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集料试验检测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156633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33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粗集料试验检测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粗集料试验检测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粗集料试验检测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粗集料试验检测实施细则.doc(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粗集料试验检测实施细则10.4.1 筛分检测4.1.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2、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楼的冷料混合料、热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4.1.2仪具与材料 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摇筛机。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4.1.3试验准备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表T0302

2、-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表T0302-1筛分用的试样质量4.1.4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0.1。 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3、,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应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注:由于0.075筛干筛几乎小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0.075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0.075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O.075通过率假设为0。3、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筛过筛孔。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相比

4、,相差不得超过m0的0.5。10.4.2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4.2.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4.2.2仪具与材料 天平或浸水天平:可悬挂吊篮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50 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溢流水槽:在称量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烘箱:能控温在1055。 毛巾:纯棉制,洁净,也可用纯棉的汗衫布代替。 温度计。 标准筛。 盛水容器(如搪瓷

5、盘)。 其它:刷子等。4.2.3试验准备1、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筛过筛对2.36-4.75集料,或者混在4.75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2.36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2.364.75的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料质量应符合表T0304-1的规定。表T0304-1测定密度所需要的试样最小质量公称最大粒径()4.759.5161926.531.537.56

6、375每一份试样的最小质量()0.81111.51.5233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动,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经多次漂洗干净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4.2.4 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瓷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20,轻轻至搅动石料,使附着在石料上的气泡完全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2.36-4.75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人一个浅盘。 3、调节水温在1525范围内

7、。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 4、提起吊蓝,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较细的粗集料(2.364.75)连同浅盘一起取出,稍稍倾斜搪瓷盘,仔细倒出余水,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毛巾吸走从集料中漏出的自由水。此步骤需特别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再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集料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面干状态。当粗集料尺寸较大时,宜逐颗擦干,注意对较粗的粗集料,拧湿毛巾时不要太用劲,防止拧得太干,对较细的含水较多的粗集料,毛巾可拧得稍干些,擦颗粒的表面水时,既要将表

8、面水擦掉,又千万不能将颗粒内部的水吸出,整个过程中不得有集料丢失,且已擦干的集料不得继续在空气中放置,以防止集料干燥。 注:对2.364.75集料,用毛巾擦拭时容易沾附细颗粒集料从而造成集料损失,此时宜改用洁净的纯棉汗衫布擦拭至表干状态。 5、立即在保持表干状态下,称取集料的表干质最(mf)。6、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浅盘,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的烘干质量(ma)。 注:恒重是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即0.1。一般在烘箱中烘烤的时间不得少于4h6h。 7、对同一规格的集料应平行试验两次,取

9、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4.2.5计算 1、表观相对密度a、表干相对密度s、毛体积相对密度b按(T0304-1)、(T0304-2)、(T0304-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a= (T0304-1)s= (T0304-2)b= (T0304-3)式中: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b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a集料的烘干质量(g); mf集料的表干质量(g); m集料的水中质量(g)。2、集料的吸水率以烘干试样为基准,按式(T0304-4)计算,精确至0.01。x= (T0304-4)式中:x粗集料的吸水率()。 3、粗集料的表观密度(视密度)a、表干密度

10、s、毛体积密度b,按式(T0304-5)、(T0304-6)、(T03047)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不同水温条件下测量的粗集料表观密度需进行水温修正,不同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T 及水的温度修正系数T 按附录B选用。a=aT 或a=(a-T) (T0304-5)s=sT 或s=(s-T) (T0304-6) b=bT 或 b=(b-T) (T0304-7)式中:a 粗集料的表观密度(g3); s 粗集料的表干密度(g3); b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g3); 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 ; T试验温度T时的水温修正系数; 水在4时的密度(1.000g3)。4.2.6 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试验

11、的精密度,对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两次结果相差不得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10.4.3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4.3.1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中小于O.075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及4.75以上泥块颗粒含量。4.3.2仪具与材料 台秤: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 烘箱:能控温1055。 标准筛:测泥含量时用孔径为1.18、0.075的方孔筛各1只;测泥块含量时,则用2.36及4.75的方孔筛各1只。 容器:容积约10L的桶或搪瓷盘。 浅盘、毛刷等。4.3.3试验准备 按T0301方法取样,将来样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表。T9310-1所规定的量

12、(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4.3.4试验步骤1、含泥量试验步骤 1.1、称取试样1份(m0)装入容器内,加水,浸泡24h,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或用毛刷洗刷),使尘屑、粘土与较粗颗粒分开,并使之悬浮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18及0.075的套筛上,滤去小于O.075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0.075的颗粒丢失。 1.2、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1.3、用水冲洗余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O.075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于筛内颗粒)来回摇动

13、,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的颗粒。而后将两只筛上余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m1) 2、泥块含量试验步骤 2.1、取试样1份。 2.2、用4.75筛将试样过筛,称出筛去4.75以下颗粒后的试样质量(m2) 2.3、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4h后将水放掉,用手捻压泥块,然后将试样放在2.36筛上用水冲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2.4、小心地取出2.36筛上试样,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3)。 4.3.5计算1、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按式(T0310-

14、1)计算,精确至O.1Qn= (T10310-1)式中:Qn 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 m0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g); m1试验后烘干试样质最(g)。 以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O.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沥青路面用集料,此含泥量记为小于0.075颗粒含量。 2、碎石或砾石中粘土泥块含请按式(T0310-2)计算.精确至0.1。Qk= (T03102)式中:Qk碎石或砾石中粘土泥块含量(); m24.75筛筛余最(g); m3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个试样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1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10.4.4粗集料密

15、度及吸水率试验4.4.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2、本方法测定的结果不适用于仲裁及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理论密度时使用。4.4.2、仪具与材料 天平或浸水天平:可悬挂吊篮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容量瓶:1000mL,也可用磨口的广口玻璃瓶代替,并带玻璃片。 烘箱:能控温在1055。 标准筛:4.75、2.36。 其它:刷子、毛巾等。4.4.3试验准备 1、将取来样过筛,对水泥混凝土的集料采用4.75筛,沥青

16、混合料的集料用2.36筛,分别筛去筛孔以下的颗粒。然后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表T0308-1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表T0308-1 测定密度所需要的试样最小质量公称最大粒径()4.759.5161926.531.537.56375每一份试样的最小质量()0.81111.51.5233 2、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经多次漂洗干净至水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4.4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装入容量瓶(广口瓶)中,注入洁净的水(可滴入数滴洗涤灵),水面高出试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附着在石料上的气泡逸出。盖上玻璃片,在室温下浸水24h。注:水

17、温应在1525范围内,浸水最后2h内的水温相差不得超过2。 2、向瓶中加水至水面凸出瓶口,然后盖上容量瓶塞,或用玻璃片沿广口瓶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玻璃片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 3、确认瓶中没有气泡,擦干瓶外的水分后,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2)。 4、将试样倒人浅搪瓷盘中,稍稍倾斜搪瓷盘.倒掉流动的水,再用毛巾吸干漏出的自由水,需要时可称取带表面水的试样质量(m4)。 5、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面于状态。当粗集料尺寸较大时,可逐颗擦干。注意拧湿毛巾时不要太用劲,防止拧得太干。擦颗粒的表面水时,既要将表面水擦掉,又不能将颗

18、粒内部的水吸出。整个过程中不得有集料丢失。 6、立即称取饱和面干集料的表干质量(m3)。 7、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浅盘,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的烘干质量(m0)。注:恒重是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精密度,即0.1。一般在烘箱中烘烤的时间不得少于4h6h。 8、将瓶洗净,重新装入洁净水,盖上容量瓶塞,或用玻璃片紧贴广口瓶瓶口水面。玻璃片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确认瓶中没有气泡,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1)。4.4.5计算1、表观相对密度a、表干相对密度s、毛体积相对密度b按式(

19、T0308-1)、(T03082)、(T0308-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a = (T0308-1)s = (T0308-2)b = (T0308-3)式中: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b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1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g); m2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g);m3集料的表干质量(g)。2、集料的吸水率x、含水率以烘干试样为基准,按式(T0308-4)、(T0308-5)计算,精确至0.1。x = (T0308-4)= (T0308-55)式中:m4集料饱和状态下含表面水的湿质量(g); x集

20、料的吸水率(); 集料的含水率()。3、当水泥混凝土集料需要以饱和面干试样作为基准求取集料的吸水率x时,按式(T0308-6)计算,精确至0.1,但需在报告中予以说明。x = (T0308-6)式中:x集料的吸水率()。4、粗集料的表观密度a、表干密度s、毛体积密度b按式(T0308-7)、(T0308-8)、(T0308-9)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a=aT 或 a=(a-T) (T0308-7)s=sT 或 s=(s-T) (T0308-8) b=bT 或 b=(b-T) (T0308-9)式中:a集料的表观密度(g3); s集料的表干密度(g3); b集料的毛体积密度(g3); T试验温度T

21、时水的密度(g3),按附录B表B-1取用; T试验温度T时的水温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水在4时的密度(1.000g3)。4.4.6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试验的精密度,两次结果之差对相对密度不得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10.4.5 粗集料堆积密度与空隙率的检测4.5.1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粗集料的堆积密度,包括自然堆积状态、振实状态、捣实状态下的堆积密度,以及堆积状态下的间隙率。 4.5.2仪具与材料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容量筒:适用于粗集料堆积密度测定的容量筒应符合表T03091的要求。平头铁锹。表T0309-1容量筒的规格要求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容量

22、筒容积(L) 容量筒规格() 筒壁厚度() 内径 净高 底厚 4.75 31552 1602 5.0 2.59.526.5 102052 3052 5.0 2.531.537.5 152555 2955 5.0 3.0 53 203555 3055 5.0 3.0 烘箱:能控温1055。 振动台:频率为3000次min200次min.负荷下的振幅为0.35,空载时的振幅为O.5。 捣棒:直径16、长600、一端为圆头的钢棒。4.5.3试验准备 按T 0301的方法取样、缩分,质量应满足试验要求,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成两份备用。4.5.4试验步骤1、自然堆

23、积密度取试样1份,置于平整干净的水泥地(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左右,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空隙,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2、振实密度按堆积密度试验步骤,将装满试样的容量筒放在振动台上,振动3min,或者将试样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然后再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待三层试样装填完

24、毕后,加料填到试样超出容量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3、捣实密度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和公称最大粒径,确定起骨架作用的关键性筛孔(通常为4.75或2.36等)。将矿料混合料中此筛孔以上颗粒筛出,作为试样装入符合要求规格,的容器中达13的高度,由边至中用捣棒均匀捣实25次。再向容器中装入13高度的试样,用捣棒均匀地捣实25次,捣实深度约至下层的表面。然后重复上一步骤,加最后一层,捣实25次,使集料与容器口齐平。用合适的集料填充表面的大空隙,用直尺大体刮平,目测估计表面凸起部分与凹陷

25、部分的容积大致相等,称取容量筒与试样的总质量(m2)。4、容量筒容积的标定 用水装满容量筒,测量水温,擦干筒外壁的水分,称取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m),并按水的密度对容量筒的容积作校正。4.5.5计算1、容量筒的容积按式(T0309-1)计算。V= (T0309-1) 式中:V容量筒的容积(L); m1容量筒的质量(); m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 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 2、堆积密度(包括自然堆积状态、振实状态、捣实状态下的堆积密度)按式(T0309-2)计算至小数点后2位。= (T0309-2)式中:与各种状态相对应的堆积密度(tm3); m1容量筒的质量(); m2容量筒与试样的总

26、质量(): V容量简的容积(L)。 3、水泥混凝上用粗集料振实状态下的空隙率按式(T03093)计算。Vc=(1-) (T0309-3)式中:Vc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空隙率(); a粗集料的表观密度(tm3); 按振实法测定的粗集料的堆积密度(tm3)。4、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骨架捣实状态下的间隙率按式(T0309-4)计算。VCADRC=(1-) (T0309-4)式中:VCADRC捣实状态下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b按T0304确定的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tm3); 按捣实法测定的粗集料的自然堆积密度(tm3)。10.4.6 针片状含量的检测4.6.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混

27、凝土使用的4.75以上的粗集料的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以百分率计。 2、本方法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使用专用规准仪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与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小于一定比例的颗粒。 3、本方法测定的粗集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可用于评价集料的形状及其在工程中的适用性。4.6.2仪具与材料水泥混凝土集料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 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称量值的0.1。 标准筛:孔径分别为4.75、9.5、16、L9、26.5、31.5、37.5,试验时根据需要选用。4.6.3试验准备 将来样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满足表T0311-2规定的质量,称量(

28、m),然后筛分成表T0311-2所规定的粒级备用。4.6.4试验步骤1、目测挑出接近立方体形状的规则颗粒,将目测有可能属于针片状颗粒的集料按表T0311-2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针状颗粒鉴定,挑出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而不能通过者,为针状颗粒。 2、将通过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的非针状颗粒逐粒对试样进行片状颗粒鉴定,挑出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能通过者,为片状颗粒。3、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颗粒和片状颗粒的质量,其总质量为m1。4.6.5计算碎石或砾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按式(T0311-1)计算,精确至0.1。Qe= (T0311-1)式中:Qe试样的针片状颗粒含量();

29、 m1试样中所含针状颗粒与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 m0试样总质量(g)。10.4.7粗集料压碎值试验4.7.1目的与适用范围 集料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是衡量石料力学性质的指标,以评定其在公路工程中的适用性。4.7.2仪具与材料 石料压碎值试验仪:由内径150、两端开口的钢制圆形试筒、压柱和底板组成,其形状和尺寸见图T 0316-1和表T 0316-1。试筒内壁、压柱的底面及底板的上表面等与石料接触的表面都应进行热处理,使表面硬化,达到维氏硬度65。并保持光滑状态。表T 0316-1试筒、压柱和底板尺寸部 位 符 号 名 称 尺寸() 试筒 ABC 内径 高度

30、壁厚 1500.3 12512812 压柱 DEFG 压头直径 压杆直径 压柱总长 压头厚度 1490.2100149 10011025 底板 HIJ 直径 厚度(中间部分) 边缘厚度 2002206.40.2 100.2金属棒:直径10,长450600,一端加工成半球形。 天平:称量23,感量不大于1g。 标准筛:筛孔尺寸13.2、9.5、2.36方孔筛各一个。 压力机:500kN,应能在1Omin内达到400kN。 金属筒:圆柱形,内径112.0,高179.4,容积17673。4.7.3试验准备 1、采用风干石料用13.2和9.5标准筛过筛,取9.513.2的试样3组各3000g,供试验用

31、。如过于潮湿需加热烘干时,烘箱温度不得超过100,烘干时间不超过4h。试验前,石料应冷却至室温。 2、每次试验的石料数量应满足按下述方法夯击后石料在试筒内的深度为100。在金属筒中确定石料数量的方法如下:将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称取量筒中试样质量(m0)。以相同质量的试样进行压碎值的平行试验。4.7.4试验步骤1、将试筒安放在底板上。2、将要求质量的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最后

32、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 3、将装有试样的试模放到压力机上,同时加压头放入试筒内石料面上,注意使压头摆平,勿楔挤试模侧壁。 4、 开动压力机,均匀地施加荷载,在10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总荷载400kN,稳压5s,然后卸荷。 5、将试模从压力机上取下,取出试样。 6、用2.36标准筛筛分经压碎的全部试样,可分几次筛分,均需筛到在1min内无明显的筛出物为止。 7、称取通过2.36筛孔的全部细料质量(m1),准确至1g。4.7.5计算石料压碎值按式(T0316-1)计算,精确至O.1。 (T0316-1)式中:石料压碎值(); m1试验前试样质量(g); m0试验后通过2.36筛孔的细

33、料质量(g)。10.4.8粗集料坚固性试验4.8.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是确定碎石或砾石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是测定石料坚固性能(也称安定性)的方法。4.8.2仪具与材料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5,感量不大于1g。 标准筛:根据试样的粒级,按表T 0314-1选用。表T0314-1坚固性试验所需的各粒级试样质量公称粒级() 2.364.754.759.59.5191937.537.5636375试样质量(g) 5005001000150030005000 注:粒级为9.519的试样中,应含有9.516粒级颗粒4

34、0,1619粒级颗粒60。 粒级为1937.5的试样中,应含有1931.5粒级颗粒40,31.537.5粒级颗粒60。 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积不小于50L。 三脚网篮:网篮的外径为100,高为150,采用孔径不大于2.36的铜网或水锈钢丝制成;检验37.575的颗粒时,应采用外径和高均为250的网篮。 试剂:无水硫酸钠和10水结晶硫酸钠(工业用)。4.8.3试验准备 1、硫酸钠溶液的配制 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50,每1000mL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04)300g350g或10水硫酸钠(Na2SO41OH2O)700g1000g,用玻璃棒搅拌,使

35、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试验时容器底部应无结晶存在。 2、试样的制备 将试样按表T0314-1的规定分级,洗净,放入1055的烘箱内烘干4h,取出并冷却至室温,然后按表T 03141规定的质量称取各粒级试样质节mi。4.8.4试验步骤 1、将所称取的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三脚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温度应保持在2025的范围内,三脚网篮浸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此时,网篮底面应距容器底面约30(由网篮脚高

36、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试样表面至少应在液面以下30。 2、浸泡20h后,从溶液中提出网篮,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烤4h,至此,完成了第一个试验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即开始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循环起,浸泡及烘烤时间均可为4h。3、完成五次循环后,将试样置于2530的清水中洗净硫酸钠,再放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试样粒级下限筛孔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mi。注:试样中硫酸钠是否洗净,可按下法检验:取洗试样的水数毫升,滴入少量氯化钡(BaCl2)溶液,如无白色沉淀,即说明硫酸钠已被洗净。 4、对粒径大于19的试样部分,应在试验前后分别记录其颗

37、粒数量,并作外观检查,描述颗粒的裂缝、剥落、掉边和掉角等情况及其所占的颗粒数量,以作为分析其坚固性时的补充依据。4.8.5计算 1、试样中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T 03141)计算Qi= (T 0314-1)式中:Qi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mi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烘干质量(g); 经硫酸钠溶液法试验后各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2、试样总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T 03142)计算,精确至1。Q= 式中:Q试样总质量损失百分率(); m1试样中各粒级的分计质量,g; Qi各粒级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10.4.9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4.9.1目的与

38、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粗集料的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以百分率计。 2、本方法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用游标卡尺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与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的尺寸之比大于3倍的颗粒。有特殊要求采用其它比例时,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3本方法测定的粗集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可用于评价集料的形状和抗压碎能力,以评定石料生产厂的生产水平及该材料在工程中的适用性。4.9.2仪具与材料 标准筛:方孔筛4.75。 游标卡尺:精密度为0.1。 天平:感量不大于1g。4.9.3试验步骤 3.1、按本规程T0301方法,采集粗集料试样。 3.2、按分料器法或四分法选取1左右的试样。对每一种规

39、格的粗集料,应按照不同的公称粒径,分别取样检验。 3.3、用4.75标准筛将试样过筛,取筛上部分供试验用,称取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1g,试样数量应不少于800g,并不少于100颗。 注:对2.364.75级粗集料,由于卡尺量取有田难,故一般不作测定。3.4、将试样平摊于桌面上,首先用目测挑出接近立方体的颗粒,剩下可能属于针状(细长)和片状(扁平)的颗粒。3.5、按图T 0312-1所示的方法将欲测量的颗粒放在桌面上成一稳定的状态,图中颗粒平面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侧面厚度的最大尺寸为t,颗粒最大宽度为(tL),用卡尺逐颗测量石料的L及t,将Lt3的颗粒(即最大长度方向与最大厚度方向的尺寸之比

40、大于3的颗粒)分别挑出作为针片状颗粒。称取针片状颗粒的质量m1,准确至1g。注:稳定状态是指平放的状态,不是直立状态,侧面厚度的最大尺寸t为图中状态的颗粒顶部至平台的厚度.是在最薄的一个面上测量的,但并非颗粒中最薄部位的厚度。图T0312-1 针片状颗粒稳定状态4.9.4计算按公式(T0312-1)计算针片状颗粒含量。Qe= (T 0312-1)式中 :Qe针片状颗粒含量(); m1试验用的集料总质量(g); m0针片状颗粒的质最(g)。10.4.10粗集料有机物含量试验4.10.1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比色法测定砾石中的有机物含量。4.10.2仪具与材料 天平:感量不大于称量的O.1。 量筒:1OOmL、250mL、1000mL各一个。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蒸馏水之质量比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建筑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