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144-200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pdf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13955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DF 页数:87 大小:98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 5144-200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DL/T 5144-200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L/T 5144-200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T 5144-200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pdf(8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 51442001 前前 言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科技司关于下达 1996 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技综199640 号文)要求修订的。 SDJ 20719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简称“原标准” ,下同)自 1982 年 4 月颁布至今,已实施 19 年,它对保证我国水工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推动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装备水平的提高,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我国建设管理体制的变化等因素,有必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从 1998 年 10 月开始,专门组成“修订组” ,修订组充分利用三

2、峡工地集中全国众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水电施工、设计、监理单位的优势,就近召开修订讨论会,广泛吸收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有益建议和宝贵经验,加上修订人员外出调研,收集资料,于 1999 年 7 月完成初稿,9 月邀请专家进行审查讨论,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再次作了修改,于 1999 年 11 月完成征求意见稿,2000 年 5 月根据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形成送审稿,2000 年 11 月,在宜昌召开送审稿审查会。2001 年 8 月形成报批稿。 按照主管部门“关于修订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通知”及“关于修订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几点意见” ,在这次修订时,将“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两章及“特种混凝土的施

3、工”一节独立出去,另成标准。原标准 SDJ 20719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第一、四、五、六、七章及附录等废止。 根据 DLT 600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中的规定,本次修订时,增加了“范围” 、 “引用标准”及“主要术语与符号”三章,原标准中第四章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配合比选定、施工(包括拌和、运输、浇筑、雨季施工和养护)、质量控制与检查均独立成章,连同原标准的总则、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措施、低温季节混凝土的施工、预埋件施工等章,共计11 章 4 个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归

4、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的主编单位: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 本标准的参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福厚、周厚贵、史振寰、刘文彦、 刘松柏、曾广耀、张小厅、刘玉山、 周世明、陈果清、胡兴娥、张佑明、 周 俊、严四海、席浩、周幼林、李百胜、孙明伦。 目目 次次 前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总则 4 术语、符号 4.1 术语 4.2 符号 5 材料 5.1 水泥 5.2 骨料 5.3 掺合料 5.4 外加剂 5.5 水 6 配合比选定 7 施工 7.1 拌和 7.2 运输 7.3 浇筑 7.4 雨季施工 7.5

5、 养护 8 温度控制 8.1 一般规定 8.2 温度控制措施 8.3 温度测量 9 低温季节施工 9.1 一般规定 9.2 施工准备 9.3 施工方法、保温措施 9.4 温度观测 10 预埋件施工 10.1 一般规定 10.2 止水、伸缩缝、排水 10.3 冷却、接缝灌浆管路 10.4 铁件 10.5 内部观测仪器 11 质量控制与检查 11.1 一般规定 11.2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1.3 混凝土拌和与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控制 11.4 浇筑质量检查与控制 11.5 强度检验与评定 附录A(标准的附录)混凝土平均强度mfcu、标准差、强度保证率P和盘内变异系数b计算方法 附录 B(提示的附录

6、)混凝土碱含量的计算方法 附录 C(提示的附录) 用成熟度法计算混凝土早期强度 附录 D(提示的附录) 接缝止水材料性能指标 条文说明 1 范范 围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工混凝土施工行为和质量的基本要求, 适用于大、 中型水电水利工程中 1、2、3 级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 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T 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 2001989 中热硅酸

7、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 7481996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BT 7501992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 1344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T 1345199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m 筛筛析法) GBT 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20221980 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 GBT 20592000 铜及铜合金带材 GBT 28471996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 29381997 低热微膨胀水泥 GB 57491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T 66451986 用于

8、水泥中的粒化电炉磷渣 GB 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 GBT 91422000 混凝土搅拌机 GB 125731990 水泥的取样方法 GBT 129591991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溶解热法) GBT 146842001 建筑用砂 GBT 14685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GB 5016419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J 801985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 GBJ 1071987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 GBJ 119198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J 1461990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CECS

9、 03:1988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38:1992 钢纤维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程 DL 50171993 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DLT 50551996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 DLT 50571996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DLT 50821998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DLT 51001999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 HG 22881992 橡胶止水带 JGJT 101995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 5219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319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T 551996 普通混凝

10、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1989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JGJ 1041997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SD 105198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SDJ 1219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 SDJ 1719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DJ 249.11988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SDJ 3361989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SDJ 33819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SL 6219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L 1721996 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 SL 1761996 水

11、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范(试行) AGI 211.11995 普通混凝土、重质混凝土及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选择的标准方法 AGI 2141989 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评定推荐方法 3 总总 则则 3.0.1 本标准规范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选定、施工、温度控制、低温季节施工、预埋件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的基本要求。 3.0.2 水工混凝土应满足抗压、抗拉、抗渗、抗冻、抗裂、抗冲耐磨和抗侵蚀等设计要求。 3.0.3 水工混凝土的施工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3.0.4 本标准未规定的其他混凝土施工,按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 4 术语、符号

12、术语、符号 4.1 术术 语语 4.0.1 掺合料 extender 用于拌制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时,掺入的粉煤灰等混合材料。 4.0.2 水胶比 ratio of water to cementitious material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与所用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 4.0.3 胶凝材料用量 cementitious material consumption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和掺合料质量的总和。 4.0.4 拌和时间 mixing time 全部材料加入后经过拌和至出料开始的时间。 4.0.5 混凝土运输时间 concrete transportation time 从机口全部卸料完到

13、混凝土卸入仓内的时间。 4.0.6 浇筑间歇时间 concreting intermission time 混凝土振捣作业完毕至覆盖上层混凝土的时间。 4.0.7 毛面 rough surface 经过处理、无乳皮、微露粗砂的混凝土表面。 4.0.8 浇筑温度 concreting temperature 混凝土经过平仓振捣后,覆盖上层混凝土前,在距混凝土面 10cm 深处的温度。 4.0.9 气温骤降 suddenly drop in air temperature 日平均气温在 2d3d 内连续下降累计 6以上。 4.0.10 寒潮 cold wave 日平均气温 5以下时的气温骤降。 4

14、.0.11 混凝土成熟度 maturity degree of concrete 混凝土养护时间(h)和等效养护温度()的乘积,用符号“N”表示。 4.0.12 表面积系数 coefficient of superficial area 结构物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用符号“M”表示。 4.0.13 严寒地区 severe cold region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 4.0.14 寒冷地区 cold region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0与3之间的地区。 4.0.15 温和地区 mild region 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3的地区。 4.0.16 蓄热法 method of heat acc

15、umulation 采用保温措施, 利用原材料加热和水泥水化热的热量, 以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的施工方法。 4.0.17 综合蓄热法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heat accumulation “蓄热法”加早强或抗冻外加剂的施工方法。 4.2 符符 号号 T 温度为T的等效系数 tT 温度为T的养护时间 C9020 设计龄期 90d,强度标准值为 20MPa的水工混凝土强度等级 fcuk 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 fcu0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mfcu 混凝土强度平均值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0 验收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 b 盘内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 fcu,I

16、 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强度 fcu,i 第i组三个试件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fcu,min n组强度中的最小值 F100 表示抗冻为 100 级的抗冻等级 W2 表示抗渗为 2 级的抗渗等级 5 材材 料料 5.1 水水 泥泥 5.1.1 每一个工程所用水泥品种以 12 种为宜,并应固定供应厂家。 5.1.2 选择水泥品种应符合下列原则: 1 水位变化区外部混凝土、溢流面和经常受水流冲刷部位的混凝土及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 内部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和基础混凝土,宜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

17、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低热微膨胀水泥。 3 环境水对混凝土有硫酸盐侵蚀性时,应选择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5.1.3 选用的水泥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 水位变化区、 溢流面及经常受水流冲刷部位、抗冻要求较高的部位,宜使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水泥。 5.1.4 选用的水泥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并可根据工程的特殊需要对水泥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细度等提出专门要求。 5.1.5 运至工地的每一批水泥, 应有生产厂的出厂合格证和品质试验报告, 使用单位应进行验收检验(按每 200t400t 同厂家、 同品种、 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为一取样单位, 如不足 200t也作为一

18、取样单位),必要时应进行复验。 5.1.6 水泥品质的检验,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进行。 5.1.7 水泥的运输、保管及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 1 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2 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储罐或仓库中,不得混装。 3 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已受潮结块的水泥应经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罐储水泥宜一个月倒罐一次。 4 水泥仓库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堆放袋装水泥时,应设防潮层,距地面、边墙至少 30c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 15 袋,并留出运输通道。 5 散装水泥运至工地的入罐温度不宜高于 65。 6 先出厂的水泥应先用

19、。 袋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 3 个月, 散装水泥超过 6 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7 应避免水泥的散失浪费,注意环境保护。 5.2 骨骨 料料 5.2.1 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可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两者互相补充。选用人工骨料时,有条件的地方宜选用石灰岩质的料源。 5.2.2 骨料料源在品质、 数量发生变化时, 应按现行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进行详细的补充勘察和碱活性成分含量试验。未经专门论证,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 5.2.3 应根据粗细骨料需要总量、 分期需要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制定合理的开采规划和使用平衡计划, 尽量减少弃料。 覆盖层剥离应有专门弃渣场地并采

20、取必要的防护和恢复环境措施,避免产生水土流失。 5.2.4 骨料加工的工艺流程、 设备选型应合理可靠, 生产能力和料仓储量应保证混凝土施工需要。 5.2.5 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可将细骨料分成粗细两级,分别堆存,在混凝土拌和时按一定比例掺配使用。 5.2.6 成品骨料的堆存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堆存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必要时应设遮阳防雨棚。 2 各级骨料仓之间应设置隔墙等有效措施,严禁混料,并应避免泥土和其他杂物混入骨料中。 3 应尽量减少转运次数。卸料时,粒径大于 40mm 骨料的自由落差大于 3m 时,应设置缓降设施。 4 储料仓除有足够的容积外,还应维持不小于 6m 的堆料厚度

21、。细骨料仓的数量和容积应满足细骨料脱水的要求。 5 在粗骨料成品堆场取料时,同一级料应注意在料堆不同部位同时取料。 5.2.7 细骨料(人工砂、天然砂)的品质要求: 1 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 2.42.8 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 2.23.0 范围内。使用山砂、粗砂、特细砂应经过试验论证。 2 细骨料在开采过程中应定期或按一定开采数量进行碱活性检验,有潜在危害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经专门试验论证。 3 细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 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宜超过 6%, 必要时应采取加速脱水措施。 4 细骨料的其他品质要求应符合表 5.2.7 的规定。 表

22、 5.2.7 细骨料的品质要求 指 标 项 目 天然砂 人工砂 备 注 石粉含量 % 618 C9030 和有抗冻要求的 3 含泥量 % C9030 5 泥块含量 不允许 不允许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8 8 坚固性 % 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10 10 表观密度 kg/m32500 2500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 1 1 折算成SO3,按重量计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不允许 云母含量 % 2 2 轻物质含量 % 1 5.2.8 粗骨料(碎石、卵石)的品质要求: 1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不应超过钢筋净间距的 23、 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 14、素混凝土板厚的 12。对少筋或无筋混凝土结构,应选用较大

23、的粗骨料粒径。 2 施工中,宜将粗骨料按粒径分成下列几种粒径组合: 1)当最大粒径为 40mm时,分成D20、D40两级; 2)当最大粒径为 80mm时,分成D20、D40、D80三级; 3)当最大粒径为 150(120)mm时,分成D20、D40、D80、D150(D120)四级。 3 应严格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其控制标准:超径小于 5%,逊径小于 10%。当以超、逊径筛检验时,其控制标准:超径为零,逊径小于 2%。 4 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应由试验确定。 5 各级骨料应避免分离。 D150、 D80、 D40和D20分别用中径(115mm、 60mm、 30mm和

24、 10mm)方孔筛检测的筛余量应在 40%70%范围内。 6 如使用含有活性骨料、黄锈和钙质结核等粗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 7 粗骨料表面应洁净,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 8 碎石和卵石的压碎指标值宜采用表 5.2.8-1 的规定。 表 5.2.8-1 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 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压碎指标值 % 骨 料 类 别 C9055C9040 C9035 水成岩 10 16 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12 20 碎石 火成岩 13 30 卵 石 12 16 9 粗骨料的其他品质要求应符合表 5.2.8-2 的规定。 表 5.2.8-2 粗骨料的品质要求 项 目 指 标 备 注 D20

25、、D40粒径级 1 含泥量 % D80、D150(D120)粒径级 0.5 泥块含量 不允许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5 坚固性 % 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12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 0.5 折算成SO3,按重量计 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 如深于标准色,应进行混凝土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 0.95 表观密度 kg/m 3 2550 吸水率 % 2.5 针片状颗粒含量 % 15 经试验论证,可以放宽至 25%5.2.9 取样与检验方法按 SD105 和有关标准执行。 5.3 掺合料掺合料 5.3.1 水工混凝土中应掺入适量的掺合料。 其品种有粉煤灰、 凝灰岩粉、 矿渣微粉、 硅粉、粒化电炉

26、磷渣、氧化镁等。掺用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工程的技术要求、掺合料品质和资源条件,通过试验论证确定。 5.3.2 掺合料的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 5.3.3 粉煤灰掺合料宜选用级或级粉煤灰。 5.3.4 掺合料每批产品出厂时应有产品合格证,主要内容包括: 厂名、等级、出厂日期、批号、数量及品质检验结果等。 5.3.5 使用单位对进场使用的掺合料应进行验收检验。粉煤灰等掺合料以连续供应 200t为一批(不足 200t 按一批计),硅粉以连续供应 20t 为一批(不足 20t 按一批计),氧化镁以 60t为一批(不足 60t 按一批计)。掺合料的品质检验按现行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进行。 5.

27、3.6 掺合料应储存在专用仓库或储罐内,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潮, 不得混入杂物,并应有防尘措施。 5.4 外加剂外加剂 5.4.1 水工混凝土中必须掺加适量的外加剂。 5.4.2 常用的外加剂有: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高温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等。根据特殊需要,也可掺用其他性质的外加剂。外加剂品质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 5.4.3 外加剂选择应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 施工需要、 并结合工程选定的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适应性试验,经可靠性论证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种类和掺量。一个工程掺用同种类外加剂的品种宜选用 12 种,

28、并由专门生产厂家供应。 5.4.4 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 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和骨料最大粒径等,通过试验确定。表 5.4.4 的规定供参考。 表 5.4.4 掺引气剂型外加剂混凝土的含气量 骨料最大粒径 mm 20 40 80 150(120) F200 混凝土 5.5 5.0 4.5 4.0 含气量 % F150 混凝土 4.5 4.0 3.5 3.0 * F50 混凝土掺用与否,根据试验确定 5.4.5 外加剂应配成水溶液使用。配制溶液时应称量准确,并搅拌均匀。根据工程需要,外加剂可复合使用,但必须通过试验论证。有要求时,应分别配制使用。 5.4.6 外加剂每

29、批产品出厂时应有检验报告和合格证。使用单位应进行验收检验。 5.4.7 外加剂的分批以掺量划分。掺量大于或等于 1%的外加剂以 100t 为一批,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以 50t 为一批, 掺量小于 0.01%的外加剂以 1t2t 为一批, 一批进场的外加剂不足一个批号数量的,应视为一批进行检验。 5.4.8 外加剂的检验按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 5.4.9 外加剂应存放在专用仓库或固定的场所妥善保管, 不同品种外加剂应有标记, 分别储存。粉状外加剂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水防潮。当外加剂储存时间过长,对其品质有怀疑时,必须进行试验认定。 5.5 水水 5.5.1 凡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30、 均可用于拌和与养护混凝土。 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不得用于拌和与养护混凝土。 5.5.2 地表水、 地下水和其他类型水在首次用于拌和与养护混凝土时, 须按现行的有关标准,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检验项目和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待检验水与标准饮用水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 2 待检验水配制水泥砂浆 28d 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标准饮用水拌和的砂浆抗压强度的 90%。 3 拌和与养护混凝土用水的 pH 值和水中的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应符合表 5.5.2 的规定。 表 5.5.2 拌和与养护混凝土用水的指标要求 项 目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项

31、 目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pH 值 4 4 氯化物(以Cl计) mg/L 1200 3500 不溶物 mg/L 2000 5000 硫酸盐(以计) 2 4SOmg/L 2700 2700 可溶物 mg/L 5000 10000 6 配合比选定配合比选定 6.0.1 为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要求和施工和易性需要,应进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优选试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选择应经综合分析比较, 合理地降低水泥用量。主体工程混凝土配合比应经审查选定。 6.0.2 混凝土配制强度 1 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cu,0fcu,kt (6.0.2-1) 式中 fcu,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MPa

32、; fcu,k混凝土设计龄期的强度标准值,MPa; t概率度系数,依据保证率 P 选定,其值见附录 A 表 A1;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按以下规定确定: 1)当没有近期的同品种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可参照表 6.0.2 取用。 表 6.0.2 标准差值 混凝土强 度标准值 C9015 C9020C9025C9030C9035C9040C9045 C9050 (90d) 3.5 4.0 4.5 5.0 5.5 MPa 2)根据前一个月(或三个月)相同强度等级、配合比的混凝土强度资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按下式计算: 22 cu,cu 1 1nif ifnmn (6.0.2

33、-2) 式中 fcu,i第i组的试件强度,MPa; mfcu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 n试件组数,n 值应大于 30。 的下限取值:对小于和等于C9025 级混凝土,计算得到的小于 2.5MPa时,取2.5MPa;对大于和等于C9030 级混凝土,计算得到的小于 3.0MPa时,取 3.0MPa。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时段强度的统计结果,调整值,进行动态控制。 6.0.3 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 按设计龄期提出的混凝土强度标准, 以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 150mm 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确定,用 MPa 表示。 6.0.4 大体积内部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 140kgm3。

34、水泥熟料含量不宜低于70kgm3。 6.0.5 混凝土的水胶比(或水灰比),根据设计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应通过试验确定,并不应超过表 6.0.5 的规定。 表 6.0.5 水胶比最大允许值 部 位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温和地区 上、下游水位以上(坝体外部) 0.50 0.55 0.60 上、下游水位变化区(坝体外部) 0.45 0.50 0.55 上、下游最低水位以下(坝体外部) 0.50 0.55 0.60 基 础 0.50 0.55 0.60 内 部 0.60 0.65 0.65 受水流冲刷部位 0.45 0.50 0.50 注:在有环境水侵蚀情况下,水位变化区外部及水下混凝土最大允许水胶

35、比(或水灰比)应减小 0.05。 6.0.6 粗骨料级配及砂率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施工和易性及最小单位用水量并结合骨料生产的平衡等要求,通过试验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6.0.7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断面、钢筋含量、运输距离、浇筑方法、运输方式、 振捣能力和气候等条件决定, 在选定配合比时应综合考虑, 并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可参照表 6.0.7 选用。 表 6.0.7 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 混凝土类别 坍落度 cm 混凝土类别 坍落度 cm 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 14 配筋率超过 1%的钢筋混凝土 59 配筋率不超过 1%的钢筋混凝土 36

36、注:有温度控制要求或高、低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其坍落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增减。 6.0.8 混凝土使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时,配合比选择应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总含碱量(混凝土含碱量的计算方法见附录 B),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6.0.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混凝土试验按 SD105198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的规定进行。抗冻性能以快冻法试验确定。 7 施施 工工 7.1 拌拌 和和 7.1.1 拌和设备投入混凝土生产前, 应按经批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最佳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的试验。 7.1.2 混凝土拌和必须按照试验部门签发并经审核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 严禁擅自更改。 7.1.3 混凝

37、土组成材料的配料量均以重量计。 称量的允许误差, 不应超过表 7.1.3 的规定。 表 7.1.3 混凝土材料称量的允许误差 材 料 名 称 称量允许误差 % 材 料 名 称 称量允许误差 % 水泥、掺合料、水、冰、外加剂溶液 1 骨 料 2 7.1.4 混凝土拌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表 7.1.4 中所列最少拌和时间,可参考使用。 表 7.1.4 混凝土最少拌和时间 最少拌和时间 s 拌和机容量Qm3最大骨料粒径 mm 自落式拌和机 强制式拌和机 0.8Q1 80 90 60 1Q3 150 120 75 Q3 150 150 90 注 1 入机拌和量应在拌和机额定容量的 110%以内。 2

38、 加冰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应延长 30s(强制式 15s),出机的混凝土拌和物中不应有冰块。 7.1.5 每台班开始拌和前,应检查拌和机叶片的磨损情况。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必要时应加密测量。 7.1.6 混凝土掺合料在现场宜用干掺法,且应保证拌和均匀。 7.1.7 外加剂溶液中的水量,应在拌和用水量中扣除。 7.1.8 拌和楼进行二次筛分后的粗骨料,其超逊径应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7.1.9 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按不合格料处理: 1 错用配料单已无法补救,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2 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不符合质量要求; 3 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

39、4 出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值。 7.2 运运 输输 7.2.1 选择混凝土运输设备及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相适应。 7.2.2 所用的运输设备,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7.2.3 同时运输两种以上强度等级、 级配或其他特性不同的混凝土时, 应设置明显的区分标志。 7.2.4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 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及减少转运次数。 掺普通减水剂的混凝土运输时间不宜超过表 7.2.4 的规定。因故停歇过久,混凝土已初凝或已失去塑性时,应作废料处理。严禁在运输途中和卸料时加水。 表 7.2.4 混凝土运输时间 运输

40、时段的平均气温 混凝土运输时间 min 2030 45 1020 60 510 90 7.2.5 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混凝土运输工具应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以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影响混凝土质量。 7.2.6 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 1.5m。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或其他措施,以防止骨料分离。 7.2.7 用汽车、侧翻车、侧卸车、料罐车、搅拌车及其他专用车辆运送混凝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运输混凝土的汽车应为专用;运输道路应保持平整。 2 装载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小于 40cm,车箱应平滑密闭不漏浆。 3 每次卸料,应将所载混凝土卸净,并应适时清洗车箱(料罐)。 4 汽车运输混凝土直接入仓时,必

41、须有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7.2.8 用门式、塔式、缆式起重机以及其他吊车配吊罐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起重设备的吊钩、钢丝绳、机电系统配套设施、吊罐的吊耳及吊罐放料口等,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完好。 2 吊罐不得漏浆,并应经常清洗。 3 起重设备运转时,应注意与周围施工设备保持一定距离和高度。 7.2.9 用各类皮带机(包括塔带机、胎带机等)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运输中应避免砂浆损失;必要时适当增加配合比的砂率。 2 当输送混凝土的最大骨料粒径大于 80mm 时,应进行适应性试验,满足混凝土质量要求。 3 皮带机卸料处应设置挡板、卸料导管和刮板。

42、4 皮带机布料应均匀,堆料高度应小于 1m。 5 应有冲洗设施及时清洗皮带上粘附的水泥砂浆,并应防止冲洗水流入仓内。 6 露天皮带机上宜搭设盖棚,以免混凝土受日照、风、雨等影响;低温季节施工时,应有适当的保温措施。 7.2.10 用溜筒、溜管、溜槽、负压(真空)溜槽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溜筒(管、槽)内壁应光滑,开始浇筑前应用砂浆润滑筒(管、槽)内壁;当用水润滑时应将水引出仓外,仓面必须有排水措施。 2 使用溜筒(管、槽),应经过试验论证,确定溜筒(管、槽)高度与合适的混凝土坍落度。 3 溜筒(管、槽)宜平顺,每节之间应连接牢固,应有防脱落保护措施。 4 运输和卸料过程中,应避免

43、混凝土分离,严禁向溜筒(管、槽)内加水。 5 当运输结束或溜筒(管、槽)堵塞经处理后,应及时清洗,且应防止清洗水进入新浇混凝土仓内。 7.3 浇浇 筑筑 7.3.1 建筑物地基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仓面准备工作。 7.3.2 岩基上的松动岩块及杂物、泥土均应清除。岩基面应冲洗干净并排净积水;如有承压水,必须采取可靠的处理措施。清洗后的岩基在浇筑混凝土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 7.3.3 软基或容易风化的岩基,应作好下列工作: 1 在软基上准备仓面时,应避免破坏或扰动原状土壤。如有扰动,必须处理。 2 非黏性土壤地基,如湿度不够,应至少浸湿 15cm 深,使其湿度与最优强度时的湿度相符

44、。 3 当地基为湿陷性黄土时,应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 4 在混凝土覆盖前,应做好基础保护。 7.3.4 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有关准备工作,包括地基处理(或缝面处理)情况,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模板、钢筋、预埋件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作好记录。 7.3.5 基岩面和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 可铺水泥砂浆、 小级配混凝土或同强度等级的富砂浆混凝土,保证新混凝土与基岩或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 7.3.6 混凝土的浇筑,可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台阶法施工的台阶宽度不应小于 2m。在压力钢管、竖井、孔道、廊道等周边及顶板浇

45、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应对称均匀上升。 7.3.7 混凝土浇筑坯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能力、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为 30cm50cm。根据振捣设备类型确定浇筑坯层的允许最大厚度可参照表7.3.7 规定;如采用低塑性混凝土及大型强力振捣设备时,其浇筑坯层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 表 7.3.7 混凝土浇筑坯层的允许最大厚度 振捣设备类别 浇筑坯层允许最大厚度 振捣机 振捣棒(头)长度的 1.0 倍 电动或风动振捣器 振捣棒(头)长度的 0.8 倍 插入式 软轴式振捣器 振捣棒(头)长度的 1.25 倍 无筋或单层钢筋结构中 250mm 平板式双层钢筋结构中 200mm 7.3.8 入仓的混凝土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至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