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格尔尼卡》.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866842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格尔尼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格尔尼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格尔尼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格尔尼卡》.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析格尔尼卡.精品文档.结课论文课程名称: 实用艺术心理与艺术信仰 题 目: 浅析格尔尼卡 学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 名: 林承泽 学 号: 20144337 年级专业: 14级材型一班 联系方式: 13132207752 格尔尼卡格尔尼卡这幅壁画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画面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毕加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义愤填膺,放弃了原本创作,转而用六周时间就将此画完成。此画不是用写实的

2、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品。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浅析格尔尼卡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既感兴奋又略带紧张。我的主题是关于一幅画,它出自于一位我非常喜爱的西班牙绘画大师巴勃罗毕加索之手。我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崇拜之情。鉴于他的作品众多,我无法一一列举。现在,我就谈谈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整幅画的中央是一匹受了重伤将死的马,身体向右,头却向左边,臀部扎了一根是斗牛用的长矛,一条腿已经跪下,象征着无辜的垂死的受难者。它极度

3、痛苦,仰天长啸,如一把锋利剑的舌头,好像是对战争的声讨,眼睛化成两个圆圆的圈,是对敌人的怒视。在毕加索最初的画稿中,这匹马倒在地上,蜷缩一团奄奄一息;但是在定稿时却挺立起来,不仅表示了人民不可屈辱,而且居在画面的中间,像是回光返照,显得格外悲壮,更震撼。马身、马腿都布满报纸组成的密密麻麻斑斑点点的小字,是新闻报章传来的震惊消息,是对法西斯主义的声讨,有一只手把报纸中间撕破,要揭示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背后的黑幕,也是要暴露此宗骇人听闻的罪行,马头的上方,是一只眼睛,发着不规则的光,参差不齐,闪烁可觉,寒气逼人。原来这是一个太阳,毕加索在最后完稿时加进一只灯泡作瞳孔。他的用心是什么?有人说这代表“上

4、帝的眼睛”,暗示着罪行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上帝作证。也有人说灯泡标志现代技术,巴黎博览会的主题就是现代科学技术,而正是这现代技术被利用制造了这场大屠杀。还有人说灯泡就象征着燃烧的炸弹。它的确切含义毕加索守口如瓶,秘而不宣,因为艺术就要给观赏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和理解的余地。狂马的右边的女人的头,画法极简练,寥寥数笔而她表情惊恐。注视前方彷佛是从一个漆黑的窗口了伸出,右侧的手已经完全变形了,另一只手从头顶伸出,举着一盏煤油灯,教人联想到纽约的自由女神。沿着一个大的三角的斜线上是一位匆匆逃逃亡的女人,是整幅画中最完整最详细的部份。她赤裸上身,没有穿鞋,一只断掉的左腿留在画的右侧,她曲着身体,垂着双手

5、张皇失措,拼命地逃跑,同时眼睛又紧紧注视着上前方落下的炸弹。这个妇人形象是取自鲁本斯的名画“战争恐怖”。马的下面,是一个身体被炸碎了的士兵雕像。毕加索说是代表在白色人种大扫荡中被摧残的人性,仰面朝天,没有头以下的部份,一只手强劲朝前伸;另一只手却在远处握着一把断掉的剑。手的上方。一朵小花是画中唯一象征着美好。在画的初稿,战士有完整的身体,朝右方倒着。可是最后也和所有其他形象一样朝着左方,使整个画面更加统一,让观众的视线从左向右,而集中在上方炸弹掉下的方向。在画的两侧,右边是一座燃烧的小屋,一位倒在火里的妇人,她仰面高高地伸展双手,在绝望地呼叫,挣扎着求救。她的上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和右边的“上帝

6、的眼睛”互应,妇人身体的下半部分用一块燃烧的木板遮住了,不像在初稿里有一个完整的身体,更能表达妇人身陷熊熊大火之中,给画面留下更多可以想象的空间。画面的左部,对应着另一位妇人,她跪在牛前,脸也朝着天上投下炸弹的方向,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张着大口,悲痛的吼叫,和右边的女人一样,她的眼睛也离开了正常的位置,化成眼泪的形状,正如欲哭无泪的表现。这个组合取材于古意大利的“哀痛的圣母”。米开朗基罗就有一幅极著名的雕塑“哀悼基督”,直立而坐的圣母和横抱的基督尸体构成一个十字,俱有极大的震撼力。最让人不可理解引起争议的就是那头牛了。它的身体大部分已经淹没在了黑暗中,只看得清牛头。有人说,这是西班牙的标志,因

7、为斗牛是西班牙最著名的,而毕加索也多次在他的绘画中用牛代表西班牙。可是它的表情为什么不像其他形象,是那么泰然自若,冷漠无情?所以有人说他是代表独裁者佛朗哥Franco,是法西斯的代号,更有的人从它的脸上看到了胜利的狂妄。初看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第一感觉可以用杂乱、支离破碎来表达,但这似乎与狂轰滥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大胆,然而,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经过了缜密的构思,有着严谨统一的秩序,与第一感觉截然不同。全画由左至右可分为四部分。毕加索以精心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而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

8、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了全画的重点,显示出其深厚的艺术功力。毕加索一直强调眼睛和眼睛无休止的活动力,在格尔尼卡画面中的每一对眼睛不仅加强了构图上所必须的重点和节奏感,而且将惊骇、痛苦或哀求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格尔尼卡在这幅长方形的黑白画中,给我们看到的是一出古代的悲剧,毕加索用时代的哀伤文体抒写出我们的相爱即将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他必须要像对某种难以忘怀的完美事物那样做出生死诀别的倾诉。作品画面中由黑、白与灰三种颜色组成,给人一种强烈的情绪冲击,沉郁、惨烈,好像被人用力掐住咽喉无法呼吸一样的痛苦。整个画面被笼罩在黑白灰三个层次的色调之中,更有效的烘托了画面的那种紧张与恐怖的气氛,表现出各种扭曲的痛苦、受难和战争的惨烈场面,将自己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表露出来,痛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灾难。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但是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很难找到。在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中,作品以强音奏出了悲怆曲,节奏时而紧凑,时而舒缓,是西方绘画史上第一次单纯的以造型标注经历过的事件,人们透过它看到了挖苦与怜悯,悲剧与诙谐,更有颤动的生命与静止的死亡。七十年过去,这幅杰作已经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也使格尔尼卡的悲剧永远留在了人类伤痕累累的记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