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0003.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57230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000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000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000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0003.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000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000304任务_0003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1. 介导I型超敏反应速发相反应的最主要血管活性介质是( ) A. 组胺B. 白三烯C. 细胞因子D. 腺苷酸环化酶E. 血小板活化因子2. 抗体分子上的抗原结合部位在( ) A. Fc

2、段B. Fab段C. CH1段D. CH2段E. CL段3. 可与TCR结合,传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CD分子是( ) A. CD2B. CD3C. CD4D. CD8E. CD284.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 ) A. 胸腺B. 骨髓C. 淋巴结D. 腔上囊E. 阑尾5. 下列没有免疫原性而仅有仅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是( ) A. 异嗜性抗原B. 半抗原C. 自身抗原D. 完全抗原E. 超抗原6. sIgA的分子特性,正确的是( ) A. 是可以通过胎盘的抗体B. 是主要分布于外分泌液的抗体C. 是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D. 是在感染中最早合成的抗体E. 是五聚体7. 下列具有促进

3、骨髓造血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 A. 干扰素B. 白细胞介素C. 肿瘤坏死因子D. 集落刺激因子E. 转化生长因子8. 下列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 A. 脂多糖B. 免疫血清C. 细菌外毒素D. 青霉素降解产物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9. 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 )A. IgAB. IgGC. IgMD. IgDE. IgE10. 主要起调节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为( ) A. Th1B. Th2C. Th17D. TfhE. Treg11. HLAII类分子主要表达于( ) A. T细胞表面B. APC表面C. 红细胞表面D. 肝细胞表面E. 神

4、经细胞表面12. 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分子裂解片段是( ) A. C2aB. C3aC. C3bD. C4aE. C5a13. 胸腺依赖性抗原的特点为( ) A. 仅T细胞对其发生反应B. 在胸腺中产生的C. 该抗原仅存在于T细胞上D. 对此抗原不发生体液免疫反应E. 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激活并产生抗体14. 在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 A. 完全抗原B. 半抗原C. 异嗜性抗原D. 抗原决定簇E. 抗原受体15. 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 A. 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B. 同种异体物质C. 异种物质D. 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E. 成分与自身

5、相异或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16. 对病毒包膜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质、脂类B. 表面突起称为壳粒C. 可保护病毒D. 包膜的成分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E. 具有免疫原性17.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不包括( ) A. 发热B. 白细胞反应C. 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殊症状D. DICE. 休克18.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 A. 衣原体B. 立克次体C. 病毒D. 支原体E. 放线菌19. 关于新生隐球菌致病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是隐球菌属中唯一致病的真菌B. 主要经胃肠道进入机体C. 在体质极度衰弱者引起内源性感染D. 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E.

6、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20. 厌氧芽胞梭菌能耐受恶劣环境条件的原因是( ) A. 释放毒素少量于动物体内B. 产生多种侵袭性酶C. 以芽胞形式存在D. 以具有感染性的繁殖体形式存在E. 致病性强21. 对热原质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 化学组成为脂多糖C. 可被高压灭菌灭活D. 微量注入机体即可引起发热E. 抗原性弱22. 产生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是( ) 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衣原体E. 放线菌23.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 ) A. 血液B. 皮肤C. 口腔D. 肠道E. 尿道24. 真菌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或成分是( )A. 细胞壁

7、B. 细胞核C. 线粒体D. 内质网E. 叶绿素25. 真菌对下列因素抵抗力不强的是( ) A. 干燥B. 阳光C. 紫外线D. 湿热E. 磺胺26. 病毒潜伏感染的特点是( ) A. 无显性感染期B. 急性感染时查不到病毒C. 潜伏期体内查不到抗体D. 潜伏期抗体阳性但分离不到病毒E. 潜伏期可分离出病毒但抗体阴性27. 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 ) A. 使用抗毒素B. 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C. 使用中草药D. 免疫预防(使用疫苗)E. 使用抗菌药物28. 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支原体是( ) A. 原体B. 肺炎支原体C. 解脲脲原体D. 唾液支原体E. 发酵支原体29. 内毒素的毒性

8、成分是( ) A. 特异性多糖B. 脂多糖C. 核心多糖D. 类脂AE. 脂蛋白30. 下列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的是( ) A. 细胞壁B. 鞭毛C. 菌毛D. 荚膜E. 芽孢31. 以nm为计量单位的是( ) A. 细菌B. 病毒C. 立克次体D. 螺旋体E. 真菌32.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 ) A. 血液B. 脑C. 肌肉D. 骨骼E. 口腔33. 不符合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 ) A. 急性乙型肝炎B. 慢性乙型肝炎C. 乙型肝炎恢复期D. 无症状抗原携带者E. 血清有强传染性34. 经过蚊叮咬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是(

9、) A. 狂犬病毒B. 新型隐球菌C. 乙型脑炎病毒D. 流行性脑膜炎球菌E. 脊髓灰质炎病毒35. 病毒与衣原体在性状上的相同点是( ) A. 只含一种核酸 B. 无细胞结构C. 对抗生素敏感 D. 活细胞内繁殖 E. 以复制方式繁殖36. 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细菌是,( ) A. 表皮葡萄球菌B. 流感嗜血杆菌C. 布氏杆菌D. 绿脓杆菌E.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37. 下列细菌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最强的是,( ) A. 肺炎链球菌B. A群链球菌C.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 淋病奈瑟菌E. 金黄色葡萄球菌38. 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 A. 破伤风梭菌B. 肉毒梭菌C. 金黄色葡

10、萄球菌D. 伤寒沙门菌E. 霍乱弧菌39. 下列病毒中有逆转录酶的是( ) 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 流感病毒C. 脊髓灰质炎病毒D. 疱疹病毒E. 风疹病毒40. 可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菌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破伤风梭菌C. 白喉棒状杆菌D. 霍乱弧菌E. 脑膜炎球菌41. 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 A. 荚膜B. 菌毛C. 鞭毛D. 芽孢E. 脂磷壁酸42. HIV的传播途径中不包括( ) A. 同性或异性间的性接触B. 药隐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C. 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D. 母婴垂直或围产期接触传播E. 输入污染血液和血制品43. 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病原菌是(

11、 ) A. 肺炎球菌B. 脑膜炎奈氏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E.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44. 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的病毒是( ) A. 流感病毒B. 脊髓灰质炎病毒C. 狂犬病病毒D. 风疹病毒E. 麻疹病毒45.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 A. 磷壁酸B. 外膜C. 肽聚糖D. 多聚糖E. 中介体46. 大肠埃希菌在食品卫生细菌学方面的重要性在于( ) A. 大肠埃希菌能产生肠毒素B. 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各种腹泻C. 大肠埃希菌是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D. 常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E. 以上都不是47. 机体缺乏抗体时,对细菌的调理吞噬作用可通过( ) A. T细

12、胞活化B. 补体经典途径C. 补体替代途径D. 巨噬细胞活化E. NK细胞活化48. 流感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是( ) A. 衣壳B. 包膜C. 血凝素D. 神经氨酸酶E. GP12049. 下列各组中均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 A. 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B. 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流感杆菌C. 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D. 破伤风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E. 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产气杆菌50. 在沙门菌属的致病特性中,正确的是( ) A. 伤寒沙门菌只对人致病B. 沙门菌食物中毒常出现慢性带菌者C. 沙门菌败血症多见于胃肠炎后D. 肠热症的恢复主要依赖牢固的体液免疫E. 以上都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