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及《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70427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及《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曾国藩》及《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国藩》及《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及《曾国藩家书》读后感.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曾国藩及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曾说:“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祥瑞的体现。曾文正公对“孝友”之家极为赞赏,在他眼里,官宦之家只能延续一二代,商贾之家不过三四代,耕读之家可延五六代,而孝友之家能绵延十代八代。 孔子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

2、者,其为仁之本欤”的观点一直是曾国藩所推崇的,加之深受曾氏家族“孝友传家”优良传统的影响,他认为孝悌伦理乃是立家之本,他常告诫其兄弟子侄要“以孝立身,敬亲孝为家庭之祥瑞曾国藩和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在曾国藩家书以及曾国藩书中,曾国藩认为孝悌伦理乃是立家之本,“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祥瑞的体现。家信中他常告诫其兄弟子侄要“以孝立身,敬亲爱亲”,反复强调为人子者应在“孝悌”二字上用功,“吾所望于诸弟者,不在科名之有无,第

3、一则孝悌为瑞。”“孝悌”是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他一生躬行履践的道德规范。处身江湖,孝思常存曾国藩作为晚清大儒,他将传统意义上的孝观念予以扬弃,形成了既承接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孝思”。在”孝梯”上始终身体力行,无论是早年为宦京师,还是后来辗转兵间,都竭力以尽孝道, 以承欢心。特别是为宦京师期间,他虽然经济拮据,负债累累,但于事亲一事没有丝毫疏忽。他认为一个人即使不在父母身边,但对父母的孝是永远不能丢弃的。在其祖父病重期间,他给几位弟弟写信到:“祖父大人之病,日见日甚如此,为子孙者远隔数千里外,此心何能稍置我在京寓,食膏粱而衣锦绣,竟不能效半点孙子之职;妻子皆安坐享受,不能分母亲之

4、劳。每一念及,不觉汗下。”在他得知父亲因过多躬亲家事而身体不适时,马上写信说:“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荫儿孙,外为族邻乡里所模范,千金之躯,诚宜珍重。男愧居官位,服役以兼数人,而大人以家务劳苦如是,男实不安于心。”并再三嘱托诸弟代父劳苦,尽早尽孝,以宽解父亲的疲劳。曾国藩除了自己竭力尽孝以外,还教育兄弟子侄:“于父亲饮食起居十分检点、无稍疏忽,于母亲祭品礼仪必洁必诚,与叔父处敬爱兼至、无稍隔阂。”感念于心,践之以行面对现代中国家庭中“孝道”精神的衰落, 在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积淀里,我们发现曾国藩的“孝道”伦理在当今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曾国藩十分强调传统的孝的最基本精神。他继承了传统孝中对父母孝养

5、的思想。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孝,是建立在父子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孝,是亲子人格平等前提下子女对父母的道德义务,它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亲子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老人得享天伦之乐的伦理保障。这就告诉人们,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孝”在现代社会并没有过时,它依然是天下为人子者最基本的德性。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只要家庭存在,亲子关系中子辈对父辈的孝养就有存在的意义。“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父母对于子女的成长,从呱呱落地待哺到养育成人,可谓耗尽心血。我们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所要报答的第一步就是养父母。人到老年,容易产生孤独感。为此,曾国藩认为在孝养的基础上“事父母以欢心”,即侍奉老人应和颜悦色, 使他们精神愉快, 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安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老人在经济上会逐渐宽裕, 这时老人们更希望子女们能与他们多说说话,多交流,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赡养。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子女不仅要关心老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而且还要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使他们度过一个愉快健康的晚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无论当今工作有多忙,父母的身心健康,作为儿女的我们应时刻挂念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