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07.pdf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286878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0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0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0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07.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试卷第 1页(共 6 页)历史试卷第 2页(共 6 页) 绝密启用前 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 2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将 1895 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这次 行动是() A.强学会成立B.万国公报创办 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开始 2.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 “1921 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

2、一 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这是因为 1921 年() 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发动了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 3.如右图中文艺复兴时期作家的表述,体现的思 想或精神是() A.重视科学实验 B.以神为中心 C.自我克制 D.积极进取 4.下表为“新航路开辟一览表” 。据下表可知() 航海家国别派遣国家航行线路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 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 海地等地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 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向南,绕过非洲大 陆,进入了印度洋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沿迪亚士航道,到达印度等地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 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

3、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 四位航海家都到达了亚洲哥伦布、麦哲伦相信大地是球形的 欧洲与亚洲的交通往来从此开始葡萄牙、西班牙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A.B.C.D. 5.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是为了()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限制国王的权力 C.防止克伦威尔专权D.确立共和制度 6.“英国依仗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在 19 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 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 .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7.他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4、他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崛起,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了赫 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这里的“他”是() A.华盛顿B.罗伯斯庇尔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毕业学校_姓名_准考证号_ _ 历史试卷第 3页(共 6 页)历史试卷第 4页(共 6 页) C.克里孟梭D.拿破仑 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据此,下列理论(思想)与行动对应正 确的是() 马克思主义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 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三民主义戊戌变法 A.B.C.D. 9.下表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据下表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 命相比,其特点是() 时间发明者国家发明成

5、果 1782 年瓦特英国改进蒸汽机 1825 年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1866 年西门子德国发电机 1876 年贝尔美国电话机 1882 年爱迪生美国开设发电厂 1885 年卡尔本茨德国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试制成功 1903 年莱特兄弟美国飞机 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涉及的领域更加广 泛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A.B.C.D.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火药桶”位于下图中的() 11.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A.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B.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主要权力 C.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D.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12.

6、“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 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 被称为()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13.1922 年,某条约规定: “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 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 优越权利。 ”该条约() A.维持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B.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C.方便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D.解决了日美在中国的矛盾 14.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

7、粹制度,保证德国不再扰乱世界和平”这次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 C.巴黎和会D.慕尼黑会议 15.新全球史中写道: “1962 年,整个世界战栗了,等待着超级大国的对抗可能会带 来的世界末日。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苏联出兵阿富汗B.古巴导弹危机 C.科索沃战争D.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16.下列关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受严重打击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B.通货膨胀的困扰 C.信息产业单一发展的弊端D.债务负担加重的制约 17.到欧盟各国,你可以看到() 大多数成员国使用单一的货币成员国内部人员自由流动成员国之间的矛 盾已完全消除成员

8、国内部货物自由流通 A.B. C.D. 18.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 “亚太再平衡”等为名,把大量先进武器部署到亚太地区, 将军舰派到我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美国的这些行为 说明() A.霸权主义依然存在B.冷战已经结束 C.单极世界已经形成D.恐怖主义横行 19.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A.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完全实现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历史试卷第 5页(共 6 页)历史试卷第 6页(共 6 页) C.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0.一位史学家说: “它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不仅是人的四肢的延伸,而且还是人 脑的延伸,

9、以至于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 ”材料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计算机技术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D.原子能技术 第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21.(9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制定了一部以普鲁士德国的宪法为蓝本的宪法,对法制进行了改革。 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历法和穿着也都改变了。一种现代银行体制逐渐形成。从英国 皇家海军请来的专家为日本建立一支现代海军出谋划策,尽管本国已建立起军火工 业,但仍从国外购买现代化武器。政府鼓励建立铁路网、电报和航运线;它还与日 本新出现的企业家们一起发展重工业和钢铁、造船业,并使

10、纺织业生产现代化。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4 分) 材料二洋务运动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 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 化的突破。洋务派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 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 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 分) 22.(9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 作是

11、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 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6 分) 材料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 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3 分) 23.(12 分)下面

12、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进行 的探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来参与完成。 【知识梳理】 (1)上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不完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请将表中、处的 内容补充完整。 (2 分)该同学整理的知识还有遗漏,请仿照表中知识整理的结构 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方面进行补充。 (2 分) 【信息获取】 (2)上表中、项信息分别出自什么文件?(2 分)从到项历史信息体现了 人类政治文明怎样的发展趋势?(2 分) 【观点论证】 (3)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美国的一场自救运动,也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 体制的改良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

13、 论结合) (4 分) 序号历史信息 17 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鼓吹“君权神授” ,认为国王 的权力是神授予的,不可违抗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 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 的制定 俄国农奴制改革 原因:_ 1_ 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 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 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性质:_ 2_ 影响: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 上的重大转折

14、点;但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毕业学校_姓名_准考证号_ _ 历史试卷第 7页(共 6 页)历史试卷第 8页(共 6 页) 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第 I 卷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有效信息是“1895 年”“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1895 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 的马关条约,请求变法。“公车上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 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性政治运动的开端;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建立的重要 政治团体;万国公报是资产阶级

15、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刊物,由康有为等人于 1895 年 8 月 17 日在北京创刊;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维新变法正式 开始。故选 C。 【考点】公车上书 2.【答案】B 【解析】题干时间是“1921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 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 项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 年;C 项发动辛亥革命是在 1911 年;D 项建立中华民国是在 1912 年。故选 B。 【考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史实 3.【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精神,其主张宣扬人性,以人 为中心,提倡人

16、的价值和作用,积极进取。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文艺复兴 4.【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迪亚士到达非洲, 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故 错误;欧洲与亚洲的交往在公元前的古丝绸之路便已开始,故错误;哥伦布和麦哲伦 都是由欧洲出发向西横跨大西洋开辟新航路的,故正确。四位航海家的海外探险活动 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完成的,故正确;故选 C。 【考点】新航路开辟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但是保留了国王, 之后议会通过颁布权

17、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 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故选 B。 【考点】英国权利法案 6.【答案】A 【解析】 19 世纪上半期,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 说明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C,D 三项均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工业革命 7.【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的有效信息是“法兰西的新生”“战争创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拿破仑崛起于法国大革命期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通过颁布民法 典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他在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给其他国家带来

18、深重灾 难。 A 项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B 项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 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C 项克里孟梭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理,故选 D。 【考点】拿破仑相关史实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宪章运动是国际工人运动由自发到自觉的表现,但因 为缺乏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最终失败;巴黎公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 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正确,故选 C。 【考点】理论对革命运动的作用 9.【答案】A 【解析】结合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两国重视科技发展, 历史试卷第 9页(共 6 页)历

19、史试卷第 10页(共 6 页) 成果突出,故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超出一国范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进行科 技革命,并且涉及电力、石油化工、交通等多个领域,故正确;大机器生产在第一 次工业革命中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故错误,故选 A。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欧洲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故选 C。 【考点】巴尔干半岛的地理位置 11.【答案】D 【解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二月革命”“政治上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二月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联合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形成了两

20、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但是主要权力掌握在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手中。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俄国二月革命 12.【答案】B 【解析】题干的有效信息是“国家安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上台后,在苏联 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家长制作风盛行,大搞个人崇拜;经 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按照国家的计划性指令来进行经济生产活动,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斯大林模式 13.【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有效信息“1922 年”“使中国之门户开放”“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 等”可判断为一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华

21、盛顿会议上,美国重 申在华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方便了美国在中国的扩 张,此后美日两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同时使中国又回复到由列强共 同支配的局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合法权益。A,B,D 三项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华盛顿会议 14.【答案】B 【解析】 题干关键信息是“1945 年”“苏、 美、 英”“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 年 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对加强反法 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以及在二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 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到了重要作用。A,C 项均

22、为一战后召开的分赃会议。D 项 为 1938 年英、法、德、意在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给德国的 四国首脑会议。故选 B。 【考点】雅尔塔会议 15.【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62 年”,A 项苏联出兵阿富汗是在 1979 年;C 项 科索沃战争发生于 19921995 年;D 项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在 1993 年。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 1962 年 10 月 22 日,是冷战期间在美国、苏联之间爆 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是人类距离核战争最近的一次危机,是冷战的顶 峰和转折点。故选 B。 【考点】苏美冷战 16.【答案】A

23、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起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导致“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美国陷入经济 停滞与衰退,结束了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B 项为经济危机的表现;C 项 美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进人“新经济”时代;D 项二战 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故选 A。 【考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17.【答案】D 【解析】1993 年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成立,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在货币上 统一使用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但是由于难民、债务等问题日益 严重,各成员国之间也矛盾重

24、重。错误,故选 D。 【考点】欧盟的相关史实 18.【答案】A 历史试卷第 11页(共 6 页)历史试卷第 12页(共 6 页) 【解析】题干材料中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种种表现均反映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揭露了美国意图确立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故选 A。 【考点】美国的霸权主义 1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呈现出经 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既是经济全球化的 表现,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A,B,C 三项说法错误,故选 D。 【考点】经济全球化 20.【答案】A 【解析】题

25、干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代替人的脑力劳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三次 科技革命中出现的计算机技术,使人类进人“信息时代”,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故选 A。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卷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内容:进行政治(法制)改革;发展教育;改变社会生活;建立现代 银行体制;建立现代化军队;发展交通业和现代工业。 (2)原因:洋务派不改变封建统治;观念保守,思想落后;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 没有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文化。 (3)转变落后观念;改革落后制度(布新也要除旧);学习优秀文明成果。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和社会生

26、活方面作答即可。 (2)结合材料可知,洋务运动的活动范围只是局限于西方器物和现代化的表皮,而没 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没有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文化,所以洋务运动注定失败。 (3)该问题围绕改革要彻底;思想要进步;要善于学习优秀文明成果等进行叙述,言 之有理即可。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2.【答案】(1)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局限性: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 对肯定的偏向。 (2)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崇尚爱国、仁爱、诚信、正义、孝道、和谐 等应继承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封建

27、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采取 极端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 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可。结合材料信息“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 向,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由此可判断新文化运动具有全盘否定中国传 统文化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局限性。 (2)主要围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新文化运动 23.【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目的:维护沙皇统治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时间:1861 年。 (2)1787 年宪法、人权宣言。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

28、治。 (3)第一种观点: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严重影响的背景下,罗斯福 为美国摆脱危机而采取的自救运动。他采取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措施,对工业、 农业、金融等进行改革,使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社会矛盾得以缓和,联 邦权力得到加强,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避免了法西斯化,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 巩固与发展。第二种观点: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世界遭遇经济大危机,原来的制度 (自由放任主义)已不能摆脱危机的情况下,罗斯福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的制度调 整(或对资本主义体制进行的改良)。罗斯福采取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 与调节等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开创了

29、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 济生活的先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济腾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经过自我扬弃,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史 上的一个里程碑。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补充知识可围绕领导人、时间、实质、目的等 作答。 (2)结合题干材料可判断图表的历史信息分别反映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和法国的自由、 历史试卷第 13页(共 6 页)历史试卷第 14页(共 6 页) 民主、平等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自美国 1787 年宪法,出自法国人权宣 言。从英国的君主专制到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到 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 (3)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实行新政,颁 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农业、金融等进行改革,最终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 的创伤,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避免了美国的 法西斯化,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此外,罗斯福新政放弃了原来放任自由的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 干预经济的先河,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外著名的法律文件,罗斯福新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