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154465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路基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沉降观测指导方案(一)一般规定(一)一般规定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2、路基上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 6 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4、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 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

2、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5、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二)观测的内容(二)观测的内容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2、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基床表层的底面处。3、路堤沉降是由路堤本体和地基组成,为了观测到路堤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及沉降主要产生的部位,一般路堤观测的内容应为:基床底层顶面的路基总沉降和地基面处地基部分总沉降。4、对于地基条件复杂和填土高度大的路堤,还包括如下内容:路堤中部的沉降观测;地基处理范围的下限处地基深部的沉降观测。(三)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三)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1、观测断面布置(1

3、)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 50 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以设计文件为准) ,应不大于 25m 布设一个断面。(2)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路基工点应布设不少于 1 个横向观测断面。(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 2 个观测断面。2、观测点布置(1)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2)对于路堤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沉降板,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3)有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线路中心设沉降板一组,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 1 个。无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两侧路肩各设

4、观测桩 1 个。(4)组合式沉降板对于减少路基填筑的施工干扰有优势,可以在郑西客运专线试验使用。实施前应制定操作细则、做好培训。组合式沉降板路基沉降观测方法见附件一。(5)沉降变形观测点设计图和埋设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具体设计方案并参照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在实施性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中明确。预压土方 级配碎石(基床表层)水泥改良土(基床底层)路堤地基处理层位移、沉降观测桩位移、沉降观测桩组合式沉降板图 1 路堤沉降观测断面观测标志布置示意图预压土方级配碎石(基床表层)水泥改良土(基床底层)位移、沉降观测桩沉降板位移、沉降观测桩图 2 路堑沉降观测断面观测标志布置示意图(四)沉降观测的频度

5、(四)沉降观测的频度沉降观测分为四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沉降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沉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沉降大小确定,一般应按照如下观测频度进行。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施工期间的观测,主要观测路基填土施工期间地基与堤身的沉降变形以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与沉降。本阶段沉降观测应与施工配合,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同时应保证不超过 3 天观测 1 次。第二阶段:路基填筑施工完成且预压土方施加后,自然沉落期的沉降观测,该阶段应对路基基床底层顶面的沉降及路基基底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直到工后沉降评估可满足铺设无碴轨道的要求为止。本阶段的沉降观测频度为:第 115 天每 3 天一次,第 1690 天每 7 天一次,第901

6、80 天每 15 天一次。第三阶段:预压土方卸载、铺设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层)、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及正式运营前的观测。本阶段的沉降观测频度为:前 15 天每 3 天一次,第 15 天后每 7 天一次。第四阶段:试运营期间的观测(对于需进行运营期进行沉降观测的路基) 。本阶段的沉降观测主要进行路基面观测桩的观测,一般每月 1 次,必要时进行路基本体沉降及地基土沉降的观测。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 4mm 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五)观测精度要求(五)观测精度要求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

7、为1 mm,读数取位至 0.1 mm。(六)沉降观测要求(六)沉降观测要求为达到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建立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产生沉降的部位,沉降观测应考虑如下要求。1. 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总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2. 沉降标志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标志的埋设作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路堤的填筑进度要及时告知负责埋设沉降板的人员,避免错过最佳埋设机会。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本方案所要求,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的均匀性。3. 在沉降板埋设基本不影响施工的条件下,路基的施工应作到碾压的均匀性,质量的一致性,使沉降观测资料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8、4. 为了分析施工期沉降和工后沉降、施工期沉降与总沉降的关系以及验证推算工后沉降方法的准确性,对部分有代表性路基(暂定工程试验段) ,进行运营期间的长期沉降观测,以期得到最终沉降量。(七)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七)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1、观测资料整理(1)采用统一的郑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2)根据观测资料,及时完成有关图表的绘制,主要包括:1) 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2) 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曲线nsnnss 00.050.10.150.20.250.30.350.40.4500.050.10.150.20.250.30.350.40.45系

9、列1系列2图 4 曲线 (为横坐标,纵1ns1nnss ns1nnss 坐标)sn 为时间段每 n 天的沉降值,为时间段每 n 天沉降ns值的累计值,在同一图上绘有沉降标准曲线,曲线示意如图 4。(3)对沉降观测资料及时分析,尤其是在预压期,应对路基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分析意见及时报郑西公司和咨询项目部,以便在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2、路基沉降分析评估工作应根据下列资料综合分析:(1)路基沉降观测资料。(2)路基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包括不同阶段的设计沉降值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等相关设计资料。(3)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

10、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4)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3、评估分析方法(1)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常用方法有:双曲线法、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 、抛物线法、指数曲线法、 修正指数曲线法、沉降速率法、 星野法、 泊松曲线法等曲线拟合方法推算工后沉降(详见附件二路基沉降常用预测方法 ) 。黄土地区沉降曲线适合用何种方法推算工后沉降,需要结合沉降观测与预测的课题成果分析研究确定。(2)路基沉降预测曲线回归法应满足以下要求: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 3 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 0.92;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

11、间隔不少于 3 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 8 mm;(3)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沉降预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s(t)/s(t=)75%式中 s(t)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s(t=)预测的最终沉降值。注:沉降和时间以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为起始点。(4)设计沉降计算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总沉降量之差值原则上不宜大于 10mm。(5)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 6 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持续沉降观测不少于 6 个月的时间,根据这 6 个月以上的监测数据,绘制“时间-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数据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初步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观测数据不

12、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继续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6)在 3 个月后进行第一次预测,根据 3 个月的监测数据,绘制“时间-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数据初步预测 6 月的沉降量及剩余沉降量,以决定运架梁的时间。(7)当推算的工后沉降值满足评估标准时,才能铺设无碴轨道。当沉降分析结果表明无碴轨道不能在计划的工期铺设时,则要研究确定是延长路基摆放时间,还是采取调整预压土高度、调整预压土卸荷时间、增加地基加固等工程措施。3、评估标准(1)根据实测沉降观测资料推算的路基工后沉降量不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 15mm;(2)沉降比较均匀的路基,推算最大工后沉降量不超过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圆顺的竖曲线半径应不小于(为设计最高速度,km/h) ;24.0sjVsjV(3)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 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