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试题全册 .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894798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6.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试题全册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试题全册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试题全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试题全册 .doc(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试题全册【精品文档】第 - 43 - 页一、阅读匆匆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一)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jin jin) 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_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_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

2、里闪过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_,被微风吹散(sn sn)了,_,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1请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2把文中的“_”地方,补充完整。3请用“”划出文中正确的读音。 4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请用“_”划出有关的句子,并在下面仿写几句。_ 5请用“_”划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6、“挪”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用部首查

3、字法应查_部。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聪明( ) 空虚( )4、请用“_”画出第二段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比作_,从中你感受到 _ _5、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因为 6、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这个句中第一个“痕迹”指_;“游丝样”指_;第一个“赤裸裸”指_;“赤裸裸地回去”指_。7、文中大量巧用了重叠词,请照例子仿写4个这样的词。例:轻轻悄悄( ) ( )赤裸裸: ( ) ( )8、由于时间是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_9、朗读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_

4、。(豪迈,坚定,感慨)。二、阅读桃花心木回答下面的问题。(一)1、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语重心长( 依赖( )反义词:从从容容( ) 勃勃生机( )2、作者觉得种树人很奇怪,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用“_”在文段中划出来。3、用文段中的词语或语句作答:种树人“不按规律”办事使种出的桃花心木长势很好,因为他要给树木创造一个“不确定的”的环境,不定时定量地浇水只是 ,让树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学会独立自主。如果种树人每天定时定量地浇水,树木就 4、作者由树联想到人,这是一种借( )喻( )的写法。那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的感悟写下来。5、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棵将要枯死的树苗,听了种树人的一

5、番话,你会怎样想的?又会怎样做的?请发挥想象,写在下面横线上。6、理解句子。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 ),“巨大的能量”指( )。就人而言,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 )。这是一种( )的表达方法。三、读学弈,按要求答题。弈秋,通国之_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之矣。这是其智弗若与?曰:_。1、按原文填空。2、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3、你自己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又有怎样的

6、体会? _四、读北京的春节课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一) 读课文7-10自然段,回答问题。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2、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_ 3、文中“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是个( ),在文中起( )的作用。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_ _。 (二) 读北京的春节11-12自然段,回答问题。1、请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处 ch( ) 铺 p( ) 正 zhng( ) ch( ) p( ) zhng( ) 2、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_

7、;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 3、请用“_”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4、这个选段主要写:_ _ 6、你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为什么?五、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2-7自然段,回答问题。1、“籍”的音序是( ),音节是(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含糊:_ _轻易:_ _3、从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 ”。4、你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_5、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_ ,二是_。这表现了他_ 的精神。 6、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_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

8、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

9、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1、给这一节加上一个小标题:_2、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慈祥( ) 机智( ) 怒气冲冲(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_ _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理也许在想: _ _5、“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伟大的力量”是指: _ _6、李大钊在你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_ _ _ _ (四)局势越来越(严厉 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

10、亲(坚定 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在画“_”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请用“”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3、文中“我哪能离开呢?”请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_4、父亲对母亲说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个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5、这段话反映了父亲 的高贵品质。6、假如你是文中的李大钊,当局势这样严峻时,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并想对李大钊说些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_ _ _六、阅读为人民服务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1、为人民服务是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同

11、志而作的演讲。2、请写出本段的中心句。 3、请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_或:_4、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 5、从本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段,回答问题。(一)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来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地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

12、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想把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1在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2用“ ”画出小女孩子幻想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3“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4小女孩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作者为什么写她“带着微笑死去呢?”读下面句子,哪一个解悉得最恰当,在括号里打“”。(A)小女孩把死去认为是跟着她奶奶一起飞到天堂去,说明了小女孩死前还这么天真、幼稚,这样渴求幸福。( )(B)小女孩无知、迷信,不知道她的幻想

13、会落空,说明她死得悲惨。( )(C)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点儿幸福、快乐,她只有把对幸福的追求寄托在死去的奶奶和根本不存在的天堂。她死得这样悲惨,这样令人同情。( )5读了这则语段,小主人公的命运太悲惨了,请你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 _ _ _ (二)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

14、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放 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 奇怪)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1、在短文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内。(1)画线句子中“不过她没注意这些”中的“这些”是指她金黄的长头发很美丽。她“没注意这些”是因为:( )她一向很美丽。她闻到

15、烤鹅的香味。她又冷又饿,只想把火柴卖出去。(2)女孩幻觉温暖的大火炉是因为:( )她过惯在温暖的大火炉旁的生活。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她手里有火柴,可以点燃大火炉。3、根据“她的一双小手”一节内容,将下面4个词语按小女孩的心情变化的顺序重新排列。惊喜 失望 犹豫 满足_4、用“”画出描写小女孩幻觉的句子。5、文中“哎,怎么回事呢?”是指:_ (三)她的一双小手几(j j)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hu hu huo h)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

16、么( )火焰啊,简直像一支( )蜡烛。这是一道( )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 )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1、本文段的作者是_,他被人们誉为“_”。你还读过他_和_这两部作品。2、给文中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3、在文中的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4、选择正确答案,用“”表示。文中画“ ”句子中的问句是:A、疑问( ) B、反问( ) C、设问( )5、“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

17、抽出了一根。”这句话让你体会到_。6、通过阅读和理解,你发现,本文段中,小女孩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起初,为檫不檫火柴而( ),随后,为火柴带来的温暖而( ),后来,又为火柴的熄灭而( )。 7、请就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提问并作答。 问题:_回答:_ _八、阅读凡卡片段,回答问题。(一)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要篮的时候,不知不觉(jio ju )睡着了。老板揪(ji qi)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起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鱼嘴直戳(chu cu) 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

18、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jio ju),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1、给文中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2、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从文中找出表示他们动作的词(“打”字除外) _3、这段话中凡卡向爷爷诉说自己的遭遇,概括起来是如下方面:_ _4、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老板的_伙计的_,更深刻地体会到凡卡的_5、画线的句子在朗读时应该用什么

19、语调和情感去读?( )A 哀求 B 亲切 C 不满 D 愤怒(二)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蓝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着皮带打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着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 )午饭是稀粥( )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 )至于菜啦( )茶啦( )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

20、儿回家。回到我们的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了吧!要不,我就要死的!1、在文中( )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2、“揪”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用部首查字法查_部。3、简要说明三次挨打的原因。(1)昨晚挨老板鞭打是因为 _(2)老板娘拿起鱼嘴直戳我的脸是因为_(3)老板随手捞起家伙就打是因为_4、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A、凡卡经常挨打受折磨,请求爷爷带他回去。B、凡卡干的活很重。C、凡卡再也不愿当学徒了,一心想回家。5、读了这个片断,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_ _6、文中划线部分该用( )语感(感情)读的。 九、跨越百年的美丽阅读练习:(一)这

21、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他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_,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_,变成一条条_,她

22、变成了科学史上_。 1、“卓”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2、按课文内容填空。3、“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_4、“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_,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_ 5、按要求写词句: (1)形容玛丽奉献的:_(2)表示玛丽钻研:_6、分别用感叹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介绍一下玛丽对人类的贡献。 _7、请把这段话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画上横线,并把你的体会写下来。_8、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 _9、读了短文,你

23、是怎样理解“美丽”的?课文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_ _ (二)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1、“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_2、找出文中表明居里夫人爱国情感的句子。 _3、文中“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

24、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中的“躺”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_ _4、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 _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练习:(一)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纵观千百年采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注重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溯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

25、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2、第二自然段:从( )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 ),不断( ),追根求源,最后把“_ _”拉直变成“_ _”,找到了真理。3、文中举了( )( )( )三个例子。4、见微知著的含义是:( )。5、本文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26、什么? _ _6、第2段中加点的“发现者”与“创立者”的位置不能互换,为什么? _7、第2段中画直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_ _8、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9、这段文字中画“ ”的词语在含义上与文章结尾段落的一个词相照应,这个词是_。10、语句中“?”指_“ !” 指_11、“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在这句话中,“这样的事”是指怎样的事? 请列举两个类似的事例。 _ _(二)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27、”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_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_如果是在南半球_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_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1、“看得多了,不以为奇。”可用文中的“_”一词概括。2、请给文中的横线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敏锐( ) 普通( )4、画横线的语句中“?”指_“ !” 指_5、“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结论”在文中指什么?请用“ ”画出有关的语句。6、你觉得谢皮罗教授是个怎样的人?谢皮罗教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