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39207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深圳市201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精品文档.深圳市201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1至10页,第 卷 11至12页,共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3题。 体系是思想完美者的自然形式曹文轩当限制在一定结构中所进行的有条理、有层次、有主次等各种关系的理论建设完成后,我们可以说:“这,便是一个体系。”“限制在一定的结构中”这几个字很重要,它意味着理论的完整性和观念之间的互涉性。不管有多少观念,它们都是在一个共同体内。结构可能是显性的,从理论展开的格式上就可以看出;也可能是隐性的,即表面上看来,这些理论是松散的,随便慨叹的,但在这些理论的深处沉着一种将它们勾结在一起的结构,使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观念也不能脱离和游弋于它的引力之外。当我们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为完美的事物时,这个事物必定是在一定的结构之中的,或者说它是暗含着一种结构的。这个事物只要一

3、失去联系,逸出结构之外,这个结构对它无约束能力,这个事物便不再是完美的。体系者只有一个出发点(同时只有一个中心点,或一个终点)。由于庞大的理论是建设在一个点上的,那么在众多的观念中,则必然存在着母子关系(即若干观念是由于一个根本观念生殖出来的)。而非体系者没有用心去寻找一个点,而是分别在若干个点上进行理论阐述,结果是:观念众多,但观念之间多为并列关系。 体系者与非体系者,在知识的占有、领会、掌握和生发上,处于两个等级。前者的知识已形成了一条线,而后者的知识只有无数个不接壤的点,虽然这些点也有许多是闪光的。当点未转化成线时,就意味着那个人在知识方面还很稚弱和生疏。有一两个闪光点,这并不难,难的是

4、有一条线 一条结实而又飘逸灵活的线。但许多人发昏,常去贬低线者,而颂扬点者:“哦,思想家!”殊不知点与线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人们被星星点点的格言迷乱了。那些只有星星点点思想的思想家们甚至在短期内被人认为是超出创造着体系的思想家们之上的。把若干观点放在逻辑关系的制约下,体系者的理论有着可贵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严密性。而非体系者由于观点之间缺乏派生、推演、呼应等关系,往往矛盾百出,到处可见漏洞。黑格尔等的体系一丝不苟、密不透风,自然无懈可击。他们的体系也许是反动的,但就体系本身而言,我们不可指望能以用它的矛戳它的盾的路数将其击毁。数学般的演绎,杜绝了这种可能性。体系的粉碎,不可能来自内部,而只能来自另

5、一个体系。非体系者则必然常常陷于以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的尴尬处境之中,他们被粉碎,只需自己的力量就足矣。体系的创造,并非都是自觉的。但一个思想完美者在进行学说的创造时,总会自然生发出体系,甚至连那些反体系的人都生发出了体系,如尼采。没有创造体系的人,是不可能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位置的。他们曾经因为创造过一些颇有智慧的格言,一些大胆得让人心惊肉跳的口号,一些切中时弊的观点,一些很让人过瘾的俏皮话,也在短暂的时间中被人们注意过,但终因他们只是只言片语的玩闹,使人们对他们失去了耐心,或因人们终于觉察到他们在学识上与体系者不可匹敌,而被遗忘了。而那些创造了体系的思想家们、美学家们,却因为他们完整庄严的学说,

6、被人们记住了。体系有助于人类思维的严格训练。人类的一般思维有着种种毛病:浮光掠影、混乱、含糊、自相矛盾因此,一般思维少有成效。创造了伟大思想和有伟大发现的人们,是在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之后出现的。体系正是这种严格训练的结果。 (节选自曹文轩思维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5月版,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系意味着理论的完整性和观念之间的互涉性,不管其中有多少观念,任何一个观念也不能脱离和游弋于体系的引力之外。B.体系和非体系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理论建设存在着并列关系,后者的理论存在着母子关系。C.非体系者他们的思想中也有许多闪光点,但因为他们的知识只是无数个

7、不接壤的点,也就意味着那个人的知识方面很稚弱和生疏,没有形成体系。D.非体系者的观点之间由于缺乏派生、推演、呼应等关系,所以他们必然常常陷于矛盾尴尬的境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你在进行知识的占有、领会、掌握和生发上无法让所拥有的知识形成一条线,那么你的理论无法形成体系。B.体系者的理论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能把若干观点放在逻辑关系的制约之下,具有非同一般的严密性,比如黑格尔的理论体系。C.思想完美者创造学说时都会自觉生成体系,他们比那些只创造一些格言的人更有影响。D.人的思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之后,可以产生出创造伟大思想和有伟大发现的人。3.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分别在很多知识点上进行阐述,观念很多,观念之间互相并列,之间没有内在 逻辑关系,则说明知识未形成体系。B.“一条结实而又飘逸灵活的线”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们的思想形成体系,理论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C.体系的粉碎不可能来自体系的建立者,只能来自另一个没有建立体系的理论。D.创造过一些颇有智慧的格言、一些大胆得让人心惊肉跳的口号等的人,要想长久地被人们记住,就必须创造体系和完整庄严的学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昔都儿,钦察氏。父秃孙,隶蒙古军籍。中统三年,从丞相伯颜讨李璮叛,以功授百户。至元十年,告老,以昔都

9、儿代之。十一年,昔都儿从大军南征,攻取襄阳、唐、邓、申、裕、钧、许等州,累功授忠显校尉、管军总把,赐银符,将其父军。十四年,从伯木儿追击折儿凹台、岳不忽儿等于黑城哈剌火林之地,平之。十七年,赐金符,升武略将军、侍卫军百户。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省从其请,诸城闻风而附。二十四年,赐虎符,进宣武将军、汉洞右江万户府达鲁花赤。是年秋七月,领洞军从镇南王征交趾。冬十月,至其境,驻兵万劫,右丞阿八赤命进兵,拔其一字城,射交人,夺其战舰七。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四月,战于韩

10、村堡,擒其将黄泽。是夜二鼓,交人突至,谋劫营,官军坚壁以待,敌失计,诘旦,鸣鼓出营,交人却,追杀甚众。还营,立木栅,增逻卒,交人不敢犯。五月,镇南王引兵还,以昔都儿为前军,行次陷泥关,战数十合,交人却,遂还迎镇南王于女儿关。交人四万余截其要道,时我军乏食,且疲于战,将佐相顾失色,昔都儿率勇士奋戈冲击之,交人却二十余里,遂得全师而还。镇南王闵其劳,命枢密臣奏升其秩。二十六年,赐虎符,授广威将军、炮手军匠万户府达鲁花赤。大德二年卒。子也先帖木儿袭。 (节选自元史昔都儿传)【注】中统:是元世祖忽必烈于1260年即位时开始使用的年号。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年春/正

11、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B.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C.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D.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5.下列对

12、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统三年,属于年号纪年,中统是元朝的第一个年号。B.鸣鼓和鸣金是古代打仗时的指挥信号。鸣鼓是进攻的信号,鸣金是收兵的信号。C.虎符是中国古代铁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各个朝代的虎符形制都是一样的。D.秩,古代官吏的俸禄或官阶、品级。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都儿的父亲秃孙,有蒙古军籍,曾跟从丞相伯颜讨伐反叛的李璮,因战功授予百户之职,告老还乡后,昔都儿代替他,从此昔都儿走上了军旅生涯。B.昔都儿因多次战功授爵,朝廷先赐予他银符,后又赐予金符,最后赐予他虎符,并让他独率洞军去征伐交趾,因立功而加官晋爵。C.昔

13、都儿辗转各地作战,先是跟从大军南征,攻取襄阳、唐、邓等州,后随从伯木儿平定折儿凹台、岳不忽儿,后出征讨伐交趾,皆有战功。D.昔都儿作战勇猛,在四万多交趾军队阻截交通要道的情况下,他率领勇士奋力攻击敌人,迫使交趾军队退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5分) (2)右丞阿八赤命进兵,拔其一字城,射交人,夺其战舰七。(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偶 成(明)袁中郎谁是乾坤独往来,浪随欢喜浪悲哀。世情到口居然俗,狂语何人了不猜。彭泽去官非为酒,漆园曳尾岂无才。百年倏忽如弹指,昨日庭

14、花烂熳开。【注】李贽睥睨一世、顶天立地的人格精神和直抒个体赤子之心的“童心说”之文学主张,引起了少年才子袁中郎的强烈共鸣,他写下了多首对李贽表达钦敬的诗词,偶成是其中的一首。彭泽: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著有归去来兮辞。漆园曳尾:用的是庄子中“曳尾于途”的典故, 常用来比喻虽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但丧失了自由,不如过贫贱的隐居生活而得逍遥全身。8.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句“昨日庭花烂熳开”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一句的意思,有人认为是“人生短暂但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也有人认为是“人生短暂,但只要如那秉天机得地气的庭中花卉,自得自在

15、地开放过,就不虚此生”。你认可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说明理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个句子是 , 。(3)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最有名的对偶句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6、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月亮和六便士(英)毛姆在所有这些日子里,他的艺术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不久他就没有兴致到画室去了;他只关在屋子里一个人埋头苦干。因为一文不名,有时他连画布和颜料都买不起,而这两样东西恰好是他最需要的。从他的谈话里我了解到,他在绘画上遇到的困难很大,因为他不愿意接受别人指点,不得不浪费许多时间摸索一些技巧上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过去的画家早已逐一解决了。他在追求一种我不太清楚的东西,或许连他自己也知道得并不清楚。过去我有过的那种印象这一次变得更加强烈了:他像是一个被什么迷住了的人,他的心智好像不很正常。他不肯把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我觉得这是

17、因为他对这些画实在不感兴趣。他生活在幻梦里,现实对他来说一点儿意义也没有。我有一种感觉,他好像把自己的强烈个性全部倾注在一张画布上,在奋力创造自己心灵所见到的景象时,他把周围的一切事物全都忘记了。而一旦绘画的过程结束或许并不是画幅本身,因为据我猜想,他是很少把一张画画完的,我是说他把一阵燃烧着他心灵的激情发泄完毕以后,他对自己画出来的东西就再也不关心了。他对自己的画儿从来也不满意;同缠住他心灵的幻景相比,他觉得这些画实在太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你不把自己的画送到展览会上去呢?”我问他,“我想你会愿意听听别人的意见的。” “你愿意听吗?”他说这句话时那种鄙夷不屑劲儿我简直无法形容。 “你不想成名

18、吗?大多数画家对这一点还是不能无动于衷的。” “真幼稚。如果你不在乎某一个人对你的看法,一群人对你有什么意见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人人并不是都是理性动物啊!”我笑着说。 “成名的是哪些人?是评论家、作家、证券经纪人、女人。” “想到那些你从来不认识、从来没见过的人被你的画笔打动,或者泛起种种遐思,或者感情激荡,难道你不感到欣慰吗?每个人都喜爱权力。如果你能打动人们的灵魂,或者叫他们凄怆哀悯,或者叫他们惊惧恐慌,这不也是一种奇妙的行使权力的方法吗?” “滑稽戏。” “那么你为什么对于画得好或不好还是很介意呢?” “我并不介意。我只不过想把我所见到的画下来。” “如果我置身于一个荒岛上,确切地知

19、道除了我自己的眼睛以外再没有别人能看到我写出来的东西,我很怀疑我还能不能写作下去。”思特里克兰德很久很久没有作声。但是他的眼睛却闪着一种奇异的光辉,仿佛看到了某种点燃起他的灵魂、使他心醉神驰的东西。 “有些时候我就想到一个包围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的小岛,我可以住在岛上一个幽僻的山谷里,四周都是不知名的树木,我寂静安闲地生活在那里。我想在那样一个地方,我就能找到我需要的东西了。”这不是他的原话。他用的是手势而不是形容的词藻,而且结结巴巴没有一句话说得完整。我现在是用自己的话把我认为他想要表达的重新说出来。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生活比任何其他艺术家都更困苦。他工作得比其他艺术家也更艰苦。大多数人认为会

20、把生活装点得更加优雅、美丽的那些东西,思特里克兰德是不屑一顾的。对于名和利他都无动于衷。我们大多数人受不住各种引诱,总要对世俗人情做一些让步;你却无法赞扬思特里克兰德抵拒得住这些诱惑,因为对他说来,这种诱惑是根本不存在的。他的脑子里从来没有想到要做任何妥协、让步。他住在巴黎,比住在底比斯沙漠里的隐士生活还要孤独。对于别的人他没有任何要求,只求人家别打扰他。他自己有一个幻境。思特里克兰德是个惹人嫌的人,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节选自傅惟慈译月亮和六便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相关链接: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的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原本

21、是位证券经纪人,中年时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与凡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思特里克兰德在绘画上遇到的困难很大,主要是因为他穷得连画布和颜料都买不起。B.小说借“我”之口来叙述故事, 塑造了一个一心追求艺术、在个性与社会现实之间挣扎的怪才形象。C.“我”劝思特里克兰德把画作送到展览会上去,一方面“我”是真诚地想让他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说明“我”是一个急于成名的势利小人。D.本文的人物语言不仅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而且极富

22、张力(有许多言外之意),有哲思,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E.小说在刻画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主人公形象显得丰满。(2)小说家在刻画主人公形象时,运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技巧,请结合划线句子进行赏析。(6分)(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思特里克兰德的性格特征。(6分)(4)你认为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成功者还是一个失败者?这个人物给你什么启迪?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莫奈:一生只为一个女人画像蒋勋1875年,卡蜜儿成为莫奈的爱人已经超过十年,他们第一

23、个孩子生于1867年,已经八岁,他们正式登记结婚已经五年。而此时,卡蜜儿检查出罹患绝症,身体明显衰弱下来。这一年,莫奈画下了卡蜜儿在家中做针线活的一张肖像。这件小小的作品很不同于莫奈同一时期的画作。卡蜜儿坐在室内一角,对着窗口阳光做针线。一个相爱相处了十年的女人,成为妻子,成为母亲,在莫奈的笔下可能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娇美艳丽的模特儿。一个女性,有了妻子与母亲的身份,似乎原始女性如鲜花绽放一般的诱惑华美消失了一些,却又生长出一些如同果实一般安静饱满的神情。莫奈处理这一幅画作时也似乎不再是一个知名画家,拥有印象派命名者的头衔,而是回来扮演一个忠实丈夫与父亲的朴实角色。光的跳跃不见了,莫奈坐在卡蜜儿

24、旁边,认真看妻子做针线,看窗外的光透过纱帘树荫在室内流动,室内幽静隐约的光线,照亮卡蜜儿的脸孔,照亮她衣服长袍上织绣的图案。不知道莫奈在得知卡蜜儿罹患重病后的心情如何,这一件小小作品却使人沉思起那艰难的一年1875年对两个人都特别艰难的一年。这一年莫奈还是留下了不少以卡蜜儿为主题的作品,特别是撑着阳伞站立在草坡上的卡蜜儿肖像。也许不应该用“肖像”来称呼这一系列作品,因为在奥塞美术馆面对好几幅同一主题的画作,我们知道画中的人物有的是卡蜜儿,有的是1886年卡蜜儿逝世以后莫奈以继女苏珊为模特儿画的。这两个人都撑着阳伞,在阳光下站立着,更换着不同的角度。我们不禁会发问:卡蜜儿或苏珊在烈日阳光下站了多

25、久?莫奈要求卡蜜儿或苏珊变换了多少次姿势?无论是卡蜜儿还是苏珊,在这一系列作品中都不再是一个被关心的主题,如同这一段时期,莫奈所有画里的人物或许都只是他用来观察光与色彩的媒介而已。他看得见卡蜜儿吗?或者他只是看到阳光的跳跃,看到伞布上端与下端的明暗对比,看到风吹起的纱巾与衣裙下摆裙裾里透明的光,光在跳跃,在云端,在草坡上,在发上,在风里,一瞬间一瞬间的光,令莫奈迫不及待,快速地用画笔捕捉着。他不知道卡蜜儿(或苏珊)站了多久,他忘了她们变换了多少次姿势,他看不到人物,他只看到一片一片的光,如此华丽,如此闪烁,如同神迹,如同不可思议的宇宙最本质的奥秘。莫奈要为瞬间的光留下肖像,每一个短暂的瞬间,他

26、或许忽然想到站在面前的女子也只是短暂的光,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都只是无法把握的一瞬间的光。我特别喜欢莫奈1875年最早的一幅撑阳伞的女人。画里的卡蜜儿姿态不太僵硬,在云天的背景里一转身,一回眸,风吹着草,吹着云,仿佛即刻也要在风中吹散卡蜜儿,整个人像要幻化而去,令人无限感伤。旁边是莫奈与卡蜜儿八岁的儿子让,这是画家对一个自己深爱的人的最后一瞥吗?也许不是,卡蜜儿还有四年的时间,她的身体饱受折磨,而那折磨也是莫奈一起要做的功课,他想要留下每一瞬间的光,然而光一直在消失,从来不会为他的惋惜哀伤停留。1878年卡蜜儿生下第二个孩子,这一次生产更加重了她的病情,终于在1879年逃不过病魔死神的手掌

27、,卡蜜儿要在光里消逝了。1886年,在卡蜜儿逝世七年以后,莫奈以继女苏珊为模特儿,用同样场景,同样姿态,连色彩与光都几乎一样,重复画了一系列撑阳伞的女人。莫奈在怀念什么吗?他刻意重新安排的同一名字、同一主题、同一形式的绘画,深藏着他对逝去的光、逝去的岁月、逝去的人物刻骨铭心的记忆吗? (节选自蒋勋破解莫奈之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7月版) 相关链接:莫奈,印象派代表画家,他的油画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超越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在绘画风格受到权威排斥时,一直坚持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 摘编自王莉函谈莫奈的光与

28、色莫奈与妻子卡蜜儿在巴黎相识,很快坠入爱河,但莫奈的家人看不起这位模特儿,逼迫他们分手,并中断了莫奈的经济来源。莫奈一如既往地爱着卡蜜儿,卡蜜儿也给予莫奈星火燎原般的创作灵感。当莫奈的作品被贬得一文不值时,卡蜜儿简直是用自己的生命喂养着莫奈,她无怨无悔地跟着他勇敢地活下去,家徒四壁却充盈着爱的光芒。 摘编自孙君飞爱是莫奈的另一种光(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1875年,莫奈创作了卡蜜儿在家中做针线活的一张肖像,画中的卡蜜儿已没有了做模特时的娇美艳丽,失去了如鲜花绽放一般的诱惑华美,年近半百,饱经风霜的她如同成熟的果实一般安静饱满。B.莫奈创作了撑阳伞的女人系

29、列画作,有的以卡蜜儿为模特儿,有的以继女苏珊为模特儿,画面上,用同样场景,同样姿态,连色彩与光都几乎一样。C.为了莫奈画出好的作品,卡蜜儿有时需要在烈日阳光下站很久,变换多种姿势, 以至于罹患绝症。 D.莫奈善于用画笔捕捉光和影的色彩变化。阳光的跳跃,明暗的对比,每一个瞬间的光,莫奈似乎都想为之留下肖像。E.莫奈一生只为一个女人画像,其画作深藏着他对逝去的光、逝去的岁月、逝去的卡蜜儿刻骨铭心的记忆。(2)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莫奈绘画的艺术特征。(6分)(3)本文是一篇评传,请结合文本,归纳评传的一般写作特点。(6分)(4)莫奈一生中并不只为一个女人画过像,为何作者却以“莫奈:一生只为一个女

30、人画像”为标题?“一生只为一个女人画像”的莫奈终成一代大师,这给你什么启示?(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每年春运期间,客运站的问讯处挤满了前来咨询的人。面对这种情形,工作人员常常_。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大背景下,银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令人_,投资者投资一定要谨慎。据广东天文学会透露,2016年全年共有9个流星雨,3次半影月食,真是好戏连台,令人 。A.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C.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眼花缭乱 D.目不暇接 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房地

31、产市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一次会议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或对以往的房地产情况进行总结,或对未来的房地产进行展望。B.经过3个月的公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最近正式批准了我国嫦娥三号着陆区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使用。C.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诗意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性的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为了诗意地栖居,人类需要警惕被物化、异化的可能,需要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D.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2月16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与会代表围绕互联网治理、发展和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1

32、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王澍的建筑设计好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相融方式,王澍在当代中国建筑界里提出了完全基于个人思考的回答。他所运用的思考方式和所设计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令建筑界无法回避的个人风格与逻辑,如果你不进入他的逻辑,你无法理解他,无法理解的事物是无法有效批判的; 。因此, 王澍的建筑设计是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坏来评价的。无论你喜欢他还是讨厌他,实际上,目前他所占据的位置,的确无人能敌。A.因为他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有效批判他。B.自成一体的逻辑是严密而完整的,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全面批评

33、他。C.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许能理解他,但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你依然无法有效批判他。D.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那么,你无法批评他,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导致很难理解。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不同的自然观,使西方人与中国人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前者焦躁、忧郁、痛苦而深沉, 。在中国文学艺术家眼里,自然本身的气质就是静,偏向女性的特征。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大多是能生静之氛围的意象。西方人的自然常常是喧哗与骚动的自然, ,它的生命宛如炸药桶, 。17.请仔细欣赏著名作家张洁画的

34、一幅油画,然后描绘画中豹子的外形和精神气质,以及让你产生的审美想象。要求:语言简洁,有文采,不超过100字。(5分)答: 六写作(60分)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1)浩瀚的苍穹里,有时繁星满天,有时月明星稀,哪一种景象更吸引你?辽阔的草原上,有时万马奔腾,有时一骑绝尘,哪种场面更震撼你?请以“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或“万马奔腾与一骑绝尘”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见解,不少于800字。(2)中国人一向认为自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全世界也都知道中国人勤劳,工作辛苦。但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鸣教授最近撰文披露,据权威的盖洛普公司的一份调查,全球雇员的敬业度,中国籍雇员最低。敬业即

35、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中国人究竟是敬业还是不敬业?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的?请围绕此问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作文解读参考茹清平、范磊一、题目结构和任务解读本题为“比喻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试题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材料及对考生发出的驱动命令。材料中有两组对比:“浩瀚苍穹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辽阔草原万马奔腾与一骑绝尘”。发出的驱动任务为:两组对比中,哪一种景象更吸引你?哪种场面更震撼你?即要求考生在两种景象和两种场面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在阐释其比喻义的基础上说理论证。第二部分为作文要求:(1)命题作文,题目二选一;(2)

36、文本限定为议论文,字数在800字以上。二、立意与运思提示写好这篇文章,对浩瀚的苍穹里“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两种景象,辽阔的草原上“万马奔腾”“一骑绝尘”两种场面必须有深入的解读,完成由本体到喻体的联想、转换、诠释和解读。联想可从社会、人生、自然、生活、艺术、时代等方面展开。两组对比中,突出的是“繁与稀”、“万与一”的对比。数量的多少、风格的繁简、人生的繁华与落寞、狂欢与孤独,社会的繁荣昌盛、充满活力与清正平和、相对稳定两组对立与对比中,不是否定一方、肯定一方,而是强调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价值。各自不可替代,都是自然的规律、人生的风景。转换时注意二者所象征的不同,有对立对比的意味,但不要仅

37、仅就数量多少方向进行联想。只要是风格、时代、社会生活、艺术、人生阶段、不同人生、不同个性追求等对比鲜明且有某种对立倾向的人与事都可以拿来比喻说理。但所联想的两个事物要在统一范畴以内,即是扣住原材料“浩瀚的苍穹里”“景象”、“辽阔的草原上”“场面”,也就是要在有相似的基础上事物进行联想和比较。“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立意角度示例:(一)艺术。繁复与简洁之美,丰腴与瘦瞿之美。(1).中西艺术的比较。绘画、诗歌、建筑、雕刻、电影、音乐中国水墨画的淡远宁泊与西方油画的丰富厚重。中国画的写意抽象简略、诗词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与西方的写实细腻逼真、诗词的繁复满溢之美。小类艺术剪纸、手工、刺绣、电视节目、美工

38、舞台风格(2)中国艺术(或者西方艺术)内部不同风格的比较。比如,同为画家,民间画家的齐白石与学院派画家徐悲鸿之比较;梵高的奔放激情和莫奈的温柔宁静对比。同为诗风,婉约和豪放的对比,古典与现代的对比。(3)电影奥斯卡李安与斯皮尔伯格;历史影片不同的风格。(4)诺贝尔获奖作家系列。(二)文明、时代与国家、社会形态。(1)中国的秦汉唐宋明清,各时代有各时代的风采。注意选择对比去诠释。比如:宋的节制自律和唐的自由奔放,明末的开放与清的海禁不要一褒一贬,而是各有千秋。(2)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文明古国的对比,中国和日本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对比。(三)自然风景、植物地貌、人文风景、文化遗产。美国大峡谷和中国

39、恩施大峡谷的对比。高原和平原、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古希腊神庙和中国万里长城。(四)花朵与美貌。沉鱼落雁、梅兰竹菊、各美不同。(五)文化、节日庆典、饮食文化。中国文化的道家和儒家,佛教禅宗里的渐悟与顿悟;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圣诞节与春节、面包文化与稻米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英国茶与中国茶、中国茶与日本茶。(六)企业风格与文化。企业不同风格,不同追求,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差别的样貌。如,苹果和华为、阿里巴巴与腾讯。(七)人生、个性与追求。归隐与出仕、大隐于市与大隐于山、放浪形骸之外与晤言一室之内、动与静、静与躁、居庙堂之高与处江湖之远。得意与失意,如苏轼、李白的得意与失意。(八)小说。小说风

40、格、小说人物之间比较人物自身性格的矛盾,命运阶段性所展示出来的变化。古代与现代、繁复与简略、温柔与刚强,水浒传林冲的忍与狠,鲁智深与李逵,红楼梦里同为丫鬟的袭人与晴雯同为主角的宝钗与黛玉、黛玉与妙玉、宝钗与宝琴等。作文试题(2)中国人一向认为自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全世界也都知道中国人勤劳, 工作辛苦。但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鸣教授最近撰文披露,据权威的盖洛普公司的一份调查,全球雇员的敬业度,中国籍雇员最低。敬业即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中国人究竟是敬业还是不敬业?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的?请围绕此问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 800 字。

41、一、题目结构和任务解读试题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陈述有关中国人的劳动态度:“勤劳”但“敬业度”最低。第二部分是对材料中关键词“敬业”的诠释:敬业即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第三部分是对考生发出驱动命令以及提出的写作要求。中国人究竟是敬业还是不敬业?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的?题目由“勤劳”开头,由“敬业”的中心词语终结。很明显,“中国人”指的是勤劳的中国人,写作需要围绕“勤劳”的中国人是否“敬业”展开讨论,完成驱动型写作任务。本文的立意方向有三种:“勤劳”的中国人“最不敬业”;“勤劳”的中国人并非“最不敬业”;“勤劳”的中国人是否“最不敬业

42、”不能妄下结论。写议论文为佳,也可写成说理性或者表现型散文,还可以写小说。二、立意与运思提示写议论文的考生,可尝试从“是什么”“为什么”“是不是”“怎么办”“会怎样”“我怎样”等角度进行思考。立意方向之一:认同中国人“最不敬业”。(一)从“是什么”的层面思考1、何谓“勤劳”辛勤劳动。引申为努力劳动,不怕辛苦。2、何谓“敬业” (1)可摘录题干的解释: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2)可将工具书释义与个人诠释结合:新版辞海解释为“敬肃、不怠慢”“警戒”。所谓“敬肃、不怠慢”即对待工作首先要勤奋、认真;所谓“警戒”即对待工作要有危机意识,要理性,要寻求科学的方

43、法。(3)可整合古代经典的诠释:礼记学记中有“敬业乐群”的说法。论语子路中有“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之论,论语季氏中曾提及“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孔子对“敬业”的理解是“执事敬”、“事思敬”。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外向)之谓一。”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得更明白:“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程颐和朱熹的观点比较相近,在他们看来,“专注,全力以赴”为敬业。(4)可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做出“个性化诠释”。如,敬业是以恭敬和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敬”就是尊重,敬仰,

44、谨慎,不怠慢,自始至终都谨慎不懈;“业”是指职业、学业、工作等。“敬业”,就是以一种恭敬的态度专心致力于自己的职业、工作或学业,做到心无旁骛,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义务感。在我看来,敬业也可以理解为“爱岗”。即干一行爱一行,对自己的职业责任、职业荣誉有深刻理解和认识,以成为某个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业内精英为职业目标。依我管见,“敬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我理解的“敬业”即珍惜自己的职业荣誉,怀着一颗敬畏、尊敬的心对待职业和工作,坚守本行业、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多做为本职业增光添彩的事情,不做亵渎职业荣

45、誉、给本职业摸黑的事情。我以为,敬业是指对待从事的工作能做到勤奋、认真、理性、专业、精业。敬业是指对待本职工作严谨认真,专心专注,全力以赴,成就单位的同时也成就自己。3、何谓“敬业度”“敬业度”是对事业专心致志。是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一种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敬业度”反映的是员工对公司投入的智慧、感情和承诺的程度,透视的是劳动者发自内心的忠诚度、归属感与责任感,其外在表现包括乐于宣传、乐意留下、全力付出等多个层次。也就是说,只有把从事的“职业”做到忠于“事业”的极致境界,基于认知自觉的“敬业”才会油然而生。4、“勤劳”与“敬业”的关系辨析勤劳既可以是精神驱使,也可以是物质

46、欲望的推动。换言之,敬业一般通过勤劳来体现,但勤劳却不一定由敬业来支持。敬业是工业分工后的事情,而勤劳则是农业经济乃至原始采撷阶段就存在。即使以现代社会价值标准评价,勤劳与敬业也有区别,敬业来自于对职业和工作的热爱与尊重,来自与一种责任感和荣誉感、成就感。敬业可以是一进入行业就具备的,也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培养和认识的。敬业在于工作者本身的自我认知与觉悟,也来自与工作环境和教育。是主动积极的面对自己的工作。当勤劳因物质利益而来,那么是不是喜欢某一个职业并不特别重要,更重要的是以物质利益的多寡,敬业也受物质利益的影响,但更受精神追求与超越物质享受的价值观念与人文修养的影响。如果把工作当作饭碗,就很难敬业。只有对职业的喜爱、选择和践行三个环节相一致,才能达到敬业的状态。5、“勤劳”与“敬业”的反面不“勤劳”者,懒惰、懈怠、怠慢、怠惰、散逸、疏懒、懒散等。不“敬业”者,漫不经心、庸碌无为,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好高骛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