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知识.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555580 上传时间:2022-06-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知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知识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探讨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的缘由,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以下是本站共享的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学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学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B)共同创建了光辉绚丽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A.中国人民B.中国各族人民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等团结互助(B)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

2、将接着加强。A.融洽B.和谐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卑视和压迫,禁止破坏(A)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A.民族团结B.社会稳定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国家依据各少数民族的(A),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A.特点和须要B.发展程度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民族都有运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B)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A.固守B.保持或者改革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0条规定,(A)都是民族自治地方。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B.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B)的

3、义务。A.旺盛发展B.全国各民族团结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4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B)担当。A.少数民族公民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1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A)的规定,运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A.自治条例B.单行条例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统,(A),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宝,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A.各民族多元一体B.各民族交织居住1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平安、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A)和社会和

4、谐稳定的行为.A.民族团结B.社会氛围1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做好培育选拔女干部、(A)和党外干部工作。A.少数民族干部B.优秀干部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沟通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B)。A.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B.共同团结奋斗、共同旺盛发展1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B)、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A.民族省份B.民族地区15.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B)。A.一个民族地区都

5、不能少B.一个民族都不能少16.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各级党委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B)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A.懂不懂民族工作B.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17.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坚持加快(A)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意各族群众对美妙生活的憧憬。A.少数民族B.边远地区1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坚持精确把握我国统一的(A)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A.多民族B.传统1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

6、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把各族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B)和现代化。A.小康B.全面小康2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要顺应这种形势,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完善(A)服务管理体系,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妙家园、共创美妙将来。A.少数民族流淌人口B.长居人口21.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B)。A.根本政策B.基本政策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B)制定。A.法律B.宪法2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

7、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A)。A.人民政府B.人民检察院24.城市民族工作坚持民族(A)和促进各民族共同旺盛的原则。A.同等、团结、互助B.和谐、友爱、互助25.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适应当地少数民族须要的(A)、文化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A.经济B.社会26.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城市的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聚居的街道的办事处,以及干脆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或者单位,应当配备适当数量的(B)。A.少数民族警察B.少数民族干部27.城市人民政府(A)企业招收少数民族职工。A.激励B.嘉奖28.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实行适当措施,提高少数民族老师队

8、伍的素养,办好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班),在经费、老师配备方面对民族学校(班)赐予适当照看,并依据当地少数民族的(B)发展各种职业技术教化和成人教化。A.数量B.特点29. 信贷部门对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和饮食服务的(A)和集体企业,在贷款额度、还款期限、自有资金比例方面赐予实惠。A.国有企业B.私有企业30.对城市民族贸易企业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实惠,根据(A)办理。A.国家有关规定B.地方有关规定31.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并组织有关经济、技术部门,加强同(A)和农村散杂居少数民族开展横向经济技术协作。A.少数民族地区B.偏远地区32.城市人民政府应当

9、加强对少数民族(A)的教化和管理,爱护其合法权益。A.流淌人员B.世居人员33. 城市(B)应当教化各民族干部、群众相互敬重民族风俗习惯。宣扬、报导、文艺创作、电影电视摄制,应当敬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感情。A.公安部门B.人民政府34.少数民族(A)的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实际须要和条件,建立民族医院、民族医药学探讨机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科学。A.人口较多B.人口较少35.城市(B)应当在少数民族中加强安排生育的宣扬、教化和指导工作。A.计生部门B.人民政府36.城市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街道,应当根据(A),爱护和建设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物。A.城市规划B.上级

10、部门要求37.城市人民政府应当(A)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A.保障B.限制38.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A),对具有特别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妥当支配墓地,并实行措施加强少数民族的殡葬服务。A.国家有关规定B.当地特色39.少数民族职工参与本民族(A),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放假,并照发工资。A.重大节日活动B.聚会活动40. 刑法第9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当地民族的(A)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A.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B.发展须要41.行政诉讼法第9

11、条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A)。A.法律文书B.公告42.行政诉讼法第6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B)为依据。A.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B.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43.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B)。A.要优先照看少数民族B.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卑视44.公务员法第52条规定: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为(A)、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赐予嘉奖。A.促进社会和谐B.增进民族团结4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第31条规定:在(A)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老师享有艰苦贫

12、困地区补助津贴。A.民族地区B.农村4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5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详细状况,制定(A)。A.变通规定B.暂行规定4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其次十二条的说明中规定: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少数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A),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A.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B.依据个人需求4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爱护法第14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运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A)得到敬重的权利。A.民族风俗习惯B.个人隐私49.中华人民共和

13、国畜牧法第3条规定:国家帮助和扶持(A)地区、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爱护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A.少数民族B.边疆50.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19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会议的时候,应当为(A)打算必要的翻译。A.少数民族代表B.全体代表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学问1、民族必需具备的四个特征是什么?答: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养的稳定的共同体。只有具备上面四个特征的、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才能称作民族。2、中华民族的概念是怎样界定的?答: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

14、族外,还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等55个少数民族。从居住状况来看,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从各民族间的关系来看,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同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

15、型民族关系。3、什么是少数民族?答: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国指汉族以外的民族,如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等民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心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4、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称为少数民族?答: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9%,除汉族以外的我国其他各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1%,习惯上称他们为少数民族。很明显,所以称少数民族,完全是按人口比例而言的,丝毫没有卑视之

16、意。党的民族政策应知应会学问1、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民族同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重视、发展和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敬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大力培育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敬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和爱国宗教人士等。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

17、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状况,有很大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平安。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凝合力,使各族人民,特殊是少数民族把酷爱本民族与酷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同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

18、族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3、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答:我国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5个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30个自治州;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等120个自治县(旗)。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会计资格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