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wps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2751275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WPS 页数:7 大小: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wps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wps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wps(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类型1.类型2.辨析方法2.辨析方法一、真题引领一、真题引领2020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020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 “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 ”彪之曰: “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 ”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

2、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 “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 ”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 “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 ”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

3、彪之曰: “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 ”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 “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 ”彪之曰: “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 ”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

4、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 “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 ”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 “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 ”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

5、已施行,彪之曰: “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 ”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分析】【分析】第一步:粗读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第一步:粗读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第二步:细读明事知人。第二步:细读明事知人。1圈点勾画:圈点出显示传主主要任职时间、地点及所做事情的词语,勾画出显示传主性格作风的语句。1圈点勾画:圈点出显示传主主要任职时间、地点及所做事情的词语,勾画出显示传主性格作风的语句。2明事知人:2明事知人:(1

6、)文章重点叙述了彪之的哪些主要事迹?(1)文章重点叙述了彪之的哪些主要事迹?任廷尉时,不受理由刺史殷浩交付的案子,认为这不在廷尉的审理范围之内。回禀简文帝郊祀大赦的弊端。永和末,上奏简文帝旧制的弊端。简文帝崩,正色提议由太子代立。孝武帝即位,反对大司马桓温摄政。任廷尉时,不受理由刺史殷浩交付的案子,认为这不在廷尉的审理范围之内。回禀简文帝郊祀大赦的弊端。永和末,上奏简文帝旧制的弊端。简文帝崩,正色提议由太子代立。孝武帝即位,反对大司马桓温摄政。(2)概括彪之的形象特征。(2)概括彪之的形象特征。为官,主张各司其职,反对越职做事;有主见,敢于向帝王进谏,敢于指出旧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为官,主张各司

7、其职,反对越职做事;有主见,敢于向帝王进谏,敢于指出旧制度的不合理之处。【真题】【真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

8、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答案:B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愚意尝谓非宜

9、” 意思是:我认为不应该赦免。 “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的发问,故其前后要断开,排除 C、D 两项; “黎庶不达其意”中“黎庶”是主语, “不达”是谓语, “其意”是宾语,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项。故选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愚意尝谓非宜” 意思是:我认为不应该赦免。 “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的发问,故其前后要断开,排除 C、D 两项; “黎庶不达其意”中“黎庶”是主语, “不达”是谓语, “其意”是宾语,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项。故选 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10、项是()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答案:A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

11、握能力。A 项, “军事、科举”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故选 A。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 项, “军事、科举”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故选 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

12、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

13、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答案:C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 “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错误,根据原文“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 ,可知是原来有规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办公。 “朝政因此恢复”无中生有,原文只说“朝廷从之”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 “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

14、公”错误,根据原文“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 ,可知是原来有规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办公。 “朝政因此恢复”无中生有,原文只说“朝廷从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采分点:时疾,流行病;染易,染病;虽,即使。采分点:时疾,流行病;染易,染病;虽,即使。翻译: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翻译: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

15、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采分点:疾笃,病重;问所苦,探问病痛;营医药,治病买药。采分点:疾笃,病重;问所苦,探问病痛;营医药,治病买药。翻译:(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来给他治病买药。翻译:(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来给他治病买药。【巩固】【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除佐著作郎除:担任官职。A初除佐著作郎除:担任官职。B彪之以球为狱主 狱:监狱。

16、B彪之以球为狱主 狱:监狱。C访彪之应有赦不 访:寻问。C访彪之应有赦不 访:寻问。D使万机停滞 万机:国家大事。D使万机停滞 万机:国家大事。答案:B答案:B解析:B 项,狱,案件、诉讼。解析:B 项,狱,案件、诉讼。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郎,古官名,东汉始置,晋时为清要之职,号为大臣之副。A尚书郎,古官名,东汉始置,晋时为清要之职,号为大臣之副。B张释之,中国西汉法学家。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B张释之,中国西汉法学家。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以执法公正不

17、阿闻名。C太元,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 “太元二年”中的“太元”就是庙号。C太元,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 “太元二年”中的“太元”就是庙号。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故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故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答案:C解析:C 项, “太元”不是庙号,而是年号。答案:C解析:C 项, “太元”不是庙号,而是年号。3翻译下列句子。3翻译下列句子。(1)位之多少既不足计,

18、自当任之于时。(1)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2)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2)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太皇太后因为皇帝年幼而下令,命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太皇太后因为皇帝年幼而下令,命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参考译文】【参考译文】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做官为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 “选官想要任你为尚书郎,你有希望做诸王的佐吏呀! ”王彪之说: “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

19、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至于破格提拔,这并不是我的愿望。 ”于是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在皇帝大赦天下后杀死同郡人周矫,于是周矫的堂兄周球上扬州告状诉冤。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了谢毅,交付给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属廷尉所管辖,不肯受理此案,与州里相互推诿。穆帝下诏令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的张释之。朝廷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为抚军大将军,执掌朝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赦免天下罪人。他回答说: “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应该赦免。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其用意,都将以为每

20、逢郊祀必有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顽之徒又会产生侥幸的心理了。 ”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 “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 ”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等到简文帝驾崩,群臣犹豫不定,不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 “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先去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大司马)责备。 ”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

21、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皇帝年幼而下令,命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事情已经施行,王彪之说: “这是不同寻常的大事,大司马一定会坚决辞谢,这样做会耽误处理国事,稽延荒废先帝的遗业,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宫内,请求停止这件事。 ”于是桓温摄政一事便没有继续。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他没有接受。(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来给他治病买药。(王彪之)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就赠给他光禄大夫的官职,谥号是简。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做官为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 “选官想要任你

22、为尚书郎,你有希望做诸王的佐吏呀! ”王彪之说: “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至于破格提拔,这并不是我的愿望。 ”于是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在皇帝大赦天下后杀死同郡人周矫,于是周矫的堂兄周球上扬州告状诉冤。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了谢毅,交付给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属廷尉所管辖,不肯受理此案,与州里相互推诿。穆帝下诏令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的张释之。朝廷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为抚军大将军,执掌朝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赦免天下罪人。他回答说: “自从中兴以来,郊

23、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应该赦免。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其用意,都将以为每逢郊祀必有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顽之徒又会产生侥幸的心理了。 ”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 “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 ”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等到简文帝驾崩,群臣犹豫不定,不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 “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先去

24、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大司马)责备。 ”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皇帝年幼而下令,命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事情已经施行,王彪之说: “这是不同寻常的大事,大司马一定会坚决辞谢,这样做会耽误处理国事,稽延荒废先帝的遗业,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宫内,请求停止这件事。 ”于是桓温摄政一事便没有继续。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他没有接受。(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来给他治病买药。(王彪之)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就赠给他光禄大夫的官职,谥号是简。二、词类活用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

25、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结合语意和语法结构,掌握其活用特点和规律。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结合语意和语法结构,掌握其活用特点和规律。示例: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示例: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2019 全国卷改编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1)2019 全国卷改编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2019 全国卷改编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

26、2019 全国卷改编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幻灯片 15【答题】【答题】(1)短,形容词作动词,说短处、诋毁;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纷乱、扰乱。(1)短,形容词作动词,说短处、诋毁;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纷乱、扰乱。(2)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强盛;法,名词作动词,效法。(2)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强盛;法,名词作动词,效法。【分析】【分析】【技法点拨】【技法点拨】判断词类活用的两种方法判断词类活用的两种方法1.语法分析法1.语法分析法第一步:划分成分。第一步:划分成分。第二步:判断词性。第二步:判断词性。第三步:推知含义。第三步:推知含义。2.语境分析法2

27、.语境分析法翻译时,先采用语法分析法,若一个词可能有多个解释,再结合语境选择与之相符的答案。翻译时,先采用语法分析法,若一个词可能有多个解释,再结合语境选择与之相符的答案。三、巩固训练三、巩固训练1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艰难苦恨繁霜鬓 B.阙秦以利晋A艰难苦恨繁霜鬓 B.阙秦以利晋C粪土当年万户侯 D会盟而谋弱秦C粪土当年万户侯 D会盟而谋弱秦答案:C 解析:C 项,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粪土,认为是粪土。A项,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繁多。B 项,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D 项,弱

2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答案:C 解析:C 项,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粪土,认为是粪土。A项,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繁多。B 项,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D 项,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A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错误。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错误。C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C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答案:B 解析:B 项,谬,使错,弄

29、错。答案:B 解析:B 项,谬,使错,弄错。(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壮其节 壮:钦佩。A单于壮其节 壮:钦佩。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奇特。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奇特。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轻视。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轻视。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拒绝。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拒绝。答案:A 解析:A 项,壮,以为壮,意译为“钦佩” 。B 项,奇,以为奇。C项,耻,以为羞耻。D 项,绝,横渡。答案:A 解析:A 项,壮,以为壮,意译为“钦佩” 。B 项,奇,以为奇。C项,

30、耻,以为羞耻。D 项,绝,横渡。(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肉:使长肉。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肉:使长肉。B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寿:长寿。B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寿:长寿。C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结网。C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结网。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答案:B 解析:B 项,寿,名词作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答案:B 解析:B 项,寿,名词作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2把下列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类活用)2把下列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31、语。(注意词类活用)(1)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1)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物体蹲在他的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物体蹲在他的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2)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2)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译文:译文:位于两个花园之间、能观赏百花的,叫作集芳亭。面对宽广的池水、能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位于两个花园之间、能观赏百

32、花的,叫作集芳亭。面对宽广的池水、能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节选自荀子天论)(节选自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因物而多之,

33、孰与骋能而化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译文:译文: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万物一样畜养起来而控制它呢?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万物一样畜养起来而控制它呢?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4)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 “子夏云何?”对曰: “子夏曰: 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 “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4)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

34、 “子夏云何?”对曰: “子夏曰: 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 “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节选自论语子张)(节选自论语子张)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节选自论语颜渊)(节选自论语颜渊)【注】矜(jn):怜悯,怜恤,同情。与:同“欤” ,语气词。【注】矜(jn):怜悯,怜恤,同情。与:同“欤” ,语气词。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译文:译文:

35、君子能尊敬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赞美好人,又能怜悯能力差的人。君子能尊敬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赞美好人,又能怜悯能力差的人。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

36、荷蓧。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节选自论语微子)(节选自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译文: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以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

37、臣伦理关系。译文: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以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6)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 “子安得此金?”对曰: “所受俸禄也。 ”母曰: “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6)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 “子安得此金?”对曰: “所受俸禄也。 ”母曰: “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摘编自韩诗外传)(摘编自韩诗外传)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译文: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就赦免了田子的罪,让他还当宰相,(并且)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译文: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就赦免了田子的罪,让他还当宰相,(并且)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