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论文浅析《平凡的世界》贺秀莲的人物形象.docx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90728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论文浅析《平凡的世界》贺秀莲的人物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大论文浅析《平凡的世界》贺秀莲的人物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论文浅析《平凡的世界》贺秀莲的人物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论文浅析《平凡的世界》贺秀莲的人物形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平凡的世界贺秀莲的人物形象张少梅 陕西电大汉中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13秋本科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平凡的世界中有众多典型的人物,其中贺秀莲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依附于男权世界的家庭妇女,她穿着朴素、内心朴实,她的存在,是作品现实主义最好的体现,她作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抗争者,同样扮演着英雄般的角色。作品对贺秀莲的塑造是作者现实创作价值的依据,也是作者对时代对社会敏锐发掘和深层感悟的体现,并以此来表现传统劳动妇女的精神世界,因此,贺秀莲的价值就表现了作品的文学价值、时代价值、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贺秀莲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让读者看到另一个为我们所不知的形象,她的意义不仅

2、仅是位善良质朴勤劳的农村妇女形象,她的精神和爱情观方面的东西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意义更让人感动。关键词:平凡的世界;贺秀莲;人物形象贺秀莲孙少安的妻子,小学毕业,没有太多的文化,她却以黄土高原女性特有的柔情和体魄,成为孙少安这个背负太多重担的农民身心疲惫时停泊的港湾,成为封建道德伦理下的“贤妻良母”的典型。秀莲吃苦耐劳,既能下地干活,又能帮少安照顾好家人,还成为孙少安创业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好帮手。连少安也不禁感叹:“我这个婆姨真是娶对了。不但能跟我过光景,给我怀娃,还能宽我的心,我真是有福的人。”也有不少读者感慨:“找媳妇就应该找秀莲这样的。”正文一、不怕穷。少安去山西相亲,觉得自己不能

3、让秀莲过好日子所以想离开,秀莲表示:不怕穷,只要两个人能在一起,都是肯吃苦的人,就能把日子过好,心甘情愿要跟少安回双水村。二、明事理。秀莲出嫁就已经没要彩礼了,在少安和家人想要为秀莲及家人准备几套新衣裳和新被褥时,秀莲也是只要求用最便宜的布料给自己做身结婚时穿的衣裳就好。三、能吃苦。少安家里没有钱箍新窑,秀莲就跟着少安住进牲口棚,所以后来秀莲才会想着等有了钱先箍一口新窑。四、挺着大肚子保护丈夫。王彩娥和少安二爸偷情被锁屋里,王彩娥娘家人和金家人群殴的时候,少安阻止双方斗殴,在房顶被人用石头砸破了头,秀莲挺着大肚子在人群中要保护丈夫。五、帮丈夫解决困难。少安要去揽砖厂拉砖的活没钱买骡子,砖厂倒闭

4、没钱给干活的人发工资好几次少平有困难,秀莲都从父亲或姐夫那里借钱来帮助少安解决问题。六、时刻记得保护丈夫。少安帮助金家湾划分责任田时被金强带人推倒,头部被撞。秀莲拿着棍子及时阻止住,并为防止少安再被殴打,站在地头保护丈夫。七、为小叔子的工作奔走。秀莲不仅对少安好,也对少安的家人好,少平没了工作,秀莲带着从山西老家带来的醋去找少安的老同学刘根民,想要为少平谋一份工作。八、照顾家人。奶奶年龄大了,精神状况不太好,秀莲不仅要给全家人做饭,还要照顾年迈的奶奶。九、为爱牺牲贺秀莲在农村长大,从小就养成刻苦耐劳、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只要作为一个传统女性应该有的美德,在她身上都能够找到。她以丈夫为

5、天,对爱情专一、痴心,对男人从一而终,性格温顺而且善良贤惠,有着极强的奉献精神。她作为一名传统的女性应该是幸运的。虽出身农民家庭,但却有选择爱情的自由。她只要找一个让自己随心的丈夫,就可以不要彩礼,这样的决定不仅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就是处于现在也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创举。于是缘分促使远方的穷小子孙少安与其结识。秀莲与孙少安的结合是幸福的,彼此间虽不属父母之命,但也是媒妁之言而成的。在路遥笔下的女性中,秀莲不同于恋爱中的女性那么完美空洞,它有自身的欲望和缺点,是个实实在在的人。秀莲与少安一见倾心,他欣赏少安身上那股很强的悍性,喜欢他身上那种即使讨饭也踏实的安全感。秀莲是一个体面、精明、开朗、乐观的普通

6、姑娘,也正是庄稼人所梦想的那种女人。她对爱情的追求是热烈、执着的。第一次与少安见面便舍不得他走,又与少安同去双水村,最后主动提出年后就结婚。“有知识的人或许可以让爱情具有罗曼蒂克色彩,但是普通的农家姑娘秀莲却有一颗更执着于爱情的心。”1虽然秀莲与少安都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可谓门当户对,但相比之下,少安的家境却远不如秀莲的家境殷实。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份真爱,为了能真正得到这份爱,为了能和自己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苦一点、累一点、穷一点,对秀莲来说都无所谓。因为秀莲坚信:自己可以和少安用勤劳的双手共同把这个贫穷的家变得富有起来。因此,秀莲毫不犹豫地走进了那个所谓“无底洞”的家庭。结婚时,秀莲和少安

7、连一孔属于自己的窑洞都没有,而住在饲养室中。婚后的生活虽然无法一时从贫困中摆脱出来,但有丈夫的体贴关怀,秀莲还是比较幸福的。在秀莲的心目中,丈夫一直是最值得她依赖,最值得信任的人。因此她冒着家庭生活可能会陷入更窘困状态的危险,给予丈夫事业上最强有力的支持。当丈夫的事业遇到挫折时,她并没有病倒,也没有埋怨丈夫,更没有对丈夫、对这个家失去信心,而是给予丈夫更大的支持关爱。为了能让丈夫树立信心再次创业,他多次求助于娘家,并为少安出谋划策,在秀莲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帮助下,少安终于走出了失败的阴影,成为事业上的强者。作为丈夫的贤内助,它既可以为工人做饭,又可以帮丈夫开发票当会计。秀莲为了这个家,置孕身与

8、疾病不顾,与丈夫同甘共苦,共同兴家。然而就在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达到辉煌之时,秀莲却因积劳成疾而倒下了与丈夫患难与共的妻子,我们可亲可敬的秀莲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作为读者,我们不能不为此而动容,不能不为此而感动,不能不为此而流泪、有首歌唱到:“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为你付出的,再多我也值得”的确,秀莲为了自己的爱而默默耕耘着,为了自己的爱而默默付出着,而不求回报,但老天爷似乎总是容易嫉妒,让这么好的女人在生活刚刚过好的时候,竟让她患上了肺癌,带着对丈夫孩子的眷恋撒手人寰,最终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自己所爱的人。作者对这个传统妇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爱,比起如圣女般无瑕的田晓霞,她只是一

9、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甚至保留着一些农村妇女的固有缺点:比如说闹着分家等,但她对丈夫的挚爱,对公婆的孝顺,对家庭的任劳任怨都使我们对她由衷地充满敬意,些许缺憾反而使她的形象更丰满、真实。秀莲身上折射出的让人心酸的朴素的美,是黄土高原上凄婉的悲歌!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太行诗写道:“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让我们体会到女性命运的凄惨、悲凉。导致女性如此命运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传统道德观念,是传统社会意识,还是传统女性自身?是什么造就了贺秀莲的个性?又是什么造成了她悲剧的命运?首先取决于她自身原因,个人价值观导向方面。对于贺秀莲来说她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对少安一生的付出,就是她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所在。每

10、个时代的人都会打下阶级的烙印,这与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论是双水村还是江西老家都是处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没有外来文明的冲击,有的是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封建世俗、男尊女卑思想等等,理所当然地造就了秀莲这封建社会的典型的“贤妻良母”的传统女性形象。2正如作品中所说“温暖的女人的怀抱,对于男人来说永远就像大地一样宽阔而深厚,抚慰着男儿们创伤的心,给他温暖,快乐和重新投入风暴的力量”3。正因为如此,注定了她的爱情像一只荆棘鸟,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

11、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从贺秀莲的身上可以看到:真正伟大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没有海誓山盟花前月下,只有平平淡淡的一日三餐。既然选定,就要忠于对方,贺秀莲用自己的方式让人明白。平凡朴素的爱才是最珍贵的爱、长久的爱,这种爱不会随着人的消失而陨落,它会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这就是贺秀莲对爱情的诠释。回顾秀莲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她对生活的态度如此顽强:五岁没有了母亲,从小为了生活而强有力的奋斗,三十一岁带着不舍远嫁他乡。在能享受爱情的时候,却是整

12、日整夜的操劳;在历尽万般艰辛、苦尽甘来时,却患上了不治之症。人生所有的不幸仿佛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但平凡的秀莲告知世界,这些不幸阻碍不了她拥有幸福的权利,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奋斗与所有的困难做斗争。秀莲的遭遇是悲惨的,但在她的精神世界中,她是幸福的。秀莲对生活生命的态度,让我们懂得了选择和奋斗的意义。她短暂的一生,过的丰富多彩。平凡的世界中有很多不平凡的东西,而这些不平凡却是在平凡的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比如:孙少平对待生活的态度,孙少安超乎常人的奋斗经历,田润叶对爱情的苦苦追求,贺秀莲无怨无悔的紧紧跟随。用自己的形象诠释了自己的不平凡,她朴素、坚强、始终如一的付出;她有着超强的意志力、有着对苦难生活

13、的深刻理解;她用行动诠释了她平凡的人生后面的不平凡。她的经历告诉读者:只有经历苦难后才更有勇气对苦难抱以冷静超然的一笑,正是因为经历苦难,才使得我们更加真实的生活。人的一生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有执着的追求与渴望,要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一个奋进向前的坚定理由。就像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一样:“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愧疚。”参考文献:1路遥.平凡的世界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12:2342董国栋.黄土地的呼唤J江汉大学学报,1999.4:493路遥.平凡的世界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12:4304考琳麦卡洛.荆棘鸟M译林出版社,2008.6:1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