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1讲.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685500 上传时间:2022-06-25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第1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专题一第1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第1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第1讲.ppt(8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奠基发展与西方文明第1讲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考点一【考点一】先秦及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先秦及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关键词关键词 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恩令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恩令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 1)王位世袭制:禹建立夏朝,)王位世袭制:禹建立夏朝,_所取代。所取代。(2 2)分封制。)分封制。周武王将土地授予周武王将土地授予_的后代。诸侯要的后代。诸侯要_及朝觐述职。及朝觐述职。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_。使西周成为。使西周成为强国。强国。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禅

2、让制被王位世袭制王族、功臣及古代帝王王族、功臣及古代帝王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统治区域统治区域(3 3)宗法制:规定宗族内的)宗法制:规定宗族内的_,实行,实行_制,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1)内容:主要由皇帝制度、中央)内容:主要由皇帝制度、中央_、地方郡县制、地方郡县制组成。组成。(2 2)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_,为历,为历代王朝沿用和完善。代王朝沿用和完善。嫡庶系统

3、嫡庶系统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继承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基本格局基本格局3.3.汉代的政治制度:汉代的政治制度:(1 1)中央:武帝重用身边侍从担任)中央:武帝重用身边侍从担任_等,以削弱等,以削弱相权。相权。(2 2)地方: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存,导致出现了)地方: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存,导致出现了_。武帝颁布武帝颁布“_”_”,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尚书令、侍中尚书令、侍中王国问题王国问题推恩令推恩令【考点二【考点二】先秦及秦汉时期的经济文明先秦及秦汉时期的经济文明关键词关键词 “ “工商食官工商食官”铁犁牛耕官营手工业封建土地铁犁牛耕官营手工业封建土地 所有制重农抑商所有制重农抑

4、商1.1.农业:农业:(1 1)先秦时期,由)先秦时期,由_的出现,农业生产力得到的出现,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春秋战国时期提高。春秋战国时期_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小农经济形成。(2 2)汉代:推广耦犁,出现犁壁,发明耧车,)汉代:推广耦犁,出现犁壁,发明耧车,_成为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耒耜刀耕火种到耒耜男耕女织男耕女织铁犁牛耕铁犁牛耕2.2.手工业:手工业:(1 1)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以)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以_为代表的手工业全部为代表的手工业全部由由_。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西汉的局面被打破。西汉时期煮盐

5、、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_。(2 2)民间手工业:经历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民间手工业:经历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青铜铸造青铜铸造官府垄断官府垄断收归官办收归官办3.3.商业:商业:(1 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_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2 2)秦汉时期商业)秦汉时期商业_,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4.4.土地制度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及经济政策:(1 1)由商周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由商周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_的确立。的确立

6、。(2 2)战国首倡)战国首倡“_”_”,限制工商业发展。西汉时期,限制工商业发展。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_、物价管理,并、物价管理,并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官府控制商业官府控制商业发展艰难发展艰难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考点三【考点三】先秦及秦汉时期的思想先秦及秦汉时期的思想关键词关键词 百家争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_”_”的局面,是

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 2)儒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儒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_”_”;强调统治者要;强调统治者要_。孟子发展了孔子。孟子发展了孔子“仁仁”的思的思想,主张实行想,主张实行“_”_”。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和和“百家争百家争鸣鸣己所不欲,勿施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以德治民以德治民仁政仁政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2.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 1)思想:提出)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和和“_”_”的主张。提出了的

8、主张。提出了“_”“_”学说。提出学说。提出“三三纲五常纲五常”。(2 2)影响:逐渐成为)影响:逐渐成为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和和“天人感应天人感应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热点考向【热点考向1 1 】周秦政治文明的不同周秦政治文明的不同中央政治体制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地方政治体制体制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政治政治特点特点西西周周以血缘关系为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度集中分封制与宗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为基础形成

9、了建立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在血缘宗法制度下的世制度下的世卿世禄制度卿世禄制度奴隶制的奴隶制的贵族政治贵族政治中央政治体制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地方政治体制体制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政治政治特点特点秦秦朝朝皇权为中心的专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体制。“三公九三公九卿卿”分工严密,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各司其职郡县制在国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按地域划分实行俸禄制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度,官位概不世袭,主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帝任免调遣封建的官封建的官僚政治僚政治【典例【典例1 1】(20112011浙江文综浙江文综T38T38)

10、(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 (中国政制)达臻(中国政制)达臻“文明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共主”名义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独制”格局泾渭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国历史通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

11、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解题提示【解题提示】找题眼找题眼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抓时间抓时间西周、秦朝西周、秦朝答之源答之源从西周和秦朝两个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层面分析从西周和秦朝两个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层面分析答案:答案:(1 1)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2 2)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

12、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深化拓展【深化拓展】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不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影响同影响1.1.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危及中央政权。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危及

13、中央政权。2.2.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地方行政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必须服从中央。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热点考向【热点考向2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1.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

14、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2.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济开始形成。3.3.思想: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

15、领域取得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了一系列成就。4.4.教育:由教育:由“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私学兴起。,私学兴起。【典例【典例2 2】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种种观念,诸如贵族有超凡的天赋,国家就是一个家材料一种种观念,诸如贵族有超凡的天赋,国家就是一个家族,以及厚古薄今等,在春秋晚期及战国时代受到了根本上的族,以及厚古薄今等,在春秋晚期及战国时代受到了根本上的修正。君主及统治集团此时虽然仍然被认为有着神性祖先,但修正。君主及统治集团此时虽然仍然被认为有着神性祖先,但少数胆

16、大之士敢于质询:作为大臣或君主什么才更重要,究竟少数胆大之士敢于质询:作为大臣或君主什么才更重要,究竟是祖先呢,还是个人能力。换句话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是祖先呢,还是个人能力。换句话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此前为封闭集团专用的地位开放为大家竞争。点,此前为封闭集团专用的地位开放为大家竞争。许倬云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材料二材料二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

17、学文化争鸣的私学文化”(1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政治观念和)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政治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及其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社会观念的变化及其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2 2)依据材料二,)依据材料二,“私学文化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些基本特征?【解题提示【解题提示】审题审题第(第(1 1)题)题第(第(2 2)题)题找题眼找题眼春秋战国思想文化的演变与社会转型的关系春秋战国思想文化的演变与社会转型的关系抓时间抓时间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答之源答之源奴隶主贵族的权威受奴隶主贵族的权威受到质疑及对封建官

18、僚到质疑及对封建官僚制度形成的影响制度形成的影响“私学文化私学文化”兴起的社会兴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答案:答案:(1 1)观念的变化:贵族并不是天生能力超群;国家包)观念的变化:贵族并不是天生能力超群;国家包括广大的地域,不仅是血缘家族;古代并不比现在好,应该根括广大的地域,不仅是血缘家族;古代并不比现在好,应该根据时势进行变法。影响:促进了贵族制的解体(或世卿世禄制据时势进行变法。影响:促进了贵族制的解体(或世卿世禄制瓦解)和官僚制度的形成;促进了各国变法和中央集权制度形瓦解)和官僚制度的形成;促进了各国变法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成。(2 2)基本特征:随着生产力的

19、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基本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在各国的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在各国的改革中,改革中,“士士”阶层的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出现从阶层的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出现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的变化。的变化。【深化拓展【深化拓展】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及对生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及对生产关系的推动关系的推动1.1.表现:(表现:(1 1)铁农具的使用: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铁农具的使用: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

20、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2 2)牛耕的普遍)牛耕的普遍农用动力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牛用农用动力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牛用于犁耕并逐渐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于犁耕并逐渐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力的一次革命。(3 3)水利灌溉业的发展)水利灌溉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提推动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水利技术的提高上。高,主要表现在水利技术的提高上。2.2.推动:(推动

21、:(1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表现是西周以来的政治上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产关系的变化,表现是西周以来的政治上的分封制遭到破坏,经济上的井田制遭到瓦解,私有制出现。经济上的井田制遭到瓦解,私有制出现。(2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或者变法本质上就是对生产关系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或者变法本质上就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通过变法,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发展到了封建社会,局部调整。通过变法,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方面确立了私有制的地位,是历史的进步。生产关系方面确立了私有制的地位,是历史的进步。【热点考向【热

22、点考向3 3】古代中国与雅典社会发展的不同古代中国与雅典社会发展的不同国家国家项目项目中国中国雅典雅典政权结构政权结构专制主义中央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皇权、皇帝制、皇权至上权至上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四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参政),陪审法庭百人议事会(参政),陪审法庭(司法、监察)(司法、监察)人民地位人民地位及权利及权利专制统治下的臣专制统治下的臣民,无参政权民,无参政权符合一定条件者享有公民资格,符合一定条件者享有公民资格,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的成员均来自公民群体法庭的成员均来自公民群体国家国家项目项目中国中国雅典雅典生

23、产方式生产方式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落后,粮食缺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海外贸易兴盛文化特色文化特色宣扬宣扬“忠君忠君”思想,重视思想,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颂扬个封建道德的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强调个人主义,主强调个人主义,主张 个 人 的 享 受 和张 个 人 的 享 受 和“人人”的价值尊严,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反对专制国家国家项目项目中国中国雅典雅典后世影响后世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起到一定积极

24、作用的在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最终成为社会发同时,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展的桎梏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最初的基础【典例【典例3 3】材料公元前材料公元前221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王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秦王采纳了群臣关于皇

25、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伯利克里说: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依据材料回答:依据材料回答:(1 1)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2 2)你怎么看待这种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你怎么

26、看待这种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解题提示【解题提示】审题审题第(第(1 1)题)题第(第(2 2)题)题找题眼找题眼东西方社会制度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东西方社会制度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抓时间抓时间古代希腊古代希腊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答之源答之源要从主权所属的不同要从主权所属的不同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注意辩证思维,从不注意辩证思维,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同方面进行分析答案:答案:(1 1)不同特点:东方国家主权在君,西方国家主权在)不同特点:东方国家主权在君,西方国家主权在民。民。(2 2)看待:是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造成的,都对)看待:是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造成的,都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27、深远的影响。东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化拓展【深化拓展】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政治体制差异及原因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政治体制差异及原因古代希腊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中国政治体制政治体制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的民主政治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集权体制原因原因地理地理海洋文明、山峦重叠、海洋文明、山峦重叠、良港众多良港众多大河文明、广阔的平原大河文明、广阔的平原政治政治城邦体制、小国寡民城邦体制、小国寡民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经济奴隶制商品经济奴隶制商品经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思想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儒家、法家思想儒家、法家思想1.1.(20132013山东文综山东文综T9T9)周礼

28、周礼考工记考工记载,建造王城,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A.中央集权中央集权 B.B.中正有序中正有序C.C.敬天法祖敬天法祖 D.D.君权神授君权神授【解析【解析】选选B B。根据。根据周礼周礼考工记考工记的记载可知,周代王城的记载可知,周代王城建造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前后设计有严格规定,体现了周代的建造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前后设计有严格规定,体现了周代的礼制规范和秩序。礼制规范和秩序。2.

29、2.(20132013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T24T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

30、权统治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解析】选选C C。A A错,井田制是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而错,井田制是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而当时经济的发展反而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当时经济的发展反而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B B错,错,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容易造成分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容易造成分裂,无法凸显君主集权;东方六国当时处于战国时期,分封制裂,无法凸显君主集权;东方六国当时处于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解体,故已经解体,故D D说法错误。材料中,秦国

31、除君主外其余墓葬无说法错误。材料中,秦国除君主外其余墓葬无明显差别,与东方六国差别明显,体现了秦国已走向集权政治,明显差别,与东方六国差别明显,体现了秦国已走向集权政治,而东方六国依然存在旧制度的残余。而东方六国依然存在旧制度的残余。3.3.(20132013广东文综广东文综T12T12)战国以前,)战国以前,“百姓百姓”是对贵族的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总称;战国以后,“百姓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A.A.分封制的加强分封制的加强 B.B.宗法制的衰落宗法制的衰落C.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D.井田

32、制的推行井田制的推行【解析【解析】选选B B。“百姓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与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与之符合。之符合。4.4.(20132013北京文综北京文综T12T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的九域守令图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至于国,天下国,天下分而为七。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县,更、分裂,分裂,至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

33、缺失的文字应该是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A.周周 B.B.秦秦C.C.汉汉 D.D.唐唐【解析【解析】选选B B。据材料中。据材料中“天下分而为七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并四海”“”“始为始为县县”等信息可以看出,题干描述的是战国时期分裂战乱、秦等信息可以看出,题干描述的是战国时期分裂战乱、秦灭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等史实。灭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等史实。A A、C C、D D与题意不符。与题意不符。5.5.(20132013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1T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1950-195

34、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 5座大型魏座大型魏墓,墓,1 1号墓出土铁器号墓出土铁器6565件,其中农具占件,其中农具占5858件,包括、锄、铲、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B.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C.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解析】选选B B。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说法错误。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说法错误。C C中中“随随

35、葬必备品葬必备品”、D D中中“最早出现于最早出现于”的说法,在题干材料中无从的说法,在题干材料中无从反映。而成套铁农具出现,有利于促进农业精耕细作,提高农反映。而成套铁农具出现,有利于促进农业精耕细作,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业生产力水平。6.6.(20132013福建文综福建文综T14T14)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曰:曰:“大富则骄,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在此,董仲

36、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解析】选选A A。董仲舒阐述了社会因贫富不均会产生不利于统。董仲舒阐述了社会因贫富不均会产生不利于统治的政治问题,并且由此提出了统治者应该有所作为,通过政治的政治问题,并且由此提出了统治者应该有所作为,通过政策调剂而使策调剂而使“上下相安上下相安”。据此可见,。据此可见,A 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为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政策措施,而非统治理念,故排除。均为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政策措施,而非统治理

37、念,故排除。7.7.(20122012浙江文综浙江文综T13T13)中国古代讲究)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同姓不婚”。已。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喜结秦晋之好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的知的知识,能够判断()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A. B. B.C.C. D.D.【解析【解析】选选C C。从题干信息可知,秦晋可婚,晋鲁不可婚;教。从题干信

38、息可知,秦晋可婚,晋鲁不可婚;教材中有如下表述材中有如下表述“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中位居最东族中位居最东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封于宋地”。可。可见,鲁、燕为姬姓周贵族,宋为非姬姓商贵族。由此可以推知见,鲁、燕为姬姓周贵族,宋为非姬姓商贵族。由此可以推知以上五个诸侯国的关系。以上五个诸侯国的关系。8.8.(20122012海南单科海南单科T3T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

39、及传说中的传说中的“三皇三皇”“”“五帝五帝”之名而称之名而称“皇帝皇帝”,其首要目的是,其首要目的是()()A.A.宣扬托古改制宣扬托古改制 B.B.承袭华夏传统承袭华夏传统C.C.突出个人功业突出个人功业 D.D.标榜君权神授标榜君权神授【解析【解析】选选C C。秦王从。秦王从“三皇三皇”“”“五帝五帝”中分别取中分别取“皇皇”和和“帝帝”自称自称“皇帝皇帝”,表明功高,表明功高“三皇三皇”、德盖、德盖“五帝五帝”,突,突出自我的功业。故答案选出自我的功业。故答案选C C。9.9.(20122012广东文综广东文综T12T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

40、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B.诗经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关键信息是商代、牛耕。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关键信息是商代、牛耕。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诗经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物,相较而言,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

41、物,相较而言,D D是最有利的证据;是最有利的证据;A A容易容易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驯养牛。能驯养牛。10.10.(20122012山东文综山东文综T9T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这一学派是()A.A.儒家儒家 B.B.道家道家 C.C.墨家墨家D.D.法家法家

42、【解析【解析】选选D D。具体分析如下:。具体分析如下:A A,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仁”;排除。;排除。B B,道家主张清静无为;排除。,道家主张清静无为;排除。C C,墨家主张兼,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爱非攻;排除。D D,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代表,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正确。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正确。11.11.(20122012海南单科海南单科T2T2)儒家经典强调:)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43、情。”这段话体现的是()这段话体现的是()A.A.民本思想民本思想 B.B.仁政思想仁政思想C.C.礼法并重礼法并重 D.D.礼治为先礼治为先【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首先要理解材料中。本题首先要理解材料中“上上”和和“民民”的关的关系,主要是指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统治者实行系,主要是指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统治者实行“礼礼”“”“义义”“信信”即即“仁政仁政”,人民就会服从统治者。,人民就会服从统治者。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 4分,共分,共4848分)分)1.1.(20132013广元二模)广元二模)春秋左传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载:“王后

44、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D.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解析【解析】选选D D。材料中主要描述了宗法制背景下继承人的选择。材料中主要描述了宗法制背景下继承人的选择标准,不同情况下采取什么措

45、施来选择合格的继承人,因此这标准,不同情况下采取什么措施来选择合格的继承人,因此这段记载主要说明了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段记载主要说明了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2.2.王国维在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殷周制度论中认为中认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实质上说明了()A.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C

46、.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解析【解析】选选B B。材料信息表明,商周的。材料信息表明,商周的“立子立嫡之制立子立嫡之制”与宗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形成关系密切,法制和分封制的形成关系密切,“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有封建子弟之制”体现了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体现了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3.3.(20132013绵阳三模)从下面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中绵阳三模)从下面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可得出的结论是()A.“A.“家天下家天下”的宗法观念消失的宗

47、法观念消失B.B.封建土地兼并现象受到遏制封建土地兼并现象受到遏制C.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D.D.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工具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工具【解析【解析】选选C C。材料主要体现了由分封制下诸侯国的并立到秦。材料主要体现了由分封制下诸侯国的并立到秦的统一,分封制体现的是贵族政治,而秦统一后实行的郡县制的统一,分封制体现的是贵族政治,而秦统一后实行的郡县制等,体现的则是官僚政治。等,体现的则是官僚政治。【变式训练【变式训练】(20132013西安模拟)西安模拟)“(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正

48、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这一制度指的是()()A.A.宗法制宗法制B.B.分封制分封制C.C.皇帝制皇帝制D.D.郡县制郡县制【解析【解析】选选D D。从材料。从材料“新型国家之职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国”等信息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等信息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垂直管理体系,故形成垂直管理体系,故D D正确。正确。4.4.(20132013临沂三模)刘邦初即帝位朝会之际,临沂三模)刘邦初即帝位朝会之际,“群臣饮酒争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后,刘邦感慨。叔孙

49、通定尊卑礼仪后,刘邦感慨道: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史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刘敬叔孙通列传传)此)此“贵贵”的主要来由是()的主要来由是()A.A.君臣名分严明君臣名分严明 B.B.儒家思想定于一尊儒家思想定于一尊C.C.君臣亲密无间君臣亲密无间 D.D.君臣产生距离意识君臣产生距离意识【解析【解析】选选A A。材料中。材料中“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即通过中国封建即通过中国封建社会的礼制来确定君臣名分,体现君主的威严和不可逾越,加社会的礼制来确定君臣名分,体现君主的威严和不可逾越,加强君主权力。这里的强君主权力。这里的“贵贵”的主要来由是君臣名分严明。

50、的主要来由是君臣名分严明。5.5.(20132013南京二模)张鸣在南京二模)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中写道: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A.周朝王室的衰落周朝王室的衰落 B.B.礼乐制度的崩溃礼乐制度的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