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力学.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684997 上传时间:2022-06-2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力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力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力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力学.ppt(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共十节)壹贰叁(1)新课标新课标考点梳理新课标新课标考点考点59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定义:定义:把物体把物体_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参照物: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_的物体。的物体。选取:选取: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_的。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的。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_的,但不能的,但不能将研究的将研究的_作为参照物。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作为参照物。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物理学中一般选择_作为参作为参照物。照物。位置

2、的变化位置的变化 标准标准 静止静止任意任意对象本身对象本身 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 新课标新课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运动是_的,静止是的,静止是_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_,这就是运动,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绝对绝对相对相对参照物参照物针对训练新课标新课标1 1地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还绕地轴自转,但地球上地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还绕地轴自转,但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是因为研究太的人看到太

3、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是因为研究太阳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阳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 A太阳太阳 B B月亮月亮C C地球地球 D D三者均可三者均可C C新课标新课标2 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K21K211 1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歼10”10”在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空中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的情景,以空中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歼歼10”10”是是_(_(选填选填“运动运动”或或“静止静止”) )的。的。静止静止考点梳理新课标新课标考点考点60 运动的快

4、慢运动的快慢1 1速度速度比较方法:比较方法:相同时间比较相同时间比较_;相同路程比较;相同路程比较_。物理意义: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描述物体运动_的物理量。的物理量。定义:定义:速度等于物体速度等于物体_内通过的内通过的_,符号是符号是_。公式:公式:_。单位:单位:主单位是主单位是_,符号是,符号是_或或_。1 1 m/s_km/h。路程路程时间时间快慢快慢单位时间单位时间路程路程 米每秒米每秒m/sms13.6新课标新课标2 2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定义:物体沿着物体沿着_快慢快慢_的运动。即做的运动。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

5、动时间成_。图像:图像:直线直线不变不变正比正比新课标新课标3 3平均速度平均速度针对训练新课标新课标1 1图图K21K213 3甲是某物甲是某物体运动的体运动的vt图像,则图图像,则图乙中能表示出该物体运动乙中能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的st图像的是图像的是 ( () )C 新课标新课标 解析解析 分析图像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路分析图像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该物体运动的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该物体运动的s st t图像是正比例函数图像是正比例函数图像,即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选图像,即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选C C。新课标新课标2 2喜羊羊发现后方喜羊羊发现后方1

6、00 100 m处的灰太狼正以处的灰太狼正以1515 m/s的速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 200 m。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10 10 m/s第二十一讲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新课标新课标考点考点61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误差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误差1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单位:单位:主单位是主单位是_,符号是,符号是_。辅助单位。辅助单位km、dm、cm、mm、m、nm。米米m 新课标新课标测量工具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一看:一看:刻度尺的刻度尺

7、的_ _ 和和_;二选:二选: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和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和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度值合适的刻度尺;三放:三放: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所测长度上,与被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所测长度上,与被测长度测长度_;四读:四读:读数时视线与尺面读数时视线与尺面_,并且要估读到,并且要估读到_;五记:五记:记录结果要有记录结果要有_值、值、_值和值和_。量程量程 分度值分度值平行平行垂直垂直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的下一位准确准确估计估计单位单位新课标新课标2 2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单位:单位:主单位是主单位是_,符号是,符号是_,_,1 h_min,1

8、 min_ s。测量工具:测量工具:停表或秒表。停表或秒表。了解:了解:人呼吸人呼吸2030次次/min;正常人脉搏跳动;正常人脉搏跳动70次次/min。秒秒s6060新课标新课标3 3误差误差定义:定义:_之间的差异。之间的差异。减小方法:减小方法:_、选用、选用_、改进改进_。与错误区别:与错误区别:误差是误差是_的,只能尽量的,只能尽量_;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完全可以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完全可以_。测量值与真实值测量值与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精密的测量工具精密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方法不可避免不可避免减小减小避免的避免的第二十一讲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新课

9、标新课标1 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K21K214 4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的分度值是_mm,纽扣的直,纽扣的直径是径是_ _ cm。11.10(1.051.12均可均可) 新课标新课标图图K21K215 52 2如图如图K21K215 5所示,停表的读数为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3 min 4.4 s 新课标新课标3 3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 B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可以

10、避免的C 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D D只要测量时认真仔细,工具精密,不会产生误差只要测量时认真仔细,工具精密,不会产生误差C 解析解析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故正确选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故正确选项是项是C C。考点梳理新课标新课标考点考点62力与力的示意图力与力的示意图1 1正确理解力正确理解力(1)(1)定义:定义:力是力是_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力的作用是而存在,力的作用是_的,力总是的,力总是_出现的。出现的。力的符号是力的符号是

11、_。(2)(2)单位:单位:力的单位是力的单位是_。物体对物体物体对物体相互相互成对成对F 牛顿牛顿(N) 新课标新课标(3)(3)作用效果: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二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二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并且这些效果都要受,并且这些效果都要受到力的到力的_、_和和_三个要素的影响。三个要素的影响。(4)(4)合力的计算:合力的计算:同向共线求合力同向共线求合力F合力合力F大大F小小,反向共线求合力反向共线求合力F合力合力F大大F小小,共线合力范围为,共线合力范围为F大大F小小F合力合力F大大F小小。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形变形变大小大小方向方向作用点作用点 新课标

12、新课标2 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1)(1)力的三要素在力的示意图中的体现:力的三要素在力的示意图中的体现:线段的起点或终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点表示力的_;箭头表示力的;箭头表示力的_;线段的长短代;线段的长短代表力的表力的_,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代表力越,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代表力越_;在箭头的旁边标注力的大小。在箭头的旁边标注力的大小。(2)(2)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一定物一定物确定受力物体,一般确定受力物体,一般用长方形表示;二找点用长方形表示;二找点找出力的作用点,一般是物体的找出力的作用点,一般是物体的几何中心;三画线几何中心;三画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

13、一段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一段线段;四标箭段;四标箭在线段的终点标出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线段的终点标出箭头代表力的方向。 作用点作用点方向方向大小大小大大针对训练新课标新课标1 1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它是 ( () )A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 D用力把铅球推出用力把铅球推出 解析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是改变物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运动状态;

14、B B、C C、D D三个选项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均发生了改三个选项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均发生了改变,故选变,故选A A。A 新课标新课标2 220112011年年6 6月月4 4日李娜成为亚洲人在日李娜成为亚洲人在“法网法网”比赛中比赛中的第一个冠军。李娜双手反拍击球时,球拍和球两者均的第一个冠军。李娜双手反拍击球时,球拍和球两者均会发生形变,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会发生形变,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的;的;球拍击球的结果是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改变,球拍击球的结果是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_发生改变。发生改变。相互相互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新课标新

15、课标3 3如图如图K21K216 6所示,小明沿水平方向用所示,小明沿水平方向用200 200 N的力的力推一辆车匀速向左运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车受到的阻推一辆车匀速向左运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车受到的阻力。力。图图K21K216 6200 N新课标新课标考点梳理新课标新课标考点考点63弹力弹力1 1弹力弹力形变类型:形变类型: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定义:定义:发生发生_的物体要的物体要_而对而对跟它跟它_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通常所说的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通常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测量工具: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接

16、触接触 弹性形变弹性形变恢复原状恢复原状新课标新课标2 2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原理: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_与所受到的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拉力成_。示数:示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 (弹簧自由端弹簧自由端) )所受到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如果用来称量物重,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拉力的大小,如果用来称量物重,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使用:使用:a.a.观察它的观察它的_,所测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所测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计的最大测量值;b.b.认清最小刻度,便于精确读数;认清最小刻度,便于精确读数;c.c.观察观察指针是否指在指针是

17、否指在_,如果没有,则需要,如果没有,则需要_;d.d.使使用前来回轻轻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看看指针能否复位;用前来回轻轻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看看指针能否复位;e.e.测量时必须使拉力方向与轴线方向保持测量时必须使拉力方向与轴线方向保持_;f.f.读数时,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视线要与刻度盘_。零刻度线零刻度线 长度长度正比正比量程量程垂直垂直 调零调零一致一致针对训练新课标新课标1 1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 () )A A被测量的力的大小不允许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被测量的力的大小不允许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B B弹簧测力

18、计只能竖直使用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C C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D D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解析解析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只要拉力方向与弹簧的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只要拉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就可以测量任意方向的力,故轴线方向一致,就可以测量任意方向的力,故B B错误。错误。B 新课标新课标2 2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得出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如图的关系如图K22K221 1所示。请回答下列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这根弹簧的原长

19、是_cm_cm。(2)(2)弹簧在受到弹簧在受到6 N6 N的拉力时,弹簧的拉力时,弹簧伸长了伸长了_cm_cm,此时弹簧发生了,此时弹簧发生了_形变。形变。 (3) (3)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弹性弹性2 23 30 06 N6 N在弹性限度内,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考点梳理新课标新课标考点考点64重力重力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都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都

20、存在存在_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定义:重力定义:由于由于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用符号_表示;施力物体:表示;施力物体:_;受力物体:地球上的;受力物体:地球上的物体。物体。(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进行受力分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首先要考虑重力析时,首先要考虑重力) ) 大小: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_;写成公式:;写成公式:_。其中。其中g_,物理含义:,物理含义:_。正比正比 互相吸引互相吸引地球的吸引地球的吸引G地球地球Gmg9.8 N/k

21、g质量为质量为1 kg的物体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受到的重力为9.8 N新课标新课标方向:方向:_,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成,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成_和和_,用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墙壁上的画是否挂,用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工作台面是否水平等。正、工作台面是否水平等。作用点: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叫做_。质。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上;物体上;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支撑面越大,重心越低,就越不容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支撑面越大,重心越低,就越不容易翻倒;对于质地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根据物体

22、的易翻倒;对于质地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其重心可利用平衡条件,其重心可利用“悬挂法悬挂法”或或“支撑法支撑法”来确定。来确定。几何中心几何中心竖直向下竖直向下重垂线重垂线水平仪水平仪重心重心针对训练新课标新课标在探究在探究“重力的大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的实验中,按照图K22K222 2甲所示,把钩码逐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格中。新课标新课标(1)(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2)(2)

2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_N;400 2 (3)(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系图像;(4)(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_。新课标新课标正比正比 考点梳理新课标新课标考点考点65摩擦力摩擦力1 1认识摩擦力认识摩擦力 定义:定义:两个两个_的物体,当它们做的物体,当它们做_时,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在接触面上产生的_的力;符号是的力;符号是_。方向: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_,比如人在行走时,比如人在行走时,脚相对于地面向后运动,故地

24、面对人的摩擦力是向脚相对于地面向后运动,故地面对人的摩擦力是向_的。的。前前相互接触相互接触相对运动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f相反相反新课标新课标2 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方法:探究方法:_。实验装置:实验装置:( (如图如图K22K223 3所示所示) )图图K22K223 3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 新课标新课标 探究过程:探究过程:实验中要用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要用弹簧测力计_拉动木块,拉动木块,目的是使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目的是使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_(即利用即利用“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知

25、识知识) )。 得出结论: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和和_有关;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有关;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_,摩擦力,摩擦力_;压;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_(_(选填选填“有有”或或“无无”) )关。关。 压力压力 水平匀速水平匀速相等相等无无越大越大越大越大接触面的粗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程度新课标新课标实验改进:实验改进:实验中不易做到匀速拉动木块,建议如下操作:实验中不易做到匀速拉动木块,建议如下操作:将弹簧测力计挂钩处与木

26、块相连,拉环处固定,拉动长木板将弹簧测力计挂钩处与木块相连,拉环处固定,拉动长木板进行实验。进行实验。( (如图如图K22K224 4所示所示) )新课标新课标3 3摩擦类型摩擦类型新课标新课标4.4.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光滑光滑压力压力粗糙粗糙压力压力针对训练新课标新课标1 1如图如图K22K225 5所示是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关”的实验。的实验。图图K22K225 5新课标新课标(1)(1)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沿水平方向_拉动木块;实验

27、数据如下:拉动木块;实验数据如下:(2)(2)分析分析_(_(选填序号选填序号)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3)在第一次实验中如果用在第一次实验中如果用0.5 N的力水平拉动木块,则木的力水平拉动木块,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N。0.4匀速匀速1、3新课标新课标2 2在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等。程度均

28、匀的长木板等。新课标新课标 (1) (1)采用如图采用如图K22K226 6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其原因是_。 (2)(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_。无论长木板怎样运动,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无论长木板怎样运动,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很难保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很难保持

29、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新课标新课标3 3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 kg的长方体,用的长方体,用4 N的水平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_N;拉力增大至;拉力增大至6 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至增大至8 N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N。46新课标新课标4 4下列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的是下列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的是 ( () )A A给车轴加润滑油给车轴加润滑油B B旱冰鞋上装了轮子旱冰鞋上装了轮子C C气垫船的船底跟水面间有

30、一层空气垫气垫船的船底跟水面间有一层空气垫D D汽车打滑时,常在轮胎下垫碎石或稻草汽车打滑时,常在轮胎下垫碎石或稻草D新课标新课标1 1当将两个弹簧测力计互相勾在一起分别向两边拉时,弹当将两个弹簧测力计互相勾在一起分别向两边拉时,弹簧测力计簧测力计A A对对B B的力和的力和B B对对A A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总是大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当两队同学拔河时,输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当两队同学拔河时,输赢两方所受的拉力其实是相等的,输的一方主要是因为他们与赢两方所受的拉力其实是相等的,输的一方主要是因为他们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地面之

31、间的摩擦力较小。新课标新课标2 2当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当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应做匀速直线运动,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应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弹簧测力计示数就是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这利用的此弹簧测力计示数就是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这利用的是二力平衡的原理;该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是二力平衡的原理;该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本实验除了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压力法,本实验除了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外,还可以探

32、究滑动摩擦力与运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外,还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动速度的关系。新课标新课标3 3在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甲图的方式进行实验,要求弹簧测力计必须拉动我们采用了甲图的方式进行实验,要求弹簧测力计必须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采用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既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采用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既便于操作,又便于读数,因为这时弹簧测力计静止不动,水平于操作,又便于读数,因为这时弹簧测力计静止不动,水平拉动长木板,不再要求一定匀速。拉动长木板,不再要求一定匀速。4 4探究重力的方向时,

33、将椅子倾斜后将发现重垂线的方探究重力的方向时,将椅子倾斜后将发现重垂线的方向不变。如果在椅子上放一个盛水的容器,将发现将椅子倾向不变。如果在椅子上放一个盛水的容器,将发现将椅子倾斜后,水面不变,即重垂线的方向与这个方向垂直。斜后,水面不变,即重垂线的方向与这个方向垂直。新课标新课标考点梳理新课标新课标考点考点66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1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探究方法: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具体操作:具体操作:实验中要控制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实验中要控制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

34、通过观察。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_来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来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影响 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 进行推理:进行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_。初始速度相同初始速度相同运动距离运动距离长长做匀速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新课标新课标2 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内容:_。 说明: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来的,不是实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说明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的,不是实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说明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力是改

35、变物体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_的原因;物体不受力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_,原来运动的物体,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将永远做_。运动状态运动状态静止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针对训练新课标新课标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把文件夹当成斜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把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关于本实

36、验,下列分析中错误动的影响。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的是 ( () )A A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时具有相同的速度B B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C C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对平衡力D D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D考点梳理新课标新课标考点考点67惯性惯性定义:定义:物体保持物体保持_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固有属

37、性。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惯性只与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_有关,与物体是否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重均无关。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重均无关。理解:理解: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一个物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但它却具有惯性。体不会产生力,但它却具有惯性。利用:利用:生活中如拍打衣服灰尘,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生活中如拍打衣服灰尘,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跳远等;目、跳远等;危害:危害:比如大多数的交通事故、绊倒等。比如大多数的交通事故、绊倒等。运动状态不变运动状态不变质量质量针对训练新课标新课标1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

38、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B B物体静止时才有惯性物体静止时才有惯性 C C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D D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具有惯性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解析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无论物体处于运动还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无论物体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状态,都有惯性,故正确选项为是静止状态,都有惯性,故正确选项为A A。A 新课标新课标2. 2. 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 () )A A用力压吸盘使它贴在光滑的墙面上用力压吸盘使它贴在光滑的墙面上B B用力捏自行车的车闸

39、使它停下用力捏自行车的车闸使它停下C C用力向下砸锤柄使锤头套紧用力向下砸锤柄使锤头套紧D D用力拉弓使弓弯曲用力拉弓使弓弯曲C考点梳理新课标新课标考点考点68运动与受力的关系运动与受力的关系1 1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不同物体不同物体相等相等相反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直线同一物体同一物体新课标新课标2 2运动与受力的关系运动与受力的关系针对训练新课标新课标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A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C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

40、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解析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正确选项为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正确选项为C。C 新课标新课标某同学想在地面用向上跳起的办法来免费周游世界,某同学想在地面用向上跳起的办法来免费周游世界,可他这种想法是无法实现的,因为静止在地球表面的人或可他这种想法是无法实现的,因为静止在地球表面的人或其他物体都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以其他星球为参照物可其他物体都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以其他星球为参照物可知,它们与地球保持着相同的运动速度,人在向上跳起的知,它们与地球保持着相同的运动速度,人在向上跳起的过程中,地球在运动的同时,空中的人在水平方向也保持过程中,地球在运动的同时,空中的人在水平方向也保持了与地球相同的速度,所以人还会落到起跳点,这与在匀了与地球相同的速度,所以人还会落到起跳点,这与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跳起后,还会落到原起跳点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跳起后,还会落到原起跳点是一个道理。是一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