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教程课件_情景3认识地壳物质组成——矿物、岩石.ppt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120071 上传时间:2019-12-07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教程课件_情景3认识地壳物质组成——矿物、岩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教程课件_情景3认识地壳物质组成——矿物、岩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教程课件_情景3认识地壳物质组成——矿物、岩石.ppt(7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情景3认识地壳物质组成矿物、岩石,【学习目标】1.从火山活动认识岩浆岩,从产状、成分、结构、构造来区分各种岩浆岩。2.了解沉积现象与沉积岩的关系,分类的单纯性,构造的多样性。3.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变质作用,变质岩分类。4.了解三大岩石分类表,三大岩石组成矿物的认识,三大岩石的转换。【能力要求】1. 培养从自然现象到模式、模型的归纳能力。2. 培养对岩石认识的逻辑层次分析能力。3. 培养通过图表的学习能力。4. 能肉眼识别常见矿物与岩石,必要的理论知识: 经过对地球概论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结构、理化性质、运动状态等,如果回到现实,看看我们的脚下,我们会看到什么? 水泥、沥青,土

2、壤,石质的山地,泥砂与石块。然而,这些都只是所能见到的陆地表象。 当我们穿越表层,观察较深的地下,毫无例外是坚硬的岩石。 岩石是什么?生活中的概念更多的是石头,也有宝石,钻石,矿石岩石作为地壳物质的名称,也是有其认识来源的。都是石头,不同于普通的鹅卵石光滑的在河道里磨圆的小石头,它以岩来形容,它与山岩,高峻的山崖相关,因此它与散乱的石头有一定的区别。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要全面了解并初步掌握地球物质的基本性状、组成成分、分布规律、各自特点,透过对规律的把握去分析判断看不见的地下的情况,就像是一个大夫去诊治病人一样,利用有限的信息分析整体、把握整体。 通过对地壳结构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岩石名称如

3、花岗岩(花岗岩层)、沉积岩(沉积岩层)、玄武岩(玄武岩层),它们都在地壳中形成一定的层次,都有巨大的分布空间。我们应该按照大致的规律去认识和分析它们,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去深入认识个别现象。,3.1火山活动与岩浆岩3.1.1火山喷发现象具有典型意义的示例:火山喷发自然奇观之“火山爆发”http:/ 火山喷发的气态物质可以有很多,科学家计算出64万年前的黄石火山喷发的灰柱上升到3万米高,落下的火山灰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火成碎屑物,包括浓厚致命的尘雾、岩石和气体,达到800高温,沿着地表翻滚成高耸的灰色烟云。这次火山爆发,从火山口中喷发出来的物质将这里大约近9000km2的区域全部覆盖,厚度超过150

4、0m,形成大片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形成现在海拔2000多米的熔岩高原。,3.1.2观察岩浆岩华山是有名的花岗岩山体,远看如白色的莲花瓣,华山西峰壁立千仞。取一小块华山花岗岩观察,发现整体泛白,只有少量的黑色斑点。,集宁张北一带的玄武岩山地,远看黑魆魆的;福建福鼎大嶂山的玄武岩是全国罕见的优质黑色石矿,且呈现柱状形态。细看各种玄武岩块,无不呈现黑色。,3.1.3认知模型通过对地壳物质的长期观察、研究,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些概念,总结了一些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理解,使我们能够在时空方面对岩浆岩的活动范围、运动状态有更清晰的认识。,目前认为地下岩浆是由于局部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如压力减小、热能积

5、累等),从而导致部分固态原岩转变为熔融状态,形成岩浆。由于岩浆的温度很高,富含挥发组分,又处于高压作用下,所以具有极大的物理化学活动性,即具有巨大的动能、热能和化学能。因此,岩浆可以顺着某些地壳软弱地带或地壳裂隙运移和聚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最后冷凝为岩石。我们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3.1.4矿物的基本特征如果把粗粒花岗岩砸碎,会发现里面与它的表面是一致的,它只有有限的几种主要物质颗粒如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其中钾长石多于斜长石。如果有机会在世界各地收集同类的粗粒花岗岩,就会发现它们的成分基本接近,其中的组分基本一致。这种有趣的现象说明了越接

6、近微观层面,它们的一致性越高。例如里面的石英,它们的外形以及其他性质高度接近。因为它们都是SiO2,所以,简单的东西具有相对的可靠性,我们把这种简单的化合物甚至单质叫做矿物,它们存在于岩浆流里,凝固后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存在的物质。如矿物里面的金矿、煤矿等,具有稳定的某些性质,可以为人们所利用。,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不断进行化合,形成各种矿物。矿物的含义包括这样几点内容: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或者说在各种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比如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在风化作用过程中,或在湖泊、海洋的作用下都可形成矿物;矿物具有相对固定和均一的化学成分(大多数是化合物,少部分是单质元素)及物理性

7、质,在一定程度上讲,矿物是一种自然产生的均质物体;矿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岩石。 通过对上面花岗岩的观察,可以看见矿物石英和长石以相对独立的自由个体小团块交互存在于岩石空间,它们有明显的光学现象,形态上有棱有角,但是每种个体并不是绝对一致的大小,这种有确定的化学成分,确定的部分形态特点,确定的物理性质,如独特的颜色、光泽,但是大小不等的团块叫晶体。地球内部已发现的矿物绝大部分具有晶体结构,只有一小部分矿物属于胶体矿物。,晶体是原子、离子或分子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而成的固体,具有规则的外形。如食盐、石英、云母、明矾等,也叫结晶体或结晶。晶体 的汉语意思取其反光性、整齐

8、性、边界有形来形象表达。(1)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晶质体和非晶质体 晶形 结晶习性(2) 矿物的化学成分 每种矿物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大致可分为单质矿物、化合物和含水化合物等几种类型。,(3)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和物理性质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自然界矿物可呈单独晶体出现,但大多数是以矿物晶体、晶粒的集合体或胶体形式出现的。集合体形态往往具有鉴定特征的意义,有时候还反映矿物的形成环境。主要的集合体形态有粒状集合体;片状、鳞片状、针状、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致密块状体;晶簇;杏仁体和晶腺;结核和鲕状体;钟乳状、葡萄状、乳房状集合体;土状体;被膜。 此外,在岩石裂缝中还常发现一种黑色的树枝状物质,

9、酷似植物化石,但缺少植物应有的结构(如叶脉等),称为假化石。这是由氧化锰等溶液沿着裂缝渗透沉淀而成的。, 矿物的物理性质由于矿物的化学成分不同,晶体构造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其中有些必须借助仪器测定(如折光率、膨胀系数等),有些则可凭借感官即能识别,是肉眼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a.颜色 矿物具有各种颜色,如赤铁矿、黄铁矿、孔雀石、蓝铜矿、黑云母等都是根据颜色命名的。因矿物本身固有的化学组成中含有某些色素离子而呈现的颜色,称为自色。具有自色的矿物,颜色大体固定不变,因此是鉴定矿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如矿物中含有Mn4+,呈黑色;含有Mn2+,呈紫色;含有Fe3+,呈樱红色或褐色;含有Cu2+

10、,呈蓝色或绿色等。,有些矿物的颜色,与本身的化学成分无关,而是因矿物中所含的杂质成分引起的,称为他色。如纯净水晶(SiO2)是无色透明的,若其中混入微量不同的杂质,即可具有紫色、粉红色、褐色、黑色等。无色、浅色矿物常具他色,他色随杂质不同而改变,因此一般不能作为矿物鉴定的主要特征。有些矿物的颜色是由某些化学的和物理的原因而引起的。如片状集合体矿物常因光程差引起干涉色,称为晕色,如云母;容易氧化的矿物在其表面往往形成具一定颜色的氧化薄膜,称为锖色,如斑铜矿。以上都统称为假色。,b.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由于矿物的粉末可以消除一

11、些杂质和物理方面的影响,所以比其颜色更为固定。有些矿物如赤铁矿,其颜色可能有赤红、黑灰等色,但其条痕则为樱红色,是一致的;有些矿物如黄金、黄铁矿,其颜色大体相同,但其条痕则相差很远,前者为金黄色,后者则为黑或黑绿色。因此条痕在鉴定矿物上具有重要意义。,c.光泽 矿物表面的总光量或者矿物表面对于光线的反射形成光泽。光泽有强有弱,主要取决于矿物对于光线全反射的能力。光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金属光泽矿物表面反光极强,如同平滑的金属表面所呈现的光泽。某些不透明矿物,如黄铁矿、方铅矿等,均具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较金属光泽稍弱,暗淡而不刺目。如黑钨矿具有这种光泽。非金属光泽是一种不具金属感的光泽。又可分为

12、金刚光泽光泽闪亮耀眼,如金刚石、闪锌矿等的光泽;玻璃光泽如普通玻璃一样的光泽,大约占矿物总数70的矿物,如水晶、萤石、方解石等具此光泽。 此外,由于矿物表面的平滑程度或集合体形态的不同可呈现一些特殊的光泽。有些矿物(如玉髓、玛瑙等),呈脂肪光泽;具片状集合体的矿物(如白云母等),常呈珍珠光泽;具纤维状集合体的矿物(如石棉及纤维石膏等),则呈丝绢光泽;而具粉末状的矿物集合体(如高岭石等),则暗淡无光,或称土状光泽。,d.透明度 指光线透过矿物多少的程度。矿物的透明度可以分为三级:透明矿物。矿物碎片边缘能清晰地透见他物,如水晶、冰洲石等。半透明矿物。矿物碎片边缘可以模糊地透见他物或有透光现象,如辰

13、砂、闪锌矿等。不透明矿物。矿物碎片边缘不能透见他物,如黄铁矿、磁铁矿、石墨等。一般所说矿物的透明度与矿物的大小厚薄有关。大多数矿物标本或样品,表面看是不透明的,但碎成小块或切成薄片,却是透明的,因此不能认为是不透明。透明度又常受颜色、包裹体、气泡、裂隙、解理以及单体和集合体形态的影响。例如无色透明矿物,其中含有众多细小气泡就会变成乳白色;又如方解石颗粒是透明的,但其集合体就会变成不完全透明。,e.硬度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程度。根据硬度高的矿物可以刻划硬度低的矿物的道理,德国摩氏(F.Mohs)选择了10种矿物作为标准,将硬度分为10级,这10种矿物称为“摩氏硬度计” 。摩氏硬

14、度计只代表矿物硬度的相对顺序,而不是绝对硬度的等级,如果根据力学数据,滑石硬度为石英的1/3500,而金刚石硬度为石英的1150倍。尽管如此,利用摩氏硬度计测定矿物的硬度还是很方便的。例如将欲测定的矿物与硬度计中某矿物(假定是方解石)相刻划,若彼此无损伤,则硬度相等,即可定为3;若此矿物能刻划方解石,但不能刻划萤石,相反却为萤石所刻划,则其硬度当在34之间,因此可定为3.5。,f.解理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沿着一定方向分裂的面叫做解理面。解理是由晶体内部格架构造所决定的。 不同的矿物,解理程度也常不一样。在同一种矿物上,不同方向的解理也常表现出不同

15、的程度。根据劈开的难易和肉眼所能观察的程度,解理可分为下列等级: 最完全解理。矿物晶体极易裂成薄片,解理面较大而平整光滑,如云母、石膏等。完全解理。矿物极易裂成平滑小块或薄板,解理面相当光滑,如方解石、石盐等。 中等解理。解理面往往不能一劈到底,不很光滑,且不连续,常呈现小阶梯状,如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等。 不完全解理。解理程度很差,在大块矿物上很难看到解理,只在细小碎块上才可看到不清晰的解理面,如磷灰石等。 极不完全解理(无解理)。如石英、磁铁矿等。,g.断口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的断开面叫做断口。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为消长的,即一般说来,解理程度越高的矿

16、物不易出现断口,解理程度越低的矿物才容易形成断口。根据断口的形状,可以分为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平坦状断口等。其中最常见的为在石英、火山玻璃上出现的具同心圆纹的贝壳状断口。一些自然金属矿物常出现尖锐的锯齿状断口。,h.脆性和延展性 矿物受力极易破碎,不能弯曲,称为脆性。这类矿物用刀尖刻划即可产生粉末。大部分矿物具有脆性,如方解石。矿物受力发生塑性变形,如锤成薄片、拉成细丝,这种性质称为延展性。这类矿物用小刀刻划不产生粉末,而是留下光亮的刻痕。如金、自然铜等。 i.弹性和挠性 矿物受力变形、作用力失去后又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如云母,屈而能伸,是弹性最强的矿物。矿物受力变形、作

17、用力失去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挠性。如绿泥石,屈而不伸,是挠性明显的矿物。,j.相对密度(比重) 矿物质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质量比,称为矿物的相对密度,又叫比重。矿物的化学成分中若含有原子量大的元素或者矿物的内部构造中原子或离子堆积比较紧密,则比重较大;反之则比重较小。大多数矿物比重介于2.54之间;一些重金属矿物常在58之间;极少数矿物(如铂族矿物)可达23。k.磁性 少数矿物(如磁铁矿、钛磁铁矿等)具有被磁铁吸引或本身能吸引铁屑的性质。一般用马蹄形磁铁或带磁性的小刀来测验矿物的磁性。m.电性 有些矿物受热生电,称热电性,如电气石;有些矿物受摩擦生电,如琥珀;有的矿物在压力和张力的交互作用

18、下产生电荷效应,称为压电效应,如压电石英。压电石英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方面。,n.发光性 有些矿物在外来能量的激发下发生可见光,若在外界作用消失后停止发光,称为荧光。如萤石加热后产生蓝色荧光;白钨矿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天蓝色荧光;金刚石在X射线照射下也发出天蓝色荧光。有些矿物在外界作用消失后还能继续发光,称为磷光,如磷灰石。利用发光性可以探查某些特殊矿物(如白钨矿)。o.其他性质 有些矿物具易燃性,如琥珀;有些易溶于水的矿物具有咸、苦、涩等味道;有些矿物具有滑腻感;有些矿物如受热或燃烧后产生特殊的气味。总之,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并通过反复实践,抓住矿物的主要特征,就可逐渐达到掌握肉眼鉴定重

19、要矿物的目的。肉眼鉴定矿物是进一步鉴定的基础,也是野外工作时所必须掌握的。,(4) 常见矿物的基本特性 石英(SiO2)。, 正长石(KAlSi3O8或K2OAl2O36SiO2)又名钾长石。, 斜长石(NaAlSi3O8CaAl2Si2O8或Na2OAl2O36SiO2CaOAl2O32SiO2)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组成的类质同像混合物。, 云母a.白云母(KAl2AlSi3O10OH2)为无色及白、浅灰绿等色。呈细小鳞片状、具丝绢光泽的异种称为绢云母。b.金云母(KMg3AlSi3O10OH2)为金黄褐色,常具半金属光泽。多见于火成岩与石灰岩的接触带。c.黑云母(K(Mg,Fe)3AlSi

20、3O10OH2)为黑褐至黑色,较白云母易风化分解。, 普通角闪石(Ca2Na(Mg,Fe)4(Al,Fe)(Si,Al)4O112OH2), 普通辉石((Ca,Na)(Mg,Fe,Al)(Si,Al)2O6), 橄榄石((Mg,Fe)2SiO4),3.1.5火成岩的矿物组分 火成岩的化学成分实际上和岩浆大体一致,其中以O、Si、Al、Fe、Ca、Na、K、Mg、Ti等元素的含量最多,占组成火成岩元素总量的99以上。若以氧化物计,则以SiO2、Al2O3、FeO、Fe2O3、CaO、Na2O、K2O、MgO、H2O、TiO2等为主,同样也占总量的99以上。 在地壳物理化学条件下,充分组合,可以形

21、成丰富的化合物。目前已知的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组成岩浆和凝结后的岩石的基本单位大约有3000种,但最常见的只有五六十种,至于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只不过二三十种。它们占总量的99。常见到的最多是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鲍温反应系列,3.1.6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在地表或地下不同深度冷凝时,因温度、压力等条件不同,即使是同样成分的岩浆所形成的岩石,也具有不同的岩石形貌特征。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分析概念: 什么是结构? 什么是构造?,火成岩的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等)

22、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结构反映的是从微观到宏观的现象,它更多的属于静态的内在的层面。典型提问:试分析花岗岩和混凝土的结构,有何区别和相似之处?并把花岗岩一粒一粒抠下来,思考这个现象。, 结晶程度 结晶程度 指岩石中矿物是否全部结晶或部分结晶。据此可以分为:a.全晶质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全部结晶,如花岗岩。b.半晶质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部分结晶,部分为玻璃质,如流纹岩。c.玻璃质(非晶质)结构。组成岩石的成分全未结晶,即全部为玻璃质,如黑曜岩。, 晶粒大小按照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可以分为:a.显晶质结构。用肉眼或放大镜即可看出晶体颗粒。又分为:粗粒结构晶粒直径大于5m

23、m;中粒结构晶粒直径15mm;细粒结构晶粒直径0.11mm。b.隐晶质结构。晶粒小于0.1mm,岩石呈致密状,矿物颗粒用显微镜才能辨别。 为绿色或浅绿色的隐晶质岩石., 晶粒相对大小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可以分为:a.等粒结构,又称粒状结构。是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的粒径大致相等的结构,常见于深成岩中。b.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相差悬殊,较大的颗粒称为斑晶,斑晶与斑晶之间的物质称为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一般是斑晶结晶较早,晶形较好,而基质部分结晶较晚,多是熔浆喷出地表或上升至浅处迅速冷凝而成。斑状结构常为喷出岩或一些浅成岩所具有。c.似斑状结构。类似斑状结构,但斑晶更为粗大(可超过1cm

24、),而基质则多为中、粗粒显晶质结构。斑晶可能是与基质在相同或近似条件下,因某种成分过剩而形成的;也可能是在较晚时间经交代作用而形成的。似斑状结构常为某些深成岩所具有,如似斑状花岗岩。, 晶粒形状按岩石中矿物晶体形状发育程度,可以分为:a.自形晶。晶体发育成应有的形状。b.半自形晶。晶体只发育成应有晶形的一部分。c.他形晶。晶体不能发育成应有的形状,而是取决于相邻晶体所遗留的空间形状,因此常是不规则的。,(2) 火成岩的构造所谓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它更多显现的是由于外力、其他作用力的存在,使得岩石表现出一种整体形态的变化。因此可以

25、判断岩石形成时外界作用(或其他作用)情况。 块状构造 流纹构造 流动构造 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3.1.7火成岩的分类,3.1.8几种主要的火成岩,3.2沉积现象与沉积岩火成岩是从地壳底层的岩浆向地表活动而形成的系列岩石,庞大的基础更多地埋藏在地下,火山喷发只是地表的星星点点,虽然一些深处的岩浆岩通过地壳运动上升到地表,或由于剥蚀而出露,这些占地表比例都不是很大。还有更多的沉积岩出现在地表,完全不同于火成岩。我们见过沙漠,见过田野,见过坡积物,见过河滩,海滨,都有自己的独特形态,或匍匐或延展铺开在地表。通过勘探,有的松散层相当深,但是一旦继续向深处勘探,坚硬的岩石会出现,它们与上覆的沉积物具有很

26、多的共性,例如外观形象很像,物质组成、组分比例、层次规律接近。通过地球概论可知,上层地壳的表层部分常分布有010km厚的沉积岩层,平均密度为2.62.7g/cm3。这一层物质组成极为多样,构造形态和地貌形态也非常复杂。按质量计,沉积岩只占地壳的5,但因沉积岩覆盖于地壳表层,所以分布十分广泛。在大陆部分有75的面积为沉积岩,在大洋底则几乎全部被新老沉积层所覆盖。,3.2.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1) 风化与剥蚀作用(2) 搬运作用(3) 沉积作用(4)成岩作用 压固作用。 脱水作用。 胶结作用。 重结晶作用。,科罗拉多大峡谷出露的沉积岩地层,3.2.2常见矿物的基本特性 赤铁矿(Fe2O3) 褐铁矿

27、(FeO(OH)nH2O) 铝土矿(Al2O3nH2O,一般式,但它不是一种单独矿物) 高岭石(Al4Si4O10OH8或Al2O32SiO22H2O) 方解石(CaCO3) 白云石(CaMgCO32) 孔雀石(Cu2CO3OH2或CuCO3Cu(OH)2)和蓝铜矿(Cu3CO32OH2或2CuCO3Cu(OH)2)是两种经常共生的铜矿 石膏(CaSO42H2O) 石盐(NaCl)和钾石盐(KCl),3.2.3沉积岩的特征 (1) 沉积岩的成分 化学成分。 矿物成分。,(2) 沉积岩的颜色 沉积岩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例如由石英颗粒组成的石英砂岩,往往显示白色、灰白色;由正长石颗粒组成的长石砂岩

28、,往往显示肉红、黄白等色。例如岩石中含有少量的Fe2O3,就会呈现红色;含有少量的FeO,就会呈现绿色;高价铁与低价铁的比例不同,又会呈现紫红、棕红、绿灰、黑色等。岩石中若含有微量MnO2,便会呈现黑褐色;含有一些有机碳质,常常呈现灰、黑色。这些微量成分有时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例如在氧化条件下可以形成Fe2O3,在还原环境下可以形成FeO,或者有机碳等。有时岩石的颜色是在成岩后经受风化作用所产生的次生色,例如岩石中含有黄铁矿,在风化过程中可以变成褐铁矿,从而把岩石染成黄褐色。次生色的特点是颜色深浅不均,分布不均,或者呈斑点状。 详细描绘沉积岩的颜色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因为颜色是沉积岩命名的根

29、据之一,如黑色页岩、红色砂岩等;沉积岩的颜色也可以提供找矿线索,如黑色碳质页岩可以提供找煤线索;沉积岩的颜色还往往反映岩石成分和沉积时的古地理环境。,(3) 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它又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这些结构是把沉积岩划分为碎屑岩类、黏土岩类、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类的重要依据。(4) 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岩形成后的各种作用影响下,使其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称为沉积岩的构造。 层理构造 层面构造 结核 生物遗迹构造,3.2.4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3.3变质岩 无论什么岩石,当其

30、所处的环境跟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不同于风化作用,变质作用是在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的,而风化作用是在一般温度、压力等条件下或者说是在风化带进行的。变质作用也不同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是在温度升高过程中但一般是在固态下进行的,而岩浆作用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进行的。当然,有时各作用间也并无严格的界限。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变质岩的特点,一方面受原岩的控制,而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另一方面由于变质作用

31、的类型和程度不同,而在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3.3.1变质作用3.3.2常见矿物的基本特性(1) 绿帘石(Ca2(Al,Fe)3Si2O7SiO4OOH) (2) 绿泥石 (Mg,Fe)5AlAlSi3O10OH8(3)蛇纹石和石棉(Mg6Si4O10OH8) (4) 滑石(Mg3Si4O10OH2) (5) 石榴子石(A3B2SiO43) (6) 红柱石(Al2SiO4O或Al2O3SiO2) 3.3.3变质岩的特征 (1)变质岩的矿物大部分变质岩都是重结晶的岩石,所以一般都能辨认其矿物成分。其中一部分矿物是在其他岩石中也存在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磁铁矿

32、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等,这些矿物是从变质前的岩石中保留下来的稳定矿物;或是在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矿物,如石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红柱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硅灰石、蛇纹石、石墨等,这些矿物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稳定矿物,可以作为鉴别变质岩的标志矿物。,(2) 变质岩的结构 变晶结构 碎裂结构 变余结构(3) 变质岩的构造 片理构造a.片麻构造 b.片状构造 c.千枚构造 d.板状构造 e.条带状构 块状构造 变余构造,3.4岩石的转化三大类岩石都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但是它们在成因上又是紧密联系的。追溯到遥远的年代,那时候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地壳中首先出现的岩石是由岩浆凝固而成的。但

33、是,自从地壳上出现了大气圈和水圈以来,各种外力因素开始对地表岩石一方面进行破坏,另一方面又进行建造,出现了沉积岩。然而,任何岩石都不能回避自然界的改造,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又出现了变质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随着时代的演进,在频繁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中,老的岩石不断在转化,新的岩石不断在产生,这也就是地壳岩石新陈代谢的过程。所以,任何岩石既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所形成的一定的岩石,都只代表地壳历史的一定阶段。任何岩石都忠实地记录了它本身有关的那一阶段的地壳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