由自在的,就连这里的植物、动物仿佛也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人来干涉。11.课文

7、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在祖父的菜园里玩耍的情景:关上小虫子,大榆树。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摘吃西瓜,追逐蜻蜓,捉完蚂蚱。用瓢舀水往天空扬。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用草帽遮脸睡觉。3.月是故乡明1.月是故乡明本文以“月亮”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2.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3.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

8、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一定是对明月的赞美,是对家乡的歌颂。4.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5.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

9、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6.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捉知了;第二件事是在苇坑边赏月。7.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1.数星星、捉知了2赏月亮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8.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9.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

10、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10.形容数量多的词语不可胜数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11描写月亮的古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12思乡的古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春风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唐王维)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4.梅花魂1

11、.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2.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包括无数海外游子无比崇尚的精神。3,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4.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

12、外祖父。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看见梅花开,闻到梅花的幽芳,再写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巧设悬念,引人思考: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联系呢?5.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把梅花与其他的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三个“最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在梅花的精神。6.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

13、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7.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8.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课文写了外祖父1.教诗词而落泪,2.珍爱墨梅图,3.难归国而痛哭,4赠予墨梅图,5.送梅花绢等五件事。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9.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答: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10.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时说的话有几层意

14、思?外祖父的目的是什么?答:1赞美梅花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精神。2.借花喻人,赞美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3 指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外祖父的目的就是教育哟做一个像梅花品格的人。11文中三次描写外祖父的眼泪,都是哪三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答;教诗词时无声的落泪,不能回国呜呜地哭,送梅花手绢眼含泪水。从中感受外祖父渴望回国,但是不能回国成为他终生的遗憾。12作者为什么要用“梅花魂”作为题目?答:“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13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学习园地一语句段

15、运用冷; 北风呼啸着,从窗户缝钻进来,教室里没有暖气,就像一个大冰窖。我裹紧衣服,缩缩脖子,两只手使劲搓一搓,在呼一口气。静:教室里安静极了,静的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能听到。静的连同学们写字声都能听到。辣:这个辣椒简直太辣了,辣得他面红耳赤,辣得他流出眼泪。辣得他大口大口喝水。忙:他太忙了,忙得忘记吃饭,忙得忘记回家。吵:下课铃响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在讲笑话,有的哼着小曲,有的在打闹。快:他跑得真快。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眨眼功夫看不见踪影。二对比写法的句子1这里的山泉水真甜,可是我还是想念故乡的井水。2. 虽然父亲的自行车已经很旧,远比不上城里的汽车宽敞舒服,但是父亲的自行车承载着我的美好

16、童年,看起来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3. 游子吟 (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词义:临;将要 意恐 : 担心 言;说 寸草:小草 报得;报答 三春晖: 慈母之恩 晖;阳光 形容母爱像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子女。 心:既指草木的茎,也指子女的心意诗意: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制衣服。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制,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敢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的慈母恩情呢?5.草船借箭1.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课文记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足智多谋,有胆有识以及顾全

17、大局的博大胸怀。2.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3.课文主要内容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4.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

18、箭,周瑜自叹不如。5.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6.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7.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

19、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8诸葛亮为什么笑?,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宽容大度。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9.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诸葛亮下

20、令把船掉过来,是为了能两面受箭,也为了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充分显示出来。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 “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10.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11.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算好天气

21、: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算好曹操:谨慎多疑。布置周密、准确。12.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10.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三顾茅庐 桃园三结义 空城计 关羽温酒斩华雄 刮骨疗毒 三英战吕布 11. 三国中的人物;关羽 张羽 刘备 吕布 赵云 马超 董卓 赵云。12. 三国中的成语及人物: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 鞠躬尽

22、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刮目相看(吕蒙) 三顾茅庐(刘备) 草船借箭(诸葛亮 周瑜)13. 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6.景阳冈1.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3.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

23、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4.文章第九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躲”。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梢棒。作者写到梢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

24、”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5.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6.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

25、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武松出言豪壮,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7.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武松这时才相信冈上有虎,但是一点也不害怕。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下冈。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8.一段话

26、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9.从“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10.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样塑造武松这一人物的?作者通

27、过武松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的。11.除了打虎,作者在开始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14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这些内容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对武松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打虎作了铺垫。12.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吗?为什么?是。因为这只吊睛白额大虫一到天晚就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武松打死它,可以说是为民除掉了一害。13.第9自然段写老虎扑人,武松沉着应对,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出了什么?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扑”“掀”“剪”是老虎进攻的三招,这些动作把老虎的凶猛、让

28、人生畏的气势显露无遗。武松用三“闪”沉着应对,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体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14.通过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通过全文,我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武功高强、豪爽倔强、无所畏惧的武松。15.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喝酒(上冈)(打虎)(下冈)讲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16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的故事,武松在梁山108将中排行第14位,人称“行者武松”17小说中人物的绰号:及时雨宋江 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 花和尚鲁智深

29、 小李广花荣 智多星吴用 14. 对文中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我认为两种评价都有道理:他明知山中有虎,却无所畏惧,最终打死老虎。说明他勇敢。他不听劝阻,有些固执。看到榜文不返回,说明他很爱面子。7.猴王出世1.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勇敢顽强能屈能伸、敢作敢为。大公无私的特点。2.石猴具备了哪些当猴王的条件?他来历非凡,是一个饱受日精月华的石猴,非一般猴子

30、能比;他能与其他猴子打成一片,具有亲民的特点;他有其他猴子没有的勇气和非凡的本领以及高远的眼光,还有很强的演讲才能,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3.石猴和群猴是怎样发现水帘洞的?石猴与众猴避暑时去山涧洗澡,看到涧水奔流,就想去找寻源流,源流处是一道瀑布,石猴自告奋勇进去寻源头,发现了水帘洞。4.群猴是怎样进洞的?又是怎样拜石猴为王的?群猴在石猴的带领下跳进了水帘洞,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石猴提出人要讲信用,按先前讲的拜他为王,石猴因穿越水帘洞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5.读完本文后,石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石猴给我留下了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身手不凡的印象。6.

31、西游记中的故事: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 大战红孩儿 真假美猴王 7. 西游记中人物的特征:唐僧:一心向佛 心慈面善 孙悟空:神通广大 机智勇敢 嫉恶如仇 猪八戒:好吃懒做 贪财好色 沙僧: 任劳任怨 忠诚老实8.红楼春趣1.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课文主要写了宝玉与黛玉、探春、宝钗等姑娘们一起放风筝的事情,表现出贾府当时繁荣昌盛,宝玉的无忧无虑。2.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 单他有这个不成!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且语气更为强烈,表现了人物直爽的性格特点。3.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

32、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4.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这句话说明黛玉是个放风筝的高手,知道问题出在顶线不好。5红楼春趣,趣在哪里?红楼春趣的“趣”表现在:放晦气的民俗有趣。文中对话语言有趣文中神态描写有趣。文中动作描写有趣 人物性格特点有趣 放风筝的场景的有趣 人物关系有趣。学习园地 一 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1. 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2. 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3. 我借助资料对武松有了更多了解。4. 我结合看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 阅读名著猜测词语的方法

33、1联系课文内容 2 结合影视作品 3 结合学习经验4拆分词语,逐字理解二 榜文;贴在墙上的告示 印信; 官府的印章驿站 ; 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途中休息住宿的地方 郎中: 中医医生 货郎: 旧时民间在街上流动贩卖杂货的商贩。 店家: 旧时指旅店饭馆的主人。 客舍 : 旅馆 墨客: 指文人三 理解词义喜不自胜: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胜: 能承受 能控制请勿自误;请不要是自己受伤害。勿: 不要瞑目蹲身: 闭上眼睛蹲下身子。瞑 : 闭眼拱伏无违:众猴子跪在地上向猴子礼拜:拱: 两手向上合。 伏:屈服 违:不遵守序齿排班 按年龄大小有顺序的排列。齿 ;年龄四古诗 鸟鸣涧 (唐)王维 有“诗佛”之称 作品相思,山居秋暝他和孟浩然合称“王孟”人有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意: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飘落,夜里一片寂静,春日的山谷里空荡荡的。明月升起,洒下的光辉惊动了山中的鸟,他们在春天的山涧高飞鸣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