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909029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云南的歌会教案【精品文档】第 17 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

2、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

3、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本来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的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骑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象是有意摹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的各种本地悦耳好听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

4、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象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在龙街村子里举行,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附近几个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矮方桌,足

5、足坐满了三十来张桌子,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它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利索,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分挨桌看去,很多人都象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此外打铁箍桶的工匠家属,小杂货商店的老板娘子,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和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辟疫免灾,主要作用还

6、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好听歌声,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在照规矩传歌,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是龙街村子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的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象是一个“歌库”。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原来如此。一、作家研究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

7、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

8、,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9、,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二、课文研究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通过描写云南的歌会热情地歌唱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

10、歌会”的大标题下,文中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在手法上,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

11、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在写作特色方面,首先,人物描写精雕细刻。对在对歌中取胜的年轻妇女的描写,作者先写自己亲见的那位年轻妇女得胜后的神气,通过细节描写对这位妇女进行细致的勾画。“轻轻地打了个吆喝”,“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这些动作和神态传达出了她内心的得意“你们看,我唱赢了”。这个人物的描写与上文的介绍壁合,令人仿佛亲眼见到了那个活泼欢快的场面。“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这一动作描写,写出了这位年轻妇女谦虚自豪、质朴大方的特点。其次,在场面描写

12、上手法各异。作者安排文章的结构十分讲究。第一部分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第二部分作者重点写赛歌场面,突出的是赛歌胜利者的风姿,赞扬的是云南年轻妇女的开朗活泼和勤劳敏捷;第三部分作者写赶马女孩的歌唱,实际上是写出了云南歌会的群众基础,因为人人爱唱歌,所以云南每逢集会或节目才会有歌会,歌会是建立在厚实的民俗基础上的,它反映了民族习俗的丰富内涵;第四部分写“金满斗会”,实则写出了云南歌会能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写出了云南歌会那鲜明的民族特点,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样赛歌的“点”与人人唱歌、集体传歌的“面”相结合,内容厚实丰富。文章的行文过程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

13、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三、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酬和”等词语。2、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3、比较赏析,了解人物描写的不同写法。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教学难点:了解人物描写的不同写法。五、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1、析题导入2、讲述作家小故事,简介沈从文,3、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那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而在文章的删

14、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4、检测字词(二)诵读感悟学生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主要写了在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它们的方式和内容又是怎样的? 场 合形 式山 野对 歌山 路漫 歌村 寨传 歌2、对于三个唱歌的场面,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1)山野对歌:侧重唱歌的人 (2)山路漫歌:侧重唱歌的环境 (3)山寨传歌:侧重唱歌的场面 3、作者描绘了这三个唱歌的场景,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怎样的情感?归纳: 歌唱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三)研读赏析1、“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

15、,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2、研析“活人”二字(重点研析对歌的“年轻女人”)(1)教师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请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2)学生交流讨论(3)教师点拨分析 A、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有关色彩的词语。 B、重点研读年轻女子荡秋千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数词及描写女子状态的词。C、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唱赢后的表现一段,尤其关注下列加线词语,这些取得胜利后的“反常”表现体现了云南女子的淳朴本色的美。3、教师总结活泼开朗(打吆喝、荡秋千)、聪明有智慧(对手强、一连唱败三个对手)、漂亮健康(脸色、衣着、装饰等)、淳朴本色(年轻女子唱赢后的动作)4、比较赏析:课后练习(二)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第一段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第二段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四)感受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物描写方法上,民风民俗等方面都可以。)(五)作业布置 学习文段中描写人物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同学。(150字左右)六、板书设计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歌唱生活的美好场合 形式 侧重点山 野 对 歌 唱 歌 人山 路 漫 歌 唱歌的环境村 寨 传 歌 唱歌的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