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2014国培班讲座.pptx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3802879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3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德2014国培班讲座.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树德2014国培班讲座.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德2014国培班讲座.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德2014国培班讲座.pptx(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探寻教育真谛之探寻教育真谛之“道道”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叶剑何为道 释义 形声。字从辵( chu ),从首,首亦声。“首”指“头”。“辵”指“行走”、“乍行乍止”。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1. 路,方向,途径:路路,方向,途径:路2. 指法则、规律:理。指法则、规律:理。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4.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方法,办法,技术:门。医。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6. 指“道教” 士。行(h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8. 说,讲

2、:白。常言。能说会。9.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10. 线条:铅笔儿。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下设“道”。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1. 路,方向,途径:路路,方向,途径:路2. 指法则、规律:理。指法则、规律:理。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学。传。修。4. 方法,办法,技术:门。方法,办法,技术:门。医。医。 道是心法! 道是路径! 道是规律! 道是本质!交流提纲交流提纲 何谓教学之道?兼谈教师为什么要做科研 何存教育之道? 何

3、寻教学之道?一、何谓教学之道? 教育(教学)有“道”: 教育、教学是一门技术! 精湛的技术是一种艺术(文化)! 教学是一门科学! 教学有门道! 问题如何理解教学之道? 技术(匠)与艺术(家)的差异在哪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

4、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对庖丁解牛的思考 三种层次水平 族庖月更月更刀,折也 良庖岁更岁更刀,割也 十九年未更十九年未更刀,游刃有余 成长的三种境界 无非牛也(始解牛时) 未尝见全牛(三年后)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方今之时)臣之所好,道也;进乎技矣。解牛 教学 折:全凭蛮

5、力,粗暴武断 割:借用巧力,有序统一 解:顺应自然,个性发展 全牛:教材、知识技能、考试分数 未尝见全牛(关注内部肌理):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本质 神遇:学科素养、学生发展得养生焉得教学焉理解教育之道 教育有道! 教育(教学)之道在于把握教育规律! 教育(教学)之道就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与主张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教材观 道行有深浅,因此,教师水平有高低庖丁解牛的启示 观点: 技术(匠)与艺术(家)的差别:在于操作上是否符合教育的内在规律! 教育有规律,必须讲科学! 教育科研是修道之路!佛教(禅)公案山非山 小沙弥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老和尚说:“见山不

6、是山,见水不是水。” 高僧说:“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不同层次教师的课堂价值观: 知识技能学科素养课堂文化课堂哲学 (合格) (优秀) (名师) (教育家)教师水平的高低在于对教学之道理解的深浅! 山非山的启示 高度,决定视野; 角度,改变观念; 尺度,把握人生。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广告词 问题:教育规律何在?二、教育之“道” 何在 佛教之道所在 对联:(浙江永康九华寺)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说家常 真正的教育规律就蕴含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得道即可成仙成佛!例佛教之外道 何谓外道? 心外求法而称作外道。 外道认为:要获得快乐、自在、解脱是从身心以外获得的。以为只要从外面的人事物去求,就

7、能够快乐。例如:如果我很有钱我就快乐,如果我很有权力我就快乐,如果我有很大的事业我就快乐,如果我拥有什么什么就快乐。所求的这些都是身心以外的境界。佛教之内道 真正的快乐、真正的解脱不从外来,应该各自返观自心去寻求。 为了要破除外道种种错误的知见,因此佛就讲出了般若经(心经)。 道不必到外界去追求,无需心外去寻觅,因为道就在每个人的内心就在每个人的内心。如果我们心外求法就好比骑驴寻驴,缘木求鱼。 提升自我对教育的认识,就能得教育之道,因此,道在各自的心中。道之所存 教育之道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取的 教育之道只有真正内化为自我的,内心的感受,才谓真正得道。教育之道可以通过我们的教育之道可

8、以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行为变革而获得日常教学行为变革而获得 ! 提升自我认知结构是提升自我认知结构是教师教师探寻教育之道的一种重要方式!探寻教育之道的一种重要方式!求道之路 求外道之路:做研究 从日常工作点滴中去发现,去理解客观存在的教育规律 求内道之路:出观点 把所得所感及时固化,不断地提升、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教育科研工作是最好的载体,最好的修道之路外道:做研究n学校的教育科研(学校教改研究)定义:在行政号召和现实需要的背景下开展起来的,以教师为研究者主体,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现实问题为直接目的,在教育活动现场展开的,特殊类型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n教育科研是软科学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结

9、合的交叉科学,是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的高度集锦,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集中体现。是一门立足实践,面向决策的新兴学科,是为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的系统学科。 (有要素与结构,却难以清楚划分,有功能目标,却难以确切陈述)第25页2022年7月2日星期六软科学“软”在何处?缺乏共性质量标准方法工具高度个性化主客观影响厘清困难输出成果难于检验第26页2022年7月2日星期六案例:无处不在的软科学场景一:某企业需要论证一处煤田是否值得开采场景二:某地方政府就公交票价方案举棋不定场景三:某高等院校就专业领域设置进行公开辩论场景四:某市民就宽带上网方式和费用召开家庭会议第27页2022年7月2日星期六软科学从业者的“

10、众生相”教育者:传播系统理论知识及工具方法出版者:整理出版学术研究成果和信息研究者:扮演公共决策和管理决策者的顾问和智囊消费者:政府官员、企业领袖等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管理实践活动教育科研及操作 教育科研研究方法(软科学方法) 面对并感知问题情景 描述问题实质,以构建概念框架的形式呈现问题的范围及解题思路 尝试解决问题 把结果与现实进行比较,找出差距 进一步理解问题及思路 修定问题描述及解题思路 再行动,再理解,再研究教育问题研究思路行动研究操作行动研究操作步骤步骤 (一)如何选题 (二)如何实施 (三)如何总结探寻教育之道如何选题研究始于问题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的转化(

11、课题)、课题的表述存在的不足?存在的不足?让人不安的现象?让人不安的现象?最失败的经历?最失败的经历?值得关注的(重要的)事实?值得关注的(重要的)事实?至今无法确定对与错的行动?至今无法确定对与错的行动?选择教育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选择教育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问题的转化、问题的转化感知现象转换为教育研究问题问题要有价值问题要具有科学性问题的现实性问题要具体明确,要小问题要有可行性 、问题的转化、问题的转化例问题课题 工作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两个路径 一是主题赋值。把主题词表现在课题中。如“生本作文教学研究”、本报告主题。 二是把教育问题现象转述为研究问题。如“转化差生的策略研究”选题方向建议 结合工

12、作进行选题(学科、任务、项目) 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选题(指导学生、教学、班务、沟通) 兼顾环境进行选题(社区、家校)选题的思维方式 怀疑 越依赖经验与常识,可信度越低(信息技术) 转换角度(教与学) 同一层次转换(主副科) 、不同层次转换(课堂观察) 、关注事物之间及不同阶段之间结合部(中小衔接) 、比较(中外、东西部) 类比移植(迁移) 与其它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借用其它学科思维方式(医学、企业管理学、市场机制)p课题表述的最基本结构是一句陈述句,讲清楚谁、做什么。p课题题目优异性准确反映研究内容简洁便于对课题的研究类型进行分类具有新异性,给人新奇、课题题目表述课题题目表述内道:出观点 形式:

13、 论文、研究报告、作讲座 基于研究:出成果 载体:校本科研中总结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成果提炼 、素材分析与成果提炼思维方式 、成果材料的写作过程 、成果文体格式教育科研成果提炼技术 软科学成果要素 理论内核(观点、观念、基本概念) 概括性、普适性操作措施(制度、策略、路径、内容、材料、资源配置、团队结构等作法) 一时不能概括、抽象为普适性经验的个体经验 提炼成果的技术 活动层级归纳 效果梯级变换 经验的发生发现 理论及概念框架的架构省教科院周林 、问题分析与成果提炼的思维方式 分类(研究问题的分解) 分层(效果层次的提炼) 比较(效果比较突出价值) 换角度(全面,多元认识,如主体、学科、) 归纳(在现象中找共性,说明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