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160401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日照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语 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伫立(zh)取缔(d)晌午(xing)转弯抹角(m)B.应酬(yng)锃亮(zhng)诘问(ji)缄默不语(jin)C.慰藉(ji)顷刻(qng)涟漪(y)风雪载途(z)D.倒坍(tn)荫庇(p)招徕(li)浑身解数(x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切磋颜值震悚入不敷出B.涣散惺忪惘然炯乎不同C.恻隐喑哑告磬所向披靡D

2、.殒落赡养苍茫克敌制胜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C.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D.传统的古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各有千秋。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使我彷徨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

3、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C.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

4、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B.“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C.“豁然开朗”“觥筹交错”“心旷神怡”“鞠躬尽瘁”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诸葛亮的出师表。D.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的小茨冈是一个鄙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为替外祖母报仇他把酒馆女

5、主人锁在地窖里。B.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与“自然”为主题,表达了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感悟。C.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小说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位生物学家,他和仆人康塞尔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给读者许多海洋生物知识。D.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8.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她不仅担任节目的主持工作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朗读者是著

6、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A.B.C.D.9.下面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的表述,最符合简明、连贯、准确要求的一项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A.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就业后成为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B.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打工或就业,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C.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就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

7、过进入大学以及职业学校学习,最终以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等打工者的身份融入城市。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主要是通过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实现的,而这些是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获得的。二、(共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诸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

8、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重,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9、。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

10、。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10.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

11、最准确的一项是()A.寒门再难出贵子。B.寒门贵子具有新的时代意义。C.寒门青年成功的方式多元。D.寒门贵子,贵在“奋斗”。11.下列对第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的人也可以成为今天社会中的“贵子”。B.官二代、富二代符合传统意义上“贵子”的标准,一定是时代的“贵子”。C.寒门青年只要通过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就是“贵子”。D.人生不断进步以及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1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段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B.第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

12、寒门青年取得成功的方式多元。C.第段的观点是寒门青年不具备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不会取得成功。D.第段引用演讲词意在告诉读者,起点低的人可以通过奋斗逆袭成为“贵子”。三、(共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15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在-此-卷-上-答-题-无-效-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

13、夷杂揉,屠洁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苏轼书上元夜游)【注】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再:同“在”。过:苏轼的小儿子。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B.怀民亦未寝寝:睡觉C.有老书生数人来过过:经过D.归舍已三鼓矣鼓:动词

14、,击鼓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欣然起行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B.放杖而笑强饮三大白而别C.予欣然从之山间之朝暮也D.相与步于中庭皆以美于徐公15.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默写(共10分)16.按要求默写诗文

15、名句。(每小题1分)(1)子夏曰:“_,切问而近思,人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2)虽有至道,弗学,_。(学记虽有佳肴)(3)半卷红旗临易水,_。(李贺雁门太守行)(4)鸡声茅店月,_。(温庭筠商山早行)(5)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6)_,欣欣然张开了眼。(朱自清春)(7)木兰诗中描写边塞战场夜景的句子是:_,_。(8)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_,_”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10)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露”字的连续两句。_,_。五、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

16、,完成1718题。赠从弟(其二)刘 桢亭亭山上松,瑟瑟古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7.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_1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0题。东方朔救乳母葛 洪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选自西京

17、杂记,略有改动)【注】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愎(b):固执任性。愍(mn):哀怜。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_(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_20.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分)_(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洋 葱潘 格最近小米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阳光像儿子的小手,穿过层峦叠嶂的窗帘缝隙不依不饶地在小米脸上游走。这个时候的小米只好爬起身,蓬头垢面地来到洗漱间。母亲剥着洋葱走过来。小米说,妈,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从父亲走后,母亲

18、一直是这个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除此外,母亲还添了个毛病,爱买洋葱,紫皮的白皮的,一买就是一堆。小米越来越不明白,父亲跟母亲生活了整整37年,说走就走了,母亲怎么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关于父母的爱情,小米从他们各自的口中听到许多,这些记忆的片段经过小米的连缀和拼凑,已经足够让她坚信,父母的婚姻情比金坚,牢不可破。但自父亲入土后,小米再没有看到母亲痛哭失声,再没有看到母亲椎心挖肝地念叨历历往事,甚至没有从母亲口中听到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忽然觉得母亲一下子老了,变得迟钝、麻木,开始淡忘过去的人和事。为此,小米特意带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小米不敢想象母亲某天得了老年痴呆该怎么办。庆幸的是,母亲

19、身体健康一如往常,没有丝毫脑萎缩的迹象。小米却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父亲的走,来得太突然,像一把从黑暗深处猛然刺出的利刃,让小米猝不及防。小米曾经为父亲的晚年设想过许多美好场景,如今,曾经设想的美好瞬间被撕碎,小米无数次在黑夜里哭着惊醒,然后泪流满面。小米越是思念父亲,越是不能原谅母亲的冷漠。每天,蓬头垢面醒来的小米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我又梦见我爸爸了。小米希望母亲能够热切地问她:梦到什么了?你爸爸说什么了?令小米失望的是,母亲依旧冷漠,什么也不追问。执拗的小米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说:我梦到我爸爸了。说完这句话,小米就出门。日子总是要过的。上班、开会、见客户、接孩子、开家长会,中年女人

20、的一切生存和生活压力一丝不落地降临在小米身上。忙碌纷繁的生活润物无声地治好了小米的失眠,小米的早晨不再从中午开始,小米也不再蓬头垢面。现在的小米又恢复成自信、干练、英姿飒爽的小米。对父亲的思念,偶尔如同涨潮的海水,丝丝缕缕浸湿小米的眼眶。小米会在听到某曲音乐时泪落如雨,会在拥堵的车流中因看到很像父亲的身影而抱着方向盘痛哭失声。母亲依旧漠然,整天坐在椅子上剥洋葱,弄得满屋子洋葱味儿,呛眼呛鼻,大人孩子每每眼泪汪汪。日子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父亲去世的阴影渐渐淡化。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子吧,失去了一个人,流过一些泪,以为永远不会好的伤口会慢慢愈合,时间真是最好的疗伤剂啊!忘了从哪天起,小米醒来再也

21、没有说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谁能想到,再次说起这句话的人,竟然是母亲。那是小米搬进新房子不久后的一天,弟弟在电话那头兴高采烈地碱:妈!刚生了!恭喜您得了个大胖孙子!双喜临门,一大家子人免不了凑一起欢天喜地地大吃一顿。饭桌上,母亲开口就对小米说出了那句话。小米震惊极了,更让小米震惊的是,母亲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其实我天天梦见你爸。小米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从父亲走后,母亲从来没有提起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压抑着狂跳的心脏,问母亲:你都梦见我爸什么了?母亲淡淡地说:什么都梦见了。小米追问: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过呢?母亲还是淡淡地说:有什么好说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难不成要记一辈子?那会

22、儿你连房子都没有,你弟弟婚都没结,我再带头哭天喊地?我不能哭,我得带好这个头儿,让你爸在那边放心!小米沉默了许久,问:妈,那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那么爱买洋葱吗?母亲拿起一颗洋葱,轻轻撕下外皮,空气中立刻弥漫出浓烈的气息。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母亲轻声说,想你爸的时候,就借着剥洋葱哭上一会儿(选文略有删改)21.在小米看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3分)_2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从人物描写角度)_(2)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从修辞角度)_23

23、.小说以“洋葱”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_24.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_六、写作(5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山东省日照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第卷一、1.【答案】C【解析】A晌午(shng),B锃亮(zn

24、g)D荫庇(b)2.【答案】A【解析】B迥乎不同,C告罄,D陨落。3.【答案】D【解析】A“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用来形容不法分子的行骗手段不恰当;B“扑朔迷离”的意思是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真相,此处用来形容大雾不恰当C“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4.【答案】B【解析】A冒号改为破折号,如果此处用冒号则表示从冒号到句号的内容都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三、四十”之间的顿号去掉,不定数(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必加顿号。D此句为陈述语气,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5.【答案】C【解析】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前后分句

25、是递进关系应该将“并且”改为“而且”。B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D面对两面,应删去“能否”。6.【答案】D【解析】D稼轩长短句是以辛弃疾的号命名的。7.【答案】B【解析】A替外祖母报仇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的是阿廖沙。C海底两万里中的生物学家是阿龙纳斯教授。D“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刘备。8.【答案】A【解析】回答此题可用排除法。由句中关键词“不仅”,句关键词“还”可知句应排在一起,由此排除C项。句说的是董卿,放后,由此排除BD项。9.【答案】A【解析】农村人口要想通过就业成为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前提条件是毕业于大学、职业学校。C农村人口通过进人大学和职业学校学习,最终

26、不以打工者身份融人城市。D农民向城市转移是通过打工。二、10【答案】D【解析】阅读选文,概括文章各段的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表达观点的段落为第段,通过阅读分析第段内容可知本文主旨为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可知,官二代、富二代不一定符合当今“贵子”的标准。12.【答案】C【解析】根据第段的关键句“然而在价值多元化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可知,C项的观点错误。三、13.【答案】C【解析】C过;拜访14.【答案】B【解析】A然:的样子/但是。民而:都是连词,表顺

27、承。C之:代词,代指老书生/助词,的。D.于:介词,在/介词,比。15.【答案】D【解析】通过阅读可知,乙文主要表达的是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第卷四、默写16.【答案】(1)博学而笃志(2)不知其善也(3)霜重鼓寒声不起(4)人迹板桥霜(5)长风破浪会有时(6)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0)示例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示例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解析】第(7)题的提示信息是题目和“边塞战场夜景”,第(8)题的提示信息是题目和“花鸟”,第(9)题的提示信息是题目和“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第(10)题的提示

28、词是“露”“连续两句”。五、阅读17.【答案】猛(大、凶)坚韧(雄健、挺拔)【解析】“一何”是“多么”的意思,结合诗句内容可知“一何盛”描写的是风声,是“多么大”的意思,“一何劲”描写的是松枝在大风中屹立不倒的样子。是“多么坚韧”的意思,因此两词分别写出了风的猛烈和松枝的坚韧的特点。18.【答案】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手法。诗歌赞美了具有松柏精神的人,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具有松柏精神)的人。【解析】通过题目和诗歌内容可知作者以松柏象征具有松柏精神的人,勉励其从弟能像松柏一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19.【答案】(1)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事。(2)武帝已经成年了,难道还会

29、顾念你哺乳时的恩情吗?【解析】第(1)句翻译时应注意“尝”是“曾经”的意思,“犯事于外”为状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顺序为“于外犯事”。第(2)句翻译时应注意“岂”是“难道”的意思,“邪”通“耶”,为语气助词翻译成“吗”。之心20.【答案】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动之以情:采用激将法。【解析】通过阅读对东方朔的语言描写可知,东方朔明为呵斥乳母,实则委婉规劝汉武帝,采用了激将法。从“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可见,东方朔的计谋“奇”在以情打动汉武帝。【考点】学生分析文言文。21.【答案】前:平静、冷漠,从不提父亲去世的事(不温不火、轻描淡写、迟钝、麻木),开始淡忘过去的人和事;添了买洋葱、剥洋葱

30、的毛病。后:(搬了新房、孙子出生后,)母亲说出了剥洋葱的原委(怕影响子女、思念父亲、借剥洋葱流泪)。【解析】阅读文章归纳概括各段的中心,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父亲去世后描写母亲“前后”表现的信息搜索范围为第段、第段和最后一段,从这几个段落中提炼描写母亲表现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总结即可。22.【答案】(1)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内心的触动大和宽慰女儿(小米)不要总想父亲;表现了母亲失去丈夫的极度痛苦又极力掩饰的心理。(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思念父亲的眼泪比喻成清晨草尖的露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父亲思念之情的纯洁、真挚。【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角度进行赏析

31、。第(1)句从关键语句“晃了一下”“说”可知,本句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作用为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第(2)句从关键语句“像清晨草尖的露珠”可知,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23.【答案】结构上,“洋葱”是线索,是故事发展的脉络,贯穿全文。铺垫伏笔,前面写洋葱为后文小米追问母亲,母亲回答解密做铺垫。升华主题,突出母亲坚强隐忍的思想性格。【解析】分析题目的作用应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考虑:结构上,可以从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为故事情节做铺垫来考虑;内容上,可以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主题、表现人物形象方面来考虑。24.【答案】母亲是一位情感深挚(

32、深爱父亲、关爱家人)、坚强冷静(内敛隐忍)的人。怀念父亲。母亲通过剥洋葱来掩饰悲伤,实则是对父亲深深的思念、无尽的眷恋;母亲对父亲去世伪装的淡漠,是为了让孩子们从悲痛中走出来,更好地活下去。(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典型事件、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本文通过写母亲为了让孩子们从悲痛中走出来,更好地活下去,在父亲去世后伪装冷漠,可见她是一个坚强冷静、内敛隐忍的人;从母亲通过剥洋葱来掩饰自己的悲伤,可见她是一个深爱父亲、关爱家人、情感真挚的人。六、写作25.【答案】略【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写作时要以追求精神财富为着眼点,以失败、挫折是值得珍藏的财富,亲情、友情是值得珍藏的财富等为主旨立意,紧扣主旨。其次要选好文体并恰当选材。这个题目可以写作的角度很多,可供选择的文体也比较广泛。但从切中文题角度考虑,选择记叙类、议论类文体比较适宜。在选材上,要以小见大,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自我的感悟认识中写出对某一种精神财富的独特感受和想法,倾诉心声、发表观点。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仔细阅读材料,了解“财富”的内在含义。语文试卷 第17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18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