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七年级语文教学教案例文.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366211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学教案例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学教案例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学教案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技》七年级语文教学教案例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口技七年级语文教学教案口技七年级语文教学教案1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层次清晰,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慧才智和艺术创建实力; 二、驾驭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学问。 教学设想: 一、支配三课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异,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学问,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驾驭,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本文篇幅短小

2、,文字不太难懂,串讲时,可以实行学生先讲,老师有重点地加以补充的方法。归结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可以用探讨式,以培育学生独立思索的实力。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解题,介绍作者,范读课文,讲析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知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超群的故事。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仿照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

3、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超群。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简单看到了。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口技这段文章,还见于金圣叹批本水浒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环与金圣叹几乎是同时人,现在还找不到牢靠的材料断定这段文章的作家原委是谁,课文闻名林嗣环,是依据虞初新志。 四、老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n)屏障

4、(pngzhng)少顷(shoqng)吠(fi)曳(y)叱(ch)少舒(shosh)撤(ch) 六、指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然后由老师补充讲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位擅长表演口技的艺人。这句总领全文,“善”字,通贯全篇,是概括本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京:这里指北京。善:擅长,擅长。(先请同学回忆卖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讲法。)者:代词,代艺人。 “会来宾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来宾。会:副词,恰值,正好。(留意:古今词意不同),来宾大宴:是“大宴来宾”的倒装句。这句前边可以加上“有一家”三个字。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在客

5、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边。于:表示处所的介词,在。厅事:指厅堂,大厅。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称“听事”。后来也用在称呼私人家里的厅堂,客厅。之:结构助词,的。施:与现代汉语“措施”,“施舍”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宽度。屏障:屏风。屏,本义是“蔽”的意思;障,本义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来都是动词,合起来成为名词,指屏风一类陈设。清代表演口技,都要用围帐、屏风一类东西来隔断听众视线,所以又称“隔壁戏”。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坐: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其中仅

6、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罢了。这个句子,前边省略了主语和谓语“其中有”三字。中间省略了量词“张、把、把、块”等,古汉语常常把数词干脆放在名词前边。而已:古文中常见的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来宾们团团围坐在屏风四周。一会儿,只听得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静静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人。众:很多人。如听众,观众。团:圆,周,这里是团坐,即团团围坐。课本注解也通。但:副词,只,仅。下:落,拍,动词。满坐:代指全厂的人。坐同“座”。 寂然:寂、宁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hu):热闹,声大而杂乱

7、。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的场地,道具,以及表演前听众的反应。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的简洁,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超群。 七、指导学习其次段课文(方法同前)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胡同里小巷深处狗在叫,接着就有位妇女被惊吓醒了,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正在说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叫。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摩小孩并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泣,妇人边拍抚边轻声哼着哄着孩子。又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

8、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乳:前一个“乳”字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字是名词,奶头。呜:象声词,此处作动词用,即小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连绵不断地谈话,如絮叨不休。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在这个时候,妇人手拍小孩的声音,嘴里哼唱着哄小孩入睡的声音,小孩嘴里含着奶头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一齐发出来,各种绝妙的声音全都具备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众妙:指口技艺人仿照的各种奇异的声音。妙

9、:是形容词,这里指声音。用“一时”又用“齐”强调艺人的绝技。 “满坐来宾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全场的来宾没有一个人不伸着颈项,偏着头看,微笑着,静默地赞美,认为好极了。以为:认为是。以,认为;为,是。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以上是其次段,从夜深人静遥闻深巷犬吠写起,描写一家夫妇和两个孩子,在卧房中的各种响动。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宁静而喧哗。描写非常逼真,形象。在“当是时”这一表时间的词语限制下,排列了各种声音,最终用“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两句概括性词语作结,就把同时发出的各种不同声响交代得非常清晰。特殊是听众的神态表

10、情,更为生动,引人入胜,反衬出口技艺术的超群。 八、布置作业 。 (一)默写并译课文第一、二段。 (二)结合其次段描写,口头回答:作者是怎样写出声音的远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样把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交代清晰的? (三)填写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儿的意思:京中有善( )口技者。会来宾大宴( )但( )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遥( )闻深巷中犬吠( )既而( )儿醒。以为( )妙( )绝( )。 (答案见课文前讲读) 其次教时 教学要点: 讲析课文第三至五段。巩固词类活用学问。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 (一)默写并翻译课文第一、二段。 (二)检查作业 (二)(三)。 作业 (二)参考答案:

11、 如遥闻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这一句,先用形容词“遥修饰闻,后用形容词“深”揭示“巷”距离大街之远,这就明确地点出了犬吠声是从远处传来的。“妇人惊觉欠伸”的动响和丈夫呓语声,都是低微声音,只有很近才能听见,所以作者省略了“近闻”二字。从“犬吠”到“其夫呓语,”既是根据由远而近的依次来描述声音的,又是根据由大而小的依次来描述声音的。从“遥闻呓语”到“儿醒,大啼絮絮不止”,是根据由少而多的依次来描述声音的。对于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作者也交代得清清晰楚。如在叙述“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之后,用“一时齐发”来点出这五种声音是同时发出的。 二、讲析课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未几,夫齁

12、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渐渐地停止了。稍微地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盆罐歪倒的声音,妇人在睡梦中的咳嗽声。来宾的心情略微松弛一些,身子也略微坐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老鼠碰物力气不大,前面有“微闻”一词,所以声音不能太重太大。夜深人静,一点响动都听得很清晰,这是以动衬静的笔法。 以上是第三段,写一家人慢慢入睡,室内渐渐宁静下来,把听众由众声齐发引进夜深人阑的境界中去。声音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闹到静,这里是一个起伏。两个“渐”字,细致逼真地表现了“拍儿”动作

13、由大而小、从有到无的过程。“作作索索”描绘老鼠活动的声音,非常传神。 三、讲析课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突然有一个人大喊“起火了!”丈夫起来大声地呼喊,妇人也起来大声地呼喊。两个孩子一齐哭。这几句声响由外及内,把卧房里面与外面火场自然地联结起来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各其处也” 一会,千百个人大声呼喊,千百个小孩大哭,千百条狗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哗拉拉房屋倒塌

14、的声音,火花的爆裂的声音,还有呼呼的风声,等等千百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搀杂有千百个人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人们用力发出的许许许的声音,往外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当有的声音,没有听不到的。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只手,一只手长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头发出的声音;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张嘴,一张嘴长有一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晰其中某一处发出的声音。百千:是虚数,极言其多。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夹:搀杂。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不”两个否定词连用,加强了确定语气。所,等于现代汉语的“的”字结构的“的”,这里代声音。“所应有”是“应当有的”,“所不有”是“没有的”。虽:连词,纵然,

15、即使。 “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于是来宾们没有不变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哆嗦嗦几乎想要先溜走的。于是:承接连词。奋:本义尽全力举起的意思。这里可以译成捋,挽,撩。走:逃跑。 以上是第四段,再次描写口技技艺。这段着重描写一家人的邻近,于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这是本文情节发展的高潮所在。这一段描写的声音,也是由内而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简到繁。其中叠用了“百千”,极写声音之多,火势之猛。又用“中间”、“又夹”等词语,指出很多声音都用相互搀杂同时发出来的,更加见出他的技艺高超。接着以“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总结概括的话,指出声音的实际效

16、果,远比作者写出来的为多。最终又用听众的反应,生动地反衬出口技艺人的超群。这里是其次个起伏。 四、讲析课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突然拍的戒尺即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完全没有了。撤开屏风看看里边,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毕:完全。 绝:断,停止,动词。这里指声音中断。之:代指屏风里边。 这段文字与第一段呼应,印证口技艺人的超群技艺。以道具的简洁,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事是“全靠一张嘴”。这里值得留意的一个比较微小的地方,就是开头和结尾前后照应,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但末段“撤屏视

17、之”后面还有“一人”。这“一人”不行遗漏不写,不然就不能同前面的“口技人坐屏障中”相照应。 五、布置作业 (词类活用练习)。 指出下列加黑的词,在句中的含义以及词性: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用探讨的方法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练习省略句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 二、探讨中心思想。 提问:这篇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通过口技表演,摹拟了哪些声响?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体会?(发动同学探讨) 要求明确: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它着重描写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卧房里发出的各种声响,以及一场大火场面中的各种声响,还写了听众的各种反应。通过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聪慧

18、才智和超群的艺术创建力。我们今日应当学习古代艺人这种对技艺精益求精、追求绝妙境界的精神。 三、探讨写作特点。 口技作者林嗣环,在文章结尾时感叹说:“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虞初新志的编者张潮对口技的评价是:“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 请同学探讨,本文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奇异的地方:他是怎样把口技艺人“善画声”这一奇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 要求明确: (一)叙事条理清晰,行文波澜起伏。 全文以时间先后为依次,从施屏障起先到撤屏障为止。口技本身顺着来宾所听到的记叙了三个场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动;二是不久,全家渐渐入睡;三是宁静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个层次,井井有条,相互联系,

19、自然合理。口技摹拟的声响也是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由少到多,由静到闹,由小到大,使读者有亲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觉。 叙事条理清晰还算奇异,这篇文章的传神之处,在于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来宾意少舒”,波澜渐低,但“火起”以后形势大变。全文如音乐的旋律,抑扬顿挫,凹凸起伏,最终一步紧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澜达到高峰,千态万状,令人应接无暇。 (二)叙事中留意描写,首尾间留意照应。 一篇记叙文,假如只有平板叙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动好玩的描写,但不会引人入胜。 本文在正面记叙时,勾画出三幅生动活泼、详细形象的画面。如各种声音,全凭描写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观性和真实

20、感。又如在叙述口技表演过程中随时描写听众的反应,描写他们的神情看法。这种写法,既能详细地显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间接表现口技技巧的超群。 除了记叙穿插描写以外,首尾之间还留意照应。起先与结束两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确简洁,即使全部发挥作用,也难以发出那“百千齐作”的声音,这就不能不叹服艺人绝妙技艺。 (三)文字简练贴切,语言生动形象。 口技所记的事很奇异,也相当纷杂,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这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字简练的特点。此外,本文选词恰当,写什么象什么。如写小儿是“含乳啼”,大儿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无不贴切而生动形象。为了说明声音发生的先后,选用“既而”、“当是时、“未几”

21、、“俄而”等表示时间的副词,表现时间的推移,改变多样。 四、布置作业 。 (一)背诵全文。 (二)省略句式练习(假如时间允许,可以在课内完成)。 附 教学建议: 1 为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学完本课后,可以请几个同学轮番上台,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口技一文讲给大家听。(要求有表情) 2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外指导同学阅读清代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卷二口技一篇。 3 这是一篇学写记叙文的范文,教完后,可以让学生仿写一篇作文,如写一场蓝球赛、拔河赛,记听相声,记一次故事会等。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原文,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口技艺人用声响描描摹的几种生活场

22、景。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和前后照应的写法。(重点) 3、理解和积累文言实词。(重点) 4、积累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副词,并了解它们的区分。(难点) 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练习法。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关于口技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表演者用口仿照各种声音,使听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民间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表演者都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主要运用嘴、舌、喉、鼻等器官发音来模拟各种声音,比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协作动作,以增加真实感。 二、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

23、。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诗。 口技原是秋声诗的序言。口技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 三、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虞( )初新志,屏障( ),犬吠 ( ),其夫呓 ( )语,夫叱( )大儿声,夫齁( )起,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曳( )屋许许( )声,来宾意少( )舒,口中呜()声,絮絮( )不止。 明确:虞(y)初新志,屏障(png zhng),犬吠(fi),其夫呓 (y)语,夫叱(ch)大儿声,夫齁(hu)起,中间(jin)力拉崩倒之声,曳(y)屋许许(h)声,来宾意少(sho)舒,口中呜(w)声,絮絮(

24、x)不止。 四、生依据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 1、京中有善口技者。会来宾大宴, 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摆酒席请客, 于 厅事 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帷幕,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 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 点拨: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者:的人。会:适逢,正赶上(课文注释)。宴:名词用作动词,实行宴会。于:在。厅事:大厅,客厅(课文注释)。之:的。施:摆放,布置(课文注释)。一桌、一椅、一扇:文言文经常省略量词,翻译时要给不出来。 2、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 一块

25、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哗者。 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宁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口技七年级语文教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概括文章描写的主要场面;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古文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文章,学习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并且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情感看法价值观: 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领悟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1.提高古文阅读实力,通过品读文章,学习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并且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26、2.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领悟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说唱表演,学生观赏。 总结:从古代起先,我们已经有了类似的表演-口技。口技是一种传统技艺,表演者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同时借助一些简洁道具,仿照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妙不行言。今日,我们将在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把你认犯难读的字词圈出并注音。 (口译课文,质疑问难) 2.主体部分依据口技表演的声响特点可分为几个场面?你能各用一个形容词概括其声响特点吗? 预设:口技表演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场面:梦中惊醒、渐

27、入梦乡、失火救火。 (三)深化研读,赏析手法 1.小组探讨,思索:三个场面中,作者分别描摹了几个声音,声音是如何改变的?写出场面的特 点如何? (分三组小组探讨) 2.重点思索:文章的重点是描写声音,为什么反复出现观众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引出侧面描写,是为了烘托口技者技艺的超群。) 3.文章开头结尾两次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是不是简洁的重复?为什么? (侧面反映口技表演者技艺的超群,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入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一个人口中。) (四)拓展延长,学以致用 依据口技中正侧面结合的手法,谈谈你看电影或者演出时的场景。 (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本文所学文言学问点。 作业:课下每个语文学习小组搜寻一种中国传统技艺,下节课课前集体共享。 本文出现了许多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语,课下整理记忆。 四、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