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99710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4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doc(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30年代文学(革命文学)一、30年代文学思潮(人文主义文学思潮和左翼革命文学思潮)1.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1)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思想。他受美国白璧德主义的影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籍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他在艺术上批评浪漫

2、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几乎是整体地否定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梁实秋的文艺思想包括:一、人性论。(他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梁实秋认为,人性是超阶级的,他的人性概念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他所谓的人性是二元的,一是以想象情感为代表的;一是以理性为代表的。他主张文艺上的“合于理性的束缚”。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二、天才论,声称“文学不是大多数人的”。(2) 朱光潜30年代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变态心理学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

3、论”,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2.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1)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普罗文学”)兴起。(2)左联: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人在上海霞飞路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蒋光慈、冯乃超等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1930年11月被吸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36年初经共产国际指示解散。(3)左联进行的文学活动:一、 创办刊物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三、 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四、 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五、 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

4、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六、 培植了大量的文艺青年3. 30年代重大文学论争(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以冯乃超为首的革命文学派对以鲁迅为首的五四作家进行批判,双方论争的焦点是五四文学是否已经死去。前者鼓吹“一切艺术都是宣传”的观念,鲁迅发表革命时代的文学加以反击,认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这次论争是左联成立前后对新月派及其宣传的人性论的批评。就梁实秋提出的“文学是没有阶级的”以及天才论,左翼文学家认为这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的合理;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全面批评,认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性”。(3)

5、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杜衡)和左翼作家之间,双方论争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坚持文艺自由论,反对艺术宣传政治;左翼作家冯雪峰(洛扬)却批评胡是“向普罗文学运动进攻”。(4)鲁迅等人对林语堂、周作人等提倡幽默与闲适文学的批判。双方论争的焦点是文学是否应该强调社会功能。左翼作家批评朱光潜、沈从文等的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的观点。二、30年代的小说1.小说流派:(1)普罗小说派。活动于1921-1928年间的文学流派,其主要是太阳社成员,如蒋光慈、洪灵菲,还有后期创造社成员郑伯奇、华汉(阳翰笙)等。他们高举“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的旗帜,标明革命

6、立场,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并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摄入了创作视眼,其艺术风格上多显得粗粝浓烈。代表作品有流亡(洪灵菲)、暗夜(华汉)、咆哮了的土地(蒋光慈)等。1932年华汉的长篇小说地泉(包括深入转换复兴三部曲)。易嘉(瞿秋白)、郑伯奇、茅盾、钱杏屯和作家本人分别作序,对“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提出批评。浪漫蒂克:一、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革命的幻想;二、基本上都有恋爱存在蒋光慈:五卅运动后,第一部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1927年4月,完成中篇小说短裤党;1930年3月发表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咆哮了的

7、土地(1932年出版单行本时易名为田野的风。普罗小说的功与过:功:一、站在鲜明的革命立场上,把属于时代尖端的现实革命斗争题材、革命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真实的革命人物引进小说领域;二、注重塑造群象,体现集体主义思想。过:一、这类作品对革命与恋情、集体与个人关系的认识存在简单化倾向,往往表达恋爱心理比较细腻而对革命活动描写相当浮夸,存在很强的浪漫蒂克倾向;二、这类作家对实际的革命情形缺乏真切深入的认识,写工农群众及其斗争生活不免苍白,概念化痕迹很重;又因许多作家对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便在作品中流露出对革命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狂热情绪。(2)左联青年作家群:代表人物有柔石、丁玲、张天翼、

8、艾芜、沙汀、叶紫等。 柔石:二月(1929)、为奴隶的母亲(1930)艾芜:短篇集南行记(山峡中)叶紫: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和中篇小说集星。代表作丰收和茅盾春蚕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一样以“丰收成灾”为主题。鲁迅对其评价:叶紫写出了“太平世界的奇闻,而现在却是极平常的事情”。 丁玲:处女作梦珂(1927.12)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2);早期作品收入在黑暗中(1928)自杀日记(1929)一个女人(1930)三个集子中;莎菲女士的日记以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形式,饱含感情的对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作了深入细腻地揭示,显示出了作者心理描写的出色才能。转型期(1929):由个性主义转向集体主义革命主题。长篇小

9、说韦护母亲;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1931年秋,在北斗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水,标志着她创作的明显转变,也显示了30年代左翼文学的发展;张天翼:讽刺小说基本主题: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讽刺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伪善、狡诈的上层社会人物;一类是庸俗可鄙的小知识者、小公务员和小市民。代表作品包氏父子(1934)(3)社会剖析小说:30年代迅速崛起,代表人物有茅盾、吴组缃、沙汀等。这批作家的写作特点有三点:一是有小说家的艺术,又有社会科学家的气质;一是采用横断面的结构,客观化的描述;一是复杂的性格,悲剧的命运。吴组缃:30年代出版小说集西柳集饭余集; 1932写成菉竹山房沙汀:代理县长兽道在祠堂

10、里茅盾:创作阶段: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文学批评u 1927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1930年2月虹出版;在蚀和虹之间,茅盾先后创作5部短篇小说,结集为野蔷薇u 1932-1933年在创作子夜的同时,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1932)春蚕(1932)以及续篇秋收(1933)、残冬(1933);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u 1941年5月在香港写作日记体长篇小说腐蚀;1942年写于桂林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抗战胜利前夕创作话剧剧本清明前后 子夜创作特点(1933年出版)u 人物形象塑造上,个性突出,性格鲜明而丰满。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善于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环境中,通过尖锐复杂的矛

11、盾冲突,从各种不同角度加以刻画。u 小说心理成功描写和人物对话是构成小说客观性的主要原因。u 小说采用“网状结构”,结构复杂而主线突出,小说以吴赵斗法为主线,展开了吴与一系列人物的斗争,内容宏达。子夜地位、意义、价值:1)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科学世界观为知道的社会剖析小说,是运用革命现实主义方法融注生活、再现生活的成果,引领了社会剖析小说派。2)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以相当宏大的规模描绘了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第一次相当的深度刻画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形象,是现代都市文学的杰出代表3) 是五四以来第一部真正具有宏大而复杂的现代结构的长篇小说,表现为:叙述非个人化,非情感化;反映现实的整体性,

12、实事性更强;子夜可以与中国的传统文学相似,继承中国传统文学的史传性。被瞿秋白称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4)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半殖民地大都是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和变态,从而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施蛰存:第一个短篇集上元灯;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的小说在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三个集子中; 1936年最后一本小说集小珍集刘呐鸥:短篇集都市风景线,他是新感觉派小说的开山作家。穆时英:小说集

13、南北极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女处的感觉,中间俩个集子对畸形都市风景的描绘和其间流露出来不无欣赏的心态造成了“海派文学”或“洋场文学”的风气,穆时英也曾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5)京派:指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代表人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主要阵地是骆驼草水星。等。京派小说家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浅陋,执意拉开与政治的距离,去关注淳朴、原始的乡村世界,去寻找和挖掘那里的永恒不变的人性美、人情美。京派小说写作特点:一、 着力赞颂淳朴、原始的人情美与人性美二、 将象征、写实与记梦结合,使抒情小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三、 总体风格上

14、追求平和、淡远、隽永四、 语言上简约、古朴、活泼、宁静废名:短篇桃园枣 长篇小说桥萧乾:小说集篱下集栗子 长篇小说梦之谷芦焚:40年代笔名师陀;短篇集谷老舍:创作阶段:1921年发表短篇处女作她的失败 1924-1929在英国完成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 1930-1936完成6部长篇: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大明湖(1930-1931未出版)1937-1949大量抗战小说出现,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4-1948),分为惶惑(1944)偷生(1945)饥荒(1947-19

15、48)老舍短篇小说类型:一是以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二是以传统说话、民间讲唱辅之以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老舍小说创作特点:一、浓郁的京味儿;二、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三、文化审美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四、小说文体的创新;五、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沈从文:1926年出版第一个小说集鸭子;30年代为其创作最丰盛的时期,1928年出版雨后及其他旧梦都市一妇人月下小景八骏图等;1934年创作中篇小说边城、1938年创作长篇小说长河 沈从文小说类型:一类写城市与知识阶级如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八骏图等等一类写乡村与无产阶级。如萧萧边城长

16、河等等 沈从文小说特征: 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6)东北作家群:是30年代出现的一个地域性作家群,代表人物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人。萧红:代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说集跋涉牛车上狂野的呼唤;生死场与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一起作为“奴隶丛书”出版另类作家巴金:创作阶段:中长篇小说:1927年7月后,巴金开始文学创作,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诞生了。1929-1949年灭亡(1929)死去的太阳(1931)家(1933)爱情三部曲(包括雾(1931)雨(1933)电(1935) 激流三部曲(家(1933)春(19

17、38)秋(1940))憩园(1944)第四病室(1945)寒夜(1947)30年代短篇小说:出版复仇集 光明集 ,电椅集 抹布集 将军集 沉默集 沉落集 神鬼人长生塔短篇小说特点:在形式上,多用第一人称;在人物塑造上,注重对人的心灵的探索,并从人的心理的角度来透视社会;从小说结构上看,巴金早期短篇小说中往往有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来对读者娓娓长谈,有时候大故事里套小故事。激流三部曲创作特点:一、“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原则;二、注重发掘人情美与抒情化人物塑造方法;三、带有作家强烈到底判断的风俗画描写。激流三部曲地位及意义:一、激流三部曲是反映五四运动中时代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二、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封建

18、家族制度的攻击;三、激流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文体的发展也有重大的作用,在艺术风格上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比较老舍与茅盾:茅盾写都市社会生活,其审美视角多投向上层,老舍则投向下层,更注重描写大杂院、贫民窟里的市民人物性格;茅盾写大都市上海,资本主义文明程度较高,老舍写古都北京,具有更多的封建宗法色彩。2. 30年代小说成熟与繁荣的重要标志:一、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二、长篇小说的成熟。如子夜(茅盾)家(巴金)骆驼祥子(老舍)死水微澜(李佶人)三、小说流派的涌现。四、三部曲与一系列小说的出现。三、30年代新诗1.30年代诗派后期新月派:新月派1927年后活动由北京转到上海,主要创作力

19、量有徐志摩、卞之琳、林徽因等人,主要阵地是1928年创刊的新月和1931年创刊的诗刊,1933年6月无形解体。主张纯粹的自我表现和为艺术而艺术,严谨认真的艺术追求和唯美的艺术观。后新月派较前期新月派新变方向:一、向内朝着更为隐幽的精神领域的开掘,显示了与世界现代主义思潮的合流;二、向外扩展,部分新月诗人跳出前期坚执的小我,显示出走向时代社会的新倾向,这集中表现在他们生活视野的扩大和作品题材的拓展。现代诗派:是在题材选择、审美趣味、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有近似之处,以刊物为中心形成的一支较稳定的诗人群。代表诗集有望舒诗稿(戴望舒,1937)鱼目集(卞之琳,1935)汉园集(何其芳、卞之琳、

20、李广田三人合集,故有“汉园三诗人”之称,1936)。现代派诗根植于30年代的社会人生,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统的向心力,对新诗艺术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表现方法上,反对即兴创作和直接抒情,运用隐喻、象征、通感等手法实现情绪的意象化,把心中隐约的、难以描述的情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在诗体形式上,现代派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 何其芳:预言季候病再增废名:十二月十九夜林庚:沪之雨夜夜行空心的城戴望舒:被称为“新诗的第二次整合”,因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1929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先后出版

21、有诗集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48)戴望舒诗歌的意义:他的诗歌既映现了20-40年代的历史风云,也包含着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还记载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道路。戴望舒前期作品多写爱情苦闷和个人忧郁,如雨巷、夕阳下、单恋着、我的素描、寻梦者1937年诗的内容和格调开始变化,格调有前期诗歌的幽玄、枯涩转变为明朗、雄健。1939年写的元日祝福是变化的标志,还有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杜衡认为戴望舒整个作诗态度,以及对于诗的见解是把“真实”巧妙的隐藏在“想象”屏障里。卞之琳: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

22、)十年诗草(1942)1933-1937年诗歌成熟,特别是1935年写的距离的组织、尺八、断章等达到成就的顶峰,袁可嘉曾用“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来肯定卞之琳这一时期创作的特殊地位。1938年以后,诗风趋向明朗浅白。卞之琳诗歌的特点:一、就诗的内容说,诗作是诗人对人生体验与沉思的结晶,体现诗的智性化和非个性化;二、在诗的技巧上,融汇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尤其,是“常倾向于写戏剧性处境,作戏剧性独白或对话,甚至进行小说化”;三、采用主体声音的分化和对话化方式,创造了中国新诗的现代文本;四、采用暗示和象征手法,构成银隐晦的艺术境界;五、卞之琳的诗歌“基于

23、言语与本身的音乐性”,讲究格律,尤其是音顿、音韵和体式; 卞之琳的诗歌政治抒情诗:郭沫若诗集恢复是典型的政治抒情诗;殷夫:4本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由于他的诗善于表达革命战斗的激情,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为“红色鼓动诗”;鲁迅对他的评价(P221)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由左联诗歌组在上海发起组织,主要发起人有黄浦方(蒲风)、穆木天等人。中国诗歌会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蒲风:诗歌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四30年代戏剧1.30年代戏剧思想张庚在戏剧概论(1936)提出“心灵的化装”; 熊佛西著有佛西话剧,提出“内心的动作”; 李

24、健吾追求深入剖析复杂的人性; 欧阳予倩提出“形神并存”,注重“灵的写实”,主张“为人生”的真戏剧; 向培良提出“情绪说”; 田汉、郭沫若则重主观、重想象、重抒情。2戏剧运动艺术剧社:1929年6月5日成立,参加者有冯乃超、郑伯奇、陶金孙等人,社长为郑伯奇。艺术剧社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戏剧运动的领导,意在使中国现代戏剧运动有五四开始的个性主义潮流转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930年1月、3月上演独幕剧阿珍。左翼剧团联盟:1930年8月,在沈端先等人策划下,以艺术剧社为中心,联合辛酉、摩登、南国社等戏剧团体,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又改组为以个人名义参加的中国左翼戏

25、剧家联盟(简称剧联)。强调戏剧为政治斗争服务,提出演剧是一种政治的辅助工作。国防戏剧:1936年开始,是30年代左翼戏剧运动的又一新潮。代表人物有田汉、洪深、曹禺等人,著名剧著有“好一记鞭子”(包括三江好、最后一记、放下你的鞭子) 夏衍多幕剧赛金花(被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自由魂。洪深:他与欧阳予倩、田汉并称“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创作剧作农村三部曲,包括独幕剧五奎桥(1930)、三幕剧香稻米(1931)、四幕剧青龙谭(1932);农村三部曲标志着洪深的创作从社会问题剧转向政治宣传; 积极响应国防剧社所作的走私、咸鱼主义; 四川方言剧包得行(1939);1922年写出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

26、的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他编剧的歌女牡丹红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洪深话剧特点:他的剧作以紧贴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描写社会的贫富不均、军阀混战带给人民的苦难、农村的破产、民族战争中人吗大众的抗争精神等紧扣时代现实的题材和主题,强调戏剧的时代性和教育作用,将社会问题剧和宣传剧结合,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李健吾:早期作品母亲的梦;1933年回国后发表这不过是春天(是其代表作品,1934)、粱允达(1934)村长之家、以身作则(1936);40年的创作多幕剧黄花(1939)青春(1944)贩马记(1942)李健吾以刘西渭笔名发表了许多文学评论,如评雷雨,评夏衍戏剧,评卞之琳诗,评边城等,独具慧眼,见解精辟

27、,文笔空灵精炼,备受文坛称誉,结集为咀华集李健吾话剧特点:大多以其深广的人性冲突,传达人类普遍的情绪,的话剧主题,突出表现人物心灵的冲突和挣扎着重挖掘人性中的善与恶,世俗观念与本能欲望之间的深刻矛盾,揭示了人性世界的复杂性。夏衍:历史剧赛金花自由魂; 1937年夏衍创作了以现实生活为主题的剧作上海屋檐下(三模剧),从此开始摆脱片面强调政治宣传的倾向。夏衍话剧的特点:把鲜明的政治理性意识和戏剧的审美力自然而有机的融合,对小市民和普通知识分子生活俩大主题的很久关注和杰出表现,探索现实主义话剧的生活化和抒情性,着重戏剧人物的内心冲突和人物灵魂的刻画,对现实主义戏剧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禺:雷雨(1

28、933)日出(1936)的出现,标志着从西方引进的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1937年发表原野;1939年蜕变,1940年北京人;1948年电影剧本艳阳天曹禺话剧特点及意义:一、在处理戏剧冲突时,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交战。二、曹禺戏剧的语言富有心灵动作性和抒情性。三、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四、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艺术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深度。五、曹禺话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定性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这一新生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五30年代散文丰子恺:30年代结集出版缘缘堂

29、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李广田:30年代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丽尼:第一个散文集黄昏之献;第二个散文集鹰之歌报告文学:20年代初,瞿秋白的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开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1932年阿英编篆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是我国第一部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的报告文学集40年代文学一40年代小说1.七月派小说:因胡风在1937年创办的文学刊物七月而得名,是指抗战全面爆发时期兴起的、国统区重要的带有心理现实主义倾向的小说流派,其活动贯穿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大部分作品发表在胡风主编刊物七月希望泥土等上,代表作家有丘东平、彭柏山、路翎等,他们的创作主张大致相同,主要是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一代人的心理

30、状态,充满了生活的向内感以及对人心灵的直视力量,作品大部分被编入七月文丛,他们创作体现了胡风的理论主张。2.40年代小说题材:(七方面)一、抗战初期,纪实性,战地报道性,宣传鼓动性,但热情有余而艺术不足。如丘东平第七连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姚雪垠差半车麦秸长夜二、讽刺暴露小说。张天翼话梅先生;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被称为“三记”的三部长篇小说:淘金记(曾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困兽记、还乡记三、文化分析小说。芦焚(师陀)谷结婚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后四、历史文化小说。冯至伍子胥五、人生探索小说。钱锺书围城; 路翎财主底儿女们,胡风认为小说“可以堂皇地冠以史诗的名称”,又

31、被称为“中国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钱锺书: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片小说集人兽鬼(包括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显示的是作者对于主流文坛的疏离;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围城三层意蕴:一、“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些人物”,即对抗战时期城乡世相的描写;二、“文化反省层面”,以写“新儒林”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省;三、“哲理思索层面”,即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围城艺术成就:一、围城对于人物隐秘心理有深入细致的把握和表现。二、围城的讽刺自成一体,举凡道德、风俗、人情,无不笼罩在作品的讽刺之下三、小说的叙述语言自成特色,议论是不可缺少的四、围城结构采用大跨度横向移动式结

32、构,通过方鸿渐的俩点双线移动来展开财主底儿女们艺术特色:1)以独特的艺术笔调描述民族的苦难,通过对人物灵魂深处的探索,来展现人生画面,侧重探索人物原始的生命强力和精神的参与,写人的精神世界的搏斗,善于运用特色的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粗犷的性格2)历史的表现抗战前后中国知识分子悲剧的命运。六、战时浪漫小说。无名氏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七、女性作家。张爱玲金锁记沉香屑 第一香炉倾城之恋 梅娘水族系列小说蚌鱼蟹 苏青结婚十年(1944)蛾张爱玲短篇小说集传奇一方面揭示和平、庸长里人物心性之变态;一方面表现乱世之下人性、人情之常-饮食男女的欲求,现世安稳的诉求。3.“现代罗曼司”:是指以徐于和无名氏为代表的

33、都市大众传奇小说,以传奇化的情节、男女性情结和异域情调见长,以时髦趣味和媚俗效果为目的,在大众化中又见现代性色彩。徐于:因风萧萧1943年被人称为“徐于年”,他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界最善于编织故事的人。4.解放区小说1937年4月,丁玲在解放周刊创刊号上发表了短篇小说一刻未出膛的子弹整风运动后:赵树理:1)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小二黑结婚(1943.5)李有才板话(1943.10)邪不压正(1948)和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1945),体现他对农民命运的思考。2)周扬认为赵树理是“人民艺术家”;郭沫若认为他“创作了新的通俗文体”;茅盾认为他的小说“大众化的作品”。3)1947年7、8月间,文联

34、负责人陈荒煤正式提出了把“赵树理小说”作为边区文艺界开展创作运动的一个号召;40年代及50年代有一些山西作家如马烽、西戎、胡正等,在赵树理小说经验的影响下从事创作,形成了文学史上被称为“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赵树理小说的文学史意义或对现代文学史的贡献:一、赵树理多写乡村和农民生活。他是继鲁迅之后最了解农民的一位作家。与鲁迅对老中国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同的是,赵树理作品的一个总体主题是表现中国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的过程中,精神上的转变。二、赵树理小说可称为“问题小说”。像李有才板话等作品涉及到了对小生产者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和自利意识的揭示和批评,总之他的小说抓住了当时现实斗争中的民主改

35、革要求,比如如何识别地主等三、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1)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还未觉醒,背负着沉重传统文化的老一代农民。比如小二黑结婚里的二诸葛、三仙姑;2)由于封建思想毒害还没有消清、可能发生褪变的年青一代农民;3)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不再忍受剥削和压迫的新一代农民,如小二黑、小芹四、赵树理对中国传统的评书体形式加以改造,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1)结构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评书、章回体小说中注重故事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写法,抛弃了传统呆板的套式,加以革新,同时借鉴了西方短篇小说“截取横断面”的结构形式。2)人物塑造上,赵树理既注重

36、在叙述故事中介绍人物,又注意以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展现人物的性格3)在语言方面,赵树理注重使用经过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加入必要的现代词汇,偶尔融入说书的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俗、简洁有力,又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孙犁:1939年开始正式发表小说、散文,先后出版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等作品集。以孙犁为首,后来有一批作家如刘绍棠、韩映山等,追随其创作风格,在五六十年代形成了被称为“荷花淀派”的小说流派。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暴风骤雨比较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就正确的表现了农民的阶级关系,真实的反映了

37、生活固有的复杂性;2)作品对人物心灵的探索、对农民的心理分析,显示了丁玲刻画人物心理的一贯长处3)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特别善于通过精细而有历史深度的描写去展现人物思想性格心理的复杂性暴风骤雨:1)地主形象塑造的立体感不强,但农民形象比较成功;2)语言单纯、明朗、简洁,对方言土语有较熟练地运用;3)生动的生活场景呈现和富于农民情趣的生活细节描写,使这部作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二、40年代新诗1、40年代新诗类型现实主义:艾青、臧克家臧克家:是一位出自新月诗派之门又兼收各家之长的诗人。他的诗显示着他的“坚忍主义”,他注重表现中国的农村生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被当时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

38、诗人”。1933年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又出版诗集罪恶的黑手(1934)自己的写照、运河(1936);他的烙印老马当炉女、难民都是有名的诗篇。艾青:创作时期:1932-1936.11大堰河时期,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 1933年1月14日写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年11月,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7-1949北方时期,创作高峰期,被称为“吹号者”。著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以北方为代表的诗集北方诗草;1939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北方,收入他起来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补衣妇、乞丐等8首诗;在这时期他又写了两篇叙事长诗吹号者(标志着40年代创作的最高成

39、就)和他死在第二次艾青诗歌总体特征:1) 爱国主义情怀浓厚,用意象来表现:一类是“土地”意象群。一方面对于农民最深沉的爱,以及对于他们命运的关注和探索,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方面代表诗人对于祖国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如我爱这土地;一类是寄托诗人对于民族光明未来的向往和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2) 诗绪是忧郁、深沉的,但总体上是非常昂扬的,具有战斗精神现代主义:戴望舒、卞之琳、西南联大诗群冯至:十四行集具有代表性浪漫诗派:七月诗派1 七月诗派:该诗歌群体以文学杂志七月而得名。包括艾青、田间等人,主要阵地七月希望泥土。七月诗派以胡风的理论为纲领,强调诗人必须在主观拥抱客观的过程中使客观屈从于主观。2 七月诗

40、派整体特点: 1)要求作者主观的饱满和主观战斗精神,表现一种沉重历史革命感和深广的忧患意识和严肃执着的追求精神;2)艺术上,形式上追求诗歌的散文化、自由化倾向;结构上讲究有气魄和力度的书写;3)善于书写政治抒情长诗3 七月诗派作品分类:一类:张扬生命强力,召唤战争,鼓动战斗,如田间的给战斗者二类:高举意志大旗,投入战争,慷慨赴难,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三类:胸怀光明信念,歌颂战争,礼赞战斗的青春。如艾青的向太阳田间:“擂鼓的诗人” ;出版诗集未明集1935 中国牧歌1936;长篇叙事诗中国,农村的故事1936绿原:第一本诗集童话1942年12月被胡风编进“七月诗丛”第一集出版。1944年底写成给天

41、真的乐观主义者们,转入以政治抒情诗为主的创作了4九月诗派:1981年7月因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九叶集而被学术界追认的。主要阵地是诗创造。诗派成员有辛迪、穆旦、袁可嘉等一批具有爱国心和民主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一开始对人生、对时代或多或少抱有超然的态度,但由于他们既有爱国追求民主的倾向,行动上又总想投身到大时代的洪流中去。其理论一方面企图超越现实,试图从生命原始的本源即自然中去认识生活;另一方面是袁可嘉曾在“新诗戏剧化”诗论体系中,提出致力于“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诗中多用戏剧化的手法,戏剧化的对白、结构、情境设置。九叶诗派的特点:1)坚决反对白日梦和标语口号两个极端,追求外部现实与内心感受的完美统一,即“平衡美”2)九叶诗派的态度并非超然于时代而是拥抱时代。他们以诗来参与艰苦而光辉的斗争,但须从“真正的人”出发。3)从情感感悟向知性经验升华。现代派的诗有别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他们的观念中,诗已不只是抒叙现实感受,也已不再是宣泄主观激情,而是以思想直觉化的途径传达人生经验,提出“思想直觉化”理论。穆旦:1947年5月出版穆旦诗集穆旦诗特点:1) 穆旦致力于让经验玄想直接成为可感的对象。他善于谬理悖论、反差对比、矛盾对撞中营建诗行,结构诗篇。2) 穆旦追求“诗应该写出发现底惊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