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404254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司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司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目 录1 事件界定 712 信息接报 713 信息处置 714 应急准备 714.1 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 714.2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724.3 技术处置组 724.4 应急资源协调组 724.5 公共关系与后勤组 724.6 财力保障组 725 应急处置 725.1 召开首次应急会议 725.2 应急上报 735.3 应急行动 736 现场应急处置指导原则 756.1 放射性同位素丢失或被盗时756.2 放射性同位素暴露在空气中失控时756.3 放射性同位素落井失控时756.4 发生放射性污染时756.5 人员超剂量照射时757 应急终止 768 附录 76附录A

2、 放射性物质分类 76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1 事件界定本预案的放射性事件系指在中国石化所属企业内发生的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泄漏、失控和射线装置失控、放射性污染、人员超剂量照射事件。2 信息接报2.1 发生中国石化级、直属企业级放射性事件,直属企业在启动本企业应急预案的同时,迅速按照中国石化总体应急预案图006(应急报告程序框图)规定的程序向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最多不超过1小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直属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应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至少每天报告一次。2.2 发生中国石化级放射性事件,基层单位可直接向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2.3 应急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3、事发单位名称,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和部位、放射源名称、现有活度;b)事件中涉及的放射源的用途、密闭方式、出厂活度、身份编码、许可证号、许可证审批机关等身份档案资料;c)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后寻找措施及寻找结果的最新情况;d)放射性同位素失控后已采取的措施、控制效果等情况;e)放射性污染、人员受误照射后的最新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f)可能造成的影响、波及范围和严重后果(包括对周边自然环境和周边社会人员的影响);g) 事件简要过程及事件发生的初步原因,事件现场人员伤亡情况;h) 与当地政府及其有关管理部门的汇报、沟通情况及采取的措施情况;i) 救援请求;j) 报告人的单位、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

4、。2.4 应急信息报送以书面报告为主,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可采用影音、影像的形式。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再书面报告。3 信息处置3.1 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急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安全环保局局长报告,同时通报办公厅、生产经营管理部及相关部门领导;安全环保局局长根据放射性事件的发展态势向主管领导、总经理、董事长报告、请示并落实指令。3.2 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对事件进行初步研判,作出应急准备或应急启动的决策:a) 当未达到启动条件时,下达应急准备指令,开展应急准备工作;b) 当达到启动条件时,下达应急启动指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5、3.3 安全环保局局长接到应急准备或应急启动的指令后,立即安排应急值班人员迅速通知各应急工作组做好应急准备或开展应急处置。4 应急准备4.1 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a) 随时了解、检查指导各应急工作组应急准备工作情况;b) 指导直属企业进行应急处置;c)分析放射性事件的发展动态,及时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d) 做好首次应急会议的相关准备。4.2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a) 跟踪并详细了解放射性事件的发展动态及现场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传达并落实指令;b) 生产经营管理部启动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大厅应急信息平台,迅速搭建放射性事件现场与总部应急信息快速交换的通道,传递现

6、场相关信息;c)安全环保局做好召集首次应急会议的准备,考虑调整应急工作组构成;d) 安全环保局适时与各应急工作组负责人沟通、交流,汇总、传递相关信息;e)完成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准备工作。4.3 技术处置组a) 跟踪并详细了解放射性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b) 确定本应急工作组派赴现场人员并通知待命;c) 联系专家,做好应急准备;d)完成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准备工作。4.4 应急资源协调组a) 跟踪并详细了解放射性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b) 确定本应急工作组派赴现场人员并通知待命;

7、c) 联系专家,做好应急准备;d)安全环保局联系专业医疗救护、环境检测等救援力量待命;做好向对口的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和求援的准备;e)物资装备部做好组织调配、协调中国石化内、外部救援物资的准备工作;f) 完成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准备工作。4.5 公共关系与后勤组a) 跟踪并详细了解放射性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b) 确定本应急工作组派赴现场人员并通知待命;c) 办公厅做好信息发布材料和上报材料起草的准备;d) 思想政治工作部指导并协助企业做好员工和公众思想稳定、法律法规宣传等准备工作;起草事件涉及放射性物质危害性宣传材料;e) 办公厅、

8、思想政治工作部、监察局收集、跟踪新闻媒体、网络、社会公众等各方面舆论信息,为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决策提供参考;f) 信息系统管理部确保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大厅与直属企业和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网络系统和卫星通信畅通;g) 机关服务中心确保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与直属企业的有线电话畅通,做好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在京人员应急过程中的交通、食宿、医疗、保卫等后勤保障准备工作;h)完成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准备工作。4.6 财力保障组a) 跟踪并详细了解放射性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b) 财务部(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做好落实应急物资、应急处置等应急资金的准

9、备;c)完成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准备工作。5 应急处置5.1 召开首次应急会议首次应急会议由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常务副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主持召开,会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 通报放射性事件情况;b) 确定派赴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名单和专家组名单;c) 进一步明确各应急工作组组成和任务;d) 明确现场应急救援工作要求;e) 初步判断所需调配的内外部应急资源;f) 确定首次信息发布的时间、发布渠道和新闻发言人;g) 确定应急上报的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和时间。5.2 应急上报根据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做好应急上报工作:a) 办公厅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

10、;b) 总部机关职能部门分别向对口的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报告;c) 应急处置中发生新情况,应及时补充上报事件情况。5.3 应急行动5.3.1 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主要做好以下工作:a) 接受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领导,请示并落实指令;b) 迅速派出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赶往现场;在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指令直属企业的现场指挥负责应急处置工作;c) 审定或审批现场应急处置方案;d) 根据现场需求,组织调动、协调各方应急救援力量到达现场; e) 审批信息发布材料、应急上报材料;f)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负责向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求援或配合政府应急工作;g) 审批放射性事件应急救援费用;h) 分析现场处

11、置情况,及时决策、下达指令。5.3.2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主要做好以下工作:a) 跟踪并详细了解放射性事件的发展动态及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传达并落实指令;b) 安全环保局根据事件进展,适时与各应急工作组负责人沟通、交流,传达相关信息;c) 生产经营管理部保持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大厅应急信息平台的信息畅通,传递现场相关信息,并做好应急处置过程中相关记录; d) 办公厅做好会议(包括首次应急会议和响应过程会议)记录,并形成纪要; e) 按照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办公厅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求援;f)完成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

12、任务。5.3.3 技术处置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a) 跟踪并详细了解放射性事件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b) 通知本应急工作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赶赴现场,参与现场应急处置;c) 通知专家到达指定地点;d) 组织审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提出处置建议;e) 完成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5.3.4 应急资源协调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a) 跟踪并详细了解放射性事件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b) 通知本应急工作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赶赴现场,参与现场应急处置;c) 通知专家到达指定地点;d) 参与审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e)

13、安全环保局组织调动和协调专业医疗救护和环境检测等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并指导现场环境检测;f) 物资装备部根据现场需要,组织调动、协调中国石化内、外部应急救援物资;组织协调应急物资的快速采购和运送渠道;g)完成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5.3.5 公共关系与后勤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a) 跟踪并详细了解放射性事件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b) 通知本应急工作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赶赴现场,参与现场应急处置;c) 参与审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d) 办公厅做好信息发布材料和上报材料的起草工作;根据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指令,组织对外信息发布;做好与媒体、利益相关

14、方的沟通;e) 办公厅、思想政治工作部、监察局收集、跟踪新闻媒体、网络、社会公众等各方面舆论信息,为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决策提供参考;f)思想政治工作部指导并协助企业做好思想稳定等工作;做好与内部员工的沟通和告知;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对事件波及区域员工和周边公众广泛宣传放射性事件危害信息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g)法律事务部分析事件处置的法律责任,提供法律支持;h) 发生涉外人员事件时,外事局做好外交联络事宜;i) 信息系统管理部确保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大厅与直属企业和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网络系统和卫星通信畅通;j) 机关服务中心确保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与直属企业的有线电话畅通;做好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

15、在京人员应急过程中的交通、食宿、医疗、保卫等后勤保障工作;k) 完成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5.3.6 财力保障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a) 跟踪并详细了解放射性事件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b) 财务部(集团公司、股份公司)落实应急物资、应急处置等应急资金;分析财务风险,提供应对策略;并组织制定与应急处置有关责任方赔付或补偿标准;c) 监察局、审计局做好放射性事件应急处置过程涉及费用的监察、审计工作;d) 完成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5.3.7 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做好以下工作:a) 迅速隔离事件现场,抢救伤亡人员,疏散、撤离现场人员;b)

16、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根据现场变化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c) 整合、调配现场应急资源,统一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d) 协同地方政府做好受影响区域人员的疏散和医疗救助;协调并配合地方政府发放事件涉及放射性物质危害性宣传材料;做好法制宣传,维护事件受影响区域人员的思想稳定;e) 在抢险作业中,出现异常及时向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f) 根据现场处置需要,请求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协调组织其他应急资源;g) 根据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负责现场的对外新闻发布;h) 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请示应急终止;i) 完成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

17、任务。6 现场应急处置指导原则6.1 放射性同位素丢失或被盗时当发生放射性同位素丢失或被盗事件时,应急处置原则如下:a) 应封锁、保护好现场,组织力量排查与搜寻丢失或被盗的放射性物质;b) 认真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侦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故意破坏事件现场、毁灭证据;c) 准备相关的放射性物质宣传资料,必要时在指定区域张贴发布;d) 运用宣传工具开展舆论宣传,避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e)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疑似放射性照射人员的体检;配合当地政府环保部门统一组织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环境检测。6.2 放射性同位素暴露在空气中失控时当放射性同位素暴露在空气中失控时,应急处置原则如下:a) 严格遵循实

18、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的原则开展工作;b) 立即疏散现场防护范围内的人员,封锁现场;c) 对可能受辐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对人员去污,并根据需要实施其他医疗救治及处理措施;d) 在做好应急救援人员的个人防护,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屏蔽、封装方案,安排专业人员对失控的放射源收储进安全装置内;e) 收储放射性同位素源后,应对收储装置进行射线检测,确保射线无泄漏。6.3 放射性同位素落井失控时当放射性同位素落井失控时,应急处置原则如下:a) 立即疏散现场防护范围内的人员,并做好现场警戒;b) 制定打捞方案,在做好应急救援人员

19、的个人防护,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安排专业人员对失控的放射源打捞;打捞起的放射源安全地收储进安全装置内,并对收储装置进行射线检测,确保射线无泄漏;c) 在打捞未果时,应制定封井方案,水泥返至井口(地面);d) 封井后应设置固定式警示标志,注明放射源的名称、活度、放射源的半衰期和出厂日期;e) 封井后为了防止射线污染,应对周围的环境及水源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告当地政府环保部门。6.4 发生放射性污染时当发生放射性污染时,应急处置原则如下:a) 严格遵循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的原则开展工作;b) 立即疏散现场人员,封锁现场;c) 对可能受放射性污染或者辐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

20、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对人员去污,并根据需要实施其他医疗救治及处理措施;d) 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严防对食物、畜禽及水源造成污染;e) 经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同意,组织有资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检测,确定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活度,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f) 配合进行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清污和回收;对回收的失控放射性物质,提出屏蔽、隔离、封装及其清污的处置建议。6.5 人员超剂量照射时当人员超剂量照射时,应急处置原则如下:a) 立即撤离事件现场有关工作人员,封锁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做好现场的消毒工作;b) 对于受到或可能受到急

21、性辐射损伤的人员,应迅速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c) 职业病防治部门应关注病人的临床症状,详细了解被救治人员的受照射情况,力求对其所受剂量做出合理估计;d) 组织有关人员携带仪器设备赶赴事件现场,核实事件情况,估算受照剂量;e) 组织辐射损伤医疗专家到事件发生地对受损伤人员进行辐射损伤诊断;f) 对超剂量照射人员应建立详细档案并跟踪治疗情况。7 应急终止经应急处置后,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满足中国石化总体应急预案第1.8应急终止条件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可下达应急终止指令。8 术语 放射性物质失控 放射性物质失控是指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质暴露,处于保护设施外,失去控制的状态

22、。9 附录附录A 放射性物质分类A.1 根据密封放射源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分为以下5类:a) 1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即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b) 2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即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c) 3类放射源为危险源,即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d) 4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即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e) 5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即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A.2 常用密封放射源分类情况见表A.

23、1。A.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分类可参照A.1条进行。 表A1 常用密封放射源分类情况表核素放射性活度/Bq核素名称1类源(Bq)2类源(Bq)3类源(Bq)4类源(Bq)5类源(Bq)Am-24161013610116101061081104Am-241/Be6101361011610106108Au-19821014210122101121091106Cd-109210162101421013210111106Cf-25221013210112101021081104Cm-24451013510115101051081104Co-5771014710127101171091106Co-60

24、31013310113101031081105Cs-13711014110121101111091104续表Fe-55810178101581014810121106Gd-153110151101311012110101107Ge-687101471012710117109H-3210182101621015210131109I-12521014210122101121091106I-13121014210122101121091106Ir-19281013810118101081081104Kr-85310163101431013310111104Mo-9931014310123101131

25、091106Ni-63610166101461013610111108P-32110161101411013110111105Pd-103910169101491013910111108Pm-147410164101441013410111107Po-21061014610116101061081104Pu-23861013610116101061081104Pu-239d/Be6101361011610106108Ra-22641013410114101041081104Ru-106(Rh-106)31014310123101131091105Se-7521014210122101121091106Sr-90(Y-90)110151101311012110101104Tc-99m71014710127101171091107Tl-204210162101321013210111104Tm-170210162101421013210111106Yb-16931014310123101131091107注:放射性活度单位换算关系为 1Ci3.71010Bq;1Bq10-3kBq10-6MBq10-9GBq10-12TB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石化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