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严由铭.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40172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9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严由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严由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严由铭.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姓名:严由铭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高等教育学 指导教师:张晓明 20061020 摘要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 问题正受到越籴越严重的关注 “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 其心理健康问題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年來,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出的恶性 事件越来越多,给大学生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 在国家大力提倡 和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基础的心理健康教正受到学校越来越多的 关注和重视 “ 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宵,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己

2、成为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我国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高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状况为背景,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对医学生 这个特殊被试进行心理调査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纳和总 结,并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前提下,对我国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目标、原则、内容、方法及对策措施进行全面探 索,并试图构 建以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以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为突破,以课堂师生互动 的协调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沟通的支持为渠道 f以日常人性管理的感染为支撑,以学 生自我心理调节的实现为归宿等为核心内容的多维立体的大学生心理

3、健康教育新模 式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模式 Abstract In the modem society,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y, and tlie society, mental health has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a special group of people with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has b

4、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ocuses in our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cidents because mental problems, which have disastrous consequence to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their families and the society. Nowadays,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en strengthened. As a basic p

5、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receiving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schools. How to conduc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how to improve students5 psychological quality are now important projects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essay follows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6、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ith the basic theories of mental health as conduction, summing up the existing mental problems and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Based on the above study, a more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b

7、asis, aims, principle, contents, approaches and measures has been done, A new constr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al model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proposed, with the ideas of carefbl planning and facility building as a basis, the conformity of the resourc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s a br

8、eakthroughj the mutual activiti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room as a core, the communication through internet as a channel, the daily management with normal human feelings as a support, the realization of self-adjustment as the final ai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 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

9、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s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41 日期年 月 乂 2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査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 在 _ 年 解 密 后 适 用 本 授

10、权 书 。“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V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 月曰 指导教师签名 : 日期: 2年丨月 曰 . i导论 U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市场竞争、东西方文化的 碰撞与交融等等,使人们的现实生活、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与人际交往等方面发生了 深刻的历史变化*这一切,必然使人们的心理发生巨大嬗变。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 健康问题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 R题一直受到人 们的普遍关注。因为心理健康

11、是个体成长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个人幸福和为社会 服务的基础。长久以来,大学生一直被认为是思想最活跃、心理最健康的群体之一。 但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 化,其心理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据调査显示,大学 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我国大约有 20% 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 的心理问题 |。 2003年清华大学的 刘海洋泼熊 事件; 2004年云南大学的 w马家 爵杀人 事件; 2005年中国人大 周燕芬自溢 事件; 2006年华南农大的 4 人群体 自杀 事件 ,一粧桩触目惊心的事件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和自 我把握及调节能力的失控 “ 据赣南医学院对医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12、的结果表明,存在不 同心理问题人数占 28.76%谭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 偏执、抑郁、敌对性、 精神病性、焦虑 *而据国外资料报道: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约在 9% 29%,主要 心理问题表现为适应性反应以及抑郁、强迫、焦虑等神经性反应 M“ 两者的差异体现 了个性及社会环境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效应 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大 学生又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髙。因此,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 1.1.1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大学生面临社会的各项改革,他们在社会 环境、家庭

13、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大学生的发展压力特 别是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情感压力等普遍加大 *由此引发 的心理问题增多 第二,知识经济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的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文 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构成中,心理素质是素质教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个体的精神风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主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的中介 “ 心理品质直接控制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对增进人的 生理机能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关键性的影响。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 学习其他文化知识的必耍条件。就行为主体而言,个体的外在行为受

14、多种心理因素支 配,心理素质对个体的整个行为及 生行为具有直接影响。提高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素 质教育的关键。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充满激烈竞争和快速变 革的现代社会。 第三,信息化时代的网络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也对大学 生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带来负面影 _。据美国 的一项研究计划发现,网络会令使 用者心理健康下降,其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或吸毒。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 为导致角色心理混乱、出现交际交往障碍及网络综合症等 “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信息 社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的新问题,及时地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1.2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要求重

15、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 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使得社会对各种各样的人才提 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首当其冲 “ 在竞争激烈的新世纪,能 力和素质将支撑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但多年来在应 试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大学生人 文素质欠缺,加之高校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没有明确的要求 *较繁重的专业课负担也 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向更高层次入才的发 展。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西方道德观念和腐朽思想的侵袭,使 -些大学 生片面强调人生价值、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极端蔓延的趋势。这表明, 大学生的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 因

16、此,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 21世纪我国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政治素质和 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 和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强健的生理素质和独立、自由的创新精神。这表明, 素质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是一种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 广适应, 的、以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为教育重点的通识教育 W。在全方位的大学生素 质教育中,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处于核心地位。爱因斯坦指出: 科学是 种强有 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來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 工具。 他也语重心长地对当时的大学生说: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 生的工作有益于人 类,那

17、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 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现在,世界上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有 个共识:我 们的大学生在学习技术知识及运用技能、技巧的同时,首先要 学会关心 即学会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 实践告诉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学会 做事 ,更要 学会 做人 特别是做一个 心理健康的人 1.U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題,要求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层次,既有青年心理发展的共性趋势,又有其 学业定向的个性特征 “ 共性方面,大学生所 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与其他青年人 样,正 处于 17、18 24、 25岁的青年中晚期。这个

18、时期是个体统 的角色和与他人建立亲 密关系的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即所谓 狂 飙期 5】 “ 从个性上看,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以赣南医学 院医学生为例:医学专业的学制长,学习内容多。学制一般为 5 6年,需要学习 30 余门专业课。其学习的知识总量要永远大于其同龄人。另外 *从学习方法上看,医学 生主要以记忆为主,学习方法较为单 “ 这使学习变得单调而枯燥 “ 繁重的学习任务 限 制了学生自由发展和自主活动的时间,使学生缺乏娛乐活动,学习生活沉闷而缺乏 活力,生活色彩比较单一 “ 因此有研究认为,医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是导致其出现较 多心

19、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丨 6。同时,我国传统教育过分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 视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极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 其主要表现为青春时期的茫然感,竞争加剧的压力感,人际失衡的焦虑感,信心缺乏 . 的自卑感等。面对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充分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迫在眉睫 “ 诚如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上讲到的那样:只有优 异的成绩而不懂与人交往,是一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 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茫的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就是做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自知的人。 1.2研究意义

20、 大学生是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将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高素 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 _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中对 反映人的主体性的心理素质 一 直重视不够,在学校教育中忽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和提高,致使在大学生身上培养起来的其他方面的素质也不牢固,不稳定, 有波动 就发生动摇。在现代社会,如何增强大学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 *如何提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如何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和良好个性品质 的形成,是摆在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因此,针对大学生心 理健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21、内涵及其目标和 途径,有效提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确立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和大学生实际 心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心理 , 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3文献综述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许多心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題。因为 大学生是 _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扩招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占人口比例也在不断扩 大,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嘀着一个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进程 “ 众多的心理学 家和教育工作者不断用各种方法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原因、对策等,旨在对大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起到一个了解、诊治、预防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22、 U.1关于心理健康的论述 由于人们所处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国内外研究 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但都存在 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心理健康是措 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事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 的心理特质结构 m。 心理学家 H.B.English对心理健康所作的定义为: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 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 这才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是免于疾病而已 1946年,第二届国际卫生大会给心理健康下了一个定义 s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 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

23、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 9其 中包含两层含义: 一 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8 表现在生理 上,是大学生身体发育从接近成熟向完全成熟的过渡;表现在心理上, 方面标志心 理成熟的特点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成熟特征与幼稚特征并存,因而带来心理现象的 自我矛盾性和心理行为表现的起伏多变性 1.3,2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1)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若干论述 对心理健康状况 的划分,一般常用常态和变态或正常和异常表示。然而,心理健 康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很难有绝对客观的划分标准,正常和异常是一个连续体两端, 从良好的心理状态到严重的心理疾病之间还有一个广阔的过渡带

24、,其间没有绝对的分 界线,只有程度的差异。因此,心理卫生学界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尚没有统一的定论 * 孙收成、李印 E1W认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罗列举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 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利用,是健康心理学的标准。我国学者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 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学者黄竖厚 1976 年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准: 乐于工作,并能在工作中 发挥智慧和能力,以获取成就和满足 * 乐于与人交往,建立良好关系,正面态度(如 尊敬、信任、喜悦等)高于反面态度 ( 如仇恨、怀疑、憎恶等 )“ 对自己有适当的 了解和悦纳的态度。 和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并能动用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程才

25、根、胡卫东 123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徤康概论一书提出的标准是:智力活 动正常,倩绪积极开朗 *意志果断坚强,行为统 协调,反应敏捷适度,自我评价切 实,人际关系融洽,能动适应环境。 而李寿欣等 ( 2001)认为在众多标准的制定中,学者所遵循的原則有两个,即 众数原则 和 精英原则 我国学者在 众数原则 的指导下,制定的心理徤康标准又有两个代表。 个代 表是以华东师大江光荣 】 4】为代表,他将心理健康的标准归为以下 6种 “ ( )以统计学 的常态分配为标准。 ( 2)以社会规范为衡量标准,违反社会规范为异常。 ( 3)以个人 主观经验为标准,如当事人自觉痛苦,抑郁,视为不健康。 ( 4)以生

26、活适应状况为标 准,生活适应困难者视为异常。 ( 5)以病因或病症存在与否为 标准。 ( 6)以心理成熟 和发展水平为标准。个体身心两方面成熟及发展与同龄人相当者为正常,心理发展水 平比同龄人低为异常。另一个代表是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心理学分册 ) 15关于 心理健康标准的划分,是以下列三种标准为依据; ( 1)统计学的标准,利用统计学的 方法找出正常行为的数值分布 ( 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加减 个标准差 ),若 个人的行 为接近数値的分布的平均状态是徤康的。( 2)社会学的标准。某个人的行为符合大多 数人所接受的社会行为规范是健康的。 ( 3)医学的标准 *没有心理疾病症状者是健康 的这三个标准

27、基于以 下两个假设而建立:第 一 是在任何时候,组成社会的大多数成 员都是健康的,不健康的是少数的 “ 第二,社会是健康的,不健康的永远是个体。 西方一些学者制定心理健康标准时还遵循另一 精英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马斯洛对这个问题阐述了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人生而就有天性,天性本善,或至少 是中性的,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环境下能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否则就可能阻碍人的天 性,发展出不健全的心理晶貭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文化本身是压抑 人性的,就会出现多数人心理不健全的情况,这时 众数所代表的人格是不健全, 出现 大量适应良好的奴隶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是其内在本性充分发展的 人,这样的人才代表真正的心理健康。马斯洛概括了自我实现者的 U种心理品质 16】 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