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41209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系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校内指导教师 职 称 企业指导教师(1) 职 务 企业指导老师(2) 职 务 2015年 5月 12 日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摘要: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语是一种极为广泛且具备固定意义的短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2、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语简洁、幽默,中西方人都习惯于使用习语。习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即生存环境,习俗,宗教,颜色,历史典故和客观认知的差异。文化差异对习语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是翻译中的难点。针对习语不同的文化差异,本文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以便人们更好地交流。关键词:习语 起源 特点 文化差别 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guage, idi

3、oms are fixed phrases with particular meaning. They are well-known and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Both oriental and western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using idioms because they are easy and humorous. They contain a lot of cultural information,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4、s reflected in idioms are mainly shown in six aspects. They are differences in living enviornment, custom, religion, color words, allusion and the acknowledge of objective things.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e great influences on idiom formation, and are also difficult points in idioms translation. Thro

5、ugh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we propose the concrete translation methods, so that people can have a better communication with each other. Keywords:idioms origion fea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idiom translation -目录引言.1一、习语的概述.1(一)习语的起源11.起源于圣经12.起源于古希腊神话23.起源于作家的文学作品2(二)习语的定义.2(三)习语的分类.21俗语22谚语23俚语3(

6、四)习语的特点31结构的稳定性32.语义的统一性3二、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3(一)生存环境的的差异3(二)风俗习惯的差异3(三)宗教信仰的差异4(四)颜色词的差异5(五)历史典故的差异4(六)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差异5三、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5(一)直译法5(二)意译法5(三)直译加意译5(四)借用法6四、结论.6参考文献.7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引言习语即习惯用语。是人类通过长时间的使用从而提炼出来的一种固定的词组、短语或短句,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语言的精华,语言中的习语无处不在。著名教授认为英语的习语应该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因素:第一要素就是至少要有两个词构成;第二个要素是习语的

7、结构应要相对固定、组成习语的词不能简单替换,否则全部的地方色彩。因此,由于这些特点,英语习语,习语的习语就会失去了原有的意思;第三个要素是习语的总体意义不等于组成的各个单词的意义的相加构成。没有习语,语言和日常生活会变得枯燥乏味。广义的习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和俚语。有些习语有很明确的意义。有些含蓄深刻而引起大量的想象,而其他可能有多种含义,这取决于具体的语境来定义其具体的指示。习语之所以最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是和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密切相关。与他们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都密不可分。因此,习语都充满了浓郁翻译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习语的翻译在全文翻译有着重要的

8、作用,翻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习语的翻译。习语具有典型的地方色彩。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不可避免的受社会习俗和传统文化影响,更不用说习语。译者要想做到完全详尽地理解包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译者必须了解习语的文化渊源,考虑习语的文化背景。作一个好的译者,应该尽量保持它的完整的风味,如比喻,民族特征,地方色彩等等。一、习语的概述 (一)习语的起源 1.起源于圣经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教义,更是一部史书。它影响西方艺术以及语言,对英语国家的影响不可估量。许多艺术家和作家引用圣经内容去创作他们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例如,习语“Ivory tower”来自圣经旧约。它第一次出现在

9、所罗门之歌第七章。文中“Ivory tower”意味对美的热爱。同时,“Ivory tower”的白色不仅象征着纯洁,而且也反映着冷漠的现实。所以在现代,象牙塔是指给那些从残酷的现实生活逃离出来的一个藏身或避难的地方。再比如说,“doubting Thomas”源自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20章。该篇讲述了耶稣复活之后出现在众人面前,十二门徒之一的托马斯没有亲眼看到,称除非他看到耶稣手上的钉痕,用手探入他的肋旁,不然不相信他已经复活。后来人们用doubting Thomas指那些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还有“an eye for an eye”(以眼还眼)。在圣经中屡次出现,如圣经旧约申命记的19篇,

10、摩西受上帝之命,成为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的领袖。他发布法令:The punishment is to be a life for a life,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 a hand for a hand and a foot for a foot.(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汉语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即源于此,表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起源于古希腊神话我们都听说过“itsrainingcatsanddogs”这个表达方式,它指的是那种暴雨,即倾盆大雨或瓢泼大雨。对于这个习语人们可能以为是和雨或者降水

11、量有关,其实不然。有的人说“cat”这个词有可能是从拉丁语中“catadoxas”中演变而来的,意思是“意外的经历”或者一次不寻常的雨。在北欧的神话传说中大量篇幅写着猫对天气有很大的影响。用猫象征瓢泼的雨水,狗象征着随着暴雨一起到来的狂风。那下着“猫和狗”的天气说的就是一种狂风骤雨的天气。 3.起源于作家的文学作品文学是语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构成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文学作品中对习语的影响很大,在西方文化中,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圣经的两大重要习语来源。特别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不朽的魅力在于对语言出神入化的运用,他的作品充满着英语习语。例如,“ones pound of flesh” refe

12、rs to a heavy debt that the payment is harshly for a person to insist on. “A pound of flesh”直译就是“一磅肉”。它起源于莎士比亚著名剧作威尼斯商人。故事中一个放高利贷商人夏洛克痛恨主人公Antonio,却借给给他一大笔钱,条件是如果按期无法偿还贷款,就要割下Antonio身上的一磅肉作为无法还清贷款的代价。Antonio果然不出他所料的中了高利贷商人的暗算,到期却筹不齐债款。夏洛克把Antonio告上法庭,想要名正言顺要割他的肉。关键时刻Antonio的律师救了他。她发现合约条款中的一项纰漏,她说夏洛克

13、固然可以根据契约去索取Antonio的肉,但是绝对不能带上一滴血。因为合同条约上写明仅仅是以肉来偿还借款。现在人们用ones pound of flesh形容那些合法却极不合理的要求。 (二)习语的定义习语是在长期使用过程当中形成的一种独特且又固定的语言表达方法。本文所指的习语是就其广义而言的,则包含了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等。习语在使用过程中诞生,经过实践的各种考验,渐渐地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广为使用。它们有着固定的结构和浓厚的历史色彩。习语是语言的一大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世界上但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着大量的习语,汉、英两种语言亦是如此。由于汉、英两族在历史和

14、地理背景、文化风俗及思想认知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极大困难。唯有掌握了正确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性,又能清楚地表达其中的含义。 (三)习语的分类 1.俗语俗语是口语词或是在日常谈话中使用的短语。例如,A close mouth catches no flies“病从口入”。A man cannot spin and reel at the same time.就是“一心不能二用”;kick up a row “大吵大闹”,意思是make a row ;再如put on an act “装腔作势”,字面上是“上演一幕戏”或“表演一个节目”,在中西方

15、文化中,人们常用“演戏”来形容某人的装腔作势或装模作样。 2.谚语谚语言短,用精辟的说法表达一个基本的真理或实用的经商之道。例如The longest journey begins with the first 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o as they do at Rome“入乡随俗”;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有志者,事竟成”。 3.俚语俚语是一种主要出现在非正式的、游戏性的话语语言,用很短的派生词和修辞去代替标准的术语,从而达到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俚语之所以会被广泛使用,因为它丰富多彩、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达。“dough

16、 and bread”(金钱),意思是“死”;“ cancer stick”(香烟)意味着“香烟”。 (四)习语的特点 1.结构的稳定性习语的结构稳定性,指的是习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固定且又不可能随意拆开,替代或调换位置。其主要表现在结构成分的固定和结构关系的固定。尽管习语的的结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历经着变化,但它的结构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习语有着一个相对标准的形式,已经被大对数人接纳。习语中的任何一个词都不能被它的任何的同义词所代替。词语的排列也极少能够改变。对构成一个习语的单词或词的随意的删减或添加,都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2.语义的统一性习语的语义统一性是指习语在语义上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7、一个习语的含义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么单纯得将构成该习语的各个单词意思的简单相加,而是具备了新的含义。因此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也就是说即使组成一个习语的各成分都具有独自意义,可一但分开了,习语的意义就不能理解。比如Im under the weather.”句中“under the weather”是不开心的意思,而不是字面上的在天气之下的意思,可见其字面意思与实际意义完完全全的不同。汉语习语亦是如此,譬如“半斤八两”是指彼此不相上下,而决不是表面上的物的重量。二、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一)生存环境的的差异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英国是个岛国,因为四面环海,有着发达的渔业。因而,英

18、语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航海和海事的习语,然而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就很少了解航海知识。如:allatsea指的是船在海上失去控制,只得随风飘流,现在这一习语表示“不知所措”; in low water搁浅,现在用来表示 “缺钱,拮据”; go by the board “安排落空,计划失败”; miss the boat “失去机会”; ships that pass in the night 字面上过夜的船,比喻“萍水相逢的人。”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因此习语大多与农业有关。例如:“大寒三白,有益菜麦”、“青蛙开口早,早禾一定好”、“白露白弥弥,秋分稻莠齐”、“寒露

19、前后看早麦”等等。 (二)风俗习惯的差异英汉的习俗差异表现在生活习惯的不同和生产方式的差异。从对待动物上就能看出两个民族的风俗差异。两个民族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在古时候中国,人们打心底不喜欢狗这种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或者成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闷头狗,难下口”、“狗仗人势”、“狗朝屁走,人朝势走”。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狗讨厌至极,对狗是没有任何的赞美之词。然而,对西方人而言,狗被认为人类忠诚的朋友。英语中跟有关狗的习语绝大多数都是褒义。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If the old dog barks,he gives th

20、e counsel.“老狗叫,是忠告”。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 ,“累极了”是dog-tired 可见“狗”在西方人看来是“忠实”的象征。我们所熟知的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就是很好的例子。就此看来,在这方面汉语中狗的形象与英语中狗的形象差距实在太大,这就给英汉习语的翻译上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了解和掌握习语背后体现的社会习俗是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在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宗教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大量的习语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欧洲长期以来深受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而在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佛教和道教。宗教信仰

21、上的差异在反映在习语上,例如 to raise Cain译为“若恼该隐,大发脾气,找麻烦”。亚当和夏娃的大儿子该隐是个性情暴躁的人,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供物,而没有选他的供物,该隐就因此嫉妒,竟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亚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谋杀者,因此该习语表示“大发雷霆”。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汉语就出现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习语。如:“万四千”、“百丈竿头” 辩才无碍”、“超尘拔俗”、“成佛作祖”、“晨钟暮鼓、”“慈悲为本”、“一尘不染”、“临时抱佛脚”同样,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汉语中有一些习语直接或间接源自道教。如: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淮南子中“积爱成福,积怨成祸”。

22、 (四)颜色词的差异颜色本来是一种物理现象,颜色存在于自然现象中,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不管冠以玫瑰任何种名字,它依然芬芳”。而我们人类却把颜色的表达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使颜色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我们语言中有很多关于颜色的表达,但是不同文化中,颜色的隐含意义不同,比如:red“红色”,中国人都喜欢红色,新年穿红衣服,过年贴红春联,预示着日子“红红火火”;而“red”在西方人心目中带着血腥和暴力色彩,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表达:red in tooth and claw “残酷无情”,be in the red “负债”等等。还有“蓝色”,在中国人看到蓝色就如天空那样纯净。

23、而西方人有着to be in the blues“闷闷不乐”的说法;中国人喜欢绿色,在英语中却带有着green eyed “嫉妒”的含义。 (五)历史典故的差异典故是以神话、寓言、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的词语为基础的语句。典故结构简练、言简意赅,能使文章含蓄幽默。bell the cat直译为给猫带铃铛,源自于伊索寓言,是比喻“那些替别人冒风险的人”;sphinxs riddle 译为“难解之谜”,来自于狮身人面的怪兽提出“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而晚上三条腿的谜语”;Pandoras box直译为潘多拉的盒子,意为“无穷的灾难。”汉语中的习语主要来源于中国的古籍、寓言和神话,例如“掩耳盗

24、铃”、“庖丁解牛”、“塞翁之马”、“黔驴技穷”等源于寓言故事。“水漫金山”、“烛邹亡鸟”、“ 涸辙之鱼”、“ 六龙回日”等出自神话传说。这些习语都完全体现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化,它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英语习语,从而体现了中西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 (六)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差异汉英民族虽然是生活在同一客观的大环境里,但对客观事物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赋予那些事物不同的意义。例如:“竹”在汉语里用来喻人,表示人坚毅、耿直的脾性,而英语中bamboo没有任何象征意义。因为“竹”这种植物不是英国固有的本土的植物,而是外来移植的。又如:“松”为中国最常见的就一种树种,它象征“坚贞、高风亮节的节操”,古今文人骚客均以此托

25、物言志,寄予情感。论语中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这一喟叹,而英语里的pine并无任何意义,仅是单纯的植物。三、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就是指在译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译文既要保持原文的主要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原本形式,最重要的是保持原文的修辞和民族色彩等。英汉虽然属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但是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英汉互译时可采用直译法。如:sour grapes来自希腊的伊索寓言,汉译时就直译为“酸葡萄”;最常见的也最耳熟能详的 a tooth for a tooth译为“以牙还牙”;He become a running dog of the invad

26、er可以译为“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而 drawing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就被译为“竹篮打水一场空”;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译为“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等。同样,英语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习语是从汉语翻译过去的,例如:Content is happiness “知足者常乐”;Evil is rewarded with evil “恶有恶报”;To pick bones from an egg “鸡蛋里挑骨头” ;An inch of time is worth an inch of gold ,but an inch of gold

27、 cannot purchase an inch of time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A fire on the city wall brings disaster to the fish in the moat“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等。 (二)意译法所谓“意译”,主要指译者通过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将原文中的表层含义转变为译文。对于英语习语来说,我们不能完全依照字面的含义,应适当缩小习语自身特点,如语音押韵、形象、比喻等等,通过意译的方式,可以对习语重新组织和创造,从而准确表达其真实含义。例如,在习语to put all eggs in one basket“孤注一掷”;to

28、beat around the bush “旁敲侧击”;to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本末倒置”;Birds of a feature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not stop until ones aim is obtained “不到长城非好汉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a matter“打破沙锅问到底”;而rain cats and dogs“瓢泼大雨”,它是典型的意译的习语。 (三)直译加意译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大多

29、应用适用于翻译动物习语或者比喻习语中。在翻译比喻习语时,由于两种语言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喻体,为了实现二者统一,就必须采取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去翻译。例如,在中国,形容一个人心地善良,人们可能会说那个人“连一只蚂蚁都不舍得踩死”,但是在英语中则说“not harm a fly”从其字面意义来看,即不忍心伤害一只苍蝇,实际就是表示一个人的心地善良,心肠好的意思。类似的习语还有很多,例如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to 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 “杀鸡给猴看”;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

30、事在人为”;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 “一个巴掌拍不响”;Dont wash your dirty line in public “家丑不可外扬”To wake up a sleeping dog “打草惊蛇”。还有大家所知道的Beauty is in the eye of beholder “情人眼里出西施”。 (四)借用法 在英汉语言中有些词语的形象意义不同,但是其文化内涵可能是一样的或相近的。为了不让译文较之原作更逊色,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惯用借用法来克服这些障碍。例如:make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译为“小题大做”;bea

31、rd the lion译为“虎口拔牙”;to teach a fish to swim译为“ 班门弄斧”;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译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s lean as a rail 译为“骨瘦如柴”;diamonds cut diamonds 译为“棋逢对手”;as pale as ashes 译为“面如土色” ;fish in trouble waters 译为“浑水摸鱼”;Constant dripping wears the stone.译为“滴水穿石”;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译为“事实胜于雄辩”。又如,中国人

32、常用“雨后春笋”去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英语中的同义习语是“like mushroom”(像蘑菇一样)。前面提过英国不出产竹子,连bamboo也是舶来品,当然不可能用竹笋来作为喻体了。再比如,汉语中的“画蛇添足”与“gild the lily”在表达“多此一举”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蛇本无足,添足反而不能成其为蛇。在基督教艺术中“lily”百合是清白、贞洁、纯正,显得美丽异常,高雅无比,所以为百合花涂脂抹粉自然被认为是多此一举、徒劳无功之事。由此可见,英汉两种语言有一部分习语可以互相借用、替代。四、结论总的来说,英语习语的翻译是完全不能脱离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无处

33、不在、无时不有是无处不在的,它以一种最深刻和最微妙的方式去影响着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概括事物的方式。习语作为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也是发展语言的关键。习语翻译不但要跨越英汉语言的障碍而且要逾越英汉两种文化体系的鸿沟。如果没有了习语的衬托,英语将会索然无味。只有正确理解英语习语,了解了语言中的社会文化, 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才能把英语中字里行间的深层涵义与文化的真正内涵传达出来。参考文献1 李玉平.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2 张若兰.英汉习语的特点及其文化差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3 洪叶.圣经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3年4 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5 王东旭.英语习语特点及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6 安菊梅.英汉翻译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