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2172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0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6 卷 第 1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26 No.12010 年 1 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Jan. 2010 1现代农业产业工程 体系建设 方案 研究朱明,郭红宇,周新群(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北京 100125)摘 要 :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以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国农业产业支持体系 、 全面提升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的支撑能力为根本目标 , 以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为特色 , 以解决制约中国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 物质装备条件落后 、 产地加工手段 落后 、 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 生态环境恶化

2、和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作为重点 , 对农田基础设施 工程 、 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 工程 、 农产品产地加工储藏装备与设施 工程 、 农产品流通装备与设施 工程 、 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 工程 、 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装备与设施 工程 6 个领域开展系统集成研究 ,逐步形成中国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建设等农业工程领域发展与建设的技术路线 、 技术方案 、 建设模式 、 建设标准等基础性研究成果和关键集成技术 , 为现代农业工程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 为农产品高产 、 优质 、 高效 、 安全 、 生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关键词 : 农业 , 农业工程 , 可持续发

3、展 , 体系建设 , 实施方案 , 集成技术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10.01.001中图分类号 : S-01, F320.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6819(2010)-01-0001-05朱 明 , 郭红宇 , 周新群 .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 研究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26(1): 1 5.Zhu Ming, Guo Hongyu, Zhou Xinqun. Implementing scheme for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4、system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0, 26(1): 1 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 引 言中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 、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 农业已到了转变发展方式 、 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的重要阶段 , 迫切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 , 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建设基础支撑 , 切实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 近年来 , 党中央 、 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大幅度增加了农业投入 , 对于农业持续增产 、 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 从总体看 , 中国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

5、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稳的问题依然突出 。 同时 , 长期以来 , 中国农业建设和投资项目长期存在小 、 杂 、 散 、 乱和重复建设等问题 1-3。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 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 根据 中 国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要求 , 围绕强化农业物质基础 、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 推动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 以加快建设和完善 中 国现代农业产业支持体系 、 全面提升 中 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的支撑能力为根本目标 , 以农业工程技术创 新和集成创新为特色 , 系统开展农田基

6、础设施工程 、 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工程 、 农产品产地加工储藏装备与设施工程 、 农产品流通装备与设施工程 、 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 、 现代收稿日期 : 2010-01-05基金项目 : 国家公益行业 ( 农业 ) 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 200903009): “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 朱 明 ( 1958), 男 , 研究员 , “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 ” 项目首席专家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 ( E041200016S), 主要从事农业机械 、 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工程发展方面的研究 。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 41 号 农业

7、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100125。Email: 农业公共服务装备与设施工程为重点的农业工程技术研究 , 构建起具有综合性 、 系统性 、 科学性 、 实用性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 , 为 中 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全面的工程技术支撑和可靠的工程科技保障 , 为农产品高产 、 优质 、 高效 、 安全 、 生 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1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的重要意义1.1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的需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提出与实施 , 极大 地 促进了农业科技资源的集聚与提升 , 有效地调动和激发 了 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 通过技术体系的建设

8、 , 创新 机制 , 集聚力量 , 抓住关键 , 突出重点 ,明确目标 , 与生产实际 结合更加 紧密 , 更加符合生产需求和农业科技工作的客观规律 。 通过从一个产品到一个产业的系统技术研究 , 必将有效解决一系列重大和生产迫切需要的农业科技问题 , 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但是 , 农业产业是一个综合系统 , 农业科研涉及方方面面 , 仅仅从产品研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产业发展问题 , 特别是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变的过程中 ,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产品生产基础设施 、 装备条件与工程建设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同样重要 , 相对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较雄厚基础和较强实力而言 , 为农业产业

9、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等服务的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显得非常薄弱和落后 , 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迫切需要 。 中国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建设刚刚开始 , 发展迅速 , 如果不能及时提供所需要的农业工程技术成果 , 不能科学地 、系统地提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 , 国家和各级政府 、 社会与企业以及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效益 将受到极大影响 , 并且很可万方数据2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年能造成投资浪费 。1.2 改变中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落后局面的需要中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稳的问题依然突出 , 成 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主要制约因素 。 主要

10、表现在 : 农田集中度低且地力逐年下降 ,农田有效灌溉率较低 , 难以支撑农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7; 农业机械化刚刚进入中期发展阶段 , 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 45.8%, 远低于发达国家 , 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8-10; 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对产品安全与效益及节能减排等提出了迫切的工程科技需求 11-12; 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 低 、 基础弱 ,农产品原料品质难以保证 , 每年农产品收获后损失达数百亿元 , 加工增值潜力巨大 13-16; 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尚未 建立 , 农民卖难问题依然突出 , 农产品优质优价还没有得 到充分体现 17; 农产品生

11、产环境状况仍在恶化 , 外部对农业的污染和农业对外部的污染互相渗透 , 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18-19; 农业公共服务尚不到位 , 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的后劲 20。 上述农业工程科技和建设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1.3 整合农业工程科技资源 、 推进农业工程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 , 中 国农业建设 和投资项目长期存在小 、杂 、 散 、 乱和重复建设等问题 , 缺乏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支撑 , 以及缺乏对全国农业工程建设全面系统研究和科学规划设计是主要原因之一 。 由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 2006 年工作年会总结报告可知

12、 , 目前从事农业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的单位已由 20 世纪末的不足 50 家发展到现在的 300 多家 ,从业人员由过去的约 3 000 人发展到现在的 7 000 多人 。虽然从业人员大幅增长 , 但他 们绝大多数从事的是具体项目和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 缺乏 对于中 国农业工程领域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研究 、 设计和把握 的专门队伍 。 对于农业工程关键技术 、 发展阶段 、 主要问题 、 发展趋势 、 实现途径 、 建设标准与模式等基础性研究非常缺乏 , 直接影响到农 业投资与项目安排的完整性 、 系统性和科学性 。再加上体制的原因形成 部门之间职能交叉 , 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突出 ,

13、有限的投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1.4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和部署的需要2007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 : “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 用现代 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 提高农业水利化 、 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 提高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 提高农业素质 、 效益和竞争力 。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 : “ 适应农业规模化 、 精准化 、 设施化等要求 , 加快开发多功能 、 智

14、能化 、 经济型的农业装备设施 , 重点在田间作业 、 设施栽培 、 健康养殖 、 精深加工 、 储运保鲜等环节上取得突破 。 ” 在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工程技术体系解决农业生产各环节技术性问题的基础上 , 顺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规律 ,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研究解决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产品生产 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等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同样重要 。2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 总体目标和主要原则2.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 根据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 围绕强化农业物质基础 、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 推动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

15、思路 ,以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支 撑 体系 、 全面提升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的支撑能力为根本 目标 , 以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为特色 , 系统开展农田基础设施 工程 、 种养业 生产装备与设施 工程 、 农产品产地加工储藏装备 与设施 工程 、 农产品流 通 装备 与设施 工程 、 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 与设施 工程 、 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装备 与设施 工程 六大领域为重点的农业工程技术研究 , 构建起具有综合性 、 系统性 、 科学性 、 实用性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工程 ( 技术 )体系 , 为中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全面的工程技术支撑和可靠的工程科技保障

16、。2.2 总体目标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 , 就是通过组成一支专门的研究队伍 , 以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的科技支撑 能力为目标 , 以农业工程技术集成创新为核心 ,把解决制约中 国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 物质装备条件落后 、 产地加工手段 缺乏 、 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 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作为重点 , 围绕 六大 重点领域开展整体性 、 系统性 、 基础性和经常性的研究工作 。 逐步形成中 国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建设的关键技术 、 技术路线 、 建设模式 、 建设标准等基础性和工程性技术成果 , 定期提出建设规划建议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议并服务于规划

17、编制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 通过研究成果的集成化 、 模块化 、 标准化和工程化 , 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 由经验型向科学化提升 , 由分散型向系统化整合 。 使生物技术 和工程措施得以更加紧密地结合 , 与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相配套 , 共同 为 中 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支撑 。2.3 主要原则2.3.1 以系统研究为重点农田基础设施 工程 、 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工程 、农产品产地加工储藏装备与设施工程 、 农产品流通装备与设施工程 、 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 、 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装备与设施工程 六大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建设工程领域是一个涉及多专业 、 多学科

18、、 多部门的综合系统 , 必须以整体的意识 、 整合的方法 、 系统研究 、 共同推进 、 协调发展 , 构建横向联结 、 纵向贯通 、条块结合 、 功能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工程 ( 技术 ) 体系 。2.3.2 以集成创新为核心紧紧围绕六大农 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建设工程领域 , 综合运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 、 农业生物技术 、 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 组织万方数据第 1 期 朱 明等 : 现代 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 研究 3专家队伍针对六大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建设工程领域开展关键工程技术与模式集成研究和建设方案 、 建设标准与规程规范等协同研究 。2.3.3

19、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现代农业产业工程 ( 技术 ) 体系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 、 应用于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 , 可以为各级政府 、 企业与农民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条件建设提供基础性技术依据和技术方案 、 建设模式 、 建设标准与规程规范等 。2.3.4 以与技术体 系结合为特色技术体系主要解决有关产品的技术问题 , 工程体系主要解决区域性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的问题 , 即 农业工程化的问题 。 两者以农业产业价值链为纽带实现全面融合 。通过组织团队 、 聚集技术人才和工程人才 , 建 设 2 个体系 , 有利于综合提升 中 国现代农业价值链 。2.3.5 以稳定的经费支持为保障农业工程基础

20、性研究缺乏 , 主要原因是缺乏专项支持 , 经费渠道不稳定 , 难以开展持续性的研究 , 提供持续性的成果 。 要首先从满足中央政府制定农业投资与建设政策需要的角度设计研究方向与重点 , 并建立相对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 。 同时 , 要加强与其它农业专 项的有机衔接 , 避免重复交叉 ,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的主要 任务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研究两大系统 , 主要内容见 图 1。图 1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任务框图Fig.1 Fram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ystem3.1 工程技术研究“ 工

21、程技术研究 ” 主要以服务农业产业为目标 , 以农业工程技术为主体 , 以集成创新为特色 , 紧紧围绕 六大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建设工程领域开展系统 、 集成研究 , 收集有关基础数据和 信息 , 形成有关技术成果 、技术方案和模式标准等 。1) 农田基础设施 工程 : 主要集成土地平整与集中 、灌溉与排水 、 机井与农电 、 田间道路与农田林网 、 旱地雨水利用与坡耕地改造 、 现代灌溉技术等工程技术 , 形成各类农田基础设施与装备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 、 建设模式 、 建设标准与规程规范等 。2) 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 工程 : 主要集成农业机械化工程 ( 田间作物生产机械化及配套设施 )

22、 和设施农业工程 ( 设施园艺 、 集约化养殖 、 水产养殖等设施与装备 )方面的技术 , 形成各类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建设的技术方案 、 建设模式 、 建设标准与规程规范等 。3) 农产品 加工储藏装备与设施 工程 : 主要集成主要农产品 ( 粮食 、 油料 、 果蔬 、 畜产品 、 水产品以及特色农产品 ) 产地加工工程 ( 干燥 、 清选 、 分级 、 预冷等 )和农产品储藏工程 ( 储仓 、 冷库 、 保鲜库 ) 等方面的技术 , 形成各类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安全储藏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 、 建设模式 、 建设标准与规程规范等 。4) 农产品流通装备与设施 工程 : 主要集成农产品交易市场体

23、系建设工程 、 农产品物流 ( 专用运输车 、 农产品冷链运输网等 ) 体系建设工程 、 农产品交易物流质量控制与监测工程和农产品交易物流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技术 , 形成各类农产品快捷 、 高效 、 安全交易与流通的工程 建设模式 、 建设标准与规程规范等 。5) 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 工程 : 主要集成循环农业 、 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 、 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工程技术 , 形成各类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设施与装备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 、 建设模式 、 建设标准与规程规范等 。6) 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装备与设施 工程 : 主要集成农业信息化工程 、 农业重大

24、疫病防控工程 、 农业灾害防减工程 、 农产品质量安全 ( 检测 ) 工程 、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工程等方面的工程技术 , 形成各类项目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 、 建设模式 、 建设标准与规程规范等 。3.2 工 程建设研究以工程技术研究成果为基础 , 运用经济学 、 社会学 、市场学 、 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系统工程原理 , 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方位 、 全过程所需基础设施和相关技术的整合分析 , 对各种模式 、 方法和方案进行比较研究 , 开展规划理论与方法 、 建设标准与定额等方面的研究 , 提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议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议 , 并在此基础上 , 根据各类需求 , 参

25、与编制各类工程建设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实施 。1) 建设战略研究 : 根据国民经济需求 、 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业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 开展农业投资与建设调查与研究 , 提出政策建议 ,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 建设规划研究 : 在区域规划 、 产业规划 、 工程项目规划和规划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开展调查与研究 , 提出规划方法和规划建议 。3) 建设标准与定额研究 : 按照六大工程领域建设内万方数据4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年容 , 与相关工程领域专家一 起 , 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和定额调查与研究 。4) 建设项目设计方法研究 : 开展项目建议书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初步设计等的编制方法研

26、究 。5) 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 : 对重点工程规划或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 在此基础上 , 对今后的规划与项目建设提出修正性意见和建议 。4 近期工作重点遵循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 , 按照 中央关于扩内需 、 保增长 、 调结构的工作部署 ,围绕稳粮 、 增收 、 强基础 、 重民生 , 把国家重大需求和农业部中心工作作为切入点 , 先行开展以下工作 。4.1 开展有关农业工程建设内容的基础研究和模式标准研究2009 年 7 月 , 国务院通过了 全国新增 1 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 2009 2020 年 ) 。 规划提出了 “ 改造中低产田 ” 和 “ 提升

27、农业机械化水平 ” 等 六 大粮食增产的重要技术路线 , 并强调了统筹实施水利骨干工程 、基本农田 、 农业机械化体系 、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仓储物流和粮食加工能力等 八 大工程建设 , 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 生产区 产粮 大县建设成为田间设施齐备 、 服务体系健全 、 仓储条件配套 、 区域化 、 规模化 、 集中连片的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 。 针对全国新增 500 亿 kg( 1 000 亿斤 ) 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拟先期开展以下 3 方面工作 。1) 基本农田建设研究 : 分区域深入研究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 解决由于部门分割造成的目前土地整理 、农业综合

28、开发 、 中低产田改造 、 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 、 小型农 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现状不清 、 标准不一 、 重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2) 农机化模式研究 : 对 800 个县地理 、 地貌特征以及种植结构 、 方式等进行研究 , 提出各类地区的农业机械化 发展 ( 组合 ) 模式及配套条件 , 进一步解决农业机械的区域适用性问题 。3) 农户储粮技术与建设模式研究 : 开展产地农户科学储粮的模式和设施装备研究 , 切实解决粮食产后损失浪费的问题 。4.2 为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工程技术支撑2008 年 以来 , 农业部对现有渠道的农业建设项目进行了梳理 , 并根

29、据农业发展需要充实了新的内容 , 提出了实施标准农田建设 、 新一轮 “ 菜篮子 ” 工程 、 草原建设与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 、 农村废弃物资源利用工程和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条件建设工程五大农业工程建设的总体构想 。 针对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 拟对不同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模式 、 农业废弃物多种利用模式 、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模式以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装备配备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 , 在此基础上 , 不断优化项目建设内容 、 建设标准等 , 使有限的投资在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最大的 效益 。4.3 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1) 组织专家针对六大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

30、设领域的技术支撑状况与重大科技需求 、 建设现状与需求 、存在主要问题等展开调查研究 , 尽快摸清情况 、 找准问题 、 提出研究重点和对策建议 。2) 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领导下 , 对 “ 十一五 ” 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评价 , 为制定 “ 十二五 ”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规划提供依据 。3) 开展投资政策 、 规划方法 、 建设标准定额等方面的研究 , 尽快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 。5 结 论“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 ” 建设是一个系 统工程 ,是农 业工程科技领域和农业工程建设行业的重大机制创新 , 强调 科技与应用的直接对接 , 并首先服务

31、于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需求 , 具有特殊意义 。 该体系 通过对 农田基础设施工程 、 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工程 、农产品产地加工储藏装备与设施工程 、 农产品流通装备与设施工程 、 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工程 、 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装备与设施工程 主大工程 领域的发展阶段 、 主要问题 、 发展趋势和实现途径等进行梳理研究 ,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六大工程领域技术集成的研究成果 ,包括 技术选择与集成 、 建设标准与模式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成果 ; 根 据六大工程领域的技术集成研究成果 , 提出区域和产业发展 、 以及重点工程建设的规划建议 , 为现代农业工程建设提供重要 技术

32、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朱明 推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22(6): 192 196Zhu Ming.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ew socialistcountryside of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6,22(6): 192 19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2 朱明 我国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农

33、业产业化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03, 19(1): 7 10Zhu Ming.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cience andtechnologies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3, 19(1): 7 10. (in Chinesewith English abstract)3 刘成林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征及构建途径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7, 28(4): 472 475Liu Chenglin. Stu

34、dy on industry system of modernagriculture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07,28(4): 472 47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4 鞠正山 , 罗明 , 张凤荣 , 等 .我国区域土地整理的方向 J.农业工程学报 , 2003, 19(2): 6 11.Zhang Zhengshan, Luo Ming, Zhang Fengrong, et al.Developing trends of regional land consolidation

35、 in China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3, 19(2): 6 11. (in Chinesewith English abstract)万方数据第 1 期 朱 明等 : 现代 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 研究 55 罗明 , 张惠远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 J 资源科学 , 2002, 24(2): 60 63Luo Ming, Zhang Huiyua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its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J. Resources Science,2002,24(2): 6

36、0 6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6 罗明 , 王军 中国土地整理的区 域差异及对策 J 地理科学进展 , 2001, 20(2): 97 103Luo Ming, Wang Jun. A study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landconsolidation in China and suggestionsJ. Progress inGeography, 2002,20(2): 97 10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abstract)7 鹿心社 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 J 农业工程学报 ,

37、2002, 18(1): 1 5Lu Xinshe. General strategy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2, 18(1): 1 5. (in Chinesewith English abstract)8 张桃林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重大问题研究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99 Chen Jian, Shi Junfeng, Li Yunwu. Present status anddeveloping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38、inSouthwest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3, 19(5):1 6.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10 白人朴 21世纪初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 J 中国农机化 , 2000, (6): 8 1111 梁银丽 , 陈志杰 , 王宗明 设施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16(S1): 32 3412 叶全宝 , 李华 , 霍中洋 , 等 我 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 J 农机化研究 , 2004, (5): 36 38Ye Quanbao, Li Hua, Huo

39、Zhongyang, et al. Installationagriculture and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in China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2004, (5):36 38.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13 魏益民 国外农产品加工与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J 中国食物与营养 , 2004, (4): 27 2914 崔明 , 沈瑾 , 李延云 , 等 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及其推广体系的建设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24(

40、10):274 278Cui Ming, Shen Jin, Li Yanyun, et al. Status of agriculturalproduct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of itspromotion system 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CSAE, 2008,24(10): 274 278.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15 佟玲 , 李成华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农机化研究 , 2005, (5): 11 15Tong Ling, Li C

41、henghua.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trend andstatu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in China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2005, (5):11 15.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16 耿思增 , 邱灶杨 , 王威 浅谈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重大装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C/2005年全国农产品加工 、 食品和包装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武夷山 :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分会 ,

42、 2005: 4 1117 黄祖辉 , 刘东英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 2005, (4): 49 53Huang Zuhui, Liu Dongying. Chinas logistics system for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ir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aspectsJ.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5, (4): 4953.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18 章力建 , 蔡典雄 , 王小彬 , 等 农业立体

43、污染及其防治研究的探讨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38(2): 350 357Zhang Lijian, Cai Dianxiong, Wang Xiaobin, et al. A study ofagricultural tridimension pollution and discussion on itscontrol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5, 38(2): 350357.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19 Cheng Xu. Innovative approach to utilizing

44、agro-organicwastes and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J. Transactions ofthe CSAE, 2002, 18(5): 1 6. (in English with Chineseabstract)20 王宾 , 赵阳 我国农业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 , 2008, 14(11): 18 20Implementing scheme for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engineering systemZhu Ming, Guo Hongyu, Zhou Xinq

45、u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Beijing 100125, China)Abstract: Aiming at acceler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comprehensive productivity and the infrastructure supporting capacity of national agriculture, featuring agriculture en

46、gineering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tegrated innovation, emphasizing on solving the agricultural problems such as weak infrastructure,backward equipment, poor processing methods, lagged marketing system, deteriorated producing environment and bad publicservice etc., moder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47、system carried on the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study in mainly six fields,including farmland infrastructure facility engineering, crop cultivating and animal raising facility engineering, agro-productslocal processing and storage facility engineering, agro-productscirculation facility engineering,

48、agro-environment protectingfacility engineering and modern agricultural public service facility engineering. The basal output such as technical routine,technical scheme, establishing model and constructing standards were formulated for national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facilityengineering develop

49、ment. The study provides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moder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the basement andguarantee for the higher productivity, better quality, higher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o-producing.Key words: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establish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