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2794.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3832878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279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279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279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2794.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古代汉语名词解释42794.精品文档.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又叫互辞、互参、是一种修辞方法。即上文中含有下文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上下文相互补充、说明,相互阐发、照应。这是为了避免行文单调平板,通过词语相互交错配合使用,使语义相互渗透、相互补足。互文一般出现在诗歌类作品中。从结构上看,互文可分三类: 独句内部见互文。例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对句构成互文见义,上下两句对立的词语相互提示、补足。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

2、星,皎皎河汉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特殊结构的互文见义,主要表现在语义上的互相隐含和相互渗透,依据上下文补充若干词语才能表达完整清晰的意义内容。例如,杜甫的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北朝民歌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金文 亦称铭文、钟鼎文,乃铸或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始于商末,盛行于西周,记录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活动息息相关,多为祭祀、赐命、征伐、围猎及契约之事。一般以周宣王在位时铸造的毛公鼎文为代表。由于商周盛行青铜器,而青铜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因其刻在金器、大钟上,故称之金文,亦因得“钟鼎文”之名。3、

3、避讳 古代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在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避讳有两种情况:一是避君讳,例如汉文帝名恒,“恒”改为“常”,“恒山”被改为“常山”;唐太宗李世民,“世”改为“代”或“系”,“民”改为“人”。二是避家讳,例如苏轼祖父名序,苏洵文章改“序”为“引”,苏轼为人作序又改为“叙”。避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前面说到的“恒”改为“常”即为改字;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世”改为“卅”为缺笔。次要的有两种方法,避名称和改变称呼。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时,改“正月”为“端月”。4、清浊 汉语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叫清,声带颤动的叫浊。区分

4、清浊,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声带是否颤动,二是是否送气,三是声调的阴阳。清音的声带不颤动,其中又分为全清和次清。全清是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清是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浊音声带颤动,其中又分为全浊和次浊。全浊是不送气、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浊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5、平仄 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是仄声6、叶音 也叫“叶韵”或“叶句”。叶读xie(二声),和谐的意思。这是唐宋时的一些训诂学家在给先秦韵文作注时所采取的一种改读先秦两汉韵文的韵脚音以求和谐的做法。隋唐时

5、沈重诗音义开始采用这一做法,南宋朱熹诗集传全面采用这一做法。如“死生契阔(叶苦劣反),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叶鲁吼反)”。邶风击鼓这章诗中的“阔”、“老”两个韵脚都注明了“叶音”。应该认识到,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后人读古代韵文,韵脚不和谐,是语音发展的必然结果。叶音的作法是任意改读字音,造成了读音的混乱。这是错误的做法,违反了语音发展规律,应该加以澄清。明陈第毛诗古音考指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指出了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否定了“叶音说”。7、七音音韵学中的术语,是中古三十六字母的一种分类方法。中古三十六字母代表了唐代和宋代的汉语声系统。音韵学家根

6、据声母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五音、七音和九音。其中,“七音”为:唇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舌音:端透定泥知徹澄娘;齿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牙音:见溪群疑;喉音:影晓匣喻;半舌音:来;半齿音:日。七音是在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的基础上,又分出了半舌音和半齿音,是对声母分类的细化。也为划分九音(重唇音、轻唇音、舌头音、舌上音、齿头音、牙音、喉音、舌齿音)做准备。8、中古三十六字母 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中古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徹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晓匣喻;来;日。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

7、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在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11、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一种常见的词类活用形式,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动词、名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多为不及物动词以使动用法出现在句中,可以带宾语,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焉用亡郑以陪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论语尧白“君子正其衣冠”。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它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同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南辕北辙等。12、偏义复词 2014 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

8、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13、郑笺 东汉郑玄所作笺的简称。说文解字竹部:“笺,表识书也”,即表明标记的意思。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诗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他作毛诗笺,谦敬不敢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己意,使可识别,故曰笺。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14、史记三家注 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对后世文学和史学的影响深远。史记的声望随日剧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

9、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是其中影响最大的。裴骃史记集解八十卷,是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他博采经传百家及先儒学说,并一一注明作者名字,去粗取精,融汇贯通。司马贞史记索隐三十卷,博采众家注文和论著,音译并重,注文翔实,对疏误缺略补证颇多,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后世史学家誉称该书:“价值在裴张两家之上”。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用了唐魏王李泰、萧德言等人所撰写的地理著作括地志,对史记中地名的考证尤为精辟,还对一些字加了音注。15、十三经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内容极

10、为宽博,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是汉代经书的训诂之作。其中当以“经”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十三经地位尊崇,影响深广,是最高统治者寻找治国大计、规范臣民思想伦理道德、引导民风民俗的依托。清代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是对这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本。16、十三经注疏 清代阮元所著的对“十三经”即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疏的汇编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共416卷。17、四书集注全名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著,是一部儒家理学著作。“四书”为大学中庸孟

11、子论语,四书集注是对该四部书的重要注本,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其中,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18、李善 古代注解大家,唐代扬州江都人,著有文选注60卷。其特点是材料丰富,非常渊博,引用各类古籍文集1600多种。其文献价值很高。在训诂方面,李注也优于五臣注,其注释多平稳无疵,可作为人们注释古书的借鉴。古代汉语名词解释(三)1、“古无轻唇音” 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其专著十驾斋养新录中发表了两篇著名的论文,即古无轻唇音和舌类间隔之说不可信。这是两篇关于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后人的古音学研究影响

12、很大。古无轻唇音指出:“凡轻唇之音,古皆为重唇。”也就是说,中古音中的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时期皆读为重唇音“帮滂并明”。实际上是告诉人们:中古“非敷奉微”是由上古“帮滂并明”分化出来的。2、“舌类间隔只说不可信” 钱大昕舌类间隔之说不可信中指出:“古无舌头舍上之分,知徹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这就是说,舌上音“知徹澄”是由上古的“端透定”分化出来的。3、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3)指事:许慎的定

13、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等。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如:莫。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