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160296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江苏省扬州市2017年中考试卷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语 文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安恬(tin)绚丽(xn)荟萃(cu)闲情逸致(y)B.参天(cn)镶嵌(qin)静谧(b)栩栩如生(x)C.磅礴(b)眷恋(jun)温馨(xn)争妍斗艳(yn)D.邂逅(xi)惬意(xi)娴熟(xin)玲珑剔透(t)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步骤循序渐进,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乱中。B.毕业晚会即将举行,一向热衷集体活动的明明同学上蹿下跳,做着各种准备

2、工作。C.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D.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B.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4.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欣赏着瘦西湖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

3、总是春啊”!解说:这句话末尾的标点使用正确。B.木本采沐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C.繁花嫩叶流水潺潺爱好文学赞叹不已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D.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瀑布遮住枝干”。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作品中常有使人眼前一亮的“孩子”形象,如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孩子,社戏中那一群活泼纯朴的农村少年儿童。他们身上,往往闪着人性美好纯真的光彩。B.想象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审美愉悦。在老舍笔下,夕阳返照,山坡上的薄雪会羞红了脸;在郭沫若眼中,流星划过,是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C.作者的经历

4、往往会在其作品中留下印记。小石潭记中潭水映照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内心的凄凉,醉翁亭记中琅琊山悦耳的鸟鸣反衬出欧阳修被贬后消极遁世的思想。D.曲折的情节有助于丰富人物形象,强化作品主题。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神秘的探险凸显了主人公的勇敢正直;格列佛游记以主人公航海的奇遇,折射出作者生活时代英国的社会现实。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走进江淮生态大走廊,便能感受到扬州生态文明,触摸到城市文化记忆:在万福大桥上远(tio),树影婆娑,花团锦(c),看不够“七河八岛”那滴翠的绿和浓(y)的红;在高邮湖上泛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绘不尽湖面那粼粼波光和点点帆影;在邵伯老街上徜(yng),青

5、石斑驳,庭院深深,写不完老宅里那尘封记忆和千古幽情7.默写。(每空1分,共9分)(1)落霞与孤鹜齐飞,_。(王勃滕王阁序)(2)欲穷千里目,_。(王之涣登鹳雀楼)(3)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4)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5)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6)稻花香里说丰年,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7)枯藤老树昏鸦,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_,_。”是啊,只要方向正确,就不要在困难前却步,坚持就会有转机。(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作答)8.语文实践活动。(8分)(1)读新闻资料,概括“24小时城市书房”的特点。(3分)参观扬州虹桥坊24小时城市书房后,中国

6、新华书店协会理事长赞叹:“阅读已成为扬州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24小时城市书房,读者刷借阅卡就可进入。书房里有自助办理借阅卡的机器,配置了二维码数字书刊借阅系统、自动借还机等设备。在这里,读者还可以享受到绿色环保节能的环境,以及免费饮水、自主饮料售卖等人性化服务。“24小时城市书房的”特点:(2)读名作选段,填空。(3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7、”,是因为_。(3)读漫画,写含义。(2分)含义:_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戏题盘石王 维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注】可怜:可爱。9.(1)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3分)_(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3分)_(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节选)崔 铣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尔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婿竟不调。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后公改两广

8、,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价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注】:铨:量才授官。白:告诉。内:同“纳”,放进。寻找太监的晚辈。贾(g):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恚而语女曰( )(2)内所著披袄中( )(3)予佐尔贾( )(4)出珠授之( )1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而固吝者何?A.学而时习之(论语)B.吾恂恂

9、而起(捕蛇者说)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12.翻译句子。(6分)(1)公屡促之,必如约。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_(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孟子鱼我所欲也)_13.从文中概括一则事例,并据此写出王忠肃公的优秀品质。(3分)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邓江波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阅读的面貌正在被极大地重塑。如果只用两个字来概括全民阅读时代阅读的特点,无疑是“快”和“多”。阅读的“快”根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

10、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调动记忆和思维。然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一方面,数字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而是延伸到电脑、手机、智能家电等数字化场景,阅读的对象大多伴有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另一方面,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沉湎于唾手可得的享受,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可视化和娱乐化。对于阅读,现代人不仅求“快”,而且贪“多”。近年来,无论是街头巷议,还是各路媒体的报道,提到阅读的主题,最能引起共鸣的就是“一年读180本书,让读过的每本书产生价值”“一年读不到100本书你就将落伍”之类急不可耐的训诫。细看这些心得,会发现

11、作者所指的多是“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所谓的阅读技巧也只是略读、跳读。这种“阅读”显然不是为了锻炼思维、健全心智,而是为获取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利益的“文化资本”。说到“文化资本”,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塑造一个爱阅读的“我”的美好形象,很多年轻人一面沉迷于数字世界,一面又在午后的阳台上摆一杯咖啡一本书,拍照发到朋友圈。有的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心血来潮网购一摞新书,其实半年都没有翻开过。与其说这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阅读表演”。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成因。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现代都市中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工作高度分化而且替代性强,知识和

12、技能需求不断升级,教育培训成本居高不下层层叠加的外部压力促使人投身一场没有硝烟的“阅读竞赛”,而甘愿放弃本应拥有的闲暇尽管那才是阅读的理想状态。(选自2017年5月4日南方周末,有删改)14.写出本文题目的好处。(3分)_15.简析第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_16.概括第段中有些人获取“文化资本”的两种做法。(4分)_17.你怎样看待“全民阅读时代,读书并非越多越好”这一说法?阐述你的理由。(80100字,6分)80(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后生可畏刘斌立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事务所,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

13、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我问事务所的李信律师,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事务所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同时让他看书备考。我们啥事也没给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老实?你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头。后来我再去事务所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今天夹克上带钉,明天头发又换了一种颜色。那年律师考试前没几天,我去事务所办事,发现那桌子没了,常远也没了踪影。问老李,老李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

14、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的一个酒吧里演出去了。他爸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我又惊讶又好笑:“现在的年轻人啊”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收到老李的微信:“还记得那个从我这儿跑了的摇滚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他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带点调侃地回复。之后,因为工作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与鉴睿律师事务所和老李少了很多交集。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头条新闻。矿务局部分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遇难矿工的家属,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

15、替他们去争取权利。就当矿难的悲哀慢慢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吸引了我: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让我震惊。我立刻致电老李,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就在茫崖!听他爸说,常远在那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后来他自己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

16、:“后生可畏!”(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3期,有删改)18.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3分)_被逼备考律师_帮助穷人打官司19.读文中画线句,完成题目。(6分)(1)简析第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及表达效果。(3分)_(2)第段画线处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3分)_20.联系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4分)_21.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部分篇幅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_三、作文(60+3分)22.“良言”,好话,有益的话。比如:师生间交心的话,家人间关切的话,朋友间规劝的话,陌生人宽容的话,书本上警策

17、的话好话还得好好说:长话可以短说,直白的话可以含蓄地说,严肃的话可以轻松地说说好话,好好说话,都会让人如沐春风。以“良言如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江苏省扬州市2017年中考试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运用1.【答案】C【解析】A“绚丽”中的“绚”应为xun;“闲情逸致”中的“逸”应为y;B“参天”中的“参”应为cn;“静谧”中的“谧”应为m;C正确;D“惬意”中的“惬”应为qi;“玲珑剔透”中的“剔”应为t。不要读“半边字”,要跟据词义来判断字的读音。故选C。【考点】字音、字形2

18、.【答案】D【解析】A项中“循序渐进”的意思是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行,与句中“按一定步骤”语意重复;B项中“上蹿下跳”是一个贬义词,用在本句中褒贬不分,感情色彩不当;C项中的“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不深刻,在句中属于望文生义。故选D。【考点】成语3.【答案】B【解析】A句中“超80”。与“80左右”矛盾;C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者“使”;D句前后分句无递进或转折关系,而且关联词语也不对应配套。故选B。【考点】句子语病的判断4.【答案】D【解析】A项解说有误,感叹号应在双引号的里面;B项解说有误,“木”是象形字,“本”是指事字,“采”是会意字,“沐”是形声字,造字方法

19、没有一个相同的;C项的解说也不正确,“繁花嫩叶”是并列短语,“流水潺潺”是主谓短语,“爱好文学”是动宾短语,“赞叹不已”是动补短语,短语结构没有一个相同的。故选D。【考点】字、词、短语、句子5.【答案】C【解析】C项中说“悦耳的鸟鸣反衬出欧阳修被贬后消极遁世的思想”是错误的,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但失意不失志,在滁州政绩斐然。【考点】文学常识以及作品内容6.【答案】眺簇郁徉【解析】这四个字中,“眺”是用眼睛看的意思,所以是目字旁;“簇”的本义是草丛聚集,所以是草字头;容易写错的是“徜徉”的“徉”,易错写成“佯”。【考点】字音、字形7.【答案】(1)秋水共长天一色(2)更上一层楼(3)潮平两岸阔(4

20、)一览众山小(5)无可奈何花落去(6)听取蛙声一片(7)小桥流水人家(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是记忆型默写。(4)默写时,要注意第题中“一览众山小”的“览”字,不要错写成“觅”,其他都是常用字,几乎没有什么难写的字。(8)抓住题目中的提示性词语判断出要默写的句子,提示性的关键词是“不要在困难前却步,坚持就会有转机”。【考点】古诗词名句8.【答案】(1)智能化(数字化、自助化)绿色环保人性化(便利)全天候(24小时开放)(2)五猖会父亲要“我”背书,背不出来就不去看(3)示例一:阅读使我们成为我们自己。示例二:读什么样的书,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示例三:读同样的书,理解不同,收获

21、也就不一样。【解析】(1)根据题目要求,从文段中找出能表明“24小时城市书房”特点的信息词语,概括作答。从“配置了二维码数字书刊借阅系统、自助借还机等设备”一句中,可以概括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从“还可以享受到绿色环保节能的环境”一句中可概括出“绿色环保”的特点;从“免费饮水、自助饮料售卖等人性化服务”一句中,可概括出“人性化(便利)”的特点;从“24小时城市书房”的名称中,可以概括出“全天候(24小时开放)”的特点。(2)第一空要填写的是作品篇名,考生要根据选文内容,判断这段是出自名著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文章,从“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和“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可以

22、推断,这篇文章是五猖会。回忆这文章的内容,“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指“我”急于要去看会,但父亲偏偏在这时候叫“我”背诵鉴略,背不出来就不许去看戏,所以,“我”非常伤心和失望。(3)看清漫画面,读懂漫画的内容是答题的第一步。漫画的左边是未经过阅读之门的人,中间是阅读之门,右边是从阅读之门中出来的人。第二步:注意漫画中的细节,理解漫画的含义。将未进阅读之门的人和经过阅读之门的人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人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长得一样的人,现在变得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第三步:选择角度,概括漫画的含义。可以从阅读改变了人生来谈,也可以从阅读不同的书,产生不同的效果的角度来概括。【考点】(1)信息提取(

23、2)名著内容的掌握(3)对漫画的理解二、阅读理解9.【答案】(1)清澈的泉水旁,有一块可爱的盘石,清风徐来,婀娜的柳条轻轻拂拭着我手中的酒杯。(2)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拟人化,仿佛了解作者的心意,为他送来落花,又以反问手法,强调春风的这份“多情”,表达了作者闲适喜乐的心情,对自然美景的陶醉。【解析】(1)一、二两句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盘石、泉水、垂柳、酒杯,此外还有风(从“拂”一词可以看出)。通过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对这些景物进行恰当的修饰和描绘,如“泉水”用“清澈”来形容,“柳枝”用“婀娜”来描绘。然后将上述描绘的画面连接成句子。(2)判断三、四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解题的第一步,

24、从诗句中的词语“解意”“送落花”可以看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何因”二字又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明确修辞手法后,结合全诗内容和诗人的感情,理解其作用和表达效果即可。【考点】(1)诗歌画面的描绘(2)从修辞手法中赏识诗歌10.【答案】(1)愤恨,怨恨(2)穿(3)帮助(4)给,交给【解析】(1)题中的“恚”在陈涉世家中有与此相同的用法,解释为“愤恨,怨恨”。(2)题中的“著”在木兰诗中有其用法,“著我旧时裳”,解释为“穿”。(3)题中“予佐尔贾”是个句子,主语是“予(我)”,宾语是“尔贾(你们经商,做生意)”,要解释的“佐”是动词,解释为“帮助”。(4)题“出珠授之”中,“出”解释为“取

25、出”,“之”是代词“他们”,根据句意,“授”应作动词“交给”解释。【考点】文言实词11.【答案】C【解析】先解释例句中“而”的用法,文中“而固吝者何?”的上一句是“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用在两句中间,明显有转折作用,是转折连词。再分析四个选项中“而”字的用法,四个选项中的文言句子都是初中课文中的,A项中的“而”是顺承连词,B项中的“而”是修饰连词,C项中的“而”是转折连词,D项中的“而”是并列连词。故选C。【考点】文言虚词的用法12.【答案】(1)王公多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约定的去做。(2)只不过很少有像我们这样的两个闲人罢了。(3)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解析】

26、(1)准确翻译文言句中的重点文言词语是翻译的第一步。屡:多次。促:催促。必:一定。如:按照(这一个词语在梵天寺木塔中有同样的用法,“匠师如其言”,解释为“遵照”)。第二步,注意文言句了的句式特点,看看是否是省略句,如果是,要将省略成分添加出来;看看是否是倒装句,如果是,要调整语序。检查可知,这三句都不是特殊句式。第三步,将上面解释的词语串联成句,注意译句意思的通顺。(2)准确翻译文言句中的重点文言词语是翻译的第一步。但(古今异义):只是。耳:罢了。第二步,注意文言句了的句式特点,看看是否是省略句,如果是,要将省略成分添加出来;看看是否是倒装句,如果是,要调整语序。检查可知,这三句都不是特殊句式

27、。第三步,将上面解释的词语串联成句,注意译句意思的通顺。(3)准确翻译文言句中的重点文言词语是翻译的第一步。呼尔:吆喝着。与:给。第二步,注意文言句了的句式特点,看看是否是省略句,如果是,要将省略成分添加出来;看看是否是倒装句,如果是,要调整语序。检查可知,这三句都不是特殊句式。第三步,将上面解释的词语串联成句,注意译句意思的通顺。【考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13.【答案】示例一:他没把女婿调到京城里,说明他公正无私。示例二:他不肯接受太监的珍珠,说明他廉洁自律。示例三:他寻找太监的后辈,并坚持把珍珠转交给他们,且包裹的记号均未动过,可见他善良诚信、重情义。示例四:他没有在找到太监的后辈时第一时间

28、交出宝珠,而是要求他们有所经营,才给予帮助,可见他严于律己也能严于待人,正直不阿。【解析】本题是两问,第一问是概括一则事例,第二问是由这则事例写出王公的优秀品质。理解文意可知,选文第一段写的是王忠肃公没有依从夫人下跪为女儿求情,调女婿入京的事。第二段写了两件事:第一件写的是王忠肃公不接受太监的宝珠;第二件事写的是他将太监给的宝珠转交给太监的后辈。从这三件事中任选一件事加以概括,言之有理即可。【考点】文言文的理解14.【答案】引出作者关于全民阅读时代读书是否越多越好的论题;题目采用问句形式,更能激发读者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兴趣。【解析】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篇议论文的题目是一个问句,一般

29、来说,在文章的题目中使用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文章结构来看,题目中用问句,可以将本文的议论话题“全民阅读时代读书是否越多越好”引出来。【考点】议论文题目的作用15.【答案】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广为流传的训诫的阅读主题语来论证现代人阅读求快贪多这一观点。【解析】解题思路:先根据画线句的内容,判明所用的论证方法,再结合文段的理解,找出运用这一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一般是找该段的中心句)。画线句子列举的是近几年街头巷议或各路媒体中常出现的有关阅读主题语的例子,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论证这、段的主要观点:对于阅读,现代人不仅求“快”,而且贪“多”。【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6.【

30、答案】一是略读、跳读“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二是为塑造爱读书的好形象而进行各种“阅读表演”。【解析】这一题属于信息提取题。解题要在仔细阅读两个文段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概括整理出答案。第段中,写到获取“文化资本”的第一种做法的句子是“细看这些心得,会发现作者所指的多是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所谓的阅读技巧也只是略读、跳读”。第段中,写到获取“文化资本”的第二种做法的句子是“很多年轻人有的人与其说这是阅读,不如说是一阅读表演”。【考点】信息提取17.【答案】示例一:我同意这一说法。现代人为了生存的工具型阅读,为了减压的娱乐化阅读,对锻炼思维、健全心智没有多大意义。阅读应该回

31、归理想状态,在自己的物质需求得到适当满足的前提下,我们应当精读经典,丰富自己。示例二:我不同意这一说法。之所以提倡全民阅读,是因为中国人的阅读状态整体欠佳。即便是为了生存的工具型阅读,为了减压的娱乐化阅读,也比沉迷于低级爱好强。只要阅读的内容是健康无害的,都是值得鼓励的。示例三:我不完全同意这一说法。针对现在一些人读书少、不读书的现状,强调真阅读、多阅读是提倡全民阅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然,如果阅读只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或者变成了作秀、表演,那么还是少点为妙。【解析】这是一条谈观点,表达对议论问题看法的考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不唯一,答案不唯一。可以答同意这一观点,可以答不同意这一观点,也

32、可以答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但不管回答什么观点,得分不得分的关键是看你答案中支持观点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合乎逻辑。【提示】有两点提示:如果回答的是支持这一观点,那么答题要尽量从选文中找寻依据,因为本文写作目的就是要论证支持这一观点,要强调阅读在“质”不在“量”;如果回答的是不支持这一观点,或不完全支持这一观点,那么答题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说理由,要想从本文中找出依据是很难的。反其道而行之倒可以,即从本文反对的一些事例中找出其合理的一面来。18.【答案】当摇滚乐队鼓手弃考去演出主动备考律师【解析】阅读文本,整体理解全文情节发展的脉络,是解题的必要前提。根据已有情节,找出相应的段落,从而推断出空缺处的

33、情节内容,是解题的基本方法。与题目中已有情节“被逼备考律师”相对应的段落是第段,与“帮助穷人打官司”相对应的段落是第段,根据上面的分析,本题可转化成这样的两个问题:“被逼备考律师”前常远是干什么的;选文第段写了两件什么事。这两个问题非常容易解答,仔细阅读即可得出答案。【考点】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19.【答案】(1)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常远复习迎考不认真的态度,表现出他对被逼备考律师的抵触情绪。(2)熟悉:“我”见过常远,知道这个人和他以前的情况。陌生:很长时间没见到他,已经淡忘了,这个常远与“我”印象中的常远不一样。【解析】(1)“睡眼惺忪”是神态描写,一“捧”一“翻”是动

34、作描写。从“睡眼惺忪”的神态可以看出常远复习时的精神萎靡不振,且对此不感兴趣;从“翻”这一动作描写,可看出主人公复习的漫不经心,被逼无奈。(2)“熟悉”和“陌生”是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其实,通读全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可以知道这一对反义词在该句中同时使用并不矛盾。“我”对常远“熟悉”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我”见过常远,并了解他的一些情况。而“陌生”是因为常远后来离开了那家律师事务所,“我”也离开了这座城市,“我”不熟悉他后来的情况。特别是他主动备考律师,帮遇难的矿工家属打官司,这些似乎与“我”对他的原有印象差距很大,所以“我”感到“陌生”。【考点】小说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20.【答案】无论玩摇滚

35、,还是考律师,常远都能为梦想而执着努力;常远不计名利为弱势群体打官司,非常具有正义感(社会责任感)。【解析】解答时要建立在对选文深度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文中写到的有关主人公常远的一些情节故事来分析。常远先是对摇滚乐痴迷,宁愿放弃家里的条件去矿区演出;后来对考律师感兴趣,主动备考,是因为他在去茫崖矿区的演出的过程中,了解到矿工生活的艰辛不易,同情弱势群体,决心帮助他们。结合事例进行分析即可。【考点】文意理解21.【答案】作者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我”和老李的眼睛看常远,使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我”和老李先前误解常远,后来敬佩他,前后的变化,使故事情节更曲折,主旨更突出。【解析】答题

36、分两步。第一步,先判断这样写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小说的主人公是常远,但选文以大量的篇幅来写“我”和老李,这种通过其他人物来写主要人物的方法显然是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第二步,分析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这要从文章写作目的的达成、主题的表达、情节的需要等方面综合分析。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是本文让“我”和老李成为了主人公常远故事情节的见证人,写“我们”两人亲眼所见的事,这就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从情节需要的角度看,“我”和老李开始误解常远,后来了解了他,敬佩他,这样写比直接写他是个有志好青年更有波澜、有曲折,更能突出主题。三、作文22.【答案】略【解析】作文的标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作前要先认真阅读目中的提示语。根据提示语可知,这是一篇关于人生体验的命縣材料作文,材料关键句是“说好话,好好说话,都会让人如沐春风”,题目关键词是“良言”和“如春”。“良言”指好话,有益的话;“如春”指如沐春风。前者指说话的内容或说话的方式,后者指说话的效果。总而言之,好的(谈话)内容,好的(谈话)方式,带来好的(谈话)效果。当然好内容和好方式或择其一而说之,或合二为一说之,皆可。审题时要注意,这篇作文应从“听者”的角度来写良言带来怎样如春的感受,选择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体裁来写为宜。语文试卷 第21页(共22页)语文试卷 第22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