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案(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23611090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中对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隆中对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隆中对教案(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中对教案(精选多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隆中对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隆中对隆中对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借助文言文学问积累和相关注释疏通文章词句。2概括分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形势推断和战略方针。实力目标1学习文章突出重点裁剪材料的笔法。2领悟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的妙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才能与人格魅力,培育博学善思、胸怀天下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概括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和提出的策略与方针。突破方法:隆中对策是阅读分析的重点,涉及人名、地名和历史学问颇多,学生读通、读懂有肯定难度,可利用手绘地图弄清地理方位和地方领主的形式化难为易,饶有爱好地绽开学习,总结隆中对策可引导学生利用

2、原文词句提取概括,培育其提炼概括的语文实力。难点领悟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叙事的精妙之处。突破方法:本文塑造诸葛亮的形象采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可运用找寻“亮点”的方式让学生捕获一切表现人物的字句和细微环节,通过分析归纳解读写法。 教学方法1比较分析法:将本课写人叙事的方法与其他史传对比阅读分析其写作特色。2对话教学法:开设师生讲坛,老师主导,提出话题,采纳对话形式进行深化分析。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话说诸葛,导入新课设计(一)播放视频易中天品三国之十七隆中对策中一段,引出课题。易中天教授品三国时说道:“千古奇文隆中对,为当时山穷水尽的刘备点燃了希望之灯,同时,也为诸葛亮自己找到了一

3、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原委这对君臣是如何结缘,诸葛亮又是如何点燃了刘备的希望之灯,让我们一起密切接触隆中对,完成属于自己的历史之旅。设计(二)(多媒体出示诗歌,学生读诗猜谜)“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这首诗涉及了哪两个历史人物和典故?(谜底: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如鱼得水) 这是怎样的一种君臣情缘,诸葛亮又何以得刘备赏识重用,我们不妨走进千古名文隆中对一探原委。(多媒体出示陈寿与三国志及历史背景简介,指明学生朗读)二、诵读经典,打通障碍1听读课文录音,标画生字词和长句朗读节奏,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三、质疑辨析,疏通词句1借助注释出声地将课文译成

4、现代汉语,不能顺畅翻译和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出声的翻译对学生而言非常好用和有效,即可以集中精力,同时便于推断语言是否顺畅,翻译是否精确全面。2提出疑难字句,师生共同解决。(1)“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岂”:可,委婉而期盼的语气。(2)凡三往,乃见。依据史料的不同,“三”有两种说明:一为三次;一为虚指,多次。四 、抓住“一”点,品文谈思效仿易中天先生品说三国的形式,我们今日也开一个师生讲坛,抓住“一”点,品文谈思,针对话题,结合文章,一起来品读千古名文隆中对。(一) 一位智者国士无双(多媒体出示话题一)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最受世人赞誉,也最具传奇色调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几乎是中国人志向

5、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备偶像。在陈寿笔下,他有着哪些“亮”点?你是怎样发觉的?学生回答可能涉及的文句:(1)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伸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淡泊名利,忧国忧民,自命不凡。(2)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才能志向深受友人认可。(3)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才能超群,堪称卧龙,一朝飞天,成就非凡。(4) 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高洁傲岸,不趋炎附势。(5)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天赋奇才,不行多得,为刘备所认可赏识。(6) 诸葛亮的回答洞晓时局,运筹帷幄,目光长远。(7)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才能深受赏识,为人所嫉妒。史传文学写人一般不干脆评价,一是通过人物言行来体现人物性格和志趣,再者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和反应来表现主要人物,依据你们找到的亮点来看这样写有何处好?探讨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笔法多样笔力集中,到处为塑造中心人物服务。经由其他人物的评价和反应体现主子公更加客观而全面。五、布置作业1课下阅读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2利用网络或图书,搜集整理诸葛亮有关事迹和后人吟咏凭吊他的诗词、对联。第2课时一、抓住“一”点,品文谈思(二)一段佳话三顾茅庐(多媒体出示话题二)1关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机遇,史书和小说

7、也都各有不同的记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是刘备亲往寻访诸葛亮,也就是三顾茅庐,而魏略和九州春秋则说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毛遂自荐。除去对史实的考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你更赞同哪种写法?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1)赞同刘备三顾茅庐,既能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风范,可以更好地说明为何他后来如此信任和重用诸葛亮,同时也为刘备与诸葛亮之间深厚的君臣之情作了铺垫,符合人们对诸葛亮智者和忠臣的双重相识。(2)赞同诸葛亮毛遂自荐,他用卓然超群的才智与远见劝服了刘备。更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君臣机遇,也能够体现其兼济天下的大志。2可以这样说,三顾茅庐的佳话无论真伪其实早已深化人心。可是,同样是三顾茅庐,读了三国演义

8、第三十七回,对比本文“凡三往,乃见”的简短记述,为什么小说和史传的叙事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作者这样创作的意图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1)三国演义是小说,作者的目的是要抓住读者,因此会在情节设置上大做文章,三顾茅庐深化人心,是一个亮点,所以不惜笔墨,设置悬念和误会,来体现刘备的思贤若渴和诸葛亮作为隐士的高深神奇。(2)三国志作为史传文学,一要敬重史实,不能对情节夸大渲染。二者惜墨如金,此文重在突出诸葛亮政治才能,因此简写三顾而详析对策,意在用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打动读者。(三)一席策论运筹帷幄(多媒体出示话题三)既然陈寿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实在精彩,那我们不妨将视线投注到这一席策论,看诸葛亮是如

9、何运筹帷幄,三分天下的。1从诸葛亮所作的分析来看刘备有哪些可乘之机和优势?(1)荆州:“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2)“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德明君。”(3)“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2看来诸葛亮是为刘备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让刘备看到了前方的希望。那么,他又抛出了怎样的构想去点燃他的希望之灯,使他坚信“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呢?(1)跨有荆、益,保其岩阻(2)西和诸戎,南扶夷越(3)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4)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四)一对君臣如鱼得水(

10、多媒体出示话题四)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一席策论一、运筹帷幄,最终让刘备与诸葛亮结下君臣情缘。对于关、张二人的不悦,刘备说明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是啊,当曹操痛失谋士郭嘉之时,刘备喜得诸葛亮,自然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而诸葛亮走出茅庐,辅佐明主,也算大志德伸,踌躇满志。依据你对三国历史和诸葛亮的了解,讲讲诸葛亮效力蜀汉的事迹。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经由隆中对这篇千古名文,我们要聚焦一代名士诸葛亮,重温三顾茅庐的君臣佳话,倾听卧龙先生的一席策论,近距离地感受了这位杰出人物的风采。请同学们课下借助工具书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传,写一篇题为“我看诸葛亮”的史评短文。板书设计千古名文隆中对一位智者国

11、士无双一段佳话三顾茅庐一席策论运筹帷幄一对君臣如鱼得水教学反思本课设计的亮点集中体现在一处师生讲坛。隆重对虽是自读课文,可是重量重,价值高,学生学习的爱好大,难度也高。因此,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带好路,指准方向非常关键。讲坛的形式可以谈得有条理,谈得有深度,谈得有文化气息,有历史感。话题设置讲究系统性,四个“一”扣合千古名文隆中对来谈,关注了文章涉及的多个要点,同时也兼顾了学问的拓展。话题之间有自然的推动和过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探究过程,设计比较合理。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虽然是老师主导,可是比较阅读、手绘地图找寻出路以及讲解并描述诸葛亮事迹等处也较好地做到了激趣学习,使学生能够谈出自己对本文

12、的理解,投身其中找寻答案。其次篇:隆中对对比阅读隆中对专题训练一、课内阅读训练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羽、飞乃止。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b、曹操比于袁绍信义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此诚不行与争锋争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 总揽英雄揽:3、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依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此诚不行与争锋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b、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 c

13、、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 5、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精确的一项是()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b、此可以为援而不行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行谋取他。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6、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楚。先论“不行争”与“不行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终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

14、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子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显明的史书特点。7、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实行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实行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曹操:孙权:荆州、益州:诸戎、夷越:8、“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9、 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因屏人曰屏(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4)愿诸君勿复言愿

15、10、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翻译:(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翻译: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纳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别出心裁和非凡才智。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

16、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c、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务,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二、对比阅读训练(一)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

17、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行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

18、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13说明下列加点的词。(1)将军宜枉驾顾之顾:(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用:(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日: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b、刘备擅长听从他人看法,以诚意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看法,最终兵败。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纳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举荐诸葛亮,

19、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能,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d、历史上赫赫出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子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知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务要略写。(二)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

2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6、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两篇传记的开头,都写到传主少时的事情,试比较他们生活经验中的异同点。17、他们少时的大志几乎都不能为一般人所认同和赞许,甲文是“当时莫之许也”,乙文是怎样的?请将原文抄录在下面。18、史记三国志另加前后汉书,号为“四史”,是中国史书的经典。同为经典,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表达有何特色?你更观赏哪种表达方式?请把理由说出来。(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臣不胜受恩感谢。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9、说明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将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由是先主遂诣亮() 20、甲文中带线句子“受命以来

2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化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1、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2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3、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24、回答下列问题。(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22、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微环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给。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

23、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扶风:汉朝郡名。平陵:汉朝县名。徐:徐县汉朝县名。永平:汉明帝年号。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校书郎:官名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著名于世。25、说明文中加点词的详细含义。由是先主遂诣亮()不耻劳辱() 26、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给。27、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想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本字是_。28、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隆中对答案1、2、(1)争强、争胜(2)资助(3)富

24、有(4)招致3、对曹操“不行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行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4、c5、c6、b7、此诚不行与争锋可以为援夺取、占据和、抚8、示例:运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9、屏:命人退避信:(通伸)伸张日:一每天愿:希望10、a (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c项分别译为凭借、于是。d项分别为同、在(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