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288676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2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试卷第 1页(共 18页)语文试卷第 2页(共0 页) 绝密启用前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19 年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诘 问(ji)羞怯 (qu)悄 然(qio)混 为一谈(hn) B.瞥 见(pi)卑鄙 (b)两栖 (q)随声附和 (h) C.贮 蓄(zh)迸 溅(bn)拙劣 (li)参差 不齐(ch) D.恐吓 (xi)聪颖 (yng)倜 傥(zhu)信手拈 来(nin)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A.安详云宵入目三分轻歌曼舞 B.服侍帐蓬语无伦次眼花潦乱 C.震撼喧闹重峦叠嶂持之以恒 D.妥帖狡辨惊慌失错神采奕奕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文明与亚洲众多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同时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前 行。 B.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美国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将可能抑制全球的经济增 长。 C.走进温宿大峡谷,奇峰林立,如千年古堡,像巨轮飞渡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 至 。 D.贝聿铭留给了世人一幢幢栩栩如生 的精美建筑, 被誉为 “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

3、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 ,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5.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在月下,感受大地之精 美,望_、揽_、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新, 观梧桐细雨、眺_、闻_、恋雨打芭蕉。宁静如诗。 空中响雷繁星排空远山迷蒙夜风入怀 A.B.C.D. 6.根据要求,回答下列有关文化常识、文学知识及名著的问题。(5

4、 分)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顾茅庐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叙述了求贤若渴的刘备寻访诸葛亮的 故事。 B.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 , 社戏 孔乙己 藤野先生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 喊 。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 羊脂球 等。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 “家君”谦称自己的 父亲。 (2)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2 分) 尼摩船长又一次沉默了,他在平台上徘徊,接着他又对我说: “至于海水中的微生 物,它们也同样重要。它们吸收海中的盐和矿物质,当一滴水中的矿物质被它们吸收后, 就变轻了,从

5、而浮到水面上来,后又因为水分的蒸发造成盐和矿物质含量高,又变重了, 于是又下沉。正是这种不停的循环,永恒的生命力使得海洋更丰富地、更无穷地壮大发 展。这就是真正生命的所在! ” 文段选自被誉为“科幻之父”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 ,文中的 尼摩船长驾驶的潜艇是【甲】选项中的哪一个?()这艘船所使用的动力是【乙】 选项中的哪一个?() 【甲】第比利斯号诺底留斯号裴廓德号阿喀琉斯号 【乙】核动力生物能水动力电动力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共 29 分)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每空 1 分) 毕业学校_姓名_考生号_ 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试卷第 3页(共

6、 18页)语文试卷第 4页(共 18页)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_。( 诗经关雎 ) (2)人不知而不愠,_?( 论语十二章) (3)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 (4)朔气传金柝,_。( 木兰诗 ) (5) 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 中, 表达其政治理想及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 _。 ”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以西汉魏尚自许,希望朝廷能够 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诗句是: “_,_。 ” (二)古诗阅读理解(5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8 题。 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 高远,感情充沛。 B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 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 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 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 E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 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6 分) 阅读下面【甲文】 【乙文】两段

8、文言文,完成 913 题。 【甲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 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 至!”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 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 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

9、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 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 拜亚夫为中尉。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 分) (1)上自劳 军() (2)天子且 至() (3)曩 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 分) (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_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_ 11.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

10、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 止。 C.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乙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 。”妻适市 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 语文试卷第 5页(共 18页)语文试卷第 6页(共0 页) 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 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注】彘:猪。 12.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1、(3 分)() A.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B.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C.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D.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1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之妻教育孩子的错误表现为_(不少于 6 个字) ,曾 子教育孩子的态度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是_。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共 41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416 题(9 分) 能让生命延续的色素能让生命延续的色素 地球上,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进化,才形成了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复杂多 样的生命个体。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拥有 11 亿年历史的古色 素,你是否会瞪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

12、朵?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领导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 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托德利盆地的海相页岩层中,发 现了一块距今已有 11 亿年历史的岩块。 敲碎岩块后, 研究人员从中提取并分析了古代生 物分子,发现了一种古老的色素。这种色素没经过稀释之前,它的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 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据统计,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那么,这种古老的亮粉色色素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个亮粉色色素来自于含有叶绿素的分子化石,是由住在古老海洋中的古老光合 生物制造,而这片古海洋早已消失。但是,研究人员在分析这个亮粉色色素分子的结构 时,竟然发

13、现了产生这个亮粉色分子的有机体是微小的蓝绿藻。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 没有细胞核,但是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 细胞质中。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就多呈红色。 但是,产生这种亮粉色色素的蓝绿藻对推进生命起源又有什么作用呢? 研究表明,蓝绿藻处在古海洋食物链最底层,占主导地位,它是地球上出现最早 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体。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 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有不少蓝绿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 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古海洋中的蓝绿藻是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构成了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但是, 随着地

14、球上大型活跃生物的出现,它无法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能量,这也是大 型的复杂生物直到地球历史后期才出现的原因。 约在 6.5 亿年前,经过地球和海洋生物的进一步演变与进化,古海洋中蓝绿藻的 主导地位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海洋中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型藻类。微型藻类 虽然很小,却比蓝绿藻大 1 000 倍。这些较大微粒的藻类可以作为较大生物的食物来源, 为复杂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所需的能量,让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动物繁衍生息。 (选自知识窗2019 年 04 月刊) 14.下列对“蓝绿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蓝绿藻是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细胞中央有呈颗粒状或网状的核物

15、质。 B.蓝绿藻都呈红色,主要是因为含有较多的藻红素,且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 C.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对地球大气环境的变迁起到了巨大作用。 D.蓝绿藻是古海洋中的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它们构成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社会能形成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体要归功于含古色素的蓝绿藻。 B澳大利亚、美国等研究人员在托德利盆地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C岩块中的色素稀释前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 D大型复杂生物的出现,导致了食物链中的比蓝绿藻大 1 000 倍的微型藻诞生。 1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6、(3 分)() A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主要介绍了地球早期生物蓝绿藻,让我们了解它在生命 的演变与进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B文章从科学家发现的古生物分子入手,先后介绍了古老的色素如何形成、蓝绿藻 如何推进生命的演化及微型藻的作用。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等;全文逻辑清晰,采用一问一答的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毕业学校_姓名_考生号_ _ 语文试卷第 7页(共 18页)语文试卷第 8页(共 18页) 方式展开,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D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一方面使用严谨的科学术语,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行文活 泼,毫无艰涩之感,颇引人入胜。 (二)阅读下文,完成

17、 1720 题(18 分) 雪天里的暖雪天里的暖 陈喜联 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 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 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 还有外卖。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骑 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 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他却连声道歌:“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 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

18、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 时,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 坏了,头盔也坏了” 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巾:“晚一点没有关系,我不 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 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漫天 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 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 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

19、今天遇到 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的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跑去奶茶店,你 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 手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 配送单有点湿 ,有点皱 ,骑士小心地 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 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 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 了他。后来,又看见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 眯眯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

20、上我送他的头盔,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 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 失在拐角处。 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 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雪窖冰天的世界里,那张小 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 有回忆。 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选自博爱2019 年第 01 期) 17.章围绕“我”和“骑土”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概括情节,依次填写相关内容。 (每空不 超过 6 个字) (6 分) 雪天订外卖()递毛巾擦脸()()骑

21、士下楼远去 18.第段画线句子属于哪一种描写?有何作用?(4 分) _ 19.联系上下文,请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分) 配送单有点湿 ,有点皱 ,骑士小心地 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 _ 20.说说本文题目“雪天里的暖”好在哪里?(4 分) _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3 题(14 分) 不求甚解(节选)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 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试卷第 9页(共 18页)语文试卷第 10页(共0 页) 不求甚

22、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 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 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 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 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 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

23、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 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 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 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 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 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 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 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

24、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 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 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 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 英 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 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 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 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

25、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 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 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 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 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 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 吾之心,然后

26、可以得尔。 朱熹童蒙须知 2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 (4 分) _ 22.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 分) _ 23.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结合链 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分) _ 四、写作(共 60 分) 24.请以“感恩_,助我远航”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 600 字。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毕 业 学 校 _姓 名 _考 生 号 _ _ 语文试卷第 11

27、页(共 18页)语文试卷第 12页(共 18页)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19 年初中学 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答案】B 【解析】A.羞怯(qu)(qi) 、混为一谈(hn)(hn) ; C.迸溅(bn)(bng) 、参差不齐(ch)(c) ; D.恐吓(xi)(h) 、倜傥(zhu)(t) ; 2.【答案】C 【解析】A.云宵云霄、入目三分入木三分;B.帐蓬帐篷、眼花潦乱眼花缭乱; D.狡辨狡辩、惊慌失错惊慌失措。 3.【答案】D 【解析】 A.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 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B.风云变

28、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 难以预料。用来描述“国际形势” ,使用正确;C.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 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D.栩栩如生:指艺术形 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建筑,使用不正确。 4.【答案】C 【解析】A.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B.缺少宾语,可在免刑加“的热情” ;D.语序 不当,把“许多”与“内地”位置互换。 5.【答案】A 【解析】题可按人们认知事物的逻辑思维规律进行排序,找到题干与要排序句子之间的 对应关系,就可以轻松地正确排序。 “望”的对象是“繁星排空” ; “揽”对应的是“夜 风入怀”

29、; “眺”的是“远山迷蒙” ; “闻”到的是“空中响雷” 。据此,正确的排序是: 。 6.【答案】 (1)B (2) 【甲】诺第留斯号 【乙】电动力 【解析】 (1)B.鲁迅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不是小说集呐喊 。 (2)解答文学名著题,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名、时、地、评、作) 、 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 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 的故事。 这艘船是用“电”来驱动的。 据此, 答案为: 【甲】 处填写“诺底留斯号”; 【乙】 处应该选择“电动力”。 7.【答案】 (

30、1)在河之洲 (2)不亦君子乎 (3)树树皆秋色 (4)寒光照铁衣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 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洲、 皆、遣”等字词容易写错。 8.【答案】BD 【解析】B.诗的前两句不是“议论、抒情” ,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 ;D.“落 红”是作者自喻,不是“比喻朝廷” 。 9.【答案】 (1)慰问或犒劳 (2)将要 (3)先前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

31、、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 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劳”是“慰问或犒劳” ; “且”是古今异义词, “将要”的意思。 10.【答案】 (1)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 语文试卷第 13页(共 18页)语文试卷第 14页(共0 页) (2)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盛甲。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 11.【答案

32、】C 【解析】C.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是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 特点,不是“正面” 。 【甲文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 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 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 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弓拉满弦。 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引导的人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 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33、”过 了不久, 皇上驾到, 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 “我 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 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就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 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 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被此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 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去偷袭且被

34、敌人俘 虏的,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12.【答案】A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 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 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母欺子子而不信 其母非所以成教也”的意思是: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13.【答案】 (1)示例:不讲信用,不守诚信。 (围绕不诚信作答即可) (2) “言而有信” (或“以身作则” “一诺千金”

35、“言传身教” “言行一致” “言行若一” ) 【解析】从文章内容看,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 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真正做到“言而有信” 。但曾子的妻 子前后态度不一,其错误就在于“不守信用” 。据此理解,依据题目要求作答。答案是 多元的。 【乙文】参考译文: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 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 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 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

36、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 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 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14.【答案】B 【解析】依据“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是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呈颗粒 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 就多呈红色”可知,B 项中的“蓝绿藻都呈红色”的说法是错误的。 15.【答案】D 【解析】依据“随着地球上大型活跃生物的出现,它无法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 能量,这也是大型的复杂生物直到地球历史后期才出现的原因”和“微型藻类虽然很小, 却比蓝

37、绿藻大 1 000 倍。这些较大微粒的藻类可以作为较大生物的食物来源,为复杂生 态系统的进化提供所需的能量,让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动物繁衍生息”可知,D 语文试卷第 15页(共 18页)语文试卷第 16页(共 18页) 项, “大型复杂生物的出现”并不是“导致了食物链中的比蓝绿藻大 1 000 倍的微型藻诞 生” 。 16.【答案】C 【解析】文章并没有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7.【答案】 (1)骑士送外卖(或送外卖迟到) ; (2)倒茶送头盔; (3)听他讲故事(或讲今天经历、讲奶茶故事) 。 (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

38、要 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文章叙写了“我”与“骑士”之间发生的故事。文 章依次叙写了:因为下雪, “我”订了外卖;骑士给“我”送外卖,因雪天路滑迟到; 看到骑士被雪打湿的样子,拿毛巾给他;骑士告诉“我” ,路上摔了一跤,摔坏了头盔, 摔破了衣服, “我”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并送给他头盔;这期间,骑士向“我”讲述了今 天发生的故事;最后望骑士下楼远去,感到温暖的不只一个人。据此概括填写作答。注 意字数的限制。 18.【答案】环境描写。渲染天气寒冷,营造氛围;交代“我”订外卖的原因;为“骑士” 的出场做铺垫。 【解析】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渲染气

39、氛; 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 叙写做铺垫。文章第 1 段中的“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 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叙写了窗外的景色,运用了环境描写, 既渲染天气寒冷,营造氛围,交代“我”订外卖的原因,也为“骑士”的出场设置了特 定背景,同时也为后方叙写“骑士”摔跤和讲的故事做铺垫。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9.【答案】 “湿”表明天气不好,雪花打湿了它; “皱”暗示他多次翻看、揉握;用“小 心”修饰“折” ,表现“骑士”对配送单的珍视。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达出“骑士” 遇到好人后内心的感动。 【解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

40、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 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 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配送单有点湿 ,有点皱 ,骑士小 心 地把它折 好, 重新放到口袋里”中的“湿”与天气不好相照应, 是雪花打湿了它; “皱”说明骑士多次翻看;又用“小心”修饰“折”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骑士”对 这配送单的珍视。 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 真切地表现了“骑士”内心的温暖和感动。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0.【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主旨;设置悬念,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情感线索;形成对比,新颖别致

41、,生动形象。 【解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 全文的线索作用; 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 暗示文章的主旨。 标题有独特之处 (修 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文章的标题“雪天里的暖” ,首先用“雪天”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用“暖”构成文章的感情线索,点明文章的主旨;用“雪天里的暖”概括故事的主要内 容;同时,用“雪天”和“暖”形成对比,新颖别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1.【答案】主要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具体内容:

42、 读书全在于会意(或读书要虚心,了解大意) ;要注意把握精神实质;不死扣字眼,重 视整体的理解。 【解析】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 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 等内容进行概括。从标题“不求甚解”这一论题和文章第 2 段的对陶渊明读书的分析, 作者的观点可概括为:不求甚解,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其具 体内容可依据文章第 4 段中的内容“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 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 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

43、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 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第 5 段“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 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第 6 段中“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 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来概括作答。 语文试卷第 17页(共 18页)语文试卷第 18页(共0 页) 22. 【答案】 举例论证法、 道理论证法。 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 意在说明读书的方法是“观 其大略” ,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这样使要讲的道理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引王粲的文 字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更具说服力。 【解

44、析】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 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 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文章第 6 段列举了诸葛亮读 书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述读书应该是“观其大略” (不求甚解) ,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又引用了王粲的“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的话,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有 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从而论证了读书要“不求甚解” ,使论证更 具有权威性。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3.【答案】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 句;要想做到这一点,先要完整读书,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