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说唱童谣.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84187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说唱童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 说唱童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说唱童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说唱童谣.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六单元 说唱童谣.精品文档.国标本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 课 题第六单元 说唱童谣主备人陶 丽 莉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童谣,在听听唱唱、玩玩念念的过程中,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 2. 继续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并能针对歌唱的内容,有意识地采用连贯或轻快的声音歌唱;在听、唱、动的活动中准确感受与表现歌曲的韵律(二拍子、四拍子);能用认识的打击乐器演奏固定节奏型(四分节奏、二分节奏);为童谣伴奏,声音的力度和韵律能与歌曲吻合。 3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童谣活动之中,能做出与音乐韵律相符的

2、动作;能围绕主题编创一两句简单的童谣儿歌,并以一定的节奏念出来;在童谣游戏、表演及创作活动中与同学友好合作,共同体会童谣带来的快乐。4在念、唱、奏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二分、四分节奏所组成的节奏型;在诵读童谣中感知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进而认识节奏符号,并继续结合童谣的内容进行巩固认读;结合牧童遥乐句的演唱,模唱sol、la 、mi、 re组成的简单旋律,培养初步相对音高的概念。教学重点1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童谣,在听听唱唱、玩玩念念的过程中,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 2指导学生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童 牧童谣,并能针对歌唱的内容,有意识地采用连贯或轻快

3、的声音歌唱;在听、唱、动的活动中准确感受与表现歌曲的韵律(二拍子、四拍子)。教学难点1尝试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探索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能用自制打击乐器奏出以、 、构成的短小节奏型,参与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之中。2结合牧童遥乐句的演唱,模唱sol、la 、mi、 re组成的简单旋律,培养初步相对音高的概念。教学准备 电子琴、电脑等。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童谣,在听听唱唱、玩玩念念的过程中,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 2. 继续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并能针对歌唱的内容,有意识地采用连贯的声音歌唱;在听、唱

4、、动的活动中准确感受与表现歌曲的韵律(二拍子);能用认识的打击乐器演奏固定节奏型(四分节奏、二分节奏);为童谣伴奏,声音的力度和韵律能与歌曲吻合。 3在念、唱、奏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二分、四分节奏所组成的节奏型;在诵读童谣中感知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进而认识节奏符号,并继续结合童谣的内容进行巩固认读。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草原牧歌律动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主旋律)配乐朗诵: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

5、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牧笛的小孩儿赶着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鲜嫩的青草,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牧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3指名学生回答: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4请学生贴出画面。(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2)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3)出示课题牧童二、学唱歌曲牧童。1听录音范读儿歌。2教师听录音伴奏按节奏范读3变换形式读儿歌。(1)师:你们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2)师:谁来想个办法使儿歌读得更好听呢 学生设计伴奏型。

6、(3)认识“ti ti”。X X 两个半拍念“ti ti”ti ti (4)按节奏念一念,模仿小牧童的吆喝声。X X X X ta titi ta a哟 啰啰 啰 X X X X X :ti ti ti ti ta a咿哟 啰啰 啰 (5)合作按节奏读一读儿歌。4学唱歌词。(1)听琴哼唱旋律。学生设计不同的单音哼唱旋律。(2)听琴学唱。师:你觉得有什么唱不好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名学生解决问题或听范唱后再解决。(3)学生齐唱。师: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结束句?当小羊儿吃的饱饱的回家去时,它们的声音会离我们越来越(生:远),那我们唱的声音就要越来越(生:弱或小)(4)巩固练习。a

7、、接龙唱。b、分组唱等。三、表现歌曲。1加入衬词,唱一唱。小羊声音“咩”牧童吆喝声 “哟 啰啰 啰 咿哟 啰啰 啰 :” 2真够热闹呀,谁能想想主意,再设计一些形式,让我们的歌声更动听”?一组:体态律动;二组:打击乐;三组:分角色表演 四组:小羊叫声3分组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4合作表演。四、拓展。1、歌曲出处、简介师:小牧童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我们今天学的牧童是哪里的民歌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介绍江苏:地处我国的华东地区,那里土壤肥沃,被称为鱼米之乡3、其他民族的放牧情况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或民族的有关放牧等情况吗?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

8、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人主要吃奶制食品、牛肉和面食,他们热情好客,待人诚实,特别尊重长辈。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独有的乐器马头琴相当出名。4、模仿马的动作。结束: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在牧童的悠扬笛声中赶着自己的小羊、小牛儿回家出教室结束本课。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童谣,在听听唱唱、玩玩念念的过程中,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 2. 继续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并能针对歌唱的内容,有意识地采用连贯的声音歌唱;在听、唱、动的活动中准确感受与表现歌曲的韵律,为童谣伴奏,声音

9、的力度和韵律能与歌曲吻合。 3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童谣活动之中,能做出与音乐韵律相符的动作;在童谣游戏、表演及创作活动中与同学友好合作,共同体会童谣带来的快乐。4在念、唱、奏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二分、四分节奏所组成的节奏型;在诵读童谣中感知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进而认识节奏符号,并继续结合童谣的内容进行巩固认读。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师生用歌声律动互相问好!(音乐两只老虎)二、复习歌曲牧童。1跟音乐唱一唱。2边唱边加入“咩-”作声势伴奏,唱一唱。3分组唱。(A组唱歌、B组声势伴奏)。4合作表演。(A组唱歌、B组声势伴奏、C组歌表演)。按照下面的顺序表演。念唱念学习用整齐的声音念、唱这首歌

10、,加上模拟动作表达“牧童”的快乐心情。三、童谣诵读拉大锯。1谈话导入:说童谣,唱童谣。说说唱唱笑弯了腰。奶奶的童谣说故事,爷爷的童谣唱大戏。看看爷爷姥姥小时候说什么童谣。2出示童谣拉大锯。3师生合作,表演拉大锯。4让一部分学生有节奏念儿歌,一部分学生配上有节律的象声词“ga zi ”,进行二声部的训练。5和同学合作,表演拉大锯。边模仿拉大锯的声音,边和同伴游戏。分别扮演奶奶和小孙女,双手相拉,边念儿歌边做一拉一送拉大锯的动作。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宝莲灯西游记,咱们一块去看戏。gazigazigazigazi四、欣赏天黑黑。1爷爷奶奶的儿歌小朋友玩得开心吗?你们知道台湾小朋友唱什么儿歌

11、吗?想不想去听听?2初听歌曲,听一听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相互交流,师小结。出示歌词,简介歌曲。4复听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5、你觉得歌曲中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一起跟着录音哼唱。6、再听歌曲,角色扮演。五、总结下课。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童谣,在听听唱唱、玩玩念念的过程中,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 2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童谣活动之中,能做出与音乐韵律相符的动作;能围绕主题编创一两句简单的童谣儿歌,并以一定的节奏念出来;在童谣游戏、表演及创作活动中与同学友好合作,共同体会童谣带来的快乐。3在念、唱、奏的活动中,进一步巩

12、固二分、四分节奏所组成的节奏型;在诵读童谣中感知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进而认识节奏符号,并继续结合童谣的内容进行巩固认读。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听音乐一起演唱京剧脸谱歌进教室。1师:刚才我们唱的是什么啊?生:京剧。2师:那你们知道京剧是什么地方的吗?生:北京。二、出示捏面人老爷爷图片,引出主题。1师:今天老师就从北京请来了一位老爷爷,看看他在干什么?他会捏些什么呢?2观看视频捏面人3学生交流。4教师小结:老爷爷本领真大,捏了这么多面人,把我们的眼睛都看的怎样了啊?生:眼睛都花了。三、欣赏捏面人。1导入:捏面人的老爷爷真历害,人们把他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听,思考这首歌哪些地

13、方唱,哪些地方念?(1)学生交流。(2)师小结,出示歌词。2再听音乐,随音乐伴奏念一念,唱一唱,演一演。(1)跟节奏读歌词,并演一演。(2)随音乐哼唱表演。(3)师:你们觉得,这首歌哪一句像唱大戏的感觉?从这句中能听出哪里的地方特色?(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5)拓展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体会豫剧特色和河南方言特点。(6)反复演唱“你说是啥就是啥”乐句,体会豫剧特色。3综合欣赏。听听、唱唱、念念、动动(1)师:今天,捏面人的老爷爷认识了我们小朋友非常开心,他要给我们捏几个面人,你想捏些啥?(2)学生交流。(3)你们能用歌词的形式把你要捏的东西编进歌曲中吗?(4)小组创编歌词。(背景音乐捏面

14、人)(5)分组汇报,择优展示。(6)听听、唱唱、念念、动动。(7)完整表演歌曲捏面人。(8)相互评价,表扬优秀小组。四、拓展童谣集锦。1欣赏童谣组合。颠倒谣、板凳绑扁担、小兔子乖乖、不倒翁、数鸭子、闪烁的小星等。2唱唱念念,你觉得童谣有什么特点?3交流小结,了解童谣。一是语言平白易懂、二是声韵自然活泼、三是句式短小生动、四是情意俏皮有趣、五是唱念相宜。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童谣,在听听唱唱、玩玩念念的过程中,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有表现与表演的热情。 2. 继续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并能针对歌唱的内容,有意识地采用轻快的声音歌唱;在听、唱、动的

15、活动中准确感受与表现歌曲的韵律(四拍子);能用认识的打击乐器演奏固定节奏型(四分节奏、二分节奏);为童谣伴奏,声音的力度和韵律能与歌曲吻合。 3在念、唱、奏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二分、四分节奏所组成的节奏型;在诵读童谣中感知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进而认识节奏符号,并继续结合童谣的内容进行巩固认读;结合牧童遥乐句的演唱,模唱sol、la 、mi、 re组成的简单旋律,培养初步相对音高的概念。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1学生聆听音乐牧童短笛进入教室。2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欣赏动画片,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播放牧笛片段。)2师生交流小结:小牧童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首他放牧时演唱的童谣,

16、大家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牧童谣。三、学习新课,学唱歌曲牧童谣。1初听范唱,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6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3复听范唱,请同学们“跟我做”。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腿、握拳)感受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4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看看那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大家给老师打节拍好吗? 5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好,请学生轻声用“lu”哼唱旋律。6加入歌词演唱。7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8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9同学们唱真不错,这位小牧童他只顾着跟我们

17、唱歌,他的牛儿不见了,估计是跑到不远处的山坡上去了。我们一起帮他找一找好吗?10感受音高关系,学习“la、sol、mi、re”及手势。(1)画出山坡,学手势。来到山坡发现的牛儿的脚印,我们一起找找看:55 55 6 上山坡; 55 55 3 下山坡; 33 33 2 最后牛儿自己回到了山脚下。la大象的鼻子,长长的;sol盾牌,坚硬、牢固的;mi课桌,平平的;re滑梯,手指尖翘起来。每讲解一处,带学生学习一处,最后连起来。(2)拍一拍,再模仿老师的声音唱一唱。念唱找四、拓展听听、连连、唱唱。1出示图片。牧童 河南音乐特色牧童谣 江苏民歌天黑黑 湖北民歌捏面人 台湾童谣2听辨音乐,交流小结。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