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doc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2368068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1了解作者,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位外国名家的哪篇课文?生:我们学习了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师: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著名的外国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节选。(板书课题)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生:马克吐温。师:没错,但你们了解马克吐温吗?通过课前预习,相信你们已经搜集到不少有关他的信息了,让我们来一起交流交流。生1: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生2: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它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他的代表作

2、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生3:我还知道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除了小说还有剧本、散文、诗歌等不同题材。从内容上来说,他的作品批判了当时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和人性的丑恶之处,他的写作风格也充满着幽默和讽刺。师: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对作者做了非常详细的了解,相信了解了作者之后,再去学习他的作品,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中心思想,更深入地感受其中的人物性格以及作品的语言特色。2猜测故事,学习生词师:读完课题后,请你们猜一猜,课文大概会写一个什么故事。生1:我猜,写的是汤姆索亚去历险的故事。可能是出海历险,也可能是掉进了某个神奇的山洞,或者是“穿越”了也说不定。师:你真是太有想

3、象力了,一个简单的课题,竟然引发了你无穷的想象,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汤姆索亚究竟是怎样历险的了,你们呢?生:特别想!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首先请默读课文,圈画出你们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有哪些。生:文中写了汤姆、贝琪、波莉姨妈、撒切尔夫妇等,主要人物有汤姆和贝琪。师:课文的主要人物都找出来了,文章中有没有出现你们不理解的词语呢?生1:我不理解“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生2:我不太懂“吹嘘”是什么意思。它是“吹牛”的意思吗?师:哪位同学可以帮忙解决?生3:“浩浩荡荡”原用来形容水势广阔浩大,后多形容声势雄壮,规模宏大;“吹嘘”我觉得就是“吹牛”的意思。师:“吹

4、嘘”就是夸张地宣传。3概括内容,聚焦人物师:接下来,请用简短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讲给你们的同桌听。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令人担忧的走失的汤姆和贝琪终于回来了,小镇上欣喜若狂的人们隆重地迎接他们,并听汤姆吹嘘。两周后,康复了的汤姆再去看望贝琪时,得知山洞被封了。师:嗯,你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真不错,语言非常简练。课文的第几自然段重点介绍了汤姆和贝琪历险的经历?生:第4自然段。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在山洞历险中汤姆和贝琪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想好后,先和同桌进行交流。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在山洞历险中,汤姆和

5、贝琪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生1:在山洞中,汤姆和贝琪找不到出口,洞内黑漆漆的一片,十分恐怖。生2:他们被困在洞中,没有食物,没有足够御寒的衣物,还有三天三夜的饥饿和极度的疲倦在困扰着他们。师:是啊,关键是汤姆和贝琪刚好是你们这个年纪,三天三夜被困山洞却又找不到出路,他们会是怎样的心理呢?生1:他们一定会很绝望,觉得自己可能就要死在这里了。生2:他们也会很痛苦,想到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师: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汤姆和贝琪分别是怎样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生1:贝琪刚开始和汤姆一起寻找出口,但随着体力不支、饥饿和疲倦,她慢慢地放弃了。师:从中可以看出贝琪怎样的性格呢?生1:我觉得贝琪

6、的表现让我看到了她在面对困境时的消极。当然,我也能够体会作为一个女孩子在这样一种环境里的无奈。师:汤姆又是怎么做的呢?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汤姆?生2:汤姆一次又一次不气馁地利用风筝线寻找出口;在发现了亮光时他立刻返回去告诉贝琪这个好消息;在贝琪不相信的情况下,汤姆不断鼓励她,最后终于带着贝琪成功脱险。师:这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汤姆?生2:我看到了一个勇敢、乐观、具有冒险精神的汤姆。师:还有补充吗?生3:我从中还看到了一个重情重义的汤姆。找到出口时,他没有抛下贝琪一走了之,而是返回去开导并鼓励她,带着她一起脱险。生4:我认为,汤姆也很聪明。因为他知道利用风筝线来寻找出口,这样就不至于回不到原

7、点。他还知道,有亮光的地方就有出口。师:说明他有生活常识,也具有一定的冒险能力。通过汤姆和贝琪对待同一困境的不同表现,我们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人物性格。其实,在阅读中通过对比的方法能更清晰地看出人物的不同性格。(板书:对比阅读 突出特点)师:你们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汤姆的其他性格特点?生5:在第4自然段中,汤姆回来后和其他人吹嘘他的历险经历。从“吹嘘”一词,可以感受到他也有一点虚荣。师:你抓住“吹嘘”一词,来谈汤姆有些虚荣的性格,很不错。你不仅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对汤姆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生6:我从第6、7两个自然段中,汤姆两次去看望自己生病的同伴哈克,看出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师:在你们的交

8、流中,我看到了一个集聪明、机智、具有冒险精神与重情重义于一身的汤姆。在他身上,你们能找到自己或身边伙伴的影子吗? 生1:我在汤姆身上找到了我的好朋友余小毅的影子,因为他们俩都爱“吹嘘”。有时候,我觉得他“吹嘘”起来特别可爱,但有时候我都不太信他说的话。师:原来过度“吹嘘”,有时候还会造成信任危机呢!生2:我在汤姆身上,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师:看到怎样的自己呢?生2:我特别爱看科幻小说和冒险类小说,和汤姆索亚一样,喜欢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尤其喜欢去冒险。生3:我也一样喜欢去冒险,觉得非常刺激。还记得有一次在老家的时候,我就带着几个小伙伴夜闯“荒废小院”,想看看晚上的小院里到底藏着什么。结果我们一群人

9、被一只猫给吓得差点失了魂。现在想起来,我的心还怦怦乱跳。师:你当时一定被吓得可够呛吧。有好奇心是不错的,但冒险可需谨慎哦。4关注环境 感受夸张师:除了山洞历险部分,还有哪些情节或者描写也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师: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生1: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这段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这是一段关于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

10、什么描写?生1:外貌和动作描写。生2:还有神态描写。师:这一部分为什么让你们印象深刻呢?生1:因为从这部分我们感受到了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在孩子走失之后非常痛苦、绝望的心情。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她们非常痛苦、绝望的心情呢?生:“病得厉害”“说胡话”“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师:想象一下,该是件多么悲痛的事情才能让一个人几天之内头发全部变白啊! 师:从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生3:从中感受到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师:这个小组通过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的片段,感受了孩子走失后她们极度悲痛绝望的心情,同

11、时,也从中感受到了亲人之间浓浓的爱,对孩子浓浓的爱。师:请你们小组也来谈一谈。生4:我们小组对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印象很深。师:你能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生4:“到了星期二的黄昏,圣彼得斯堡镇仍然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到了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师:说说你们为什么会对这些环境描写印象深刻。生4:通过这些环境描写,我们感受到“孩子走失”这件事情让整个小镇都笼罩在一片悲痛和凄惨的阴霾中。师:作者用环境描写烘托出了整个小镇的悲痛氛围。(学生齐读)师:还有哪些小组找到了类似的环境描写?生5:在第3自然段中。师:请你读出来。生5:“整个小镇灯火通明,谁也没有再回去睡觉。

12、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师:你们小组对这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理解?生5:我们从这处环境描写中感受到了与之前两个小组找到的环境描写截然不同的一种感受,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这种喜悦?生5:“前所未有”“最辉煌”。师:怎样的夜晚你们觉得算是“最辉煌”的?生6:获得了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耀的夜晚是最辉煌的夜晚。生7:中了几百万大奖的夜晚。生8:救活了一个生命的夜晚。师:课文为什么说“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生:因为走失的两个孩子回来了。师: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两个走失的孩子牵系的可是整个小镇的人的心呀。作者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把小镇的人们

13、为两个孩子安全归来而欢呼雀跃的心情渲染到了极致,侧面烘托出了小镇人民的善良、友爱。师:第14自然段中,这样的情节还有很多,请你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师:谁来分享你都找到了哪些句子?生1:“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生2:“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大家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师:读了这些描写,你们有什么感受?生1:我感受到了两个孩子回来时,整个小镇的人们欣喜若狂的状态。生2:我也是。师:在语言表达上呢?生:语言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汇成了一片”“成群结队”师:没错,往往这些描写最能刻画出人的某种情绪或者状态。师:同学们,从这节课的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汤姆索亚历险的精彩所在。历险的情节很精彩,其中的人物和语言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收获。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冒险故事和精彩语言,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赶紧去读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