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说课稿.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84714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洞庭》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望洞庭》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洞庭》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洞庭》说课稿.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望洞庭说课稿望洞庭说课稿望洞庭说课稿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 兰玲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编排在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组第1课古诗词三首中,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等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指点。一、说教材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这首诗

2、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诗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洁,一片和谐。湖面无风,如月下铜镜铺展于大地。“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全诗构想新奇,化大为小,色调淡雅。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能正确、流利有感

3、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理解词义句意,体会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二、说教法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有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法:创设春天的情景,感受春天的美好,通过诗词比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2、诵读体会法:在完成扫清文字障碍后,让学生

4、反复诵读诗句,体会洞庭湖的柔和、秀美以及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3、抓字眼体会法:抓“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4、想象法:通过诵读,来想象诗人所描述的画面。感受洞庭湖的柔和、秀美以及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三、说学法: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四、说过程【教学过程预设】(一)整体读,感知美。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地大物博、山青水秀,而且历史悠久,唐诗宋词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今天,我们将借助唐诗望洞庭,来领略一代“诗豪”的绝世文采。2、解题,了解刘禹锡和洞庭湖的资料。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整体感知美。

5、4、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目的。(二)理解读,洞察美。精读感情:1、抓住字眼“两相和、镜未磨、遥望、白银盘、青螺”明确诗的意思;2、抓想象领悟诗的意境。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赏析古诗。3、抓吟诵: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三)诵读悟情,深化美。1、投影出示两首诗:2、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3、自由

6、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 “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四)延伸读,升华美。延伸: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再如杜甫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五)多样作业,表现美。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六)板书设计尽量做到简明扼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