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精选.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1893897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2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精选.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作为一名特地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沟通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学问的讲解词。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欢迎阅读与保藏。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1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开化寺建于公元559年(北齐天保二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寺后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蒙山大佛开凿的年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依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另一种观点依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

2、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探讨者依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重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公元559年(天保十年)。隋朝仁寿年初,开化寺中新建佛阁以爱护大佛,并改名为净明寺。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曾来此礼佛,并将寺名改回开化寺。另一说李渊礼佛是在称帝之前,礼佛回去后当夜梦化佛满空,毫光数丈,登基后李渊将寺名改为开化寺。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唐高宗李治巡幸并州,与皇后武则天同游童子寺、开化寺,童子寺佛像高一百七十多尺,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李治与皇后、妃嫔、宫人施舍了许多珠宝、财物、衣服。公元844年(唐会昌四年),开化寺佛阁在唐武

3、宗灭佛中废毁,蒙山大佛遂暴露在风雨中。公元895年(唐乾宁二年),盘踞并州的河东节度使、后来追封后唐武皇帝的晋王李克用参拜蒙山大佛后,命人重建开化寺佛阁。历经五年,佛阁最终建成。公元945年(后晋开运二年),镇守太原的北平王、后来的后汉高祖刘知远到开化寺焚香礼佛后,出资重修佛像和佛阁,留有苏禹圭所撰重修蒙山开化寺庄重阁记。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2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爱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

4、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觉,发觉时佛头已不知所终,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峻。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一般尺计算约合今63米。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其次大佛,论年头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碑刻也应在此处。2022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爱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22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2022年8月10日,大佛景区改制后门票价格正式开启每张70元。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3蒙

5、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处,始凿于北齐高洋帝天保二年(551),距今已有1400多年,其开凿时间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可谓历史久远;蒙山大佛凿刻时,“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费时25载,佛像高63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10米,可谓规模雄伟,堪称天下第一佛。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便起先在此建立寺院。南北朝隋唐时期,净土宗始祖昙鸾、高僧慧瓒、以及净土宗开宗三祖师之一的道绰等一代高僧,都曾在此弘扬佛法。在那很长一段时期,晋阳地区高僧云集,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而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则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在海外,特殊是日本、韩国及

6、东南亚佛教界,都将蒙山大佛称为“交城蒙山大佛”,因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的玄中寺就是佛教净土宗心目中公认的祖庭。其实,佛教净土宗的早期道场就在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因为年头久远,才有了海外佛教界所称的“交城蒙山大佛”之误说。而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认为其历史悠久居中国佛像之首。大佛所在的寺院,原是东魏所建的大庄重寺。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名“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寺后大岩为大佛和建立上、下二寺。大佛经过五个皇帝,历时25年最终凿成。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传闻,隋末李渊做太原留守时,参拜蒙山大佛的当晚梦见“化佛满空,毫光

7、数丈”,以为祥瑞,从而坚决了起兵反隋的决心。李渊当皇帝后的唐武德三年(620),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巡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及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官长“速庄重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用了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特制袈裟两件,派专使驰快马飞送并州,给大佛披上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天下。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

8、(945),北平王刘知远留守晋阳,再次重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重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一时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国庙,在百姓眼中至灵至宝,倍受尊崇。其社会和历史地位可见一斑。这令中国蒙山大佛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显得尤为光鲜灵异!中国蒙山大佛自问世以来,倍受皇家关宠,僧众宠爱,为弘扬和传播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觉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饱受战火损毁和大自然风霜雨雪的剥蚀后,最终在元朝之末阁倾像塌,大佛的头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经崩落。从今,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

9、和大阁遗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残砖和泥沙之中,不为后人所知。显赫了八百年的“蒙山大佛”从今埋没六百余年。史籍中曾记载蒙山大佛便已“荡然无存”。上世纪80年头,在太原南郊文化馆工作的王剑霓参与地名普查时刻意找寻失踪多年的大佛。王剑霓的祖父王建屏曾任抗战时期山西佛教会会长,是山西佛协会创始人。王剑霓从小就从祖父那里听过许多蒙山大佛的故事。为找寻蒙山大佛,王剑霓踏遍了整个晋源的西山地区,甚至差点失足掉落悬崖,最终在蒙山发觉了五代后晋北平王刘知远重修蒙山开化庄重阁记的残碑。而他最终认定当地寺底村的“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1983年,王剑霓在地名学问杂志上发表文章“晋阳西山大佛”遗迹找到了,引起了中国考古界

10、和佛教界的轰动。自从1980年蒙山大佛被发觉以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蒙山大佛赐予了高度关注,并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对大佛进行修复爱护和开发。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样一尊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摩崖石刻大佛,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无法比拟的,文化探讨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是世界摩崖石刻艺术中的精品。湮没在尘土中的大佛端坐于蒙山南麓的石崖之间。宽大的胸肩、修长的双臂从两侧石崖中呼之欲出,残缺的半截佛身仍旧传达着令人震撼的庄重使命。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4蒙山大佛景区,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西北的开化沟内,毗邻晋祠、天龙山、龙山、太山、古晋阳城、晋阳湖等景区,山体雄浑,松柏成荫,溪水潺潺

11、,鸟鸣幽谷。蒙山大佛(古时又称“晋阳西山大佛”)座落于蒙山北峰,远观山似一尊佛,佛似一座山,为释迦牟尼坐像佛。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史书记载高200尺(唐尺,约合今63米),比西方认为的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羊”大佛高10米,略低于四川乐山大佛,但开凿时间却早162年,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有准确纪年的开凿最早的巨型石刻佛像。大佛所处的开化寺,历来是晋阳地区的佛教中心。从北齐到元,历代统治者都大加修建,膜拜有加。北齐历时24年建成,北齐书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官内”。重修蒙山开化寺庄重阁记记载,李渊以唐国公身份“至此瞻礼,夜梦化佛,满室毫光数丈”。法苑珠林载,显庆末

12、年(661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瞻礼开化寺大佛,大敕珍宝财物,由内宫为大佛制袈裟。南北朝时,佛教高僧即现在日本最为兴盛的佛教净土宗师昙鸾,曾在开化寺(时称并州大岩寺)钻研佛法,继昙鸾大师后弘扬净土业的道绰禅师,最初也在此处精研经典。目前,蒙山大佛恢宏宏伟,开化寺庄重肃穆,诵经之音袅袅萦耳,溪水潺潺、鸟鸣幽谷,初步向世人展出“佛山”的从前风貌,受到海内外宗教界和旅游界的广泛关注,起先显现出极强的吸引力。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5台骀神庙是张氏祖祠。唐林宝元和姓纂和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皆载黄帝子少昊青阳生挥,为弓正,始制弓矢,赐姓张氏,为张氏之祖。尔雅释诂:“正”即“长”。“弓正”即“弓长”,合

13、起来便是“张”。明、清张氏族谱记载:“始祖挥公受封之国在山西太原府太原县。挥生昧,昧生台骀”,“庙在太原县尹城里”,所居张氏“尹城派,天下通派之祖也”。尹城里即今王郭村。王郭村西五里有天龙山,东麓神仙峁下有青阳河,古有青阳庙,祀张氏先祖少昊青阳,有张孟谈配享。战国初,张孟谈相赵襄子抗智伯解晋阳之围,功成身退,隐于“负丘”,即此。南有张氏祖茔,张家坟沟。再南为南峪,有张三丰墓。王郭村内有明、清张氏民宅古建、张家巷等,皆张氏古迹。台骀不仅是一位早于大禹的治水人物,受到后人的敬重,他还是张氏先祖。台骀神庙张氏祖祠无疑是海内外张氏寻根谒祖的圣地。主要公园:迎泽公园是太原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迎泽大街

14、中段,全园总面积70余公顷,其中迎泽湖约占三分之一。园内布局基本按地形划分,分为北湖景区、中部景区、南部景区和南湖景区。动物园位于新建北路中段东侧,占地面积50多公顷,公园中心为龙潭湖,它是山西惟一的专业性动物园,是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儿童公园位于市中心的海子边,旧称文瀛湖,是太原最早的公园。森林公园位于尖草坪区大同路南段,是太原目前面积最大的公园,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汾河公园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态景观公园,通过四道橡胶坝及复式河槽实现三级蓄水,呈现出一幅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的画面。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6今日一早,我们全家就来到了位于晋源区金胜乡寺底村的蒙山大佛旅游区。最终要一睹为快了,

15、车刚一停下,我就迫不及待地向景区跑去。一踏入景区,一股大自然的气息就迎面扑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顿觉神轻气爽。呈现在眼前的是茂密葱郁的树林,各种各样叫不上名的野花,还有就是一条澄澈见底的小溪。听着水声,伴着美景,就像走在了人间仙境,我就是那欢乐的小精灵。顺着小溪往山上走,没觉得有多累时,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广场,在广场的正前方是一大段台阶,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我的心也越来越激烈了,立刻就要望见蒙山大佛了。怀着这样期盼的心情最终走完了最终一个台阶,“哇”一个好大好大地佛像就在我的面前,他那宽宽的双肩,高大的身躯,慈爱的面容都那么让人心灵为之振动。人们都从见到他的惊异中转变为清寂,静静地欣赏他

16、的宏伟,为他的恢弘气概所震撼。这真是世界摩崖石刻艺术中的精品。我举起像机拍下了这一奇观,我要拿回家好好地品尝,并且告知我相识的人,让他们也快快来这里看看。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7晋阳湖:在太原市董菇村一带,距市区三公里,湖水面积4.8平方公里,为太原热电厂冷却循环水。晋阳湖水由汾河西干渠引入,水质良好,水深平均四米,最深处八米,夏季最高水温达33度,冬季为8至15度。常年不结冰。太原市政府已经确定兴建晋阳湖公园。占地面积11.2平方公里。公园规划为环湖绿带、水上乐园、垂钓区、文化消遣区、植物公园、度假村、野营区、狩猎场、生活服务区等九大区域。第一期工程是填筑沿湖堤坝,植树造林,修筑沿湖马路。同时配

17、备游艇、钓鱼等游乐设施。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乃至华北面积最大的湖水公园。张氏祖祠台骀庙:张氏祖祠台骀庙,晋祠圣母殿南侧和晋祠东南一公里许王郭村之东北各有一座。台骀是开拓太原最早的人。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说黄帝之子金天氏少昊青阳有裔孙,叫昧,任治水官,生两个儿子,叫允格、台骀。台骀能继父职,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泽。大泽也称晋泽,经台骀治理后,人们始处太原,故又称台骀泽,即今晋祠之东盛产晋祠大米的大片稻区,誉为“北国江南”。台骀治水有功,受到帝颛顼嘉奖,封于汾川,为汾河之神。台骀是一位早于大禹的大禹式治水人物,后人建庙祭祀,即台骀神庙。晋祠台骀由明代东庄高汝行所建,据说缘由有二:一、高氏东庄地处台骀

18、泽之西畔,东庄百姓首获其利;二、高汝行任浙江按察副使赴浙拒倭,途中涉江遇风浪,而救其脱险者,自称叫台骀。为感神恩,修建了台骀庙。王郭村台骀神庙始建无考,据史、志载,早在唐代就有此庙,唐大中六至九年( 852855),河东节度使卢钧,“不欲称名”,改“汾水川祠”。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封“昌宁公”,又称“昌宁公祠”。宋真家天禧四年(1020),封“灵感元应公,赐额宣济”。明洪武七年(1374)重修。清顺治六年(1649),毁于兵火。嘉庆十七年(1812),又受汾水漫淹。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仅建正殿三间,东西耳房、厢房各五间,山门、钟鼓二楼及西偏院一所。之后失修,殿宇倾圮,古木被代,庙

19、院荒芜,只有台骀神像为村民爱护至今,藏于原废正殿改修的平房内,现在庙址东西39米,南北37米,总面积1248平方米。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8“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又是一个端午季节,正是游玩避暑好时候,我们全家去晋源区的蒙山大佛游玩。一路上,我坐在观光电瓶车上,像一只欢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转瞬间,就到了半山腰,走下车来,放眼望去,只见一条曲曲折折的小石路通向了一尊巨大的佛像。远远望去,就像在云端似的。我们顺着小山路往上爬,中夏的美景尽收眼底。小路两旁,小草碧绿一片,小树已能成荫,各种野花红的、白的、紫的开得到处都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路上形态多样的手工音乐盒子。它是用木头制作的,有的

20、像蘑菇房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苹果,从那里发出的音乐令我心情愉悦。到了山顶,爬上高高的台阶,一尊巨大、宏伟的石头佛像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出名的“蒙山大佛”。我们全家在大佛下留下了华蜜全家照。多开心的一次游玩啊!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9傅山书法碑林公园:傅山书法碑林公园,位于太原市迎泽大街迎泽桥东南,汾水之滨。公园占地二万二千多平方米,建有一进四院仿明清建筑。园内回廊、池水、石山、亭阁,一派古色古香。各种建筑多以傅山书写的条幅题名,如园内人工湖池,按傅山题写的“得造花香”命名为“得香池”。另有承颜堂、鼎臣殿等大型殿堂建筑。傅山不仅是杰出的思想家和宏大的爱国者,而且也是闻名的书画艺术大师。他的书法从晋唐

21、入手,上溯篆籀,博采诸家之长熔于一炉,真草隶篆行各体无所不精。为继承和发扬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山西傅山书法探讨会广泛收集整理了傅山书法中的大部巨帧墨迹,并摹勒石上,在碑林公园室内外竖起一百八十四块书法石碑。现在还在接着收集刊刻中。整个傅山书法碑林公园气概宏大阔广,古朴高雅,是繁华城市中难得的一处“山林野趣”之地。晋阳湖:在太原市董菇村一带,距市区三公里,湖水面积4。8平方公里,为太原热电厂冷却循环水。晋阳湖水由汾河西干渠引入,水质良好,水深平均四米,最深处八米,夏季最高水温达33度,冬季为8至15度。常年不结冰。太原市政府已经确定兴建晋阳湖公园。占地面积11。2平方公里。公园规划为环湖绿带、水上

22、乐园、垂钓区、文化消遣区、植物公园、度假村、野营区、狩猎场、生活服务区等九大区域。第一期工程是填筑沿湖堤坝,植树造林,修筑沿湖马路。同时配备游艇、钓鱼等游乐设施。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乃至华北面积最大的湖水公园。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10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峻,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巳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一般尺计算约合今6

23、3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头,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时在六世纪。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其次大佛,论年头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重寺。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

24、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重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时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重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

25、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行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智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重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今埋没六百余年。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

26、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当仍在其处,共处当有大量埋藏物。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还需清理发掘。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11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前,于后晋自运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阁,名曰“庄重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将高200尺石刻大佛,庇盖于内,同时建“雁塔蜂台”,修“鹿苑鸡园”。大阁凌云,气概非凡,豪华之极。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庄重阁”等建筑塌毁,从今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残砖、碎石、泥沙之中。明晋恭王朱棡镇守太原,重修开化寺,实际是只修了前寺院,即现在的开化寺,后寺

27、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为后人所知。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觉大佛遗迹。1982年顺势探究“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实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宽约8丈,头部尚未找到,仅现找到的颈部高达五尺,真经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整个大佛还有待发掘现已露面佛身及其四周发觉的.建筑遗迹,经与史籍记载相吻合。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史学界的关注。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峻,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巳不存

28、在了”,“仅遗乱石而已”。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一般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头,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时在六世纪。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其次大佛,论年头则是世

29、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重寺。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重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时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重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之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

30、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的时候,大阁虽然失修破败,然而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行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智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这一次重修的庄重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

31、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今埋没六百余年。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12今日一早,我们全家就来到了位于晋源区金胜乡寺底村的蒙山大佛旅游区。最终要一睹为快了,车刚一停下,我就迫不及待地向景区跑去。一踏入景区,一股大自然的气息就迎面扑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顿觉神轻气爽。呈现在眼前的是茂密葱郁的树林,各种各样叫不上名的野花,还有就是一条澄澈见底的小溪。听着水声,伴着美景,就像走在了人间仙境,我就是那欢乐的小精灵。顺着小溪往山上走,没觉得有多累时,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广场,在广场的正前方是一大段台阶,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我的心也越来越激烈了,立刻就要望见蒙山大佛了。怀着这样期盼的心情最终走完了最终一个台阶,“

32、哇”一个好大好大地佛像就在我的面前,他那宽宽的双肩,高大的身躯,慈爱的面容都那么让人心灵为之振动。人们都从见到他的惊异中转变为清寂,静静地欣赏他的宏伟,为他的恢弘气概所震撼。这真是世界摩崖石刻艺术中的精品。我举起像机拍下了这一奇观,我要拿回家好好地品尝,并且告知我相识的人,让他们也快快来这里看看。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13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西南边,那里风景秀美,非常奇妙。今年夏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蒙山大佛。我们一进山里,路两边种着的核桃树,桃树,苹果树等不知名的树,给我们撑开一把把凉伞。走进山里,一阵悦耳的山泉声伴着悠扬的佛乐响在我的耳畔。山泉水很澄澈,都能望见水底的小石子。我找来找去

33、,就是找不见小鱼小虾,可能是水太清太凉的原因吧。听见佛乐,我却找不见音响,原来,路边的树桩是音响啊。最终走到了大佛跟前,觉的大佛特殊庄重。只见他坐北朝南,依山而坐,两耳齐肩,双目微睁,盘腿而坐,两手重叠放在腿的中间。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依旧显的那么安静,庄重,镇静自若,泰然处之。任何时候都成竹在胸,任何事情都难不倒他。站在大佛面前,感觉他是大象,而我是蚂蚁。但是,大佛不也是人制造出来的吗?我们应当比大佛更自信,更能战胜挫折,不被生活中的困难吓倒。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14增加建立隋朝仁寿年初,开化寺中新建佛阁以爱护大佛,并改名为净明寺。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曾来此礼佛,并将寺名改回

34、开化寺。另一说李渊礼佛是在称帝之前,礼佛回去后当夜梦化佛满空,毫光数丈,登基后李渊将寺名改为开化寺。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唐高宗李治巡幸并州,与皇后武则天同游童子寺、开化寺,童子寺佛像高一百七十多尺,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李治与皇后、妃嫔、宫人施舍了许多珠宝、财物、衣服。毁灭破坏公元844年(唐会昌四年),开化寺佛阁在唐武宗灭佛中废毁,蒙山大佛遂暴露在风雨中。公元895年(唐乾宁二年),盘踞并州的河东节度使、后来追封后唐武皇帝的晋王李克用参拜蒙山大佛后,命人重建开化寺佛阁。历经五年,佛阁最终建成。公元945年(后晋开运二年),镇守太原的北平王、后来的后汉高祖刘知远到开化寺焚香礼佛后,出资重

35、修佛像和佛阁,留有苏禹圭所撰重修蒙山开化寺庄重阁记。公元990年(北宋淳化元年),开化寺中新修二座高二丈释迦牟尼舍利塔(即今开化寺连理塔)。元朝末年,开化寺毁废,只有僧房舍利塔尚在。通常认为,蒙山大佛在这时一齐被毁。公元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晋恭王朱棡重建开化寺,开化寺改名为法华寺。重新发觉1983年,参与太原地名普查的市政工作人员王剑霓重新发觉了蒙山大佛。因调查地名时,王剑霓发觉太原蒙山一带有许多带寺字的地名,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觉得特别惊奇。实地调查时,发觉大肚崖其实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露出的胸部高度为15.75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达数十米。佛像背后的

36、山崖顶上的平地还有绵延大约五百米的古建筑遗迹。198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的简讯中报道了这一消息。2001年9月21日蒙山大佛被列入太原市其次批重点文物爱护单位。2022年9月,新修佛头工程开工,2022年1月,佛头安放完毕,10月7日,完成修复的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位于蒙山近山顶处。佛龛为摩崖敞口式,宽29.60米,进深17米,平面大约为半椭圆形。佛像头部已经遗失,山与颈部平齐,探讨者推想当时此处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

37、没有胁侍像的遗迹。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15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551)将东魏大庄重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赐宫内袈裟。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沉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部分,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目前做为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蒙山大佛,也称晋阳西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现为太原市文物爱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本是蒙

38、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觉,发觉时佛头已不知所终,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峻。古籍记载,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依据实际测量,蒙山大佛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按比例估计原来的佛头高约1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补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约为46米。2022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爱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22年10月,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开化寺建

39、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寺后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当时太原被称为晋阳,是北齐王朝的陪都。北齐太祖高欢在此创业,击败尔朱荣,后来实际掌控东魏朝政,为北齐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后北齐各代帝王常往来于首都邺城和别都晋阳之间,相当重视对晋阳的建设。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重阁记中的记载,北齐书等史料中北齐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说的就是蒙山开化寺大佛。因此,蒙山大佛有时也被称为“晋阳西山大佛”。蒙山大佛开凿的年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依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另一种观

40、点依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探讨者依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重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天保十年(公元559年)。探讨者据北史中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的记载,认定蒙山大佛完工于后主高纬时;又依据宋人记载中蒙山曾有北齐天统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统五年三四月间北齐后主身在晋阳且有重要佛事实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时间就是北齐天统五年(公元569年)。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位于蒙山近山顶处。佛龛为摩崖敞口式,宽29.60米,进深17米,

41、平面大约为半椭圆形。佛像头部已经遗失,山与颈部平齐,探讨者推想当时此处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没有胁侍像的遗迹。大佛头部遗失。颈部直径5米,高2米余,有三条阴刻项线。颈部至腹部高22米,两肘间距22.70米。两肩平而宽,胸胛肥厚,身形壮硕。由于大佛的岩体为疏松的砂岩,风化、倒塌相当严峻,佛像衣纹服饰已无法分辨。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据推想为重修大佛时留下的遗迹。佛像小臂长12米、宽2.80米,保存较为完好。佛像施禅定印。右手长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

42、;左手已残。两手之下为条石补砌的双腿,高3米,结跏趺坐式。腿下为条石台基。双腿和台基均为重修大佛时砌。探讨者认为,佛像原来的坐姿虽未必是重修时的结跏趺坐,但是由两手的禅定印推断很可能就是结跏趺坐式。宿白依据清理前的遗迹推断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弥勒佛。然而,清理之后的佛像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并不是倚坐的佛像。后来的探讨者认为,蒙山大佛可能是释迦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开化寺庄重阁记提到“成招提之胜因,侔释迦之真相”;另一个理由是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释迦佛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与蒙山大佛相同。蒙山大佛自双腿下部至颈高约30米。探讨者根据双肩宽度18米估计佛像头部高度大约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为

43、4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总高度大约46米。这与史籍的记载有所不同。唐代的冥报记辑书记载蒙山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现代0.295米,唐代记载中蒙山大佛的高度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实际高度多十几米。一些媒体按现代一尺合0.33米计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为66米;也有媒体计算为63米;还有媒体称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这些媒体由此认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要高。甚至有媒体声称,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齐名,并依据三者的高度关系(认为蒙山大佛高66米)将蒙山大佛称为“世界其次大石佛”。大佛前的平台上存有面阔三间(约15米)的建筑遗迹,

44、门墩石和地栿尚在,探讨者推断建筑年头可能晚于五代。建筑遗迹北面存有一龟趺,碑已失。佛龛西侧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阁时嵌入梁檩所用。大佛龛外东侧,崖面上还有一块摩崖碑刻和二个洞窟的遗存。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是预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推断出刻的是佛经,无法确知是哪一部经。摩崖碑刻东侧的小窟高、宽都在1米左右,因岩石倒塌,此窟已被破坏。小窟的东边是一平面为方形的大窟,面阔2.97米,进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攒尖顶。长方形的窟门高1.74米、宽0.97米、深0.52米,门两侧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栌斗,栌斗之上是

45、雕刻的阑额,阑额的斗栱为一斗三升式,柱间斗栱为人字形叉手。叉手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翘。结合四角攒尖顶、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翘两个特征,探讨者认为此窟可能开凿于北齐。窟内为素壁,并无龛像,属于禅窟,窟内残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题记。另据嘉靖太原县志载:“法华寺在县西北十五里,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建,赐额开化,寺后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寿初(601年)建佛阁,改额净明。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自守河东来游于禅之后,复改为开化寺。会昌甲子岁(844年)佛阁废毁,乾宁二年(895年)重修。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塔高二丈。元末(1368年)废毁,只存僧房舍利塔。明洪

46、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重建。”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前,于后晋自运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阁,名曰“庄重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将高200尺石刻大佛,庇盖于内,同时建“雁塔蜂台”,修“鹿苑鸡园”。大阁凌云,气概非凡,豪华之极。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庄重阁”等建筑塌毁,从今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残砖、碎石、泥沙之中。明晋恭王朱棡镇守太原,重修开化寺,实际是只修了前寺院,即现在的开化寺,后寺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为后人所知。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觉大佛遗迹。1982年顺势探究“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实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宽约8丈,头部尚未找到,仅现找到的颈部高达五尺,真经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整个大佛还有待发掘现已露面佛身及其四周发觉的建筑遗迹,经与史籍记载相吻合。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史学界的关注。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0页 共30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第 30 页 共 3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