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语文六下第一单元(1-4课、习作、语文园地)导学案含课文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348891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48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部编语文六下第一单元(1-4课、习作、语文园地)导学案含课文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20年部编语文六下第一单元(1-4课、习作、语文园地)导学案含课文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部编语文六下第一单元(1-4课、习作、语文园地)导学案含课文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部编语文六下第一单元(1-4课、习作、语文园地)导学案含课文同步练习.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习作、语文园地)导学案含课文同步练习1北京的春节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春节是一年当中最传统最重要的节日。谁来和大家我们分享一下过春节的感受?2.师:想了解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我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描绘的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3.作者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

2、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会写“醋、饺、拌”等13个生字,积累“腊月、展览、风筝”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体会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传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体会散文特点,培养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学习揣摩语言文字,感悟文章描写北京春节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写法;小组交流,品味语言,感受作者通俗风趣的语言风格,体会散文特点,培养阅读散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趣,激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三、字词运用(一)词语认读。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 间断 除非 万不得已 必定 光景 截然不同 燃放 亲戚 拜年 轿车 骆驼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才会 广告 分外(二)看谁写得又对又快。ch xn sun bn jio zi fi cu (初旬) (蒜瓣) (饺子) (翡翠) z bn zhn zi mi y tng(杂拌) (榛子) (麦芽糖) o zhu m c l zi (熬粥) (米醋) (栗子) fng zheng bin po gung mio

4、hu(风筝) (鞭炮) (逛庙会)(三)多音字组词。正更gng(更正) zhng(正月) gng(更加) zhng(正好) 分间jin(间隙) fn(过分)jin(空间) fn(分钟)(四)把词语补充完整。色如(翡)(翠)色味(双)(美) (截)(然)不同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各(形)各(色) (日)(夜)不绝 张(灯)结(彩)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2.“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比喻的

5、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特点。3.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活动为纬线编排全文。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四天写得详细,其他略写。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一)通读全文,感知内容,理脉络1.问题引领:(1)在作者的感受里,北京春节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全文主要描写了北京春节的哪些内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2.学习提示:(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PPT出示生字:(朗读、组词、理解意思)醋(陈醋) 饺(饺子) 拌(拌面) 擦(擦洗) 眨(眨眼)宵(元宵) 旦(元旦) 戚(亲戚) 贩(贩卖) 摊(摆摊)轿(轿子) 骆驼 浒(水浒)(2)点名分自

6、然段(13个自然段)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感受,找出文中反映北京春节特点的一个词语。(分外热闹)(3)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写了北京人在春节里家家户户热闹过春节的情景。)(4)PPT出示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春节的来历: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年、新岁,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

7、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春节的习俗:出示相关图片: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除夕真热闹。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从时间词上判断,是按照过春节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6)小组交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个日子?春节前:腊八腊月二十三;过春节: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

8、结束:正月十九。(7)试着按照“春节前、过春节、春节结束”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6):春节前的热闹准备;第二段(712):过春节的热闹场景;第三段(13):春节结束。3.梳理小结:课文以时间为线索,把老北京春节的各种民俗活动如串珍珠般地连起来,条理清楚,生动有趣,突出老北京春节民俗的独特之处,使人印象深刻。六、精读领悟(一)春节前的准备1.问题引领:(1)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北京人春节前的“准备”,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2)读完这一部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哪句话最引你注意?2.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16自然段,说说你找到的概括句。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

9、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2)这一部分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番景象?结合具体句子分析。(3)理解句子。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从“熬腊八粥”这一自然段中,可以感受热气腾腾、庆祝丰收、喜悦、暖暖的)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恐怕第三件大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孩子们忙碌着买吃的、玩的,这是充满了欢喜的自我满足。)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

10、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通过对糖形、糖味的细致描写,写出了人们对过年的感受不仅是“热闹”的,更是“甜美”的。)3.梳理小结: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作者用俗白又充满画面感的语言,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分外热闹!(二)团圆之夜除夕1.问题引领:(1)除夕是个什么日子,你感受到北京除夕的气氛了吗?(2)展开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学习提示:(1)说说除夕是什么日子。(除夕,又叫团圆夜,是旧年的最后一个节日,与新年的第一天连接在一起,是全家团聚、辞旧迎新的时刻。)(2)结合书中的插图,自由读“除夕”片段,边读边想象:你感受到除

11、夕特有的气氛了吗?(3)“除夕真热闹。”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除夕的“热闹”?(从感官方面:“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通过嗅觉、视觉、听觉,从气味写到色彩又写到声音,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从活动方面: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3.梳理小结:亲情和团圆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春节亘古不变的主题。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珍惜光阴和为家庭祈福,希望来年财富充实的意义。(三)不同的光景初一1.问题引领:(1)什么叫“光景

12、”?(2)“全城都在休息”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光景?2.学习提示:(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光景”指风光景物、情景。(2)同座交流,想象品味“全城休息”实则那样的光景。(3)这部分写了哪几种人的活动?有什么感受?(4)对比除夕,正月初一则是另一番光景,这与“分外热闹”是否矛盾?(不矛盾,这是视角的问题。对于大人们过年的忙乱,初一是休闲的;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则又是另外一番的热闹!)(5)既然是比赛,为什么不赛个谁第一第二呢?(正月初一的比赛,是为了表现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反映了老北京人淳朴善良、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和文

13、化传统,突出了北京春节习俗的独特魅力。)3.梳理小结:作者用“截然不同”来总述:昨夜还是“除夕真热闹”,今天就是“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这一“动”一“静”,形成鲜明对比,让人脑海里呈现着两幅风格迥异的生动画面。(四)又一个高潮元宵1.问题引领:元宵上市,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学习提示:(1)元宵上市,老北京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让我们在朗读中走进老北京的元宵灯市。(2)自由读,朗读后填空。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

14、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3)小组交流:第一句与后面内容是什么关系?(先总后分。)填进的红色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前面“处处”“整条大街”是概括,后面用“有的”来举例。)(4)师生接读。(师)正月十五,处处(生)张灯结彩,(师)整条大街(生)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师)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生)各形各色,(师)有的(生)一律是玻璃的,(师)有的(生)清一色是牛角的,(师)有的(生)都是纱灯,(师)有的(生)统统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5

15、)欣赏花灯。(出示花灯图片: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彩绘红楼梦水浒传故事的)看着处处张灯结彩的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新奇有趣的花灯,你一定有身临其境之感!动笔写出你此刻的快乐体验吧。 我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 3.梳理小结:大街小巷,每个房檐上都是大大的红灯笼。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真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五)感悟表达方法1.老舍先生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给我们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全景图,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作者的用心和用情。 2.浏览课文,从以下方面谈谈你对本文写法上的认识。(提示:可以选

16、一个角度交流) 构思视角语言情感示例:构思:详略得当,对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这几个节日进行了详细描写,其他的日子略写。视角: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去看待老北京的春节。比如大人、小孩等。语言: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情感:通过描写,反映了普通老百姓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3.正是从这四个角度,老舍先生写出了老北京春节民俗的独特之处。让我们再次读题,通过我们的读,传达出这种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六)作业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地关于春节的习俗、传说,增长见识;2.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写出你眼中的春节。3.设想:明年的春节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

17、七)结束语 隆重热闹的春节过去了,但留给人们的是多少欢乐温馨的回忆和幸福美好的祝福。让我们带着这些回忆与祝福,走进万象更新的一年!七、巩固提高(一)给词语注上拼音。m jin din p xin sh zhng xn蜜 饯 店 铺 娴 熟 中 旬(二)填空。1.“醋”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酉部,再查八画,第五笔的笔画名称是竖弯;用音序查字法查C,音节是c,组词陈醋、酸醋。2.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专题编写的。(三)写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填序号)A解释说明B引起下文C引用的部分D强调1.“腊七

18、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句中的引号表示(C)。2.“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铺户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句中的破折号表示(A)。3.“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句中的冒号表示(B)。(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1.画线句子与课文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

19、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2.“一眨眼”一词,表现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八、比较阅读春酒(节选)琦君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zhng zhng)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十二碟”,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

20、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地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ji xi)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的。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

21、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酬谢(答谢) 讲究(重视) 别致(特别) 尺度(标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C)描写。A.语言 B.心理 C.神态 D.动作4.短文讲述了两件事,一是母亲借花厅给邻居喝会酒,二是母亲做新鲜别致的东西请大家吃,表现了母亲勤劳善良的品质。5.“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C)。A.母亲手工制作鞋子、衣服时十分认真,一分一寸都十分留神。B.手工制作鞋子衣服,一分一寸都要合适才行。C.就像鞋子差一分,衣服差一寸都不合适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尺度,要注意把握分寸。九、检测反馈(

22、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万(象)更(新) 灯(火)通(明)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二)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人民艺术家。他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三)句子加工厂。 1.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缩句)老铺子挂出灯来。2.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改为陈述句)这根本忍受不了。3.我们家买了电脑。(扩句)生活在山区不富裕的我们家也从商场买了一台新电脑。(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23、。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用“”画出元宵节美在什么地方。2.作者主要通过对什么的描写来写正月十五的热闹情景? 灯 3.读课文,填空。大街上的

24、灯: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老铺子的灯: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家中的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4.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十、佳作欣赏十一、板书设计1 北京的春节开始腊月初旬“彩排”腊月二十三热闹除夕高潮正月初一又一个高潮元宵节结

25、束正月十九分外热闹家家热闹人人休闲处处喜庆十二、动漫微课(朗读配音,动漫)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文章按时间顺序可分五个时间段:(1)第16自然段,春节在腊月初旬开始,人们就开始为春节作准备;(2)第7自然段,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年画,团团圆圆吃饺子,话家常;(3)第810自然段,正月初一,人们走亲访友,拜年、逛庙会;(4)第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放鞭炮,闹花灯,吃元宵;(5)第13自然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

26、、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热闹而又喜庆的北京的春节。2020年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腊八粥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过年时会吃的食物腊八粥。今天,我们就随同沈从文先生一起去 “品尝”一番腊八粥。板书课题2腊八粥2.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代表作边城湘行散记等。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关词语;感悟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的好处;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27、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3.品析人物性格特点。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读,体会、理解文本内容,感受童真、童趣,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勾画批注;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品味朴实的语言、恰当的修辞、妙趣横生的对话,感受粥甜、心甜、情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三、字词运用(一)词语认读。糊涂 搅和 浓稠 可靠 猜想粉碎 外套 解释 腊肉(二)多音字。ch(汤匙) yn(咽喉) 匙 咽 yn(吞咽) shi(钥匙) y (呜咽)(三)比一比,再组词。栗(板栗) 呻(呻吟) 唾(唾液) 拣(挑拣)粟(粟米)

28、 伸(伸张) 睡(睡觉) 捡(捡垃圾)(四)近义词。沸腾(鼎沸) 惊异(惊奇)何况(况且)搅合(掺合)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围绕“腊八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整个故事可分几个部分?试着给每部分列小标题。2.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给下列生字组词。联系课文,理解字词意思。腊(腊月) 粥(稀粥) 腻(肥腻) 栗(栗子) 咽(咽下)匙(汤匙) 灌(灌水) 搅(搅拌) 稠(浓稠)嘟(嘟囔)熬(熬汤)褐(褐色)缸(水缸)脏(脏水)筷(竹筷)(3)多种形式读生字,自我组词,联系文中句子初步理解字词意思。(4)PPT出示“腊八粥

29、 ”的资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5)朗读交流,说说读后的感受。(营养、美味不辞辛劳)(6)小组交流,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故事。(全文就写了腊八粥很诱人,吸引着馋嘴的八儿,着急要吃,最后得到了一枚大枣并饱餐了一顿的事。)(7)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部分?试列小标题。(8)同座或小组交流,边读边划分段落列小标题(9)班级交流评议: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吃粥3.梳理小结:段落划分:(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盼粥;第二部分:219自然段等粥;第三部分:202

30、1自然段吃粥。六、精读领悟(一)品读第一部分1.问题引领:(1)作者为什么花费那么多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呢?(2)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2.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标出几句话。(2)点名读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写什么?(3)小组交流,说说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写什么。(4)班级交流:第一段写 “盼粥”。两句话。第一句写小孩、大人、老人特喜欢腊八粥;第二句写腊八粥的原料及好吃的原因。(5)点名读第一句,读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读时,以下词语读出重音:“小孩子”、 “大孩子”、“老孩子”,“谁不”)(6)读第二句,应重点读出哪些词语,为什么?(7)点生朗读,指导读出“好吃”。(重音

31、:“单看”、“就”、“何况是呢!”)(8)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问题引领”中的两个问题。参考示例:作者为什么花费那么多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呢?(腊八粥材料的丰富,营养高)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用了一组排比,写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侧面写出腊八粥美味)3.梳理小结:排比句写出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喜欢腊八粥,侧面描写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又正面描写腊八粥的原料丰富,制作工序多,拟人化手笔写出了它在锅里的样子,散发的香味;加上“单看就”、“何况是”等用词的独到,写出了人们盼望腊八粥的急切心情。(二)品读第二部分1.问题引领:(1)文中的“八儿”在等粥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

32、描写的?(2)“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体会到了人物什么特点?2.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28自然段,圈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八儿的心理,以及他有怎样的特点。(2)描写语句品析示例:“喜得快要发疯”神态描写,夸张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 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天真、可爱、颇有童趣。小结:作者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垂涎三尺和迫不及待。感受到了八儿的天真可爱。(3)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及对腊八粥的期待。(4)听教师朗读913自然段,思考:从对话中,你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

33、物特点是怎样的呢?(5)自我轻声朗读对话,小组交流。讨论示例: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只能苦苦等待。看见腊八粥的淡淡烟气后,感觉有些失落。他想着自己,还想着家人。八儿天真,而且也孝顺体贴。(6)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非常疼爱八儿)小结: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7)情感朗读913自然段。(8)点名朗读第14自然段,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到底是怎样的呢?圈画相关句子品析。交流示例:“赤饭豆”拟人手法,想象豆子的饱满。栗子、花生仁,煮的软糯稀烂。这段猜想写出腊八粥在八儿心中的憧憬与渴望,为实际看见腊八粥做铺垫。(9)齐读16自

34、然段,思考:妈妈煮的粥到底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语句。(栗子跌进锅里,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拟人手法,生动形象)(10)此时,你觉得八儿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哪看出?(惊讶)(“他惊异地喊起来了”“怎么,黑的!”)(11)轻声回读第二部分,思考:八儿的心里发生了哪些变化?3.梳理小结:课文描写了八儿“等腊八粥”的生活场景,其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由“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奇怪”的变化,体现了普通家庭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氛围。(三)第三部分简析1.问题引领:(1)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吃腊八粥的?(2)描写中哪些方面体会出了腊八粥的美味?2.学习提示:(1)朗读2021自然

35、段课文。(2)点名分节朗读,其他同学标注认为写得好的语句。(3)小组交流批注的语句,说活好在哪里。(4)品析示例: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靠着”“斜立”,将筷子摆成十字,动作描写。“小鼓”外貌。(描写出八儿吃饱了腊八粥后满足的样子)“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醋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八儿的父母也吃的十分满足)3.梳理小结:通过对人们吃完腊八粥的状态描写,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四)主旨探讨1.问题引领:(1)课文腊八粥从题目上看,应该重在吃。可文章重点写的却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吃腊八粥”却是略写,为什么?(2)你从课文的生活场景描写里体会到了

36、写作目的是什么吗?2.学习提示:(1)回读课文,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详略写情况。(第一部分“盼腊八粥”和第三部分“吃腊八粥”简略;第二部分“等腊八粥”是详写)(2)班级交流,说说 “八儿”的心里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急切等待惊讶满足)(3)观察课文插图,回想母亲对八儿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对孩子浓厚的宠爱。)(4)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的是平实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活场景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人的快乐与幸福生活的美好)3.梳理小结: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了八儿天真、童趣,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表达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

37、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之情。(五)作业1.画出课文中的排比句、疑问句。2.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七、巩固提高(一)用所给的词语模仿造句。1.提到谁不例: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造句:提到赛跑,谁不说黄强是我们班的“飞毛腿”呢。2.单看何况是例:单看腊八粥的原料和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造句:单看一项顶碗的技能就够了,何况是,他还会杂耍、“梅花桩”等那么多的绝活呢!(二)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本文的作者是沈从文。()2.

38、“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这个句子是设问句,意思是“没有什么法来反抗”。()3.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八、比较阅读端午日沈从文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

39、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

40、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多,涉及面之广,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盛况。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41、(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这个动词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3.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4.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示例:船头的领头人,挥动着手中的小令旗,嘴里大声地叫喊:“一二,一二。”船员们齐声应和。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空。(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示例:岸边的人们为龙舟选手

42、们呐喊助威,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九、检测反馈(一)照样子写词语。白花花 黄澄澄绿油油黑压压出出进进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比一比,先注音再组词。拣(挑拣)唾(唾沫)沸(沸腾)练(练习)垂(垂直)拂(吹拂)(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粉碎)的粟子 (蜕皮)的花生仁儿(肥胖)的枣子 (肿胀)的赤饭豆(四)课外阅读,完成练习。个园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好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个园的春景。再往前,一

43、座人工的假山出现了,它便是形态奇特的“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下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荷花飘香,苍翠生凉。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建成,造型不同一般,给人一种大胆泼辣的感觉。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秋山迎着夕照,山势巍峨,有红枫、石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就在眼前。步下秋山,过“透风露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山”。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又好像用残雪堆成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墙上开了四个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1.

44、若“豁”字不知读音,查字典应用部首查字法,先查谷,再查10画。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扬州个园的?请填空。步入大门绕过“宜雨轩”转过“鹤亭”步下秋山,过“透风露月厅”3.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扬州个园的特点?用“”画出来。4.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一例。打比方。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又好像用残雪堆成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十、佳作欣赏十一、板书设计腊八粥主人公:“八儿”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十二、动漫微课(朗读配音,动漫)腊八粥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腊八粥,语言平易浅白,简练流畅,人物对话很有个性,极具生活气息。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那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的“等腊八粥”的画面,犹如工笔国画,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慢慢欣赏。课文题目虽然是“腊八粥”,但是作者描写的重心并没有完全放在“吃腊八粥”上,反而花了大量篇幅写腊八粥的准备过程,尤其是详写八儿“等粥”“看粥”的情节,重点在于突出八儿想吃到腊八粥的急切心理,越是等得着急,越显出腊八粥在人们心底的位置;“看粥”情节的详写,更体现出八儿既天真又孝顺,心情着急却还想着家人。而“吃腊八粥”这部分,仅在课文最后,寥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