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2316488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171 大小:4.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17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厘米、分米、米第一课时 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1页到2页内容。学习目标:1、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学习过程:一、掲示目标: 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2、口述并出示目标:(1)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2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自学5分钟后,小组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组交流)。1、测量课桌

3、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组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

4、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二关: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第三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五、归纳小结:(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

5、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六、巩固提升: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完成课本第2页的1、2小题。七、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测量长度教学内容:课本3页到5页内容。学习目标:1、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 会分辨什么是线段。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学习过程:一、掲示目标: 1、谈话引

6、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那如何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道。2、口述并出示目标:(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

7、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自学4分钟后,小组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学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组交流)。(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组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

8、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一关:量一量。第二关:请你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展示要求:指名回答。)第三关:找一找、量一量。第三关:第三关:找一找、量一量五、归纳小结: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时,将直尺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线段的另一个端点对着直尺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六、巩固提

9、升:七、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画线段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内容。学习目标:会用刻度尺画一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画指定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学习过程:一、掲示目标: 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直尺来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你能不能用刻度尺来画一定长度的线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相关知识。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

10、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6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画5厘米长线段时你要注意从直尺的哪个刻度开始?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停笔就是几厘米的线段。(自学3分钟后,小组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组交流)。画5厘米长线段时你要注意从直尺的哪个刻度开始?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停笔就是几厘米的线段。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 ,

11、促使每个小组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一定长度的线段的画法: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直尺上的几厘米的地方。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一关:画一画。(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第二关:考眼力第三关:画一画(在练习本上本,抽一组小组上

12、台展示)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五、归纳小结:一定长度的线段的画法: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直尺上的几厘米的地方。六、巩固提升:课后反思:第四课时 认识米.用尺量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内容。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2、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重难点:以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学习过程:一、掲示目标: 1、谈话引入:哪个同学能用尺子测量出黑板的长度?测量时你感到方便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的单位“米”

13、。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认识长度单位“米”,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知道1米=100厘米。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7-8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示?记作什么?常见的尺子有哪些?2、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的小格?1米等于多少厘米?(自学4分钟后,小组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

14、书。2、议一议(小组交流)。(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示?记作什么?常见的尺子有哪些?(2)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的小格?1米等于多少厘米?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组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15、1米记作1m.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一关:做一做。第二关:填长度单位,米或厘米.第三关:知识应用. (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五、归纳小结: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卷尺或米尺进行测量,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直量到另一端.物体较长时,用卷尺会更简便一些.六、巩固提升:完成课后第8页1.2小题.课后反思:第五课时 分米的认识与米、厘米的关系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内容。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16、的长。2、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教学重难点:认识米和分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学习过程:一、掲示目标: 1、直接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长度的新单位分米。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分米”,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知道1米=10分米。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示?记作什么?2、周围哪些

17、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米、分米、厘米三者的关系是什么?(自学4分钟后,小组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组交流)。()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示?记作什么?()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米、分米、厘米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组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

18、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三者的关系是米分米厘米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一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第二关: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第三关: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米40厘米26厘米=( )厘米 30米15米=( )米60厘米16厘米=( )厘米 1米12厘米=( ) 五、归纳小结

19、: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三者的关系是米分米厘米六、巩固提升:想一想课后反思:第六课时 复习厘米、分米、米教学内容:课本第1-11页内容。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分米”,会用三种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2、知道1米=10分米100厘米。教学重难点:建立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学习过程:一、掲示目标: 1、直接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复习本单元长度单位方面的相关知识。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熟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分米”,会用三种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同时也熟练掌握三者之间的换算

20、关系。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11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你能用手来比划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吗?你知道它们三者间的关系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三个长度单位吗?你能画出线段并量出它的长度吗?(自学4分钟后,小组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组交流)。()你能用手来比划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吗?你知道它们三者间的关系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21、这三个长度单位吗?你能画出线段并量出它的长度吗?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组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1)要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就要统一单位,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线段的长时,要将其一端和直尺的“0”刻度对准,而另一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

22、位。1米=10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00厘米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1、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打(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2、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3、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对 的打“”,错的打“”。)6、判断题()新铅笔的长大约是米. ( )(2)分米=米. ( )(3)一张床长分米 . ( )(4)一本数学课本的厚约是5毫米. ( )

23、 五、归纳小结:(1)要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就要统一单位,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线段的长时,要将其一端和直尺的“0”刻度对准,而另一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00厘米六、巩固提升:想一想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教学内容:课本12页到13页内容。学习目标:2、 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3、 通过具体情景,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把一定物品平均分以后

24、还有余数的情况。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难点: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具:多媒体课件 、小棒等。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 1、同学们,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分的数就叫作余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2、 口述并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通过学习,我能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学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

25、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2-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分苹果和铅笔时出现了什么情况?剩下来的数叫什么? 2、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都相同吗?3、剩下的数比分的份数要大还是要小?(自学5分钟后,小组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组交流)。(1)分苹果和铅笔时出现了什么情况?余下来的数叫什么? (2)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都相同吗?(3)剩下的数比分的份数要大还是要小?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

26、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组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1)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能正好“平均分”的情况,即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不能再分的情况。(2)有余数的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剩余的数叫做余数。(3)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剩下的数作为余数,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相同。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

27、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一关:读出下面的算式。375=72读作: 657=92读作: 356=55读作: 第二关:填一填。(展示要求:采用学生接龙的方式。)w 708=8( )w 689=7( )w 278=( )( )w 348=( )( )w 789=( )( )w 548=( )( )第三关:练一练。(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第四关:课件出示,学生抢答。A、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 )个,还剩( )个。B、有28个面包,每6个装成一袋,可以装( )袋,还剩

28、( )个。C、手工兴趣组有36人,如果每4人为一组,可以分成( )组,还有( )人。五、归纳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没有剩余,有时一些物品平均分后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剩余的数就是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前面部分的读法与之前学过的除法算式的读法一样,后面的部分余数是几,就读余几。六、巩固提升: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w (1)57除以8,商是几?余数是几?w (2)除数是6,被除数是50,商是几?余数是几?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法小教学内容:课本14页内容。学习目标:1. 经历

29、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2.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难点: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具:多媒体课件 、小棒等。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 1、直接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2、口述并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通过学习,我能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并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

30、,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4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把17根小棒按要求分一分,分完后比较各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除了这些分法,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3、剩下的数比分的份数是大还是小?(自学5分钟后,小组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组交流)。(1)把17根小棒按要求分一分,分完后比较各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除了这些分法,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3)剩下的数比分的

31、份数是大还是小?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组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通过比较上面各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我们发现随着分的份数的增加,每份的数量在减少,余数也在变化,但余数始终都比除数小。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

32、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一关:我有21个面包要包装,我有三种包装方法,你能帮我吗?第二关:看图列式。第三关:一起来购物。五、归纳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六、巩固提升: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1填空。(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能被()整除。(2)因为2847,我们就说28能被()整除。(3)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4)()382。2判断。(1)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都比除数小。()(2)19除以4,商是4,余数是3。()(3)8能被32整除。()(4)24只能被6整除。()(5

33、)128能被128整除。()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法小教学内容:课本15页内容。学习目标:1. 再次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2.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熟练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难点: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熟练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具:多媒体课件 、小棒等。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 1、直接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2、口述并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通过学习,我能理

34、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并会熟练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当除数是6时,计算时想几的乘法口诀来试商比较简便?2、观察算式中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当除以6时,它的余数可能是哪些数?最小的余数是几,最大的余数是几?3、你能自己试着写出一组一个数除以7的除法算式吗?(自学5分钟后,小组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

35、小组交流)。(1)当除数是6时,计算时想几的乘法口诀来试商比较简便?(2)观察算式中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当除以6时,它的余数可能是哪些数?最小的余数是几,最大的余数是几?(3)你能自己试着写出一组一个数除以7的除法算式吗?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组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其中最大

36、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小的余数是1。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五、归纳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六、巩固提升: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课后反思:第四课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课本16-17页内容。学习目标: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竖式的写法,进一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计算,培养初步的试商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7、。难点:试商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 1、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折过纸鹤吗?(折过)老师也折了30只,我们今天一起来把它串起来吧?至于一串串几个?能串几串?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2、口述并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通过学习,我能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以及试商的方法。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6-17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在竖式中先写什么?哪个符号表示除号?30叫什么?写在哪?7叫什么?

38、写在哪?4叫什么?应写在哪里?和哪个数位对齐?2、竖式计算的步骤是什么?试商时要用什么来试商,除数是几,就想和哪个数有关的乘法口诀?(自学5分钟后,小组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组交流)。(1)在竖式中先写什么?哪个符号表示除号?30叫什么?写在哪?7叫什么?写在哪?4叫什么?应写在哪里?和哪个数位对齐?(2)竖式计算的步骤是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组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

39、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用竖式计算有剩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被除数和除数的书写位置,试商的方法,商的位置、商和除数乘积的位置,余数的位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四、学情展示:1、60里面最多有( )个7,列式是( )。2、小兔妈妈要把30根胡萝卜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

40、最多得到( )根胡萝卜,还剩( )根。3、 ( )5=4( ) ,当余数最小时,被除数是( ),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4、在( )里最大能填几? 4( )19 7( )65 ( )9 28 4( )265、共23个小朋友请你帮它分一分组。(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五、归纳小结:用竖式计算有剩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被除数和除数的书写位置,试商的方法,商的位置、商和除数乘积的位置,余数的位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试商时要用乘法口诀来试商,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乘法口诀。六、巩固提升: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

41、赛做作业。第五课时 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18页内容。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具: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 1、直接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好)2、口述并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通过学习,我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

42、题。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8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用30元钱分别买图上的三种鲜花,各能买到几枝花?还剩多少元?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先想什么?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什么?3、除了用我们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你还有其它的算法吗?(自学5分钟后,小组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组交流)。(1)用30元钱分别买图上的三种鲜花,各能买到几枝花?还剩多少元?(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先想什么?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什么?(3)除了用我们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你还有其它的算法吗?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组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想乘法口诀,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乘法口诀,使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比被除数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