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管道安装工艺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203850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53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管道安装工艺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工业管道安装工艺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管道安装工艺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管道安装工艺作业指导书.doc(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业管道安装工艺作业指导书1 工艺流程1.1 管道施工流程图 本图为压力管道通用施工流程图,根据所施工的管道类型选择使用。施工技术准备技术培训材料验收施工设备机具质量检测设备合同签订工艺评定图纸会审方案编制交底管工培训焊工培训资格认定标记移植阀门试验材料合格确认设备准备机具 准备完好确认设备准备设备送检确认有效期开工报告及告知管沟测量放线管子检查、防腐测试管道基础施工支柱桁架加工管道坡口加工弯管加工绝缘法兰组装管道组装管道焊接焊缝质量检验焊缝返修热处理报告管沟开挖管道下沟前管沟检查管道下沟后标高测量管沟回填(中间交接)强度及严密性试验管道扫线接头防腐及防腐检查阴极保护、警示标志工程竣工验收支、

2、吊架安装桁架制作安装管道组装组对补偿装置安装管道、管组成件脱脂管道焊接焊缝质量检验焊缝返修热处理报告管道酸洗管道强度试验管道油冲洗严密性试验冲洗油化验吹扫及清洗管道涂漆记录涂层厚度检测管道防腐保温管道超压试验管道试运行安全阀最终调试管道冷热紧工程竣工验收1.2 管道预制程序施工准备材料领用管道表面除锈划线尺寸检查下料切割坡口加工焊口检查组对点焊检查焊口预热焊接外观检查焊后处理检验(尺寸、硬度、无损探伤)耐压试验防护标识。1.3 管道现场安装程序预制管段搬运现场管内清理配管支撑安装管段组对点焊检查(尺寸、焊口)焊口预热焊接外观检查焊后热处理检验(尺寸、硬度、无损探伤)管内清洗系统试压防腐保温。2

3、 材料检验2.1 材料标记应符合相应标准和合同的规定,标记内容应包括制造厂标记以及材料名称,下列管道组成件的标记还应包括材料炉批号或代号: (1) GC1级管道用管道组成件; (2) 按现行国家标准要求进行冲击试验的管道组成件; (3) 铬钼合金钢(螺栓材料除外)管道组成件; (4) 用于高温条件下的奥氏体不锈钢(H型)管道组成件; (5) 镍及镍合金、钛及钛合金管道组成件。2.2 材料应逐件标记,标记应清晰、牢固,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DN40的材料可采用标签或其他替代方法进行标记。2.3 材料应具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检验和试验结果,且具有可追溯性。(未包括

4、检验和试验结果的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仅限于GC3级管道组成件。2.4 设计文件规定进行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中应有低温冲击韧性试验报告。2.5 设计文件规定进行晶间腐蚀试验的不锈钢管子和管件,质量证明文件中应有晶间腐蚀试验报告。2.6 对于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的材料牌号、规格和外观质量,应进行逐个目视检查并进行几何尺寸抽样检查,目视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2.7 对于合金钢、含镍低温钢、含钼奥氏体不锈钢以及镍基合金、钛和钛合金材料的管道组成件,应采用光谱分析或其他方法进行材料抽样检查,抽样数量取每批(同炉批号、同规格,下同)的5%且不少于一个管道组成件。2.8 阀门壳体压力试验

5、和密封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用于GC1级管道的阀门,应逐个进行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 (2) 用于GC2级管道的阀门,应每批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 (3) 用于GC3级管道的阀门,应每批抽查5%,且不得少于1个。2.9 阀门壳体的试验压力应取1.5倍的公称压力,密封试验宜按公称压力进行,并满足以下要求: (1) 保压时间和密封面泄漏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2) 对于试验合格的阀门,应填写阀门试验记录; (3) 对不锈钢阀门进行水压试验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1%。2.10 经设计或业主同意,对于公称压力小于等于PN100,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600mm的闸阀,可随系

6、统进行压力试验,密封试验可采用色印方法。2.11 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设定压力对安全阀进行调试,每个安全阀的启闭试验应不少于3次,并应填写安全阀整定记录。2.12 带夹套的阀门进行夹套压力试验时,其试验压力应不小于1.5倍的夹套公称压力。2.13 GC1级管道中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的管子和管件以及输送极度危害介质的管子和管件应进行外表面磁粉或渗透检测。检测时每批应抽样5%,且不得少于1根(个),检测结果不得有线性缺陷。2.14 对于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的GC1级管道用高压螺栓和螺母,每批应抽取2根(个)进行硬度检验。2.15 对管道组成件进行抽样检查、检测或试验时,若有一件不合格

7、,可按原规定数量的两倍抽样,再进行检查、检测或试验;若仍有不合格,则该批管道组成件不得使用,或对该批管道组成件逐个进行检查、检测或试验,其中的合格者仍可使用。2.16 对管道组成件进行抽样检查、检测或试验时,应做好材料识别标记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2.17 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在施工过程中应妥善保管,不得混淆或损坏。如采用不锈钢和有色金属材料,则在储存期间不得与碳钢接触。暂不安装的管子、阀门和管件,应封闭管口。2.18 法兰密封面及密封垫片不得有影响密封性能的划痕、斑点等缺陷,否则应予修理或更换。3 管道制作3.1 切割与坡口制备3.1.1 碳钢、碳锰钢可采用机械加工方法或火焰切割方法切割和

8、制备坡口。低温镍钢和合金钢宜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切割和制备坡口。如采用火焰切割方法,切割后应采用机械加工或打磨方法消除热影响区。3.1.2 不锈钢、有色金属应采用机械加工或等离子切割方法切割和制备坡口。不锈钢、镍基合金及钛管采用砂轮切割或修磨时,应使用专用砂轮片。3.2 标记移植3.2.1 对于管道组成件,应尽量保存材料的原始标记。当无法保存原始标记时,应采用移植方法重新进行材料标识,材料标识也可采用管道组成件的工程统一编码。3.2.2 标记方法的采用应以对材料表面不构成损害或污染为原则,并应尽量避免降低材料的使用性能。低温钢及钛材不得使用硬印标记。当奥氏体不锈钢和有色金属材料采用色码标记时,印色

9、不应含有对材料构成损害的物质,如硫、铅和氯等3.3 弯管3.3.1 制作弯管时,应根据管子材料性能、输送流体工况和管子弯曲半径,采用适当的弯曲工艺和装备。3.3.2 制作弯管可采用热弯和冷弯两种方法,铁基材料的冷弯温度应不大于材料的相变温度(A1),热弯温度应大于材料的最大相变温度(A3)。3.3.3 当采用焊管制作弯管时,焊缝应避开受拉(压)区。3.3.4 弯管的不圆度、褶皱和减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GB/T 20801的要求。3.4 板焊管3.4.1 板焊管的制造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3.4.2 制作和安装公称直径不小于400mm的板焊管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除

10、设计另有规定外,板焊管的单根长度应不小于5.3m,且环向拼接焊缝应不多于2条,相信筒节纵缝应错开100mm以上。 (2) 同一筒节上的纵向焊缝应不大于2条,纵缝间距应不小于200mm。 (3) 对于有加固环的板焊管,加固环的对接焊缝应与管子纵向焊缝错开,其间距应不小于100mm,加固环距管子的环焊缝应不小于50mm。 (4) 板焊管的周长及管端直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纵缝处的棱角度应不大于壁厚的10%加2mm,且不大于3mm。 (5) 对接焊缝的错边量应不大于壁厚的25%,且纵缝的错边量应不大于3mm。 (6) 锅炉、压力容器级钢板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负偏差应不大于0.25mm;其他钢

11、板用于制作板焊管时,应符合相应板焊管标准的规定。 (7) 板焊管的直度允差应不大于其单根长度的0.2%,其余尺寸允差应符合相应板焊管标准的规定。 (8) 板焊管制作过程中应防止板材表面损伤。对有严重伤痕的部位应进行修磨,使其圆滑过渡,且修磨处的壁厚应不小于设计壁厚。 (9) 板焊管的焊接、焊后热处理和检验、检查应符合本章的相关规定。 (10) 板焊管应逐根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本章的相关规定。3.5 斜接弯头3.5.1 斜接弯头制作应符合设计或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GB/T 20801的规定。3.5.2 斜接弯头的焊接接头应采用全焊透型式。3.5.3 公称直径大于1000mm

12、时,斜接弯头的周长允许偏差应为6mm;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0mm时,斜接弯头的周长允许偏差应为4mm。3.6 翻边接头3.6.1 翻边接头的加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GB/T 20801的规定。3.6.2 焊接后应对翻边部位进行机械加工或整形。密封面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法兰标准的规定。外侧焊缝应进行修磨,以不影响松套法兰内缘与翻边的装配为原则。3.6.3 扩口翻边后的外径及转角半径应能保证螺栓及法兰的装配,翻边端面与管子中心线应垂直,垂直度允差应不大于1。3.7 夹套管3.7.1 夹套管的加工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内管管件应使用无缝管件或无缝对焊管件,但不得使用斜接弯头。内

13、管焊缝应经无损检测及试压合格后,方可装配外管。3.7.2 外和与内管间的间隙应均匀,并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焊接支承块。支承块应不妨碍夹套内介质流动和内管与外管的胀缩,其材质应与内管相同。支承块与弯管起弯点距离宜为0.5m1.2m,直管段上支承块间距宜为3m5m。3.8 支吊架3.8.1 管道支吊架的形式、材质、加工尺寸及精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支吊架的现场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7116.1和设计文件的规定。3.8.2 管道支吊架的组装尺寸与焊接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制作后应对焊缝进行目视检查,焊接变形应予以矫正。所有螺纹连接均应按设计要求予以锁紧。4 焊接4.1 焊接工艺评定和

14、焊工技能评定所有管道承压元件的焊接,包括承压件与非承压件的焊接,必须采用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并由合格焊工进行施焊。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技能评定应分别符合JB 4708 及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的规定。4.2 焊接材料4.2.1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及焊接用气体)使用前应按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查和验收。焊接材料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和包装标记。4.2.2 焊接材料的储存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室内应保持干燥、清洁,相对湿度应不超过60%。4.2.3 库存期超过规定期限的焊条、焊剂及药芯焊丝,应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复验应以考核焊接材料是否产生可能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

15、为主,一般仅限于外观及工艺性能试验。但对焊接材料的使用性能有怀疑时,可增加必要的检验项目。规定期限自生产日期始,可按下述方法确定:(1) 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或说明书推荐的期限;(2) 酸性焊接材料及防潮包装密封良好的低氢型焊接材料为两年;(3) 石墨型焊接材料及其他焊接材料为一年。4.2.4 焊条的烘干规范可参照焊接材料说明书。焊丝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除油、除锈及清洗处理。4.2.5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焊接材料的识别标记,以免错用。4.3 焊接环境4.3.1 焊接的环境温度应能保证焊件的焊接温度和焊工技能不受影响。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GB/T 20801.

16、4的规定。4.3.2 焊接时的风速应不超过下列规定,当超过规定时,应有防风设施:(1) 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氧乙炔焊:8m/s;(2) 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2m/s。4.3.3 焊接电弧1 米范围内的相对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铝及铝合金焊接:应不大于80%;(2) 其他材料焊接:应不大于90%。4.3.4 当焊件表面潮湿、覆盖有冰雪、雨水以及刮风期间,焊工及工件无保护措施时,应停止焊接。4.4 焊前准备4.4.1 坡口制备(1) 坡口加工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GB/T 20801.4的规定。坡口表面应光滑并呈金属光泽,热切割产生的熔渣应清除干净。(2) 坡

17、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典型的对接接头坡口型式和尺寸见下图。图4.4.1 典型的对接接头坡口型式和尺寸(3) 当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对坡口表面要求进行无损检测时,无损检测及对缺陷的处理必须在施焊前完成。4.4.2 清理焊件坡口及内外表面,应在焊接前按下表要求进行清理,去除油漆、油污、锈斑、熔渣、氧化皮以及加热时对焊缝或母材有害的其它物质。表4.4.2 焊件坡口及其内外表面的清理材 料清理范围mm清理对象清理方法碳钢、低温钢、铬钼合金钢、不锈钢10油、漆、锈、毛刺等污物手工或机械等方法铝及铝合金50油污、氧化膜等有机溶剂除油污化学或机械方法除氧化膜铜及铜合金20钛及钛合金、

18、镍及镍合金504.4.3 组对(1) 对接接头的组对应符合以下规定l 对接接头的组对应内壁齐平,内壁错边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焊接工艺规程或下表的规定。表4.4.3 管道组对内壁错边量材 料内壁错边量钢不大于壁厚的10%,且小于或等于2mm铝及铝合金壁厚小于或等于5mm小于或等于0.5mm壁厚大于5mm不大于壁厚的10%,且小于或等于2mm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不大于壁厚的10%,且小于或等于1mml 不等壁厚的工件对接时,薄件端面的内侧或外侧应位于厚件端面范围之内。当内壁错边量不符合上表规定或外壁错边量大于3mm时,焊件端部应按下图进行削薄修整。端部削薄修整不得导致加工后的壁厚小于设

19、计厚度td。(1) T2-T110mm (2) T2-T110mm (3) T2-T15mm外侧齐平 (4) T2-T110mm (5) T2-T110mm内侧齐平 (6)内外侧均不齐平注1:用于管件时,如受长度限制,图(1)、(4)、(6)中的15角可改为30。图4.4.3-1 不等壁厚对接焊件的端部加工(2) 支管连接接头的组对应符合以下规定:l 安放式支管的端部制备及组对应符合图4.4.3-2中(a)、(b)的要求。l 插入式支管的主管端部制备及组对应符合图4.4.3-2中(c)的要求。l 主管开孔与支管组对时的错边量应不大于m 值见图4.4.3-2中(a)、(b),必要时可堆焊修正。g

20、 根部间隙,按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 m 错边量,其值应不大于3.2mm或0.5b (取较小值),其中b为支管名义厚度。图4.4.3-2 支管连接接头的组对(3) 组对间隙接头的根部间隙应控制在焊接工艺指导书允许范围内。(4) 除设计文件规定的管道预拉伸或预压缩焊口外,不得强行组对。需预拉伸或预压缩的焊接接头,组对时所使用的工卡具应在整个焊缝焊接及热处理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拆除。(5) 焊件组对时应垫置牢固,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焊接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4.4.4 定位焊缝(1) 定位焊缝焊接时,应采用与根部焊道相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并应由合格焊工施焊。(2) 定位焊缝的长度、厚

21、度和间距应能保证焊缝在正式焊接过程中不致开裂。(3) 根部焊接前,应对定位焊缝进行检查。如发现缺陷,处理后方可施焊。(4) 焊接的工卡具材质宜与母材相同或为JB 4708 中的同一类别号。拆除工卡具时不应损伤母材,拆除后应将残留焊疤打磨修整至与母材表面齐平。4.4.5 焊接设备焊接设备及辅助装备等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安全可靠,仪表应定期校验。4.5 焊接的基本要求4.5.1 焊缝(包括为组对而堆焊的焊缝金属)应由经评定合格的焊工,按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指导书(WPS)进行焊接。4.5.2 除工艺或检验要求需分次焊接外,每条焊缝宜一次连续焊完,当因故中断焊接时,应根据工艺要求采取保温缓冷或后热等防

22、止产生裂纹的措施。再次焊接前应检查焊层表面,确认无裂纹后,方可按原工艺要求继续施焊。4.5.3 在根部焊道和盖面焊道上不得锤击。4.5.4 焊接连接的阀门施焊时,所采用的焊接顺序、工艺以及焊后热处理,均应保证不影响阀座的密封性能。4.5.5 不得在焊件表面引弧或试验电流。设计温度-20的管道、淬硬倾向较大的合金钢管道、不锈钢及有色金属管道的表面均不得有电弧擦伤等缺陷。4.5.6 内部清洁要求较高且焊接后不易清理的管道、机器入口管道及设计规定的其他管道的单面焊焊缝,应采用氩弧焊进行根部焊道焊接。4.5.7 规定焊接线能量的焊缝,施焊时应测量电弧电压、焊接电流及焊接速度并作记录。焊接线能量应符合焊

23、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4.5.8 规定焊缝层次时,应检查焊接层数,其层次数及每层厚度应符合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4.5.9 规定层间温度的焊缝,应测量层间温度,层间温度应符合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4.5.10 多层焊每层焊完后,应立即进行清理和目视检查。如发现缺陷,应消除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焊接。4.5.11 规定进行层间无损检测的焊缝,无损检测应在目视检查合格后进行,表面无损检测应在射线照相检测及超声波检测前进行,经检测的焊缝在评定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焊接。4.5.12 每个焊工均应有指定的识别代号。除工程另有规定外,管道承压焊缝应标有焊工识别标记。所采用的标记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规定。对无法直

24、接在管道承压件上作焊工标记的,应用简图记录焊工识别代号,并将简图列入交工技术文件。4.6 焊缝设置管道焊缝的设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便于焊接和热处理,且应符合下列规定,但夹套管除外。(1) 直管段上两对接环焊缝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 时,应不小于150mm;当公称直径小于150mm 时,应不小于管子外径。(2) 管道环焊缝距离弯管(不包括弯头)起弯点不得小于100mm,且不得小于管子外径。(3) 管道环焊缝距支、吊架净距应不小于50mm。需热处理的焊缝距支、吊架不得小于焊缝宽度的5 倍,且不得小于100mm。(4) 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当不可避免而必须在焊缝上开孔或

25、开孔补强时,应对以开孔中心为中心的开孔直径1.5 倍或补强板直径范围内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确认焊缝合格后,方可进行开孔。补强板覆盖的焊缝应磨平。4.7 角焊缝4.7.1 角焊缝(包括承插焊缝)可呈凹或凸形,焊缝尺寸应符合下图的规定。(a)凸形等边角焊缝 (b)凹形等边角焊缝(c)凸形不等边角焊缝 (d)凹形不等边角焊缝注1:等边角焊缝的焊脚尺寸为焊缝最大内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股长,焊缝厚度为0.7 倍焊脚尺寸。注2:不等边角焊缝的焊脚尺寸为内切于焊缝截面的最大直角三角形的股长。图4.7.1 角焊缝的形式和尺寸4.7.2 平焊法兰或承插焊法兰的填角焊缝应符合图4.7.2-1的规定。其它承插焊接头的

26、最小焊接尺寸应符合图4.7.2-2的规定。(a) 双面角焊 (b) 法兰面角接及背面角焊 (c) 承插焊法兰注:Xmin 取直管名义厚度的1.4倍或法兰颈部厚度两者中的较小值。图4.7.2-1 平焊法兰和承插焊法兰的角焊缝t计算厚度;Cx取1.25t和3mm中较大者。图4.7.2-2 除法兰外的其他承插焊接头的最小焊缝尺寸4.8 支管的焊接连接支管与主管的焊接连接应符合图4.8所示的支管连接焊缝形式和下述焊缝尺寸的规定:(f) 对接式注:tc 填角焊缝有效厚度,取0.7b或6.4mm中的小者。b支管名义厚度。h主管名义厚度。r补强圈或鞍形补强件的名义厚度。tminb或r,取小者。图4.8 支管

27、连接的焊接接头形式4.8.1 安放式焊接支管或插入式焊接支管的连接,包括整体补强的支管座,应采用全焊透的坡口焊缝,盖面的角焊缝厚度应大于等于填角焊缝有效厚度,见4.8(a)和(b)。4.8.2 补强圈或鞍形补强件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补强圈应采用全焊透的坡口焊缝连接到支管上,盖面的角焊缝厚度应大于等于填角焊缝有效厚度见图4.8(c)和(d)。(2) 鞍形补强件与支管连接的填角焊缝厚度应大于等于0.7 tmin见图4.8(e)。4.8.3 补强圈或鞍形补强件外缘与主管连接的角焊缝厚度应大于等于0.5r见图4.8(c)、(d)和(e)。4.8.4 补强圈和鞍形补强件应与主管、支管很好地贴合

28、。应在补强圈或鞍形补强件的高位(不在主管轴线处)开一通气孔用于焊缝焊接和检漏时的通气。补强圈或鞍形补强件可采用多块拼接组成,但拼接焊缝应与母材等强度,且每块拼板均应开通气孔。4.8.5 应在支管与主管的连接焊缝检查和修补合格后,再进行补强圈或鞍形补强件的焊接。4.9 焊缝返修4.9.1 返修前应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返修措施。4.9.2 补焊应采用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并由合格焊工施焊。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应与原焊接要求相同。4.9.3 同一部位(指焊补的填充金属重叠的部位)的返修次数超过两次时,应重新制定返修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返修。4.9.4 返修后应按原规定的检验方法

29、重新检验,并连同返修及检验记录(明确返修次数、部位、返修后的无损检测结果)一并记入交工技术文件。4.9.5 要求焊后热处理的管道,应在热处理前进行返修。如在热处理后进行焊接返修,返修后应重新热处理。4.10 焊接检验4.10.1 目视检查(1) GC2、GC3级管道100%的纵缝应进行目视检查,但国家现行标准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GB/T 20801有规定的除外。(2) 焊缝目视检查比例应符合表4.10.1的要求,应对每一焊工或焊接操作工所焊的焊缝进行目视检查。表4.10.1 检查等级、方法和比例a检查等级a检查方法焊缝类型及检查比例/%对接环缝角焊缝b支管连接c目视检查100100100磁粉

30、/渗透100d100100射线照相/超声波100100e目视检查100100100磁粉/渗透20d2020射线照相/超声波2020e目视检查100100100磁粉/渗透10d10射线照相/超声波10目视检查100100100射线照相/超声波5目视检查10100100a 根据业主或工程设计要求,可采用较严格检查等级代替较低检查等级。b 角焊缝包括承插焊和密封焊以及平焊法兰、支管补强和支架的连接焊缝。c 支管连接焊缝包括支管和翻边接头的受压焊缝。d 对碳钢、不锈钢及铝合金无此要求。e 适用于大于或等于DN100的管道。 (3) GC1级管道还应对所有制作和安装的焊缝均应进行100%目视检查。4.1

31、0.2 焊接接头目视检查应按表4.10.2的规定。表4.10.2 焊接接头目视检查质量验收标准检查等级缺陷类型对接环缝纵缝b角焊缝支管连接对接环缝纵缝b角焊缝支管连接对接环缝纵缝b角焊缝支管连接对接环缝纵缝b角焊缝支管连接对接环缝纵缝b角焊缝支管连接表面线性缺陷aAAAAAAAAAAAAAAAAAAAA表面气孔AAAAAAAAAAAAAAAAAAAA外露夹渣AAAAAAAAAAAAAAAAAAAA咬边AAAABABBBABBBABBCABB余高DDDDDDDDDDDDDDDDEEEE符号说明:A(缺陷范围):无明显缺陷; B(咬边深度):1mm和TW/4; C(咬边深度):1.5mm和TW/4

32、或1mm; D(焊缝余高):TW(mm)(见注2) 高度(mm) 6 1.5 613 3.0 1325 4.0 25 5.0 E(焊缝余高):范围为上述D相应值的1.5倍。注1:两个极限数值用“和”分开时,其中较小的数值为合格值;两组数值用“或”分开时,则较大的数值为合格值。注2:TW是对焊接头中两个连接件厚度较薄者的名义厚度。 A 线性缺陷包括裂纹、未焊透、未熔合。 B 纵缝包括直缝和螺旋缝。但规范有说明的除外。4.10.3 焊接接头无损检测(1) 焊接接头表面无损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l 检查比例应不低于表4.10.1和表4.10.3的规定。表4.10.3 制作过程中纵缝检查方法和检查比例纵

33、向焊接接头系数 W目视检查/1%射线照相/超声波/%0.851000.90100101.00100100注:规范有规定的纵缝除外l 有再热裂纹倾向的焊接接头应在焊接及热处理后各进行一次表面无损检测。l 验收标准按JB/T 4730规定的级合格(PT 或MT)标准。(2) 焊接接头的射线照相检测和超声波检测l 检查比例应不低于表4.10.1和表4.10.3 的规定,抽样检查时,固定焊的焊接接头不得少于检测数量的40%。l 管道的名义厚度小于或等于30mm 的对接环缝应采用射线照相检测,名义厚度大于30mm的对接环缝可采用超声波检测代替射线照相检测;当规定采用射线照相检测但由于条件限制需改用超声波

34、检测代替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l 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验收标准为: 环焊缝的检测应符合JB/T 4730-2005对压力管道环焊缝的检测要求,纵焊缝的检测应符合JB/T 4730-2005对锅炉和压力容器对接焊缝的检测要求,角焊缝及T型接头的超声波检测也应符合JB/T 4730-2005对锅炉和压力容器角焊缝及T型接头的检测要求; 100%射线检测的焊接接头按JB/T 4730-2005的级合格,抽样或局部进行射线检测的焊接接头按JB/T 4730-2005的级合格; 100%超声波检测的焊接接头按JB/T 4730-2005的级合格,抽样或局部进行超声波检测的焊接接头

35、按JB/T 4730-2005的级合格。l 管道的公称直径500mm时,对每条环缝应按表4.10.1的检查比例进行局部检测。管道的公称直径500mm 时,可根据环缝接头数。按表4.10.1的检查比例进行抽样检测。凡进行检测的环缝,应包括其整个圆周长度。l 被检焊缝的选择应包括每个参加产品焊接的焊工或焊接操作工所焊的焊缝,同时也应在最大范围内包括与纵缝的交叉点。当环缝与纵缝相交时,应包括检查长度不小于38mm 的相邻纵缝。(3) 局部无损检测的焊接接头位置及检查点应由建设单位或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选择或批准。4.10.4 无损检测工艺参见第五章相关内容。5 预热及热处理5.1 预热一般技术要求5.

36、1.1 预热的必要性以及预热温度应在焊接工艺规程中规定,并经焊接工艺评定验证。5.1.2 当用热加工法切割、开坡口、清根、开槽或施焊临时焊缝时,亦应考虑预热要求。5.2 预热温度5.2.1 各种材料所要求和推荐的最低预热温度见表5.2.1。若环境温度低于0,表5.2.1中的推荐温度即为规定的预热温度。5.2.2 不同预热要求的材料焊接时,应符合表5.2.1中的较高预热温度要求。5.2.3 需要预热的多层(道)焊焊件,其层间温度应不低于预热温度。表5.2.1 预热温度母材类别较厚件的名义壁厚Mm规定的母材最小抗拉强度MPa最低预热温度规定推荐碳钢(C)碳锰钢(C-Mn)254901025全部80

37、全部49080合金钢(C-Mo、Mn-Mo、Cr-Mo)Cr0.5%134901013全部80全部49080合金钢(Cr-Mo)0.5%Cr2%全部全部150合金钢(Cr-Mo)2.25%Cr10%全部全部175马氏体不锈钢全部全部150a铁素体不锈钢全部全部10奥氏体不锈钢全部全部10a低温镍钢(Ni4%)全部全部958Ni钢、9Ni钢全部全部105Ni钢全部全部10铝、铜、镍、钛及其合金全部全部10a奥氏体不锈钢的层间温度宜小于150,马氏体不锈钢的层间最高温度为315。5.3 预热温度的测量5.3.1 预热温度应采用测温笔、热电偶或其它合适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以保证在焊前及焊接过程中达到

38、和保持焊接工艺规程中规定的温度。测量仪表应经计量检定合格。5.3.2 热电偶可用电容储能放电焊直接焊在工件上,可不必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和技能评定。热电偶去除后,应检查焊点区域是否存在缺陷。5.3.3 预热区域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距离应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 倍,且不小于25mm。5.4 中断焊接5.4.1 焊接中断时,应控制合理的冷却速度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对管道产生有害影响。5.4.2 再次焊接前,应按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重新进行预热。5.5 弯曲和成形后的热处理5.5.1 除弯曲或成形温度始终保持在900以上的情况外,壁厚大于19mm 的碳钢管弯曲或成形加工后,应按表5.5.1的规定进行热处理

39、。表5.5.1 热处理基本要求母材类别名义厚度mm母材最小规定抗拉强度MPa金属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min/mm最短保温时间h布氏硬度b碳钢(C)、碳锰钢(C-Mn)19全部无196006502.41200合金钢(C-Mo、Mn-Mo、Cr-Mo)Cr0.5%19490无19全部6007202.41225全部4906007202.41225合金钢(Cr-Mo)0.5%Cr2%13490无13全部7007502.42225全部4907007502.42225合金钢(Cr-Mo)2.25%Cr3%和C0.15%13全部不要求13全部7007602.42241合金钢(Cr-Mo)3%Cr10%和C0.

40、15%全部全部7007602.42241低温镍钢(Ni4%)19全部无196006401.21马氏体不锈钢全部全部7307902.42241铁素体不锈钢全部全部无奥氏体不锈钢全部全部无187双相不锈钢全部全部a1.20.5a 对于双相不锈钢钢管,是否应进行焊后热处理不做具体规定,但热处理应符合材料标准要求。b 硬度要求应符合规范规定。设计有规定时,碳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可按本表取值。5.5.2 公称直径大于100mm或壁厚大于13mm 的碳钢、碳锰钢、铬钼合金钢、低温镍钢管弯曲或成形加工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热处理。(1) 热弯或热成形加工后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完全退火、正火、正火加回火或回

41、火热处理;(2) 冷弯或冷成形加工后的热处理应符合表5.5.1的规定。5.5.3 要求进行冲击试验的材料在冷成形或冷弯后,其成形应变率大于5%者应按表5.5.1的要求进行热处理。5.5.4 高温使用的奥氏体不锈钢以及镍基合金,冷、热弯曲或成形后应按表5.5.4进行热处理。表5.5.4 高温使用的材料弯曲、成形后的热处理要求b材料类别及使用条件成形应变率%热处理与否设计温度小于675的奥氏体不锈钢及镍-铁-铬合金(800H、800HT)热弯或热成形15固溶处理设计温度大于等于675的奥氏体不锈钢(H级)及镍-铁-铬合金(800H、800HT)热弯或热成形10a固溶处理奥氏体不锈钢及镍基合金(800H、800HT)冷弯或冷成形按设计规定a 采用管子扩口、缩口、引伸、墩粗时,成形应变率为本表规定值的一半。b 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为20min/25mm或10min,且取其中的较大值。5.5.5 成形应变率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GB/T 20801的要求。5.5.6 有应力腐蚀倾向的管道以及对消除应力有较高要求的管道,弯曲或成形加工后的热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5.6 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