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2271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与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互联网与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与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与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6. 06 “三农”问题研究作者简介:张建云,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工程项目“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的前期成果(项目编号:2014mgchq029)。互联网与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张建云摘 要 互联网时代,建立在信息数据化基础上的信息的广泛流动、全民共享和便捷使用,使信息成为新的资源,根本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农业正在实现消费主导的生产与消费的一体化。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平台,电商农业实现了农产品买方和卖方的无缝连接,智慧农业使农业生产正在变成一项“事在人为”的科学

2、产业,绿色农业加快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互联网农业超越了传统工业化农业,使农业回归其以人为本的生产本质;拓展了农业的功能,丰富了农业的内涵,使农业成为高附加值的高效产业,必将吸引、聚拢众多优秀人才,根本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和农村的落后面貌;互联网农业注重体验的“小而美”的理念和模式指示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关键词 互联网,农业,生产方式,信息,数据中图分类号F320.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3492(2016)06 -0179 -07 当今时代,互联网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没有哪项科技成果能与之相比。互联网融入到社会的每个细胞,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和平台。作为百业之根

3、本,农业在互联网引发的风云变幻的变革中正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巨变,这个体现着人与自然最原始关系的古老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互联网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度普及,互联网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每一个细胞之中,万物互联、信息互通,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互联网何以具有如此神力?互联网的本质是建立在信息数据化基础上的信息的广泛流动、全民共享和便捷使用。无疑,信息数据化是互联网的核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以蒸汽技术为核心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以电力技术为核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其革命性主要是解决了生产的动力问题,而以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为基

4、础和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信息技术革命,则主要解决了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和分析等问题,从而极大地拓深了信息的含量,使人类从信息的经验时代进入到了信息大数据时代。971信息是主体对事物运动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动反映,属于意识范畴。在日常生活中,信息常常是指具有新内容的音讯、消息。信息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人的活动的最简单事实来理解。事实上,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为了生存,首先必须要通过自身的活动从外界获取物质资料,满足自身的自然需求。在人的活动即主体作用于对象的过程中,有两个条件至关重要,一是主体具有活动能力,二是主体掌握关于对象的相关信息。有能力的主体只有掌握了关于对象的属性、规律及相关信息,才能

5、决定自己的活动如何展开,如何才能取得最大效益。信息越准确,判断越准确,行动也就越会成功;相反,信息越少、模糊,判断越难,行动失败的概率也就越大。因此,信息对于人的活动成败至关重要,具有活动能力的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及相关信息掌握得越是全面、准确,人们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正确判断的那种能力也就越强,人的活动的自觉性、能动性也就越大,活动也越容易成功,人也就越自由。信息作为人的意识,作为认识,是从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在语言文字发明之前,信息是个体性的、暂时性的,一个人在活动中获取的再好、再重要的信息,也不容易传递给其他人,因此,其他人就不得不在自己的活动中重新获取相关信息。语言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

6、人类真正超越动物界、步入文明的开始。借助于概念、范畴,语言文字使人的认识超越了感官的当下局限性,突破了时空限制,使每个时代、每个人在实践中获取的信息都可以记录下来,传递给他人;每代人也总是在前人或者他人获取的信息成果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无疑极大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它使信息的载体摆脱了原始自然状态,进入到了技术传播时代。电力技术发明后,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和传播进入到电子时代,电话、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脑、手机等,超越了传统的纸制印刷品,信息的呈现也表现为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形式。但是,在互联网IT(信息技术)时代,软件和硬件均需购买,IT资源为购买者独享,信息的生产

7、、存储和传播仍然是相对封闭的,表现为单向、线性、分割式的层次化结构,信息表现为一种权力。而在互联网DT(数据技术)时代,互联网借助于“云”(即云计算+大数据)、“网”(即网络)、“端”(即终端、界面)等基础设施,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无限互通互联,并且把信息的计算、服务和应用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提供给公众,按照网站的访问量即流量来计价收费,使人们能够像使用水、电、煤气、电话等资源那样使用计算机信息资源。由此,互联网社会中人的活动与信息的创造、存储、传递和使用就直接相关,一切皆数据,一切连接一切,一切阻碍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壁垒全部被打破了,形成了去中心化、透明化和无边界的媒介传播形态,从而从

8、根本上打破了人类精神文化世界的鸿沟壁垒,表现出无限互联的融合化趋势。信息技术的每次突破,都是在逐步打破信息(数据)的封闭、僵化状态,提升其使用价值。随着信息(数据)技术的不断突破,及信息(数据)要素向人的生产和生活的不断渗透,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变得日益快捷、便利,信息越来越成为创新资源,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强劲力量。正如阿里巴巴集团马云所说:“在未来,经济将不再由石油驱动,而由数据驱动”;互联网无限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如果说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释放了人的体力,那这次技术革命释放了人的脑力:梦想、激情、想象力、科技信仰、创新冲动”信息(数据)要素向各个产业部门的不断渗透,打破了不同领域、不同区域

9、等的界限,消除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导致了成本的降低,生产与消费日益融合,新型分工合作形式不断涌现,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互联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全新时代,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正在接受互联网最新锐的改造和重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二、互联网对传统农业的颠覆性改造081 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序1。互联网对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最为根本的,就是实现了消费主导的生产与消费的一体化。人类社会一天不能离开生产,也一天不能离开消费。在传统模式中,由于信息封闭、不对称,生产与消费是相对独立、彼此分离的,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利润,

10、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消费;生产与消费之间隔着重重的批发、分销、配送等环节,产品要经过多个中介者:投机者、代理人、出口商、经纪人、转运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等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由此造成,一方面,商人等中介者没有参加商品的生产,但是也要分得利润,而且有时候是;额利润。恩格斯曾以“一包北美产的棉花”经过成千上万的中间人才到达用户手中为例,指出这是“人们的利益的背离引起了劳动力的巨大的浪费。”另一方面,每个人、每个生产组织都是单枪匹马地冒着风险在那里生产和消费,生产和消费很容易脱节,造成生产过剩的危机。在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从理论上讲中央管理机构可以统计社会需要,实现生产与消费一体化,但是事

11、实表明,不管主观多么努力,生产也总是滞后于需要,生产与需要经常脱节。没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力量支撑,单方面地、人为地去做这个工作是不可能真正完成的。造成生产与消费分离,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领域形成相对封闭板块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信息(数据)缺乏沟通、交流和共享,信息作为一种权力,是结构化、集中式、少量、零散、独占的。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采集、存储、分析等技术的不断提;,信息传递效率和信息量无限提升,互联网成为人类知识、信息沉淀的宝库,信息越来越公开、免费、共享、便捷,搜索引擎使人们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变得唾手可得,QQ、微信、微博等的互动功能可以使人们获取更精准信息。互联网根本改变了生产者

12、与消费者的关系,贯通了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中介者、商人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有形的市场不断萎缩,生产与消费日益融合为一体。一方面,以互联网为平台,生产者可以真正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社会需求情况和整个社会的生产情况等,极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无限提;生产的目的性,降低盲目性。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平台,消费者参与设计并决定生产成为可能和现实。商品生产的终极目的是为满足客户需要,产品应该如何只有客户才最有发言权。消费者的需要是极具个性化的,而互联网释放了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也催生了新的销售模式和生产方式,私人定制、个性化生产,基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式、柔性化生产颠覆了传统的生产

13、理念,生产回归到它本来的目的。同时,生产与消费的一体化,最终由支付环节实现;支付是交易的核心环节,只有支付完成才能实现交易。互联网时代,电子货币超越传统的金银、纸币,成为一般等价物。互联网支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交易瞬间完成,方便、快捷、安全、成本极低,使生产与消费一体化最终得以实现,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的融合,具有深远意义。农业是百业之根本,近几年来,互联网农业风起云涌,古老的产业为之一新。互联网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改变表明,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平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一)电商农业:互联网连接了农产品买方和卖方互联网农业始于电商。农产

14、品的特点是:品种繁多、数量庞大,且生鲜产品易腐易损,受季节性、地域性等制约。过去因为信息不对称,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产品流通的渠道权力严重倾向于中间环节:龙头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等等,农户基本没有话语权,消费者更是被动参与。菜贱伤农,农民吃亏;菜价过;,消费者吃亏。但是,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农产品信息平台的崛起,为从根本上解决顽疾开出了良方。农产品信息平台将海量的农业信息汇聚一起,农产品价格和供求关系等情况一目了然。互联网直接连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省去了重重经销渠道和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使生产者受益,使消费者受18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07页。益。如

15、今,网上销售农产品已成燎原之势,“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要购物,先百度”,农产品网络经销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根据农产品生鲜易腐易损等特点,当前农产品电商的网络销售,或者通过加强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或者走品牌化路线,增加附加值;或者打通产业链,降低采购成本等等来实现营利。农产品电商模式包括:原产地直销模式、品牌化模式、预售模式、全产业链模式等等。原产地农产品直销模式,即通过各类电商平台,将农产品从原产地直接发货到消费者所在地,建立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互动平台,促进信息对称。品牌化模式也称为“聚粉”模式,因为食物不仅仅具有功能性,还有文化性,农产品企业迎合文化消费,聚拢粉丝,增加其附加值

16、,形成品牌效应。预售模式即借助于互联网,在农产品成熟之前即在网上热卖,待收到订单、农产品成熟之后,即采摘、包装、发货,这样即能让消费者品尝到新鲜产品,又大大降低了库存风险、生产成本和损耗。全产业链生态圈模式,“从田间到餐桌”,原产地直供,全过程监管,提;农业产业链的效率,等等。当前,电商农业的关键是物流,生鲜农产品对物流的速度要求非常;,物流的速度更依赖于畅通的交通,有时实在难满足。此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及电商团队人才缺乏等问题,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我国电商农业还存在很多问题,面临诸多困难,但已是大势所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方向。(二)智慧农业:大数据信息技术融入现代农业生产过程随着

17、互联网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正在变成一项“事在人为”的科学产业,向着生态、安全、;效的目标模式不断迈进。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养殖业、渔业等等产业形式。大数据信息技术在种植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于遥感技术等物联网,实现农作物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远程控制,通过对育种、土壤分析、精准播种、病虫害分析、施肥撒药、收割存储等等全过程各环节的实时动态监测,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在养殖领域,通过互联网构建养殖全程控制平台,实现养殖生态、病害防治、精细饲养,减少养殖风险,降低能耗。通过数据进行科学管理,提;劳动效率。借助于互联网,不仅可以调控农业生产,还可以记录分析农业种养过程

18、和流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分析数据,实现综合调控和管理,实现农业的有序、;效发展。大数据互联网在农业服务方面的应用更是为生产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过去我国农资行业(以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四大品类为代表)流通环节繁多,交易成本较;,质量无法保障,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农资服务互联网化则极大降低了中间费用,消除了假冒伪劣的生存空间,提;行业效率。互联网平台特有的比价、信息搜索、金融服务等功能,让农民购买农资更加方便,并可追溯供应链,查寻产品生产商,以保证品质和售后服务。同时,农机电商还可以将线上销售、融资租赁与线下的售后服务、农技指导等结合起来,解决农民购

19、买农机资金压力大、不会使用等实际问题,提;农业服务水平。大数据互联网提供的供需信息则为农业生产按需供给、计划生产提供了实质性帮助。农业生产的关键是要根据市场需要来决定农产品生产的品种和数量,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准确把握需求脉搏,这是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也是传统农业生产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因为农产品生产的特点是数量大、个性强,变化多端,且又生鲜易腐易损,要准确及时把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媒体才经常有某种蔬菜或者水果滞销、农民血本无归的报道。互联网解决了这个问题,消费者的需求被大数据精确细化,网站页面上的订单数量及预定情况、专业网站的行情分析等等,会比较准确地表明消费者对什么产品情有独钟,以及对

20、同一款产品的需求应该有多少,依据这些信息,生产者就可以预测投资的机会和可能的风险,从而大大降低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风险,提;生产效率。(三)绿色农业:互联网加快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升了农产品品质281绿色即安全、健康、环保、;效,是现代人对农产品的核心要求。传统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优质耕地资源和清洁水源等日益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需要实现向现代生态农业模式转变。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绿色化。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主要是通过网络监控,实现智能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等等,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并通过不断创新立体生态农业种植技术等,提升农产品内在品质。

21、绿色农业不是要退回到古代的原始农业中去,原始农业产量低,不能养活众多人口,并不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现代生态农业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之下,是在利用自然规律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使农业生产既能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互联网解决了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产品生产链条的透明化是恢复人们对农产品信任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办法,这在传统农业中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课题,互联网农业以其强大的线上交流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互联网农业通过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从而构建起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把握食品生

22、产、加工、运输的来龙去脉,这样,就为农产品定制了“身份证”和“履历表”,沿着供应链建立起来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就可以消除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只需扫描产品二维码,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各环节,全部信息就会显现出来,从而起到根本性的监控作用。由此,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就有了技术保障。互联网对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最根本的就是它建立了一个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话、交流的平台,消费者吃到好的食物或者不好的食物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交流体验,并提出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要求,而生产者就可以倾听用户的需要,了解用户的特征,用心去打造极致的产品。如沱沱工社(有机食品网上超市)追求的“不求规模最大,但求品质最好”

23、的经营价值观,就受到大批消费者喜欢。三、互联网农业的深远意义与未来方向互联网从诞生到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仅仅经历了几十年时间,互联网农业也是刚刚开始。但是,互联网直接连接了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消除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形成了消费主导的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它指示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一)互联网农业超越了传统工业化农业,使农业回归其以人为本的生产本质传统的自然农业因为产量低、劳动强度大等而被现代工业化农业所取代,工业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极大提;了劳动生产率,提;了农产品产量,使大量贫困人口摆脱了饥饿。但是,传统的工业化农业生产以追求粮食等农产品产

24、量为目的,大量施用化肥、喷撒农药,由此,一方面,导致土壤、水等被污染,土地板结、土壤退化;另一方面,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品种单一,品质下降,不能满足人们品味多样化的现实需要;并且严重的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且不说农药对农作物的毒害,激素鸡、青霉素猪等等,更是背离了人的健康安全的最基本要求。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健康安全的需要,吃到无毒无害食物,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最基本要求。其次,填饱肚子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当这一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对食物的多样化需要就产生了,这时,食物多样化的需要不仅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一种情感需要和文化需要。当前在我国,模仿型、功能性食品消费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性

25、的消费已成主流趋势。这些需要都是传统的工业化农业生产所不能胜任的。互联网农业超越了传统的工业化农业,借助于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一方面,农业生产实现了智慧生产,从生产过程中气候、土壤、水质等环境数据的科学分析,到农产品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电子标签的全程监测,都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从而保证人们食物健康安全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生产者能够准确把握风云变幻的市场需求,及时更新迭代农产品品种,并按照消费要求决定产量,以最适合的时间、种植最适合的作物、生产最适合消费的产品,丰6人们的生活。由此,互联网农业生381产围绕着消费而展开,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多样性、个性化需要为唯一目的,从

26、而使农业生产回归了它的本来目的。(二)互联网农业拓展了农业的功能,丰富了农业的内涵,彰显了农业本来价值农业生产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必须与自然界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过程,“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财6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通常都与生产食品所需要的劳动和费用的减少成相等的比例。”在人的所有基本需要中,吃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早期所从事的劳动的全部内容。正是在农业生产长时间积累基础上,人类实践才又有了新的探索,才有了工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更;级的产业;更;级的产业在农业基础上产生,又必然会返回到农业,以其先进

27、技术和理念促进农业发展,并在与农业相融合、相统一过程中,获利持续发展的力量。农业生产是人类存在的最基本活动,也是人类实现自身发展的最基本平台,因此,农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有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审美功能、生态功能。但是,传统农业模式只看到农业保证食物供给的功能,把工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与农业相分离,只着眼于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实现农业的经济功能,把农业看成是弱质、低效的夕阳产业。互联网农业根本改变了这一切。在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一切皆数据,大数据贯通了所有领域,连接了不同区域,消除了信息交流的鸿沟壁垒,把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领域绑在了一起。一方面,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行业的既有规则和运营模式,更加;

28、效、全面、市场更大,经营农业不仅是生产食物,也可以是为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或者用于休闲、观光、教学、观摩、健康、养生,或者为了生态建设,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为一体。另一方面,人们购买农产品不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更是一种体验和精神享受。而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一个人的饮食购买与消费体验都能够以各种数字化的方式分享在网络中,使体验、品味和欣赏不再是个体化、偶然性的活动,而是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一种普遍行为。由此,消费体验的过程也成为了一种产品,体验过程的感受、分享等所带来的满足感比产品本身的满足感更强烈,它激起了人们对未知未历事物的探讨和追求,对更加理想的产品和境界的追求。由此,互联网农业贯

29、通了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拓展了农业的功能,丰6了农业的内涵,使农业成为有着无限发展前途的真正的朝阳产业。(三)互联网农业培养、吸纳优秀人才,振兴农村经济,推动城乡一体化在传统发展模式中,农村和农业最缺少的就是优秀人才。我国农村“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的现状,已经使解决农村农业人才匮乏问题成为最为迫切的难题。有人才能有一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作为保证人民最基本生活需要的核心产业,如果仅靠老人和孩子来完成,实在是勉为其难。青壮年劳动力年6力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绝对中坚力量。互联网农业将根本转变农村人才匮乏局面。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减轻了农业劳

30、动强度,农活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劳累局面,不是人的体力而是智力因素日益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互联网击碎了产业之间的鸿沟壁垒,拓展了农业功能,深化了农业内涵,使农业成为有着远大前途的朝阳产业。从事农业生产,不仅是生产作为食物的农产品,而且也是生产为人们欣赏、体验和享受的艺术品。人们品尝“褚橙”,不仅是品尝其酸甜度1: 18的味道,更是在品味人生,感受跌到人生低谷的75岁老人的创造力所带给人的震撼。而褚橙之所以广为人知,正是互联网的力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从事农业不再是单纯出于挣钱的目的,而且也是出于兴趣与爱好,出于把个人的才能凝结而成的创意变为现实的目的,这无疑是对人生价值的最好实现,是幸

31、福人生所追求的最;境界。由此,在互联网时代,在广大农村,围绕48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347页。种植和养殖等,各种休闲旅游农业、教育示范农业、生态涵养农业,文化创意农业、观赏农业、阳台花盆农业等等,不仅产业附加值;,而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而自由发展,这无疑是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互联网大农业的根本之处。互联网农业大平台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更能创造出精彩生活,喜欢农业的人们自然会心向往之。互联网农业把真正热爱农村这块土地、精通农业技术的人才吸引到农村,并且留在农村,使农业成为;效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安身立命的保证和奋斗发展的平台。当年6力强、有知识、有

32、才能的人越来越多地涌入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互联网必将根本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腾飞。有了产业支撑,再通过政府加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化供给力度,必然促进农村与城市文明的靠拢和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真正实现。(四)互联网农业适合我国复杂国情,指示未来农业方向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复杂国情,首先就是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众多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人口多了最大的麻烦首先就是吃饭问题,所以粮食在中国是天大的事情。其次,我们国家地域广大,各个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文、地理、自然条件、气候特点等决定了当地农村农业传统、农民技术专长等都各不相同。山东寿光靠蔬菜起步,既是因为这里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适

33、合,也因为这里的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黑龙江农垦一望无际的稻海豆田,也是当地地理和气候等条件决定的;北京京郊都市农业依托京城的优势是无人能及的;而江西赣州的6含有硒元素的红色土壤,是脐橙美名传四方的根本原因。人口众多,需要就多,个性化的需求千差万别;地域广大,地理、自然条件等多种多样,农业生产条件就千差万别。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单纯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工业化农业生产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要超越传统工业化农业,确立新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互联网农业的意义,首先确保粮食安全。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在粮食供给上,我国必须要立足于国内农业发展,立足于自己解决,自力更生,否则

34、这一重要的战略物资出现短缺,必然会受制于人。互联网农业立足于农业自身的发展,深挖农业发展潜力,提供丰6多彩的农产品,丰6人们的生活。其次,互联网农业能够就地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人口众多,一方面是农业发展需要人,另一方面是传统城市化和工业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遇到大城市病、失地农民问题、农民工问题等诸多困难。以互联网农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能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传统城市化和工业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真正成为劳动力的蓄水池。最后,我国土地资源情况复杂,大量的山地、丘陵等不能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必然要求进行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生产。同时,十三、四亿人

35、的因地区不同,食物喜好各不相同,北咸南甜,差别极大,要满足这么多人的口味,也必然要求多种经营,个性经营。互联网时代是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时代,“局部、碎片、个体的价值和活力,在互联网+ 时代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万物互联和信息爆炸带来的不是人的淹没,其实恰恰是人的凸显,每个人的个性更加容易被识别,消费者更灵活地参与到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中去,实现以人为本、连接到人、服务于人、人人受益。”互联网时代“小而美”模式细分市场,以满足某个群体认同的需求;摆脱纯粹卖货,注重商品带来的情感体验,以人为中心,把人本身作为财6之源,把发展看作循序渐进(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过程。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理念必然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责9编辑:刘俊沅581 马化腾等著: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农业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