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16826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doc(1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保教知识与能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 学前儿童发展内容结构第一章 儿童发展概述 第二章 幼儿生理发展第三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四章 幼儿身心发展问题 第五章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 儿童发展概述第一节 儿童发展理论概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理论流派第二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一般特征;影响因素;重要概念第三节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婴

2、儿期的年龄特征;幼儿早期的年龄特征;幼儿期的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定向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二、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成熟势力说 行为主义学 精神分析学说 认知发展学说三、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3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5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四、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a生物因素:物质前提与基础 遗传素质: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特性 生理成熟:身体生长发育水平b环境因素 :决定心理发展的速度、程度与方

3、向;可能性现实性;教育主导作用。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2主观因素n 主观因素是指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n 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n 主观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五、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1最近发展区2关键期3转折期六、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新生儿期(0-1个月)n 心理发生的基础:无条件反射,本能动作 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最初的认知活动:知觉的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注意发生的标志,选择性出现)婴儿早期(1-6个月) :1视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3主动招人4开始认生婴儿晚期(6-12个月)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坐、爬、站2手的动作

4、开始形成:五指分工,手眼协调3言语开始萌芽:音节清楚、重复、连续4依恋关系发展:分离焦虑;用“前语言”与亲人交往七、幼儿早期的年龄特征(1-3岁)1学会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3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2岁左右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八、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幼儿初期(3-4岁)1生活范围扩大2认识依靠行动(直觉行动思维)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幼儿中期(4-5岁)1活泼好动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思维依靠表象)3开始遵守规则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幼儿晚期(5-6岁)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第二章 幼儿生理发展第一节 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与保育:八大系统(运动、呼吸、消化、神经)第二节

5、幼儿感觉器官的特点及保育(皮肤、眼、耳)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与保育运动系统各器官的特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n 幼儿骨骼处于生长期,需要钙磷为原料,需要维生素D;n 骨骼有机物含量多,易弯曲。n 肌肉力量和能量储备不如成人,易疲劳;n 大肌肉发育早于小肌肉,大动作发展先于精细动作。n 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不够坚韧,关节牢固性差,可能造成牵拉肘和扁平足。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1多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补充钙、磷2教育孩子坐站有相,预防脊柱变形3勿猛力牵拉孩子手臂4适度运动有利于脚弓形成5服饰应有别于成人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与保育呼吸系统的特点n 呼吸频率较快n 呼吸器官娇嫩,管腔狭窄,呼吸道粘膜

6、易受损,易感染。二、 呼吸系统保育要点1多组织户外活动2教会幼儿擦鼻涕的方法3教育幼儿用鼻子呼吸4进餐时小心,防止食物侵入气管三、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与保育神经系统的特点1大脑皮质活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优势原则;镶嵌式原则;动力定型原则;2大脑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迅速:脑细胞数量飞速增长;大脑重量增长迅速;1岁后大脑神经逐渐网络化;3脑细胞耗氧量大4大脑可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糖)5易兴奋也易疲劳6需要较长睡眠u 优势原则:大脑的某个功能区在从事某项活动和工作的时候处于兴奋状态或优势地位,其他区域则相对抑制。u 镶嵌式原则:不同种类和性质的活动可以激发大脑功能区处于兴奋或工作状态,变换活动性质可以使大脑

7、各个功能区劳逸交替。u 动力定型原则:若一系列刺激总按照一定时间、顺序和模式出现,多次重复后,大脑就会记忆这些刺激,形成规律。又称为自动化。三、 神经系统保育要点1尽早提供适宜的早期教育(刺激)2对大脑损伤的幼儿尽早康复训练3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4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5补充含充足的糖、蛋白质(牛奶,肉)和不饱和脂肪酸(鱼肉、植物油)的食物6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要注意:激发兴趣;动静结合;养成习惯。第三章 幼儿心理发展第一节 幼儿认知发展:感知觉与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第二节 幼儿情感发展第三节 幼儿个性发展第四节 幼儿社会性发展第五节 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及教育一、注意注意的特征:指向性和

8、集中性学前儿童主义发展的趋势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定向注意是最早的无意注意。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2岁后有意注意开始萌芽。3-6岁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幼儿的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水平较低注意品质发展水平总体较低 注意广度窄 注意稳定性差 (3岁:3-5分;4岁:10分钟;5-6岁:10-15分钟) 注意分配能力较弱 注意的转移能力差注意的分散与避免二、记忆幼儿记忆的特点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2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均有发展3记忆的恢复现象。巴拉德4回忆的发展。杰出的再认能力;回忆水平提高;长时记忆发展。三、想象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

9、想象的素材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3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5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3 抽象逻辑思维n 直觉行动思维。依赖于感知动作思维;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n 具体形象思维。依赖于表象的思维n 抽象逻辑思维。依赖于语言的思维。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象征性:以物代物,以人代人2经验性3拟人性4表面性5刻板性幼儿概括的三种不同水平1动作概括2具体形象水平的概括3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1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2

10、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4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5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五、情感1、幼儿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1)情绪的社会化 A情绪中的社会交往成分不断增加。社会性微笑增加。B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增加。生理需要满足-社会性需要满足。C情绪表达社会化。根据社会要求调节情绪表达方式。(2)情绪的丰富深刻化A丰富化:情绪逐渐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B深刻化: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从表面-内在,情感日益深刻(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A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到稳定B情感比较外露到内隐C情绪极易冲动到冲动性减少2、 幼儿情感的培养1创设良好的育人

11、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3成人要情绪自控4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5个性的发展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幼儿能力的发展幼儿气质的发展幼儿性格的发展四、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n 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的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n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u 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u 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u 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u 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n 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1从依从性评价到发展到自己独立

12、评价2从对个别的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多方面的评价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的评价 幼儿自我体验发展主要特点:1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发展到强烈的内心体验2从受暗示性的体验发展到独立体验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3儿童自我控制策略受父母控制特征影响n 3-4岁期间,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时n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迅速n 自我体验发展相对较平稳。七、幼儿个别差异v 类型v 幼儿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不仅影响幼儿学习某种技能的速度,还影响幼儿的学习方式。v 幼儿智力差异

13、:智力是指一个人表现在认知活动中的能力。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早晚的差异。v 幼儿学习类型差异:学习类型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焦点、兴趣等。学习类型具有独特性、稳定性。v 幼儿性格差异:幼儿性格分为外向型、内向型;独立型、顺从型等。2、针对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资源利用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v 补偿模式: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v 治疗模式:针对儿童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v 个别化教育方案: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方案

14、。v 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教师对不同性向的儿童,提供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第四章 幼儿身心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与预防第一节 幼儿身体发育中的常见问题与预防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预防第一节 幼儿身体发育中的常见问题与预防一、肥胖二、发育迟缓三、佝偻病四、营养性贫血五、弱视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预防一、吮吸手指二、咬指甲癖三、口吃四、遗尿症五、夜惊六、恐惧症七、缄默症八、自闭症九、多动症 第五章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节 观察法第二节 谈话法第三节 作品分析法第四节 实验法观察的实施五、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观察问题,制定观察计划2选择观察方法(描述记述类;

15、取样观察类)3确定观察记录方法4选择观察记录方法5进行理论准备进行预备观察1观察者的自我培训2避免或减少一些可能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现象3进行正式观察4观察反思 模块二 学前教育原理内容结构第一章 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概念;目的与方针、目标;作用第二章 幼儿教育概述第三章 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第五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第七章 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v 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v 狭义:指学校

16、教育,通过学校这种机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v 教育的本质特性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二、教育目的的作用1规范功能: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学校管理。2选择功能:教育活动和教育内容选择3激励功能:目的越明确,激励功能越强4评价功能: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三、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v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2环境:狭义除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必

17、要条件3教育:特定的环境,人身心发展的主导v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1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教育工作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2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 抓住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3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是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可变性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4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第二章 幼儿教育概述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概念;性质;任务第二节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一、幼儿教育的性质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二、幼儿教

18、育的意义v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健康发展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发展v 幼儿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1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2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三、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四、我国幼儿园的任务1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2为家长服务。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规程第三条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1国家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家长希望幼儿

19、园提供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服务3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保育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第三章 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西方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对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家p 夸美纽斯捷克,现代教育之父p 卢梭法国p 裴斯泰洛奇瑞士p 福禄贝尔德国p 杜威美国p 蒙台梭利意大利二、对我国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v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v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一、教育的一般原则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4充

20、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原则二、幼儿教育的原则1保教结合的原则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5寓教育于环境的原则三、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简单、通俗、基础2生活化。幼儿的大多数学习都是在生活中进行的3游戏性。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4活动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理解学习内容5潜在性。潜移默化第五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v 第一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述v 第二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原则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环节v 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班级本学期工作的主要目标;具体要求和措施。v 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n 教师

21、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n 对幼儿进行分组p 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1生活管理2教育管理3家长工作管理4社区活动管理三、班级管理的方法1规则引导法: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相保持的管理方法。2情感沟通法: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以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3互动指导法: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4榜样激励法: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目的的方法。5目标指引法: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四、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整体性原

22、则3参与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v 第一节 纲要总则部分解读v 第二节 纲要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解读v 第三节 纲要组织实施部分解读v 第四节 纲要对幼儿园教育评价方面的要求一、 纲要组织实施部分解读v 幼儿园教育组织实施的根本原则:幼儿园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v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的原则n 教育活动选择体现原则: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

23、野。n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有机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n 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v 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n 幼儿园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n 幼儿同伴群体n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要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n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n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v 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n 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n 教师的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n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

24、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n 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v 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的角色和作用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n 以关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往n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n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n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n 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二、纲要对幼儿园教育评价方面的要求v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n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体是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n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方法。v 幼

25、儿园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n 教育活动目标n 教育内容、方式和策略n 教育过程n 考虑个体差异n 教师指导第七章 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v 第一节 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v 第二节 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注重普及学前教育二、幼儿教育将会被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三、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四、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五、幼儿教育交流合作的国际化态势将保持并进一步加强 模块三 生活指导内容结构v 第一章 幼儿园一日生活 第二章 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常规v 第三章 幼儿营养 第四章 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第一章 幼儿园一日生活v 第一

26、节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v 第二节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v 第三节 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一、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1、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2、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是全面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保证二、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1、晨间接待2、晨间锻炼3、如厕4、盥洗5、进餐6、午睡7、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8、游戏9、教学活动10、离园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原则v 根据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合理负担v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v 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区别对待v 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为幼儿充分的、自由的活动创设条件v 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

27、形成v 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四、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方法v 榜样示范法:树立榜样、同伴影响力、文艺作品形象v 渗透教育法: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幼儿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在参与课堂管理。v 评价激励法:定期对幼儿的生活行为进行检查和评比v 成果欣赏法:组织幼儿观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v 图示观察法:以简洁、形象、连续的图示替代传统的示范、讲解等指导方式,引导幼儿完成新技能、新方法的学习方法。v 游戏练习法: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快乐学习v 家园共育法:第二章 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常规第一节 幼儿常见传染病预防v 第二节 幼儿常见传染病v 第三节 幼儿常见疾病v 第四节 幼儿园的保

28、健常规一、传染病发生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p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饮食;日常接触;虫媒;医源性传播p 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二、传染病的预防p 管理传染源:晨检;一日观察p 切断传播途径:环境清洁;消毒p 保护易感者: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三 幼儿常见传染病1、水痘2、猩红热3、流行性腮腺炎4、手足口病5、流行性感冒6、传染性肝炎7、细菌性痢疾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9、流行性乙型脑炎四 幼儿常见疾病1、上呼吸道感染2、肺炎3、腹泻4、缺铁性贫血5、佝偻病6、肥胖症7、

29、痱子五、保健工作的具体任务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2重视营养管理3建立健康检查制度4预防为主5安全教育6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7培养幼儿良好卫生生活习惯六、保健常规1建立常规制度2卫生消毒常规3健康检查常规4生活管理常规5疾病防治常规6安全工作常规第三章 幼儿营养 第一节 幼儿营养需要 第二节 幼儿膳食一、 幼儿营养需要1、蛋白质2、脂肪3、碳水化合物4、无机盐5、维生素二、膳食原则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4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5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饮料6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7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8吃清洁卫

30、生、未变质的食物三、膳食制度1食物搭配。粗细粮搭配,米面搭配,谷类和豆类搭配,蔬菜五色搭配,干稀搭配2热能来源:蛋白质10-15%;脂肪30%;碳水化合物55%。3食物分配4进餐次数四、膳食卫生1食品卫生2炊事员个人卫生3设备卫生第四章 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第一节 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第二节 常见意外事故的原因及处理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一、 常见意外事故的原因及处理一、常见外伤二、骨折三、脱臼四、烫伤五、鼻出血六、晕厥七、抽风、异物入体九、中暑十、冻伤十一、触电十二、食物中毒十三、误服药物二、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一、火灾二、地震三、走失 模块四 环境创设内容结构v 第一章 幼儿园环

31、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第二章 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第三章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v 第四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第一章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v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与原则 第二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1提供发展保障2促进身心健康3激发创造潜能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2适宜性原则3幼儿参与的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三、活动区布局策略1干湿与动静分区2固定与临时分区3独立与整合分区四、活动区材料投放1目的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3丰富性原则4层次性原则5操作性原则第三章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p 第一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意义第二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

32、设的要求一、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意义1、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2、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适应社会生活3、有利于幼儿园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二、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第四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第二节 幼儿园与社区的配合一、幼儿园的家长工作v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原则尊重家长 要求适度 双向反馈p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1家访2入离园沟通3各种活动,如亲子活动、开放日等4家园之窗5家委会6家园联系册7家长学校8家长会二、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1利用社区的地域环

33、境优化幼儿园教育。利用社区的地理环境、资源环境和人工环境。2利用社区的人口环境优化幼儿园教育。让孩子访问社区工作人员,让社区工作人员成为教育者。3利用社区的文化环境优化幼儿园教育。处理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模块五 游戏活动的指导内容结构: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二章幼儿游戏指导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第一节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分类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一、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

34、情绪。二、 幼儿游戏的分类1、按认知发展分类p 感觉运动游戏:(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重复动作,感官快感。p 象征性游戏:以物代物,以人代人p 结构性游戏:儿童利用各种建构材料建构物体p 规则游戏:有规则的,竞赛性的2、按社会性发展分类1独自游戏2平行游戏3联合游戏4合作游戏3、按体验形式分类v 主动性游戏。儿童的游戏体验是主动的。分为机能游戏、想象游戏、制作游戏。v 被动性游戏。又称接受游戏。儿童作为观众或听众,以理解为主的游戏,儿童的游戏体验是被动的。4、按教育目的分类1角色游戏:模仿想象,角色扮演2结构游戏:结构材料制作3表演游戏:按照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4智力游戏:增进知识发

35、展智力5体育游戏:发展基本动作6音乐游戏:音乐或歌曲伴奏下进行7娱乐游戏:以娱乐为主5、按游戏与教育教学关系分类v 本体性游戏:是指儿童自发自主表现出一种活动,游戏本身即是目的,也称目的性游戏。v 工具性游戏:是指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其直接目的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任务或目标的顺利完成。三、 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一、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1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发育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技能3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4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二、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

36、的发展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5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三、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v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v 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v 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能力v 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v 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四、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了儿童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发展了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发展了儿童的美感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第二章 幼儿游戏指导v 第一节 幼儿游戏中的教师指导v

37、 第二节 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一、 幼儿游戏中的教师指导1、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p 指导以观察为依据p 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以自身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以儿童伙伴为媒介p 确定指导的时机p 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p 把握好互动的节奏,站在儿童的角度体验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二、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v 介入的角色定位n 非支持性角色: 不参与者; 导演者n 支持性角色: 旁观者:用语言或非语言表示关注 舞台管理者:提供材料,布置环境 共同游戏者:扮演角色,平行游戏 游戏带头人:建议新主题,介绍新道具或情节v 介入的时机n 幼儿迟迟不能进入游戏时介入n 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n 幼儿主动寻求帮

38、助时介入n 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或出现安全隐患时介入n 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介入n 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能方面出现困难时介入n 游戏出现消极内容时介入v 介入的方式n 外部干预:不参与游戏而是以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建议或鼓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n 内部干预:是指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v 介入的注意点n 分层次指导:不同年龄段教师指导侧重点不同n 谨慎扮演“现实代言人”角色:成人以现实为导向的评议和提问要慎重使用,不要破坏幼儿的游戏。n 及时退出:无论采用何种干预方式,一旦开始表现出所期望的游戏行为,成人就应转而扮演

39、无指导性的共同游戏者,或完全从游戏中退出。三、 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1、角色游戏的指导2、建构游戏的指导3、表演游戏的指导4、规则游戏的指导一、角色游戏的指导v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共同特点1创造性:对社会现实的创造性再现2过程性:从开始到结束有完整过程3变化性:内容随社会生活而变化p 小班角色游戏n 特点:1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2角色意识差,重复操作、主题单一、情节简单3儿童之间交往少,平行游戏n 指导1提供种类少数量多的成型玩具;2指导方法可以是平行游戏,或以角色身份加入游戏;3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p 中班角色游戏n 特点1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丰富2联合游戏,主题不稳定3有交往

40、愿望但不具备交往技能,纠纷多4角色意识和角色归属感n 指导1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玩多种主题或相同主题的游戏2以平行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3通过游戏讲评引导儿童分享游戏经验,丰富主题和内容4学会交往技能及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交往,使儿童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问题p 大班角色游戏n 特点1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主动反映生活经验和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2合作游戏3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n 指导1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材料和场地2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意图3鼓励儿童的各种创造二、建构游戏的指导v 积木建构的发展阶段1搬弄:搬来搬去2重复:堆叠、平铺3搭建:搭成“桥”或“房子”等结构4围封:围成封闭空间5再现

41、:命名p 小班建构游戏n 特点1材料选择盲目简单2建构技能简单3易中断,坚持性差4无主题建构计划p 指导1引导幼儿认识建构材料,引发活动兴趣2安排游戏场地和足够数量的游戏材料3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建构技能4引导幼儿理解和明确建构目的,发展想象力,建立游戏规则5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简单方法,学习整理玩具6提供小型木质积木,大型轻质积木和小动物玩具、交通工具模型、平面板、小框等辅助材料p 中班建构游戏特点1按建构物体特性选择材料2建构技能以架空为主3与同伴交流,坚持性增强4有建构主题,易变化n 指导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2学习设计建构方案,有目的选择材料,看平面图3掌握建构技能并运用其塑造各种物

42、体4组织幼儿评议建构活动5提供各种建构材料及辅助材料p 大班建构游戏特点1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持久性增强2合作选取丰富多样的材料3建构技能日趋成熟4能根据游戏情景需要,不断产生新的建构主题n 指导1培养幼儿独立建构的能力2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建构时,学习表现物体的细节和特征,表现游戏的构思和内容,会使用建构材料和辅助材料。3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和同伴作品4鼓励幼儿集体建构5提供大积木、中小型积木、平面板和多种形状的辅助材料 模块六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内容结构v 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章 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第三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第四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第五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第六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第七章 幼

43、儿园语言教育第八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第九章 整合教育活动模式第一章 教育观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1科学性、思想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个别对待原则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1观察2实验3游戏4操作5参观6谈话讨论7讲解讲述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1集体活动:全班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2小组活动:部分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3个别活动:幼儿的自我学习活动或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教育活动四、具体活动计划的一般结构 具体活动计划是指某个教育活动的具体计划,它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完成什么目标

44、等。活动名称、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 活动形式与方法 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 活动评价五、具体活动计划制定应注意的问题1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要有目标意识,围绕活动目标开展相关活动v 充分考虑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v 设计好启发性提问,通过提问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体性。第二章 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第一节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v 第二节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v 第三节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v 第四节 幼儿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指导一、纲要健康教育总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二、指南健康教育目标v 身心状况n 具有健康的体态n 情绪安定愉快n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p 动作发展n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n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n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v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