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研究-毕静明.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34151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研究-毕静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研究-毕静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研究-毕静明.pdf(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类号学校代码 10542密级学号201202020118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研究The Study on Maste r M i ng ZhenS Buddh i stp sycho I ogy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二0一四年五月摘 要明真法师是当代佛教史上一位解行双优的高僧大德,其潜研唯识孜孜不倦的个人修为以及在佛学教育事业上积极践行爱国理念、对救心护国的探索让僧俗共仰。法师多年来作品丰富,但学界对其著作中所反映出的佛教心理学思想并未予以定位,因此,本文将立足于法师的原著,对其佛教心理学思想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并加以分析。本文对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的论述是从其思想渊源、思想内涵和

2、具体应用实践三个方面展开进行的。通过对中国佛教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明真法师所处时代背景的梳理,可以充分了解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形成的的渊源。正是因为身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深受以太虚大师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的影响,明真法师的佛教心理学思想才能具有其独特的底蕴和现实意义;从具体的思想内涵上看,明真法师的佛教心理学思想以五蕴为中心构架,在通过对感情、欲望和意志等一系列精神现象的解析具体展开,最后在爱国、护教以及新时代人间佛教的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进行得到检验和升华。总体来说,明真法师的佛教心理学思想是在五蕴的基础之上,寻求无我境界、探索经世之用,并且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其影响力虽不及所处同时代的虚云、太虚等大

3、师泰斗,但对于现代中国佛学尤其是湘系佛教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 佛教心理学五蕴人间佛教ABSTRACTMaster Ming Zhen iS a double excellence eminent monk in themodern Buddhist circleHe concerns on Vijbanavada and iSrespected on hiS extensive knowledge,contributions to theeducation and patriotisms by both monks and laymenMaster MingZhen make a

4、 habit to write during his l ifet ime some of whichare his study of Buddhist Psychology,but academic circle isnot pay attention on itFor thiS reason,this thesiS wiIi doup and analysis those Buddhist psychology document from all theoriginal workSince the 19th century,some scholars go with the flow an

5、dtry to development Chinese Buddhism by iearn from westernmodern science,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Buddhist psychologyMaster Ming Zhen foilowing those pioneers footsteps in such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make effect to increase own knowledgetake an active part in China Buddhi sm reformationHe practi

6、calhis knowledge and build a Buddhist psychology frame of his ownAlthough he has no specialized title of Buddhist psychology,but we can easily find a thesis statement from hiS articlesMaster Ming ZhenS Buddhism psychology system is structured onSkandhas which also the key point of Vijbanavada,and co

7、ncreteexpansion of emotions,desire,willpower,and other essencesWith the purpose of meets the human attributes all empty andget the transcendence,Master Ming Zhen put hi S theory into the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Humanistic BuddhismGenerally speaking,Master Ming ZhenS Buddhism psychologysystem i s str

8、uctured on Skandhas,spread on the empty of humanIIattributessearching and put to use on the Humanistic BuddhismAlthough his contribution and consequence can not compared withMaster Xu Yun or Master Tai Xu in the s锄e period of time,buthis work for the develop progress of Hu Nan province isirreplaceab

9、leKeywords: Buddhist psychology:Skandhas:Humanistic BuddhismII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导 言l寸 口J第一章明真佛教心理学思想渊源5第一节高度重视心的佛教5一、以“心”为学的佛教5二、佛教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7第二节特定时代下的佛教心理学思想8一、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8二、太虚大师的佛教心理学9第二章明真法师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二一12第一节以五蕴为中心的心理构架12一、唯五蕴破我执12二、五蕴皆空与无我18第二节对精神的试析20一、精神的三个表现20二、精神的巨大作用25第三章明真佛教心理学实践应用28第一节出世自治其心28一

10、、依四念处行道28二、修心持戒,淡泊刻苦32第二节入世弘法度人一32II粥弱粥如钉一|i|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教践佛之问世人济的的本教为护人国i|以爱献一、1,语教谢结参致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研究虽-=I-1丁口一、选题的意义古往今来,人类对于心灵问题的探索和阐述就没有中断过。历数中西文化中的智者大德,无一不对“心”这个概念予以特别的关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大批哲学家对心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东方,先哲们对心灵奥秘的追寻也有着别具一格演绎。佛教作为东方文明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心灵探索方面所积累的丰硕成果,可以说是堪称一绝。从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博大精深的佛教

11、其实是一门深奥的心理修为理论。这种理论运用于佛家弟子的修持,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改善调节人的身心,净化人的灵魂,其重真修实证的精神及实用性与近代科学心理学多有相通之处。随着近现代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佛教心理学以其博大精深的教理吸引了众多心理学家的注意,他们研习佛教典籍,希望能从释迦牟尼的言论教诲和历代高僧大德对佛教心理学内容的阐述和发扬中找寻到解决心灵疑惑问题的有效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涌入中国,中国的传统佛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除了研习自己传统的佛学思想,中国不少佛学研究者还顺应时代潮流,尝试着通过鉴学西方先进文化的方式来论证、阐释和发展自己的传统佛学知识,从而掀起了

12、一股中国佛教的复兴潮。例如杨文会、梁启超等一大批有识之士,他们搜罗散失的佛教典籍、刻印经书、著书演讲,试图消除民众对“佛教是迷信”的误解;出家僧侣之中也有不少划时代的领袖人物,如一代禅门宗匠虚云大师;将自己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中国佛教复兴事业之中去的太虚大师;在湖湘派众多僧侣之中,作为湖南近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明真法师也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他深受太虚大师佛教心理学思想和人间佛教思想的影响,虽然身处时代变迁的逆境依然坚持大力提倡佛教改革,在自己有限的范围之内为佛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明真法师(19021989)是我国近当代著名的高僧,虽然出生湖北荆门县,但一生大半时间都在湖南弘化。2009年南岳佛教协会

13、在法师圆寂20周年之际,陈兵佛教心理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13l硕士学位论文举办了明真法师学术研讨会,并将明真法师多年所作集结成册,出版了明真法师文集,笔者偶得此书,仔细阅读之后对明真法师的佛学成就深为敬佩。法师是一位解行双优的高僧,他学识素养深厚,在佛教教育战线上执教多年,桃李满天下。尤其是其一生著作,不仅通内外学,而且教理娴熟,同时又充满了现代关怀,是中国当代佛教中少有的人物。作为一名出家人,明真法师一生经历了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不同时期,他对这两个时期佛教的发展深有体会,大多数他所撰写的文章中都能反映出这一点。通过对明真法师文集的研读,加之对于佛教心理学知识的浓厚兴

14、趣,笔者萌发了将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作为自己毕业论文题材的念头。明真法师虽然没有针对佛教心理学思想专门撰文,但其大量的作品当中却反映出一个以五蕴为中心,通过对情感、欲望、意志等精神现象的具体展开,从而达到五蕴皆空、无我境界的佛教心理思想构架。法师一生都坚持将这种佛教心理学思想运用到自我修行、爱国护教及人间佛教思想的具体践行之中。相对于同时代享誉国内外的高僧大德的研究之丰富,对于明真法师佛学思想的研究相对薄弱且主要局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其积极践行爱国理念的研究,二是对其救治时代教育思想的研究。立足于明真法师著作中的佛教心理学思想,并将其整理成系统加以分析阐释的研究还无人涉及,明真法师在佛教心理

15、学思想上的贡献还有待定位,因此以此为论题进行研究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二、文献综述19世纪末已经衰败不堪的中国佛教,在由杨文会、太虚等掀起的佛教复兴运动中,传统诸宗皆有振作,几成千载绝学的法相唯识学盛景重现,与西方哲学、新儒学等并为一时显学。当时不少的佛学研究者对唯识学的诸多教义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许多学者尝试着运用近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来理解和阐释唯识学,或者,直接将佛学、尤其是唯识学的主要内容视为心理学的一门。不少学者将其著述成书,唯识学相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梅光羲相宗纲要、欧阳渐唯识抉择谈、韩清净瑜伽师地论披寻记、唐大圆唯识的科学方法、刘洙源唯识学纲要、王恩洋唯识通论、熊十力佛家名相通释、

16、印顺唯识学探源等。太虚大师作为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领袖人物,对佛教与现代心理学的关系尤为重视。其相关的著作有佛教心理学之研究、心理革命、陈兵佛教心理学【M】广州:陈兵佛教心理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23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232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研究行为学与心理学、佛学之心理卫生等。现代对于佛教心理学的著述也日趋丰富,比如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佛学原理的现代佛学原理、星云大师的从心理的动态到心理的静态,慧律佛学心理学、佛教心理建设、惟海法师的五蕴心理学等。尤其是当代佛学家陈兵教授所撰写的佛教心理学一书,通过对佛教和西方心理学进行详细的解析,努力将佛学与现代心理学进

17、行整合,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对于明真法师佛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积极践行爱国理念和救治时代的教育思想等领域,目前能查询研读到的相关论文主要有:陈金凤的明真法师爱国论略、段基亮的民国时期明真法师护教之努力、张齐正的论明真法师的历史进步观、余君山的明真法师佛学解行特色管窥、万里的明真法师生年及其闭关金山观音阁考、梁剑鸣的明真法师佛教哲学思想研究等。相关著作资料仅有吴立民、徐荪铭在禅宗宗派源流一书中关于“明真心禅宗济世”的论述和于凌波的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中“湖南四大高僧之一释明真”一节的具体论述。通过对以上资料的整理可以看出,对于明真法师的研究虽有但不够丰富,综合论述其思想的文章更是

18、少之又少,对于其佛教心理学思想探讨和研究目前还无人涉及。因此,笔者通过对上述成果资料的广泛研读,结合中国国佛教心理学的发展状况,尝试从而在明真法师诸多零散的作品之中,提炼出其佛教心理学思想内容。三、研究方法与难点、重点笔者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读法和历史分析法。首先,通过深入阅读大量明真法师的作品以及国内外有关明真法师研究的著作及论文,从而确定写作角度以及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其次,笔者在资料研习的过程之中通过对佛教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历史分析,总结出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渊源,正是基于其所处的特殊年代,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的践行才有着其独特的意义。对于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的研究面临两

19、个难点:一是要从明真法师大量著作中提炼出其佛教心理学思想体系;二是要在构建好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体系之后论证其合理性、并反映出其思想的应用价值。本文从思想渊源、思想结构和应用3硕十学位论文践行三个方面来研究明真法师的佛教心理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于其佛教心理学思想内涵的详细阐述。明真法师圆融唯识禅净,因此对于其佛教心理学思想构架的提炼也需要笔者不断加深自己的佛学素养,方能把握其精髓。四、创新与不足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从佛教心理学这一角度对于明真法师的佛学思想进行综合性的提炼与系统概括。如前所述,对于中国近现代佛教心理学思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针对某一个人物的佛教心理学思想研究更是少之又

20、少。但对于这一领域内容不够热门并不意味着没有研究的价值,与此相反,正是因为对佛教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够丰硕,才具有投入精力对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层次探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于明真法师的佛教心理学内容目前还无人涉及,因此笔者认为这一选题不但有研究的价值,而且对于湘派佛学大家在佛教心理学这一领域的探索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将佛教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状况予以梳理,并针对明真法师所处的特殊时代,探讨了法师佛教一tl,理学思想形成的条件,从其大量的著作中提炼出佛教心理学思想体系并认为明真法师的佛教心理学思想是具有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佛学修为根基尚浅,对于唯识学五蕴思想的阐述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对于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系统的归纳与论述,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学无止境勤为路,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与积累,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