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27081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造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铸造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铸造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造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铸造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1.1总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生命安全(2)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避免或减少污染扩大(3)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1.2环境目标优先保护次序环境目标优先保护次序如下:(1)公司内部员工、三联公司员工、周边村庄居民;(2)青龙河;(3)周边生态环境。1.3现场应急处置1.3.1现场处置原则(1) 首先通过启动其它专项应急预案停止生产,或调整生产工艺,解决源头问题,减少生产装置或罐区污染源物料的泄漏、跑损量。(2) 其次分析污染物可能造成对外环境的污染途径,采取应急措施,将物料收集后合理转移,减少向外环境的跑损量;及时切断、分流无污染的水流,减少事故产生的污水量。通过源头控

2、制、围堰、围挡和封堵等措施减少、减缓污染物外排数量和速度,及时将污染物排入事故缓冲池,减少污染事件影响区域和范围。(3) 最后,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科学方法处置,消除和减少环境污染影响。污染物处理后加强24小时监管,减少次生灾害的产生,落实整改要求。1.3.2现场处置预案1.3.2.1危险化学品泄漏的预案高炉煤气在管道运送及使用时存在高炉煤气泄露的风险,危废储存间的废机油存在泄露的风险,在泄露事故发生时,需启动现场应急预案,可采取如下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恶化。1.3.2.1.1高炉煤气泄漏、中毒处置预案、高炉煤气泄漏的处置预案(1)厂区车间、库房等多处设有煤气报警仪,煤气一旦泄露煤气报警仪会发出警

3、报,煤气泄露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用手机或场内电话向本车间值班领导报告,车间值班领导接到报警后,立即向本车间发出预警信号,并向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2)总指挥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各救援分队下达救援指令,各救援分队接到救援指令后,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实施紧急救援。(3)环保处人员使用风向标判断风向,确定需优先、重点撤离、保护的人群。(4)警戒疏散组将现场人员迅速设立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组织群众撤离事故危险区域,维护好事故现场和社会秩序,禁止非应急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人员应穿防护服、携带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专用工具;(5)安全处的通讯联络人员将现场情况动态及时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

4、,根据煤气泄露严重情况,需撤离厂区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人群时,及时向政府部门报告。(6)抢险队队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第一组去关闭总阀门,控制阻断煤气泄漏,第二组到达事故现场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7)救护队迅速为中毒者实施人工呼吸,并用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安队到达事故现场后,迅速建立警戒区,并随时检测煤气浓度和扩散范围,根据扩散情况,适时布置警戒区域。、窒息中毒者的抢救(1)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附近保健站抢救。(2)中毒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保健站赶到现场急救;(3)中毒者已经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

5、,同时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保健站赶到现场抢救;(4)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的医院急救;就近送往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5)在救护煤气中毒者的同时,查找中毒的原因,找到煤气的泄漏点,并将其处理好。(6)中毒事故处理完毕,应组织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借鉴。1.3.2.1.2废机油泄漏预案(1)最早发现油品泄露者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急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及时通知应急指挥部采取相应救援措施。(2)安全处、环保处到达现场后立即找出泄漏点并及时反映给现场指挥,发现泄漏点立即堵塞漏洞,并及时以砂土覆盖或用

6、松软材料(如木屑)吸附后,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覆盖时特别要注意防止油品流入下水道、河道等地方,以防污染或火灾隐患。(3)如危废储存间地面出现裂痕,应立即清理裂痕周围危废,然后采取补漏防渗措施。(4)泄漏量小时,可以用沙子、吸附材等吸收,再将收集废油产生的废物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对于大型泄漏,将流入危废储存间外围混凝土结构围堰内的废机油使用泵抽入罐车内,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5)公司厂区东侧4000m处为青龙河,距离较远,在采取应急措施后废机油不会外流至青龙河,如遇雨天,应及时将流入危废储存间围堰内的废机油使用泵及危废罐车引入厂区事故池内暂存,事态稳定后再将事

7、故池内废水经罐车运至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委托处理。(6)当事故得到控制后,由公司安全处、环保处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找出泄露发生的原因,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主管厂长和有关部门。1.3.2.2发生火灾的预案项目高炉煤气发生泄露后如遇明火可能引发火灾,危废储存间的废机油储存时存在发生火灾的风险,铸造用的酚醛树脂为易燃液体,在储存室存放时存在火灾风险。如上述易燃化学品储存、使用不慎发生火灾,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置。、火灾的扑救预案(1)火灾事故的第一发现人,立即用手机或场内对讲机、手持喊话器等应急通讯设施向本车间值班领导报告,车间值班领导接到报警后,立即向本车间发出预警信号,并向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

8、。(2)总指挥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各救援分队下达救援指令,各救援分队接到救援指令后,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实施紧急救援。(3)环保处人员使用风向标判断风向,确定需优先、重点撤离、保护的人群,以减少火势蔓延的影响。(4)调度中心在接到通知后,迅速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消防队和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赶到现场。消防队在接到报警后应根据煤气性质制定方案,并迅速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求助。(5)应急救援指挥人员达到现场后,应就火灾情况做出判断,视事故情况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切断电源,情况严重时,要做出局部或全部停产的决定,若需全部停产,则应按预案紧急程序实施

9、操作。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受过专门的训练,配备相应的防护(隔热、防毒等)装备及检测仪器(毒气检测等)。(6)在报警的同时,应迅速查清火灾发生的部位、引发火灾的化学品类别,准确关闭有关阀门,切断物料来源及加热源,并迅速组织力量根据不同性质的燃烧采取相应措施,利用消防灭火设施与器材进行灭火。(7)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由现场指挥或指派专人向消防人员说明情况后,穿戴好适用的个人防护器具进行灭火。如火灾一时难以扑灭,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对周围易燃易爆危险品进行冷却隔离,保护要害部位,同时转移危险物资。(8)警戒疏散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设立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组织群众撤离事故危险区域

10、,维护好事故现场和社会秩序,疏导交通车辆,引导外援消防车进入事故现场,并设置警示标志,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9)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根据现场人员说明的情况,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器具,在消防人员的配合对泄漏设备进行带压堵漏。(10)煤防站的抢救人员及时组织救护伤员,同时立即调集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重伤员应及时送往医院抢。(11)安全处的通讯联络人员将现场情况动态及时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如事故严重,需求助社会或需撤离厂区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人群,需向政府部门报告。(12)灭火后应将地面消防废水

11、引到事故池,便于事后进行回收处理,确保含污染物的消防废水不会外排,污染当地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13)安排人力和设备,将受到火势威胁的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减少火灾损失,阻止火势蔓延。(14)掌握事故发展情况,及时修订现场救援方案,补充应急救援力量。(15)当事故得到控制时,应尽快实现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由公司生产技术处、安全处、环保处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做调查,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公司副总和有关部门。、灭火方法厂区不同化学品、不同位置发生火灾的灭火方法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灭火方法。(1)高炉煤气着火煤气设施着火,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

12、不得小于500pa,不应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煤气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灭火可使用泡沫灭火器。 如关闭阀门仍无法控制泄漏点,如在车间等相对密闭的场所,应立即加强通风,此时严禁产生任何火源,防止煤气积聚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2)酚醛树脂着火公司厂区西南部有一水塘,为废弃的采矿坑,消防水可就近引用水塘内的水。厂区内分散布置多个灭火器,在消防队员到底之前,公司可组织公司内部消防队使用干粉灭火器、消防栓等进行灭火。消防废水引至厂区内的事故池内暂存,防止其外排,废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3)废机油着火危废储存间的废机油如储存不慎发生火灾,

13、可使用干粉灭火器等进行灭火,禁止使用水灭火,灭火的同时尽快转移危废储存间的其它未着火的废油桶,防止火势蔓延。1.3.2.3发生爆炸的预案生产煤气的高炉、使用煤气的竖炉、烧结机、热风炉以及煤气管道存在爆炸的风险,煤气爆炸后应采取以下措施。(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生产调度、车间和值班工长电话报警。(2)调度在接到通知后,迅速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煤防站、消防队和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赶到现场。(3)及时组织现场人员及外来人员沿逃生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布置岗哨、警戒线,清点统计人数,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煤气危险区域。(4)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

14、切断煤气来源,切断煤气来源的抢救人员必须佩戴呼吸器,并由佩戴呼吸器的专人监护。切断煤气来源后应迅速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现场警戒,避免无关人员中毒(5)爆炸事故涉及到电气设备或线路时,要及时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可就近拉下附近的开关,附近无法切断电源时,由电管科联系相关部门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可能影响其他用户生产时,设备科和调度室要及时与线路用户联系,在切断电源时保证用户安全。(6)及时组织救护伤员,重伤员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7)抢险组人员迅速对继续抢修的设备实施修复。(8)若爆炸后出现大面积着火,按火灾事故处理。(9)当事故得到控制时,应尽快实现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由公司生产部、安环科等部门组成

15、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做调查,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公司副总和有关部门。1.3.2.4高炉煤气放散的预案(1)因项目不设高炉煤气柜,当烧结机、竖炉等使用高炉煤气的生产单元出现事故或检修时,高炉煤气需放散处理。(2)烧结机、竖炉等设备的维修频率一般为5年一次。当烧结机、竖炉维修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高炉煤气的生产,将高炉内的煤气放散,因高炉煤气不易点燃,直接在炉顶放散。(3)放散应选择在夜间,厂区内工人较少,放散前需通知厂区现有人员及项目南侧250m处的三联公司,员工远离高炉,站于上风向处,做好相关自身安全防护。(4)距项目最近的村庄为项目西北侧800m处的包官营村,因此放散宜选择风向

16、为西北风时,根据高炉外的风向标确定风向,并选择大气稳定度级别为不稳定、风速较大的气象条件下进行放散,以利于CO的扩散稀释,减小对周边村庄的影响。1.3.2.5主要现场处置应急设施使用的注意事项、防毒面具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需检查面具是否有裂痕、破口,确保面具与脸部贴合密封性,检查呼吸阀片有无变形、破裂及裂缝,检查头带是否有弹性,检查滤毒盒是否在使用前内;(2)防毒面具只能在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小于2,氧气浓度大于18%的情况下使用;(3)防毒面具禁止在塔罐容器等密闭设备内使用;(4)使用中感觉呼吸困难,或自我感觉不适时,用哪个立即退出毒区,更换面具,严禁在读取内摘掉面具;、空气呼吸器的使用

17、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佩戴使用;(2)使用过程中必须确保气瓶阀处于完全打开状态;(3)必须经常查看气瓶气源压力表,一旦发现高压表指针快速下降或发现不能排除的漏气时,应立即撤离现场;(4)使用中感觉呼吸阻力增大、呼吸困难、出现头晕等不适现象,以及其它不明原因时应及时撤离现场;(5)使用中听到残气报警器哨声后,应尽快撤离现场,到达安全区域时,迅速卸下面罩;(6)在作业过程中供气阀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气时,应立即打开旁通阀作人工呼吸,并迅速撤离作业现场。、氧气袋的使用注意事项(1)充氧时不要超过规定的使用压力10.6Kpa(约0.1公斤/厘米2) 。(2)初次使用时应先充入空气

18、,将出气口朝下,边拍边排气,将剩余的隔离剂全部排出。(3)吸氧量大小用夹子调节。压力过低时,应在袋外加压。(4)氧气袋充氧备用时,请关紧轧头,不要受挤压,不可近火。(5)氧气袋停用时,应避光,避热,避免与尖锐的物和化学物品接触,以及过分挤压。袋内应充存小量空气,以防长期存放时胶布发生粘连。、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要选用与着火物质相适应的干粉灭火器;(2)喷射前最好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但喷射不能倒置;(3)按动压把或拉动提环前一定要去掉保险装置;(4)使用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4千克以上)时,喷射前一定要一只手握住喷管的喷嘴或喷后,另一只手再打开释放阀;(5)灭火时要站在上风,开始时离火1-2米;(6)灭液体火(B类火)时,不能直接向液面喷射,要由近向远,在液面上10厘米左右快速摆动,覆盖燃烧面,切割火焰;(7)灭A类火时可先由上向下压制火焰后,对燃烧物上下左右前后都要喷匀灭火剂,以防止复燃;(8)干粉灭火器存放时不能靠近热源或日晒,注意防潮,定期检查驱动气体是否合格;(9)不要扑救电压超过5000伏的带电物体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