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测试中部分重要参数解释.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58838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D-LTE测试中部分重要参数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TD-LTE测试中部分重要参数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D-LTE测试中部分重要参数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LTE测试中部分重要参数解释.doc(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TD-LTE测试中部分重要参数解释TD-LTE测试中部分重要参数解释TD-LTE测试参数整理目录1、RSRP/RSSI/RSRQ12、SINR13、MCS24、CQI35、PCI36、ICIC47、HARQ58、PA/PB59、RLC层的三种传输模式71、 RSRP/RSSI/RSRQ36.2141)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

2、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在某个Symbol内承载Reference Signal的所有RE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2)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的强度指标)则是在这个Symbol内接收到的所有信号(包括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邻区干扰信号,噪音信号等)功率的平均值3)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则是RSRP和RSSI的比值,当然因为两者测量所基于的带宽可能不同,会用一个系数来调整,也就是 RSRQ = N*RSRP/RSSIwhere N is the numb

3、er of RBs of the E-UTRA carrier RSSI measurement bandwidth.RSRP 指示了想要的信号强度,而RSRQ,由于引入了RSSI, 所以还额外考虑了干扰水平。2、 SINR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是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比值。3、 MCS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36.213MCS IndexModulation OrderTBS Index0201212223234245256267278289291049114101241113412144

4、131541416415176151861619617206182161922620236212462225623266242762528626292reserved304316CQI定义的就是MCS方式。4、 CQICQI是信道质量指示,英文全称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由UE测量所得,所以一般是指下行信道质量。(即UE测量后上报,参考协议36.213)CQI indexmodulationcode rate x 1024efficiency0out of range1QPSK780.15232QPSK1200.23443QPSK1930.37704QPSK

5、3080.60165QPSK4490.87706QPSK6021.1758716QAM3781.4766816QAM4901.9141916QAM6162.40631064QAM4662.73051164QAM5673.32231264QAM6663.90231364QAM7724.52341464QAM8735.11521564QAM9485.5547编码方式越高(QPSK16QAMMs+Ofs+Ocs+Off离开条件:Mn+Ofn+Ocn-HysMs+Ofs+Ocs+Off8、 HARQARQ:自动重传请求(auto repeat request),通过接收方请求发送方重传出错的数据报文来

6、恢复出错的报文,是通信中用于处理信道所带来差错的方法之一;另外一个方法是信道纠错编码。传统自动重传请求分成为三种,即停等式(stop-and-wait)ARQ,回退n帧(go-back-n)ARQ,以及选择性重传(selective repeat)ARQ。后两种协议是滑动窗口技术与请求重发技术的结合,由于窗口尺寸开到足够大时,帧在线路上可以连续地流动,因此又称其为连续ARQ协议。三者的区别在于对于出错的数据报文的处理机制不同。在停等式ARQ中,数据报文发送完成之后,发送方等待接收方的状态报告,如果状态报告报文发送成功,发送后续的数据报文,否则重传该报文。在回退n帧的ARQ中,当发送方接收到接收

7、方的状态报告指示报文出错后,发送方将重传过去的n个报文。在选择性重传ARQ中,当发送方接收到接收方的状态报告指示报文出错,发送方只发送传送发生错误的报文。三种ARQ协议中,复杂性递增,效率也递增。除了传统的ARQ,还有混合ARQ(Hybrid-ARQ)。在混合ARQ中,数据报文传送到接收方之后,即使出错也不会被丢弃。接收方指示发送方重传出错报文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将再次收到的报文信息与上次收到的报文信息进行合并,以恢复报文信息。在现代的无线通信中,ARQ主要应用在无线链路层。比如,在WCDMA和cdma2000无线通信中都采用了选择性重传ARQ和混合ARQ。优点:比较简单 。缺点:通信信道的利

8、用率不高,也就是说,信道还远远没有被数据比特填满。9、 PA/PBA表征没有导频的OFDM symbol(A类符号)的数据子载波功率和导频子载波功率的比值。 B表征有导频的OFDM symbol (B类符号)的数据子载波功率和导频子载波功率的比值。PA:该参数表示下行ICIC开关开启时,中心用户的PA值。单位: 分贝实际取值范围 PA_NEG6, PA_NEG4DOT77, PA_NEG3, PA_NEG1DOT77, PA_0, PA_1, PA_2, PA_3 缺省值 PA_NEG6(-6dB) 建议值 当PaPcOff配置为-6时,不建议开启ICIC;当PaPcOff配置为-4.77时,

9、CcuPa=-6dB;当PaPcOff配置为-3时,CcuPa= -6dB;当PaPcOff配置为-1.77时,CcuPa=-4.77dB;当PaPcOff配置为0时,CcuPa=-3dB;当PaPcOff配置为1时,CcuPa=-1.77dB;当PaPcOff配置为2时,CcuPa=0dB;当PaPcOff配置为3时,不建议开启ICIC;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 提高该参数取值,小区中心用户功率上升,对邻区边缘用户的干扰增加,体现为整网平均吞吐率上升,但边缘吞吐率下降;降低该参数取值,小区中心用户功率下降,对邻区边缘用户的干扰减小,体现为整网平均吞吐率下降,但边缘吞吐率上升。 PB:该参数表示

10、PDSCH上EPRE(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的功率因子比率指示,它和天线端口共同决定了功率因子比率的值。实际取值范围 :03,无单位缺省值 1 建议值 单天线:0;双天线: 1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 Pb取值越大,ReferenceSignalPwr在原来的基础上抬升得越高,能获得更好的信道估计性能,增强PDSCH的解调性能,但同时减少了PDSCH(Type B)的发射功率,可以改善边缘用户速率。请考虑同步修改PaPcOff、PcfichPwr、PbchPwr、SchPwr、DbchPwr、PchPwr、RaRspPwr、PrsPwr、DediDciPwrOf

11、fset、PwrOffset、CcuPa,CeuPa。 以20M带宽,2*10W为例,推荐配置是Prs=12.2,PA=-3,PB=1,则单根天线上的发射功率计算如下: 符号A的功率 = 10*LOG(1200*(10(12.2-3)/10) = 39.992dBm其中,1200是20M带宽时符号A的子载波总数(12*100); 符号B的功率 = 10*LOG(200*10(12.2/10)+800*10(12.2-3)/10) = 39.988dBm 其中,200是符号B上的RS子载波总数(2*100),800是符号B上的数据子载波总数(8*100),由于PB=1,即B/A =1,表示符号B

12、上的数据子载波和符号A上的数据子载波功率相同。10、 RLC层的三种传输模式 一 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LC层位于MAC层之上,为用户和控制数据提供分段和重传业务。每个RLC实体由RRC配置,并且根据业务类型有三种模式: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确认模式(AM)。 对于透明模式和非确认模式,RLC实体是单向的,各自拥有一个发送实体和一个接收实体,独立地完成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而对于确认模式,RLC实体是双向的。虽然仅有一个实体,但却被划分为接收侧和发送侧来完成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功能。并且它们彼此是能够互相沟通的。对于所有的RLC模式,CRC校验在物理层中完成。并将校验结果和对应的数据间接地

13、传递到RLC层。 二 RLC三种模式的实际操作如下:? 透明模式:发送实体在高层数据上不添加任何额外控制外协议开销,仅仅根据业务类型决定是否进行分段操作。接收实体接收到的PDU如果出现错误,则根据配置,在错误标记后递交或者直接丢弃并向高层报告。实时语音业务通常采用RLC透明模式。? 非确认模式:发送实体在高层PDU上添加必要的控制协议开销,然后进行传送但并不保证传递到对等实体,且没有使用重传协议。接收实体对所接收到的错误数据标记为错误后递交,或者直接丢弃并向高层报告。由于RLC PDU包含有顺序号,因此能够检测高层PDU的完整性。UM模式的业务有小区广播和IP电话。? 确认模式:发送侧在高层数

14、据上添加必要的控制协议开销后进行传送,并保证传递到对等实体。因为具有ARQ能力,如果RLC接收到错误的RLC PDU,就通知发送方的RLC重传这个PDU。由于RLC PDU中包含有顺序号信息,支持数据向高层的顺序/乱序递交。AM模式是分组数据传输的标准模式,比如www和电子邮件下载。三 RLC TM/UM/AM模式的性能比较在现阶段,RLC层能够支持三种模式:TM/UM/AM。究竟选择那种模式主要取决于无线承载的QoS。对此简要如下:TM/UM主要是为实时业务而设计。因为对于某些实时业务来说,主要的目标是要求最小时延,而允许一定的数据损失。为了满足这样要求,RLC必须支持立即递交。如果在实时业

15、务中采用RLC重传,则由于无线接口和Iub接口存在较长的往返时延,从而在RLC中引起较大的时延,将会严重降低业务的QoS,同时也增加了额外的buffer开销。AM主要是为非实时业务而设计,其特性与TM/UM不同。非实时业务能够容忍一定程度的时延,但要求更高的传输质量。因此在AM模式中利用ARQ重传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于是AM RLC需要一些额外的功能和参数来实现重传,以提供非实时业务所要求的QoS。RLC重传的代价是增加了时延。一次重传的时延不超过150ms。总之,对TM/UM/AM模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业务特性决定的。 TM/UM:对时延敏感,对错误不敏感,没有反馈消息,无需重传。所以常常用于实时业务(如会话业务,流业务); AM:对时延不敏感,对错误敏感,有反馈消息,需要重传。所以常常用于非实时业务(交互业务,后台业务)。但是,对于某些业务却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对时延敏感、要求立即递交、出错时不必重传但却需要反馈报告,以便了解状态信息。又例如,基于ROHC的实时IP分组业务(ROHC的具体内容RFC 3095及PDCP),它虽然是实时性业务,但同时需要反馈信息来调整压缩算法。目前TM/UM/AM都不能满足这样的业务特性要求。因此,现在也有很多关于是否需再增加一种新的RLC传输模式来支持这样的业务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