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总.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765076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驾驭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改变,激发学生对昆虫的探讨爱好。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会仿按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改变。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打算: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

2、。留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漂亮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 niong”。提示留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起先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

3、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殊留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蚕卵蚕床蚕山吐丝茧子盖新居蛾从今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今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驾驭状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

4、)蚕的成虫。 从今: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留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

5、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伸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终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其次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终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

6、”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伸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匀称,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终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留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其次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7、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今暖洋洋盖新居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知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知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知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

8、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老师提示留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_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起先阶段的状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 “白”)这反映了什么状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

9、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其次次蚕眠的状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留意词语换用的状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今一每天发胖”和“从今一每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留意

10、词语换用状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又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又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今一每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接着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需特殊写明)这

11、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居)为什么说“茧子真美丽”?(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居,茧子结成,好比新居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美丽。”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状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

12、”?(茧子里的蛹是渐渐在改变,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 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柞“并下宙”_徂会括而好玩。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新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其次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起先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依据板书内

13、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里钻出来的又_又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又_;其次次变得又_又_;第三次变得又_又_;第四次身体一每天_。它吐_结_,最终_开了窗,飞出了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相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其次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

14、句) 其次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_白向宙_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 )( )( ) 换( )( )( ) 丝(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红通通黑白绿亮 板书设计: 蚕姑娘 吃桑叶、睡、脱、醒(蚕眠)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吐丝结茧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5、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蚕山、蚕床”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春蚕的宠爱之情,激发学生的视察爱好,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实力。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春蚕的一生的生长过程。 3、正确朗读背诵,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沟通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学问,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验四个阶段的改变:卵蚕茧蛾。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蚕结茧前的生长改变过程。 二、学文 1、师: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1)指导学习第一次改变

16、(第2自然段)(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 原来的模样 成长的过程 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 又瘦又小 吃 睡 脱 醒 变 黄姑娘 其次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师: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改变吧!请大家轻声读其次自然段,想想其次自然段有几句话? (3)师: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性地读,再请大家读其次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其次自然段中写蚕姑娘改变的动作词圈起来。 生:动作词有:睡、变、醒、吃、脱 (4)师: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依次连起来说一说吗?(小黑板出示)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生:蚕姑娘先吃了几天蚕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

17、,然后脱下黑衣裳,醒了,最终变成黄姑娘。 (5)师: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是又黑又小的。 (6)师:同学们读得很细致,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细致地视察蚕姑娘的改变,看看,他们是怎样视察的? 生:有一个男同学拿着本子作记录。 生:女同学把桑叶翻开看看。 (7)师:是的,边视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视察方法,他们也发觉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觉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A:我会很焦急。生B :我觉得很惊奇。 (8)师:带着你的新奇心、焦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师:其实它们是在蚕眠,蚕在结茧前一共要经过四次睡眠,这是第

18、一次叫头眠。那它头眠醒了之后1会变成怎样呢? 生: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10)师:看着蚕姑娘的改变,你兴奋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改变吧!(指导朗读) (12)师:你能依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其次自然段吗?小黑板出示:()的蚕姑娘,吃了(),就睡在(),(),脱下()。醒了,醒了,变成()。 2、学习其次、三、四次。 (1)师过渡:瞧,连她的睡眠都这样好玩,那么二眠、三眠、大眠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接着学习就知道了。 同桌同学合作学习: (2)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划出来。填写表格。依据学生的表格进行汇报,

19、依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学习。 出示比较。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 读一读,比较句子。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3)师:读这两个句子,你发觉了什么? 生A:三个句子都有“蚕姑娘”一词。 生B:第三个句子其实是前两个句子合在一起的。 生C:合在一起时,把其次个句子的“蚕姑娘”去掉。 生D:还要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 (4)师:同学们的视察实力可真强,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其次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你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出示练习句: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

20、5)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想想蚕姑娘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说?你能带着这样兴奋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吗? (6)积累词句 师: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汇报了,请大家再细致读一读你填写的表格,你还能发觉什么隐私?还有哪些好玩的学问? 生A:我发觉第一次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变成黄姑娘后,其次次就用“又黄又瘦”,都有一个“黄”字,有承接作用。 生B: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都用了两个“又”字。 师:你还说这样的词语吗? 生C:绳子又细又长。 生D:西瓜又大又圆。 生E:我还发觉了许多反义词,有黑对白,胖对瘦,睡对醒。 四、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一次次改变的蚕姑娘给你

21、留下了什么印象? 2、 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宠爱的蚕姑娘吗?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她改变的奇妙与好玩吧! (1)同桌同学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 (2)小组竞赛。师生共同评议。 (3)选择表现的4位学生合作表演。 (4)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 3、只要我们多留意视察、探讨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成长的隐私,得到许多的学问,也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慢慢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改变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蚕”“姑”“娘”三个字。 2、生说说写这些字的留意点及如

22、何记住这些字。 3、师范写,生说笔顺。生仿写,师巡察指导。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改变。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慢慢、又白又胖、新居、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按例句用“慢慢”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会仿按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改变。 教具打算: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

23、的意思。 2、步理解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美丽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学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沟通。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诞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

24、馈自学状况。 音: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挚友。 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特殊是留意“嫩”右边与“赖”字区分。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改变,能用表示先后依次的词说说蚕的改变。理解“蚕床、慢慢”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慢慢”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

25、了哪些学问?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惊奇,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

26、用上“先接着然后最终”说说蚕的改变。 、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指导朗读。 5、学习其次次换衣服。 、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沟通。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理解“慢慢长胖”和“慢慢长亮”中的“慢慢”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慢慢”写一句话。(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

27、”等词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新-()嫩-() 瘦-()黑-()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慢慢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改变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索: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居”。 、看课件理解“蚕山”。 、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居?蚕姑娘的新居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居”原委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

28、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知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傲慢。 3、完成课后作业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

29、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具打算: 头饰、生字卡片、课件 一、激情导入 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指的是什么?“虎”指的是什么?(分别贴上狐狸和虎的图片) 二、民主导学 (一)初步感知课文 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猛烈高大,是百兽,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课的动画片吧!看完后,请你简洁的说一说,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放动画片) (老虎在森林里逮到了一只狐狸,狐狸为了不让老虎吃了它,所以就想了一个方法骗老虎,最终借着老虎的威严把百兽吓跑了

30、。) 师:课题中的“威”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威严)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激趣导入,培育学生概括以及说话的实力。)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起先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从这段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扑、逮) 3、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还是逮到了它。狐狸为什么是“窜过”呢?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来请教一下字典老师,看看“跑”和“窜”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4、“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5、字典真是我们的好老师,有了它的帮助,小挚友一下子就理解了“窜

31、“的意思。那么老虎来了,狐狸为什么要逃跑呢? 精读26自然段 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狡猾的狐狸(师引读其次自然段)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狐狸的眼珠子(学生:骨碌一转)什么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看。 3、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让你想到什么?(狐狸正在想鬼办法) 4、想好了办法,他就怎么问老虎的?(扯着嗓子问)什么是扯着嗓子?(把声音拉长)请你来扯着嗓子问老虎!(学生读:你敢吃我?) 5、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有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给自己壮胆,让老虎不敢吃它。)请你来帮狐狸吓吓老虎,看你

32、能不能吓住它。指名读、齐读其次自然段。 6、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为什么“一愣”?(老虎觉得很惊奇)(指导读。) 7、狐狸见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它接着对老虎说了什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组织学生评价。重点读好哪些词?(老天爷 违背 多大)请小挚友们自由练读狐狸的话,看谁读得? 8、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这时老虎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惊奇,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日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 9、老虎原来是紧紧地抓住狐狸的,现在它已经被狐狸蒙住了,这时候狐狸就趁机逃跑,行不行?所以狐狸

33、为了让老虎深信不疑,狡猾的狐狸摇了摇尾巴说(引读第六自然段) 10、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11、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我可要吃了你们!分角色读26自然段。 精读78自然段 过渡:不会吧!我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太信任!我还是跟着狐狸到森林里去看看吧! 1、你们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一个是(神气活现、摇头晃脑),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现出它们不同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3、指名读,其他小挚友细致听,假如他读的很

34、像狐狸和老虎,我们就送给他掌声! 4、它们一出现,(师手指图)森林里的(引读第八自然段) 5、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平常很不一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纳闷) 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严,今日怎么这么神气活现,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6、现在你们往狐狸的身后看,那是谁?(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出惊异、胆怯的语气) 7、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么想? 8、我要来采访采访几个小动物:请问你扮演的是谁?你刚刚看到狐狸的时候,你胆怯吗?那你为什么要跑?那你胆怯的究竟是谁? 那你想对老虎说什么?(老虎,你被骗

35、了。) 学习第九自然段 1、过渡: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呀?(老虎)根本就不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严引读(把百兽吓跑的)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你现在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了吗?(借) (三)一起读课文 总结:今日这节课,我们读了故事,又表演了故事,大家都学得很欢乐,让我们一起拿起书,齐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在嘴上,又能把书读在脸上,让我们教室里全部的老师一起来倾听你们的声音,观赏你们的感情,共享你们的感受! 三、检测导结 1、课文学完了,信任大家都很喜爱这个故事!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喜爱它们吗? 2、假如老虎知道自己受骗了,

36、会怎么样呢? 3、你从我们今日学习的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说话实力和对文本的感悟实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自由发挥,可以为所欲为的说出心里话。) 四、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狐假虎威 狐狸(图) 借 老虎 (图) 威严 吓跑百兽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相识。 2、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敬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 留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的分

37、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 1、依据你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老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导入新课) 2、阅读课文,检查识字,理解词语。 茂密 迟疑不决 冷笑 神气活现 摇头晃脑 半信半疑 狡猾 东张西望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对狐狸的做法是怎么看的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 思索题: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课文,看一看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三)小组展示 1、学生质疑 (1)“狐狸眼珠子一转”这是什么样的神态呢?大家共同表演一下。 (2)表演动作猜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晃脑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老师质疑 (1)看到老虎迟疑不决,这时狐狸会想什么呢? (2)看到狐狸后面跟着老虎,小动物们吓得抓紧就跑,事实上他们怕的是谁?老虎认为它们怕的是谁?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课本剧表演 (四)老师总结 狐狸真是太狡猾了,他借着老虎的威严把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后来人们就把借助、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五)拓展延长 (1)课文学完了,你想对狐狸说点什么?想对老虎说点什么?你喜爱狐狸吗?为什么? (2)说一说在你身边有没有“狐假虎威”的事情? 四、教学结束: 作业布置 日记:续写狐假虎威,看一看狐狸和老虎其次次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