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2382412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doc(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唱通倡)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作,当。“若为佣耕。”担任。“为屯长。”是。“号为张楚。”作为。“为天下唱。”制,建造。“为坛而盟。”行(hng)行列。“皆次当行。”做,进行。“乃行卜。”行进,行军。“行收兵。”次编列。“皆次当行。”停留,驻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当值,承担。“皆次当行。”应该。“不当立。”在,正当。“当此时。”举起事,发动。“举大计”。立。“死即举大名耳。”(2)虚词总结之往。“辍耕之垄上。”助词。“怅恨

2、久之。”的。“鸿鹄之志。”代词。“二世杀之。”(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代地方)以因为。“扶苏以数谏故。”认为。“或以为死。”把。“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用。“以激怒其众。”表界限。“徇蕲以东。”已经。“固以怪之矣。”也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也 。”表诘问。“何富贵也?”乃于是,就。“陈胜吴广乃谋曰。”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固本来。“固以怪之矣。”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前后是承接关系。“夺而杀尉。”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为坛而盟。”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收而攻蕲”。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

3、:“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3、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4、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5、陈胜为起义军制定的策略口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6、提出这一口号目的是为了:为天下唱,宜多应者。7、为什么陈

4、胜认为提出这一口号就可以“宜多应者”?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8、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鱼腹中书 篝火狐鸣9、这样的舆论准备是为了什么目的?“威众”10、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1.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隆中对一、字词通假字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2. 自董卓已来 (已,

5、通“以” ) 古今异义词 遂用猖蹶 古意: 失败 今意:嚣张 凡 古意:总共 今意:平凡 孤 古意: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今意:孤单 遂用猖獗 用 古意:因此 今意:使用 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古意,拜访。 今意,照顾、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殆 古意,大概。今意,危险、输。(百战不殆)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 古意,一天天。今意,太阳或日子 抑亦人谋也 抑 古意,而且。今意,压抑,或者句式: 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此用武之国。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省略句:君与俱来。 倒装句: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递进复句: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6、 被动句:贤能为之用。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箪食壶浆:箪,用竹器盛,壶,用水壶盛。 信义著于四海:信,讲信用。 名词作状语:西和诸戎:西,向西。南扶夷越:南,向南。外结好孙权:外,向外。内修政理:内,向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一天天。名词作形容词:思贤如渴:贤,有才能的。一词多义: 信:谓为信然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因:因屏人曰于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罔不因势象形就着,根据 遂: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终于、最终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竟然 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加强肯定语气,的确、实在。 诚如是如果 已:然志犹未已停止 自董卓已来通“以

7、” 已历三世已经经历了三代。 谓: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说然: 谓为信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然而,但是 用: 遂用猖蹶因此 贤能为之用利用 此用武之国 运用 为:好为梁父吟 唱,谓为信然是 ,以弱为强者成为,变成,贤能为之用 被,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作为以: 以弱为强者凭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二、翻译1、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3、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4、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8、然志犹未已,君谓计

8、将安出?三、问题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2、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4、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7、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唐雎不辱使命一、字词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寡人谕矣(谕通“喻,知晓,明白) 3.仓鹰击于殿赏(仓通”苍“,苍鹰,猛禽) 4.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9、一词多义: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2个)出使 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大易小用,拿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以君为长者把 于:受地于先王从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引出动作的地点 词类活用: 以大易小大,小都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解释为大的地方和小的地方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果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

10、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古今异义: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古:交换,今:容易,但现在也有这个交换的意思,不常用,一般在成语里保留了这个意思。 虽然古:即使这样,是两个词;今:表示让步的关联词。这个肯定是古今不同。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古:于是;今:因为、原因、根据、因袭。其实因在古代意思很丰富,我们也可以看成是一词多义。但现在确实没有于是这个意义了。 非若是也是,古:这样;今,表判断的动词。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尝,古:曾经;今:尝试。二、翻译(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布衣

11、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4)聂政之刺韩傀,白虹贯日。(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7)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三、问题4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5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6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9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10.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

1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曹刿论战一、字词【古今异义】1又何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隙) 2小大之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5玉帛 (古义: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 6 肉食者,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7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第二次)9.必以(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10.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3、一词多义】1 故:公问其故:原因 故逐之:所以2 从:民弗从:服从,顺从 战则请从:跟随 3 其: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4何以战:凭借 必以信:按照5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二、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三、问题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什么5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6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7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8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9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

14、两个思想观点?出师表一、字词通假字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 通 “又”古今异义出 句 古今异义词 古 义今 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 时 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 义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 否 恶,坏,批评 表示否定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 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 表示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 猥自枉屈 猥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 庶 希望,期望 众多 晓畅军事 晓畅 精通,熟练 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痛心遗憾 十分憎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 感动振奋 意

15、指激动感谢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 偏袒和私心 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 平民 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 谨慎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涕 眼泪 鼻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任务 效果不效则治臣之罪 效实现 效果不宜异同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1不同;不一致。 2 引申为反对。 3 反对意见;异议。当奖率三军奖激励奖励,奖品.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奔走效劳 速度快 后值倾覆倾覆失败倒塌通假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通“拣”,挑选)必能裨补阙漏 (阙 通“缺”,缺点,疏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整数后面的零头 )一词多义为:俱为一

16、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以:以光先帝遗德(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先帝不以臣卑鄙(认为)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词类活用1.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做动词。亲,亲近。远,疏远。2.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形容词做动词,保全。3.作奸犯科及为终善者。奸: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终善:形容词做名词,终善之事。4.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5.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6.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7.陟罚臧否。臧否:形容词做动词,评价人物好坏。特殊句式判断句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此皆良实

17、这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也”,判断句标志: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倒装句3、不求闻达于诸侯“于诸侯”为介宾短语做壮语,壮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不希求因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陈述句:于诸侯不求闻达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草庐之中”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陈述句:于草庐之中三顾臣5、受任于败军之际“于败军之际”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到任务”陈述句:于败军

18、之际受任6、奉命于危难之间“于危难之间”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情况紧急时受到委任”陈述句:于危难之间奉命【省略句】省略主语:、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主语“陛下”。译文: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省略主语“臣”。译文:后来遇到严重挫折,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二、翻译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性行淑均。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5.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9、。6.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8.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0.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问题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最关键的是哪一条?这些建议表达了他怎样的政治愿望?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2. 这篇表文仅仅是提出一些建议吗?还写了哪些内容?从内容上看,你认为课文分为几部分?3.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4.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诸葛亮写这

20、篇表文的主要用意是什么?5. 第5段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课本以外的例子)6. 这两段分别提到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两个故事,表现了刘备的知人之明。请结合你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指出这两个故事的名称。7. 用自己的话概括第6段的内容。8. 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个段落中,那么第6、7两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9. 读第6段,用原句填空: A段中与“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旨相一致的句子是 , 。 B段中说尽作者一生,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名句是

21、 , 。10. 第7段中哪些话照应了前文“亲贤臣”之意?11. 在这两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结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你认为这两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12. 你能准确地说出下列两个句子的现代意义吗?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3. 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14. 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15.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公输一词多义为:公输盘为楚造云

22、梯之械 替。夫子何命焉为?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必为有窃疾矣 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制造。以牒为械 当作。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会见。胡不见我于王 动词,引见。于是见公输盘 动词,入见。类:不可谓知类 动词,事理,为与此同类 名词,种类,子:子墨子闻之 子(第一个)夫子,子(第二个)尊称。愿借子杀之 子,您说: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请说之 说,陈述,解说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但是之:为楚造云梯之械 这种子墨子闻之 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3、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的”,结构助词 起:起于鲁 出发、动身 子墨子起,再拜 起身以:将以攻宋 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认为 以牒为械 用 于:于胡不见我于王 向今有人于此 在起于齐 从争:争有所余:动词,争夺知而不争:动词,争论 已:然胡不已乎 停止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已经方: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边,一面 通假字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高兴,愉快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挡公输盘诎 “诎”通“屈” ;理屈已持守圉之器 圉通“御”;抵挡争而不得“争”通“诤”;劝阻 古今异义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所以 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

24、连词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领土,土壤虽然 古义:虽然如此 今义: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的连词词类活用【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之”。“使动用法”,是“使之满”的意思。文言中,很多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除“使动用法”之外,还有“意动用法”,例: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用为动词,是“以为苦”,即是“认为苦”的意思。省略句(1)省略宾语例句:将以攻宋 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译文: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2)省略主语例句:于是见公输盘 省略主语楚王(墨子)译文: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于是,墨子又去见公输盘)倒装句宾语前置例句:“宋何罪之

25、有?”,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宋有何罪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二、翻译1、夫子何命焉为2、请献千金3、吾义固不杀人4、子墨子起,再拜5、宋何罪之有6、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7、义不杀少而杀众8、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9、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10、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11、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1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1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14、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15、公输

26、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16、吾请无攻宋矣。三、问题1、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答: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2、墨子的前往劝阻,体现了墨子什么思想?答: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战争的思想。3、公输盘是一个怎样的人?答:装点自己又掩饰不住傲慢,心理发虚又仗势欺人,阴险。4、墨子说“请献十金”的用意是什么?答:激怒公输盘,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的话。5、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答: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

27、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6、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什么?墨子巧设了三个生动的比喻,其目的是什么?答:“今有人于此邻有糠糟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7、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答: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8、文中墨子劝阻楚王放弃攻宋这一情节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类比的方法。

28、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计划?答: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9、“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答: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10、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答: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

29、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宋的目的。11、面对公输盘的杀机,墨子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答:从容而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他无所畏惧、镇定自若。12、本文通过墨子的言语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鲜明,试对墨子语言、行动的语句各找例一二,并结合该句谈一谈你对墨子的评价。答:墨子先生为了阻止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他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孤身深入敌国,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着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是一个出色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从语言和行动体现了墨子的才智,勇敢与反对不义战争的精神。13、本文塑造了哪些鲜明的人物形象?答: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30、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14、课文是如何增强语言说服力和感染力的?15、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那些方面?答:1.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2.语言富于表现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字词(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去之(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31、;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 三里之城(的)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以天下之所顺(用)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二、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

32、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三、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字词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弼二、翻译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鱼我所欲也一、字词通假字1辟:“避”,躲避2辩:“辨”,辨别3得:“德”,恩惠,这里是感恩的意思4与:“欤”,吗,语气助词5乡:“向”,从前 二、一词多义 1与 所识穷乏者得

33、我与:“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 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2而 修饰: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笑而应曰杂然而前陈者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并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转折: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三、古今异义1钟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2是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四、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二、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34、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非法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

35、何不为也?(10)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三、问题1.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36、 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3.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4.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5.提问:“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6.提问: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讨论并归纳: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7.提问:我们学过(谈

37、骨气)文中有一个论据,说是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饿死。这个论据与课文第2段用的是同一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讨论并归纳:贫者不受嗟来之食。8。提问:(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讨论并归纳: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诱惑不了。10。提问: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讨论并归纳: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11.提问: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12.提问: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

38、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13.提问: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1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16、“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17、“鱼

39、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言文中考专项复习“一词多义” (n)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怎么)又安敢毒耶 (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安得广厦千万间 (哪里,怎么) 多歧路,今安在 (哪里)(bi)备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准备) 众妙毕备 (具备)前人之述备矣 (完全,详尽) 有奇字素无备者 (准备)(bi)被 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披”,穿) 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哉 (影响)(b)比 比至陈 (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比吾乡邻之死 (比较)(b)鄙 肉食者鄙 (鄙俗,目光短浅) 先帝不以臣

40、卑鄙 (地位低,鄙野)(b)毕 众妙毕备 (全都) 此印者才毕 (完成,结束) 群响毕绝 (全部) 吾与汝毕力平险 (用尽) 录毕,走送之 (完)(bin)鞭 北市买长鞭(鞭子) 鞭数十,驱之别院 (动词,用鞭子打)(bng)兵 上使外将兵 (军队) 行收兵 (兵员)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器)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兵器)(bng)病君之病在肌肤 (疾病) 未果,寻病终 (生病) 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疾病)(bng)并 并怡然自乐 (全、都) 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 并杀两尉 (一起)(b)薄 薄暮冥冥 (迫近) 薄如钱唇 (与“厚”相对)(b)步 夹岸数百步

41、(长度单位) 相与步于中庭 (行;步行;散步)(cng)曾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副词,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曾不若孀妻弱子(副词,同上) 曾不吝情去留 (副词,加强语气。) 似曾相识燕归来 (曾经) 曾不事农桑 (副词,加强语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zng,尚、还) 曾益其所不能 (zng,同“增”,增加)(ch)察 明察秋毫 (看清) 虽不能察 (一一)明察,弄清楚)(chang)唱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同“倡”,倡导) 隔江犹唱后庭花 (唱歌;歌唱)(chng)称 袒右,称大楚 (号称) 先帝称之曰能 (称赞) 乃诈称公子扶苏 (称作,号称)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说,说是) 称其气之小大 (chn,相称,符合)(chNg)诚 帝感其诚 (诚心)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果真、实在) 诚宜开张圣听 (果真、实在)(chng)城 城非不高也 (城墙) 城春草木深 (城市) 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城墙)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内城)(chng)乘 公与之乘 (乘坐) 我欲乘风归去 (驾)虽乘奔御风 (驾) 车六七百乘 (shng,古代表战车的单位的量词)(ch)池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池塘) 临池学书 (池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护城河)(chng)重 重岩叠嶂 (重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