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配套课件2 (4).ppt

上传人: 文档编号:2238659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用书配套课件2 (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教师用书配套课件2 (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用书配套课件2 (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书配套课件2 (4).ppt(9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1.适用范围:_。2.特点:_。3.结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_。【点拨】精(卵)原细胞的增殖依靠有丝分裂,而生殖细胞的形成需要靠减数分裂来完成。,有性生殖的生物,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数目减半,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1)图像时期:_判断理由:_(2)图像时期:_判断理由:_,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图像时期:_判断理由:_,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2.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1)画出中期和后期细胞分裂图,(2)

2、写出上述两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中期:染色体排列在_上。后期:_,染色体数目加倍。【点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赤道板,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三、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1.写出下列细胞可能的名称A:_;B:_;C:_。,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或极体,精子、卵细胞或极体,2.写出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_、_交叉互换、_分离。_分裂、_分开。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差异(1)细胞质分裂方式精子形成过程:两次细胞质都是_。卵细胞形成过程:初级卵母细

3、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_,极体分裂时_。,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染色单体,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均等分裂,(2)生殖细胞数目精细胞:_卵细胞:_(3)是否变形(横线上填“经过”或“不经过”)精子的形成_变形。卵细胞的形成_变形。,4个,1个,经过,不经过,【点拨】均等分裂的除了精子的形成过程外,还有极体的分裂。不均等分裂的细胞若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初级卵母细胞;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次级卵母细胞。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四、受精作用1.概念:_相互识别、融合成为_的过程。2.实质:精子的_

4、与卵细胞的_融合。3.结果:受精卵中_与体细胞相同,其中一半来自_,另一半来自_。,卵细胞和精子,受精卵,细胞核,细胞核,染色体数目,父方,母方,【思维判断】1.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形成四分体;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只含有成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故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2.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但不同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析】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进入不同的细胞中,故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5、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故和有丝分裂相似。,3.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分析】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细胞相对大的为次级卵母细胞,相对小的为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也会发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4.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分析】交叉互换只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不会发生交叉互换。,5.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可以被称为同源染色体。(

6、)【分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在未分离之前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并非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因此,不能被称为同源染色体。6.受精作用可以激活卵细胞。()【分析】未受精时,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受精后,受精卵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因此可以说受精作用激活了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复制,不复制,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不分裂,分裂,2NN(减半),N2NN,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7、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无(0)有(4N)有(2N),有(2N)无(0),有(N对),无,2N4N2N,2NN(减半),2.一个细胞内的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染色体DNA,(1)染色体加倍:只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加倍,即着丝点分裂时。(间期时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加倍)(2)DNA加倍:只在间期DNA复制后加倍。(3)染色体和DNA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均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NA减半,而染色体数目与开始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4)减数分裂过程中DNA与染色体数目的比例关系,【技巧点拨台】精子和卵细胞种类和数目的计

8、算方法(1)1个含n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4个精子,2种类型。(2)1个含n对等位基因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1个卵细胞,1种类型。(3)1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经过减数分裂能形成2n种精子或卵细胞。,【典例训练1】(2011江苏高考)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此细胞中基因a的出现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4个染色体组,【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1)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2)精子和

9、卵细胞种类和数目的计算方法。2.解题关键:明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有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明确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的不同基因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选A。该细胞内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从基因来看,等位基因B、b已分离,因此该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由于该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图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的a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若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两个精子类型不同,分别为AB和aB,若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则产生的卵细胞

10、和极体的类型也不同,由于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个,因此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该细胞为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含1个染色体组,由此可知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互动探究】(1)若题干中的基因型改为“AABb”,该细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基因突变。分析:由于个体的基因型为AA,个体中没有a基因,因此细胞分裂图中新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2)此细胞的子细胞名称是什么?若此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分配不均等,那么它的子细胞名称又是什么?提示:精细胞或极体或卵细胞;卵细胞和极体。分析:由于该细胞内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并且等位基

11、因B、b已分离,因此该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因此,它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或卵细胞。若此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分配不均等,则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它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变式备选】如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A.有姐妹染色单体,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B.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C.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D.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解析

12、】选B。根据图和文字信息可知,细胞为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而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有姐妹染色单体,均没有姐妹染色单体;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的判断1.判断方法,一看染色体数,奇数,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偶数,减数第二次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存在),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无上述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

13、,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2.示例(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是否出现四分体细胞中是否具有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无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无,(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技巧点拨台】根据图形判断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技巧,(1)看“染色体峰值”。染色体数目最大为4N的是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最大为2N的是减数分裂。(2)看“DNA复制和分裂次数”。斜线代表DNA复制,竖直下降代表细胞分裂完成。因此斜线出现1次,而竖直下降2次的为减数分裂;斜线出现1次,而竖直下降1次的为有丝分裂。(3

14、)看“结果”。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或核DNA的数量与分裂前相等则为有丝分裂;若减半则为减数分裂。,【典例训练2】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形,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A:_,B:_。(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条。(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区间_。(6)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_。(7)甲图中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

15、_,形成的子细胞是_。,【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细胞分裂图的判断以及染色体和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的阶段划分。2.解题关键:(1)根据图中染色体变化判断出甲图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根据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判断出分裂过程中几个关键时期,如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末期。,【解析】(1)甲图中的A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侧存在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四分体分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乙图中曲线A表示DNA相对含量,曲线B表示染色体的相对含量。8处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说明进行了受精作用。(3)减数第二次

16、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之前存在染色单体,即区间16和911存在染色单体,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及产生的生殖细胞中。,(4)根据曲线可知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20条。(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区间34。(6)6和11共同点是染色体在现在的基础上暂时加倍,都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情况。(7)甲图中的B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将要减半。因为是雌性动物,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是一个极体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受精作用(3)1658(4)20(5)34(6)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且染色体数目加倍(7)

17、34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变式备选】如图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中的2和6表示两条Y染色体,则此图一定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图中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C.图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0、4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解析】选B。由图和图是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可知,细胞是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体细胞。图中上某位点有基因B,若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应该相同的基因不同了,可能是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变成了其等位基因。图细胞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含有4个DNA。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该生物2N=4,所以染色

18、体数最多时是有丝分裂后期,为8条。,【变式备选】下列是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可在该种雌性动物体内出现的细胞有_。(2)D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3)如果上图细胞都来源于动物的性腺,E细胞的名称是_。(4)该种生物产生的子代各个体间及子代与亲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上图_细胞关系密切。,(5)已知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如图所示该动物产生的卵细胞。请依据此图,在所给方框中绘出该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的图像,并注明染色体上的基因。,【解析】(1)A、B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只在雌性动物体内出现,D、E、F在雌性或雄性动物内都会出现。(2)D细胞处

19、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若是次级精母细胞,其子细胞是精细胞;若是极体,其子细胞是极体。(3)E细胞是有丝分裂,若来自性腺,只有性原细胞才能进行有丝分裂。,(4)该种生物产生的子代各个体间及子代与亲代间性状差别很大,主要是发生了基因重组(交叉互换、自由组合),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A、C中。(5)画图时注意染色体的大小及其携带的基因、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等。,答案:(1)A、B、D、E、F(2)精细胞或极体(3)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4)A、C(5)(注:染色体的大小及其携带的基因、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均要正确),受精作用1.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精

20、子头部进入卵细胞精子细胞核和卵细胞核融合受精卵。2.实质:精核和卵核融合的过程,因细胞质几乎都由卵细胞提供,因此,细胞质控制的性状与母本基本相同。,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1)配子的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存在自由组合现象,使不同的基因分到同一个配子中去。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半。(2)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是随机的,而且使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体细胞的数目。,(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既体现了遗传的稳定性,又体现了变异的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

21、的细胞核相互融合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和DNA的来源。2.解题关键:明确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精子,一半来自于卵细胞,而受精卵细胞质中的DNA绝大多数是由卵细胞提供的。,【解析】选A。两性生殖细胞成熟以后,精子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在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精子和卵细胞,但不是各占一半,因为精细胞在变形为精子过程中大部分细胞质都丢弃了,因此受

22、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大部分来自卵细胞。,【变式备选】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后代()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物质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解析】选D。有性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广泛的基因组合,增加了变异的概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的丰富来源是基因重组,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并不增加基因突变的概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使后代个体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但不是全部的

23、遗传物质;如果只考虑细胞核,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但考虑细胞质,则后代从母方得到的DNA多于父方。,教材实验原理步骤的应用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案例】(2009山东高考改编)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小鼠常被用于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染液、醋酸洋红(染)液、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1)取材:用_作实验材料。(2)制片: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3)观察:用显微镜观

24、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命题人透析】(1)实验成功的关键正确选用实验材料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这就要求我们把解题的目标对准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提供的“实验材料”中应选取小鼠的“睾丸”。(2)明确装片制作环节,把握减数分裂各期特点临时装片制作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a.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粘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b.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细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粘连物,使

25、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确定中期细胞的类型。睾丸内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因此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应该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标准答案】(1)(小鼠)睾丸(2)解离固定液醋酸洋红(染)液压片(3)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阅卷人点评】得分要点(1)必须体现“睾丸”。(2)必须是“解离固定液”;必须是“醋酸洋红(染)液”;必

26、须是“压片”。(3)必须全面体现“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失分案例(1)错答为“肾脏”或“肝脏”。(2)错答为“解离”;错答为“龙胆紫”;错答为“制片”。(3)答案不完整,如只答出“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1.同源染色体是指()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任意两条染色体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染色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解析】选D。同源染色体指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是相同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任意两条染色体、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2.(2

27、012衡阳模拟)下列细胞既含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B.C.D.,【解析】选C。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细胞内不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无同源染色体;DNA复制后,形成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即不存在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不存在染色单体,故既含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3.向日葵某细胞在形成花粉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34条,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四分体数为()A.34个

28、B.68个C.17个D.136个【解析】选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恢复到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即34条(17对),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17个四分体。,4.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D.四幅图可排序为,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解析】选D。图中的四个细胞中,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8条姐妹染

29、色单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无姐妹染色单体,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由此可以判断该生物正常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属于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阶段。,5.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D.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解析】选B。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DNA含量为4N,次级卵母细胞的前期、中期染色体数为N,后期染色体数为2N,DNA含量为2N,所以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后期染色体数目相等,而DNA含量一定不同。,6.如图曲线表示某

30、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处于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中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分裂的_数量变化。(2)图ae中与曲线、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3)细胞a、b、c、d、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曲线中一个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4)与体细胞相比,ae细胞中,核内DNA含量加倍的是_。(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_。,【解析】(1)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曲线代表染色体的数量变化,在阶段,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相比增加了一倍,故段为有丝分裂过程。(2)曲线、

31、位置相对应的细胞染色体数量在原水平上均加倍,说明细胞处于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从染色体的数量上看,为4n、为2n,则曲线、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e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b。,(3)从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看,ae分别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只能是四分体时期和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即a、d、e。曲线染色体数量减半,说明已经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处于时期的一个细胞内均不含同源染色体。,(4)该生物体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为2n,可知核内DNA含量为2n,核内DNA含量加倍为4n的细胞为a、d、e。(5

32、)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答案:(1)有丝染色体(2)e、b(3)a、d、e(4)a、d、e(5)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实验方法: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异常细胞的原因【理论指导】1.研究对象: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形成的原因。2.形成原理: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3.结果分析:(1)体细胞是AABB纯合类型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AABB,则形成原因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B类型,则形成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2)体细胞是AaBb杂合类型若形成的子细

33、胞是AAaaBb,则形成原因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B或Aab或ABb或aBb类型,则形成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B或AAb或ABB或aBB或aaB或aab或Abb或abb类型,则形成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典例分析】果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常常发生染色体不分开的现象,因此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并产生不同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格中各种性染色体组成方式的可能形成原因。,【分析】(1)XXX的可能形成原因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裂后

34、未分离,形成含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X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裂后未分离,形成含两条X染色体的精子。,(2)YO的可能形成原因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裂后未分离,形成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3)XXY的可能形成原因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裂后未分离,形成含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分裂,形成两个含XY染色体的精子。,(4)XYY的形成原因雄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裂后未分离,形成一个含两条Y染色体的精子。(5)X

35、O的可能形成原因若雌果蝇正常分裂,则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未正常分裂形成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若雄果蝇正常分裂,则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未正常分裂形成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拓展】(1)表现型为雄性可育的果蝇(XXY)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坐标曲线图该如何表示?提示:,分析:正常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8条,但雄性可育的果蝇(XXY)体细胞中染色体为9条,故绘制曲线图时要特别注意纵轴染色体数目。,(2)假设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由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正常卵细胞的几率是多少?提示:0。分析:1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若该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异常,将不能产生正常的卵细胞。,(3)若(2)小题中的“初级卵母细胞”改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改为“次级精母细胞”,几率又是多少?提示:1/2。分析:1个初级精母细胞能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若1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这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精细胞均异常,而另1个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正常的精细胞,因此,产生正常精细胞的几率是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