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精选.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343980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精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南京南京的观后感1 当看到凶残的日本军官放纵地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中,不择手段地杀害我们的南京同胞,人们在惊惶而逃,许多人难以幸免于难,三十多万同胞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难过。 不过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就像那梅花,从不在冰雪中向恶势力或者强者低头,它依旧在大雪中凌寒独放。我们中国人也是具备这样的品质的。当日军俘虏了我们的一批军队后,日军鸣枪下威,要求中国军队起立,几个日本鬼子挎着枪接连走了上来,打算扫射。但中国军人都握紧双拳,他们脸上带着生气,带着无助,带着悲愤的神情,他们都不向日军低头,他们都不起立,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起

2、也是死,不起也是死,他们就拿起自己的骨气跟这些日寇们拼了,他们就这样与日军僵持着。日本军官被这一场面惊呆了,手持机枪扫射了几个人,只听见死者的家属抱着亲人冰冷的尸体痛哭。突然一个男的带头耸立起来了,他就是被日军俘虏的军人中的一员,或许,他不想再听见无辜的人们凄惨的声音,或许他起立是为了表达中国恒久都不会是缩头乌龟。小孩也英勇在走了出来,人们都起来了,向日军走去,只见人们一齐高呼:中国不会亡,中国万岁。天空中回荡着这悲壮的声音,最终,他们都牺牲了。 但是,他们没有为我们中国人丢脸,人们记住他们是中国人,甚至在他们临死前也不忘高呼:中国胜利,中国不会亡。这句话赐予我极大的震撼,因为这句话透露了中国

3、人民是多么酷爱自己的国家呀! 电影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那一段让人屈辱的历史。旧中国国力衰微,中国成为别国欺压的对象。要使这段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这代人就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以不断增加祖国的综合实力,为祖国的安静和旺盛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南京南京的观后感2 南京南京是前几天看的,拉贝日记是刚看完,看完之后觉得拉贝日记要比南京南京要好一些,并不是拉贝有多少,而是来自对陆川的悲观。 陆川虽然没有明说,但我看完南京南京就知道,其实他是想拍给日本人看的,所以难怪有人说陆川有点美化日本人,陆川想用一种迂回的拍摄思路来让日本人接受并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所以他特地找日本演员,然后开了个专场给日本人

4、看,最终还特殊关注日本人的感受,但是结果未必能根据陆川的想法去发展,听说日本已经拒绝上映南京南京,陆川通过一个还有人性的日本兵的视角来看当年的历史,也想通过这个人物来接近日本社会,这个想法特别好,也很有志气,惋惜的是,一个和善的日本兵不能掩盖整个日本军队的罪行,就似乎许多人都有日本的好挚友,但不代表他们对日本这个国家有好感。 这部电影有一个镜头我觉得比较用的有功力,当一堆全身赤裸的女人尸体从正在消遣的日本军人中间穿过的时候,画面用的是慢镜头,当时感觉车上的青春白嫩女人那已经不在是人了,是另一种动物,日本人最喜爱女人的身体,甚至特别崇拜,当他们看到这些崇拜的躯体被残杀熬煎致死象猪排牛排一样被处理

5、,他们是否也会反问自己麻木的良知,我想陆川是希望日本人有反思的,他拍这个电影的目的在于此,不过目前来看应当是陆川的一厢情愿,日本最高法院又判中国毒气受害者败诉,你还能怎么样呢? 陆川很努力,但是许多中国人还是不满足,不满足影片的结尾,中国人的怨气和生气无从发泄,最终日本兵放了两个中国人,两个中国人欢乐相互享受幸运的生命,最终的调子仿佛是替死去的中国人解脱,但,那些被极其残忍手段杀害的中国人他们没有方法解脱啊,那么大的仇恨怎末能轻轻的消逝呢? 陆川这部电影很有争议,日本人不看,中国人不解,或许陆川早已想到了这个结果,所以陆川还是有些志气。 南京南京的观后感3 所谓立意,往往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

6、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在含义,立意高下,干脆影响到作品的格调高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兵的眼中来视察这个斗争,通过斗争的表现,去挖掘斗争的实质:一个施暴者尚有苦痛和崩溃,那么受害者的苦痛更有多少呢?假如是从一个受难者角度来看这场斗争,我们是不是会被悲情所缠绕,被屈辱所充溢,忘却对斗争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过表现施暴者的苦痛、无望、崩溃,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极度苦痛和灾难。 第一次拿着刺刀刺死手无寸铁的人,会有惊慌和不适,当看到尸横遍野,习以为常以后,神经麻木了,杀人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总有醒来的人,总有麻木后醒来的时候,看到人如此轻易的被杀死,对人生存的意义便会起先怀疑,这个人类固有的道德力气

7、虽然弱小,但尚未泯灭。 “活着比死难过”角川自杀前跟自己同僚的最终一句话,反映出一个一般人在斗争机器的驱动下,草菅人命后对生命的反思。 假如说,它仅仅是掀开陈年的伤疤,仅仅是在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仅仅停留在呈现三十年头末中国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么,电影在立意方面便简单出现缺失 然而所幸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现翘楚,令人回味,将这部悲情作品升华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俯瞰了这个历史的剧痛:我们不再停留在控诉和仇恨的层面,我们不再胶着在屈辱和抗拒上面,我们从人性的内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类自身道德的力气,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坚韧生命力,人类的道德的力气虽然弱小,却始终活着,并

8、希望有一天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志气和力气拒绝全部的斗争!拒绝全部的残暴! 南京南京的观后感4 看完电影,觉得内心很沉重很压抑,很难过,这样的心情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渐渐消退。真的很不明白导演以什么心情拍的这样一部电影,但是慢慢的想明白了,他是在提示我们勿忘国耻!不要遗忘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尊严! 在看开头的时候,南京人集体躲在一栋很大很大的房子中,闯进去的日本人却只有几个,假如当时的时候,有人站出来说杀掉这些日本人,或许不会有那么多牺牲,或许整个南京的命运都会不一样。但是没有人,没有人这么做,所以的人都在等着别人去救他,等着别人去爱护他,中国人懦弱无能的形象在外国人的眼里根深蒂固。我在想,假如是我的话

9、,我想我会拿起刀枪去战斗,去爱护所想爱护的人,即使我没有实力,即使我没有任何可以跟别人厮杀的实力,但是现在的我们是有尊严的,是有着自己的思想的。但是在那个的时候,中国是软弱的,是无法抗拒的,是静默接受的,中国也有着自己的士兵,自己的军人。但是这些手持各式武器,身穿戎装,脑袋顶上顶着国徽,失去了反抗志气的青年,壮年,不顾自己的使命,荣誉,和责任兵锋一转突破了自己人的防线,向城外做鸟兽状散去。可是,他们身后的百姓呢?那些手无寸铁的贫民呢?老弱妇孺呢?假如连这群全副武装的军人都无法爱护自己,那么谁又来爱护他们呢?每一个逃兵活命的代价却是南京几倍百姓的伤亡,几倍妇女被玷污,国都被占据,中国的历史被永恒

10、久远地记录上了这耻辱的一刻。 看到最终,国家和国家之间相互掠夺,相互争抢。我觉得这些都是天经地义,为何我们没有拿起武器去侵略其他国家,而是等待着别人来侵略我们,这的确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奴性问题。抗日的最终,中国成功了,七年抗战中国最终赢得了成功。然后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成长了,受过不少国家的馈赠,也受过不少国家的欺压。但是,我们最终有志气拿起了武器,拿起武器去爱护想爱护的人,去努力战斗,去英勇的捡起了自己所丢失的东西。 南京南京的观后感5 今晚去看刚上映不久的南京!南京!,(英文名: 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也是反映南京沦陷后难民区的惊心动魄的。 影片开头是南京失

11、守之初的巷战,接下来是对战俘的屠杀,忍不住让人以为,日军屠杀的不是手无寸铁的战俘,而是负隅反抗的士兵。之后是在南京的国际人士就难民区与日军的反复交涉,以及日军对难民区的步步紧逼,以奸淫妇女为主,大胆的镜头许多。其中,有一些祥和的场景,如日军士兵的游戏,慰安所里的床戏和与日本慰安妇的爱情,接以慰安所里被折腾致死的中国妇女;最终,在黑白的背景下,日军士兵角川放走了两个中国战俘,留下一句“有时候活着比死更艰难”并自杀,影片在两个获生的战俘长长的笑声中结束。用短暂的祥和引出死亡的前兆,用许久的压抑衬托生存的希望,形成显明反比,辅以节奏的张弛交替,这是影片在手法上的得道。 但在内容上,我并不觉得南京!南

12、京!有什么过人之处。影片中横贯始终的只有日军的角川一人,或许试图借其心理变迁反映故事的改变,但我们看到的角川却是一个原本和善的人,他的自杀仅仅是因为这颗和善的心无法容纳杀戮,而并没有一个心理的积累和转变过程,他的历程无法承载叙述全部故事情节的须要;何况,用一个日本人来记录这场暴行,本身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而除此之外的人物,均只是片中的过客,获生的两个战俘,虽也藏在难民区,但中间并未遭遇劫难(因为劫难全是针对女人,几乎),他们也无法承载这个生死的转折。影片只是用一连串的跳动的故事引出一大堆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而没有专心去描述他们在生死之间的心态及心理变迁;而且,因为要出彩的人太多,客观上也无法一一描述。最终活下来或者死去的人,也没有故事前缀,于是他们的生或死也很随意,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一言蔽之,影片应用了生死之城的概念,却游移了概念。 由此,我们不能说南京!南京!是一部史诗。它只是一部商业影片,轰动的场景、堆砌的故事、另类的视角,均只是为商业而商业。与其说“谨以此片纪念南京大屠杀30 万死难同胞”,不如说“谨以此片让一亿观众因南京大屠杀 30 万死难同胞而掏腰包”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