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875527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态学复习题.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植物生态学复习题.精品文档.植物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

2、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尺度: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内禀增长率:在没

3、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 生态型: 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4、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植被型

5、: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生物

6、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

7、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二、单项选择题:1,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生物群落是(B).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4,关于群落

8、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A.光照强度减弱 B.空气湿度增加C.土壤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9、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

10、落的特征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 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 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A.英美学派 B.法瑞学派 C.前苏联 D.中国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

11、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

12、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19,按拉恩基尔的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D).A.莲藕 B. 芦苇 C.马铃薯 D.玉米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 (B).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

13、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A.信息少 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D.食物网(链)简单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A.优势种 B.特征种 C.建群种 D.偶见种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沼泽 B.水生群落 C.盐碱群落 D.荒漠群落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A.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B.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C.人工

14、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D.冷杉等较耐荫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3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土壤 B.地形 C.气候 D.生物32,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C.随着的环境因子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3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3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

15、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 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 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北方针叶林 D.沼泽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

16、.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3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A. E.Haeckel B. E.P.Odum C. A.G.Tansley D. Darwin4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4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4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A.生物圈 B.群落 C.种群 D.景观单元43,全球生态学

17、的研究对象是(C).A.全球陆地 B.全球海洋 C.整个生物圈 D.整个宇宙44,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45,臭氧层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 B.全球性环境问题 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46,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47,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A.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现代生物学时期4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

18、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A.气候

19、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5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55,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

20、替代作用5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58,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 B.光补偿点 C.光照点 D.光辐射点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61,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21、.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62,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63,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64,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6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6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D).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

22、发育起点温度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69,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7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A.湿生植物 B.水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

23、物81,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A.s2/m=0 B.s2/m=1 C.s2/rn显著大于1 D.s2/m显著小于185,d N/d t = r 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86,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平衡8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A.小于K/2 B.等于K C.等于K/2 D.大于K/28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

24、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 B.竞争 C.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9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9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B).A.加速期 B.转折期 C.减速期 D.饱和期95,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D).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 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 D.密度越来越小96,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B.生产量为正值C

25、.年龄锥体下宽,上窄 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97,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A.密度增长缓慢 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C.密度增长最快 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9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 99,欧洲的穴兔于1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106,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A.种子植物

26、 B.蕨类植物 C.蓝绿藻 D.真菌10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A.高等植物 B.哺乳动物 C.大型真菌 D.蓝绿藻108,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10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110,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1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112,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

27、于(A).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11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寒带1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季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1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A.大陆架 B.开阔大洋 C.河流与湖泊 D.珊瑚礁1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 B.开阔大洋 C荒漠 D.冻原1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温带农田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冻原11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A

28、.热带雨林 B.橡胶园 C.北方针叶林 D.冻原11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A.海洋 B.撂荒地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12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A.农田 B.果园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林 B.温带农田 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

29、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 B.热带雨林 C.农田 D.水库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开阔大洋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30、D.北方针叶林130,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A.雨林 B.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A.热带雨林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D.极地冻原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

31、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136,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A.气温升高 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 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13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 B.天然气资源

32、 C.土地资源 D.淡水资源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A.23个 B.56个 C.810个 D.1214个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14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14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A.生产者 B

33、.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14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A.植食动物 B.一级食肉动物C.二级食肉动物 D.三级食肉动物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15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

34、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154,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156,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158,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15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16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16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A

35、.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16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6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D).A.达尔文 B.奥德姆 C.瓦尔明 D.坦斯利16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D).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样生物,兼养生物,非生物环境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168,下列哪一类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C).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

36、气资源169,生态系统内消费者的营养级的确定是根据(D).A.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消费者的食性 D.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70,阴性植物的特点是(D).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171,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172,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B).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173,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

37、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1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B).A.块状结构B.团粒结构C.核状结构D.片状结构;176,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A.矮化B.顶冠C.根系发达D.旗冠;17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180,种群是指(A).;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176,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D).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17

38、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180,种群是指(A).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181,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B).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186,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187,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B).A.原生

39、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188,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189,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193,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215,白天,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B)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降低后增加218,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率,通常用_表示.(B)A.年龄结构图 B.年龄金字塔图 C.年龄分布图 D.年龄组成图230,生态位的英文是_.(B)A.habit B.niche

40、 C.site D.place四,问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

41、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

42、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6,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3)称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这类生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

43、(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11,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1)偏利 (2)原始合作(3)互利共生(4)中性作用 (5)竞争(6)偏害(7)寄生(8)捕食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14,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

44、,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26,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27,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1)水生植物有三类: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2)陆生植物有三类: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

45、3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其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3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6,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

46、,太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37,简述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不一样,形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两个生态类型.39,简述日照长度的生态作用与光周期现象.太阳光在地球上一天完成一次昼夜交替,而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津.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40,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41,简述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