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教程课件_情景11典型地质灾害.ppt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120011 上传时间:2019-12-0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教程课件_情景11典型地质灾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教程课件_情景11典型地质灾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教程课件_情景11典型地质灾害.ppt(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情景11典型地质灾害【学习目标】1. 了解灾害性地质现象发生的基本条件、活动规律;2. 认识地质灾害对道路工程的危害程度;3. 掌握常见典型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和治理方法。【能力要求】1. 能够结合当地主要地质灾害分析对工程的影响。2. 能够进行常见地质灾害的普查、灾害治理工作。,【案例导入】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狂泻而下,由北向南冲击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毁,白龙江壅塞。造成该县境内三分之二惨遭水淹,300余户村庄被掩埋,周边多处路段交通阻断的严重后果。截至21日,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

2、受伤人数2062人。 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甘南舟曲县向来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滔滔白龙江横穿全县,宛如飘逸的哈达,穿林海,越深谷,增色不少。舟曲山上多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很少发生泥石流。近50年以来,由于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开发,植被破坏严重,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又遇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较严重的泥石流发生。 舟曲是“5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近年来该地区遭遇严重干旱,岩体收缩,裂缝暴露,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灾害。,必要的理论知识:地质

3、灾害都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如何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如何选择经济合理的工程防治措施,防患未然,就需要进行科学调查研究,掌握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发育的规律,提出整治办法,付诸工程措施,确保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创和谐社会、美好明天。11.1地质灾害概述11.1.1地质灾害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危害。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

4、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地质作用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相遭遇的结果。没有致灾的作用,灾害无法发生;而若作用遇不到有价值的受灾对象,不造成损失,也不能称为灾害。致灾作用是主导因素,受灾对象是被动客体。11.1.2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的类型常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而灾害的大小则以受灾对象的损失大小(规模、价值)加以评估。,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1) 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 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

5、) 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 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5) 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 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7) 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8) 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9) 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砂土液化、淤泥触变化、淤泥触变等;(10) 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 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

6、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 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致灾地质作用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据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动力成因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常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防止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已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观12大类的地质灾害,几乎都与路桥建设息息相关,因而人们必须高度重视各种地质灾害问题。,11.2地震11.2.1地震

7、基本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叫做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 km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 km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 km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一般

8、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 km。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 km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 km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 km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

9、,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1) 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的,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标准。

10、震级(M)是据震中100km处的标准地震仪(周期0.8s,衰减常数约等于1,放大倍率2800倍)所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值的对数来表示的。地震震级分为九级,小于里氏2.5级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2.55.0级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大于里氏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4.5级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1日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达里氏9.5级。(2) 地震类型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

11、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如

12、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3) 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炸后

13、,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烈度接其破坏程度分为12级。, 基本烈度基本烈度为未来50年,一般场地条件下,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以地震烈度为指标,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区划图可标志烈度便被称之为“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的基本烈度也是一般建设工程(即建筑物抗震分类标准中的两类建筑)的设防烈度,也可以叫做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工程抗震设防地震的基本烈度不等于抗震设计烈度,而是抗震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基本数据。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工程场区具体

14、的场地条件、工程的重要性类别,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的有关规定选择相应的设计参数。 设计烈度设计烈度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安全和经济需要加以调整的基本烈度。一般建筑物可采用基本烈度为设计烈度。如遇场地条件不良或建筑物比较重要(如水库大坝、原子能发电站),可以将场地基本烈度适当地提高作为设计烈度,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抗震设防烈度指的是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的关键参数是: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

15、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而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对应关系见表。 场地烈度场地烈度指建设地点在工程有效使用期间内,可能遭遇的最高地震烈度。是在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了小区域地震烈度异常的影响后确定的。工程场地条件对建筑破坏程度的影响很复杂,特别是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破坏。场地烈度比基本烈度更符合工程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可作为抗震设防的具体依据。11.2.2地震对道路的危害及应对措施11.2.2.1平原地区的路基震害及防震原则(1) 主要震害平原地区路基以路堤为主,易于发生震害的路堤是软土地基上的路堤、桥头路堤、高路堤与砂土路堤。常见震害类型有以下几种: 纵向开裂是最常见的路堤震

16、害,多发生于路肩与行车道之间,新老路基之间,在软弱地基上的路堤纵向开裂可达到很大规模。 边坡滑动一般是由于路堤主体与边坡部分的碾压质量差别较大,震前坡脚又受水浸,地震时土的抗剪强度急剧降低而形成边坡滑动。, 路堤塌陷这种震害多见于用低塑性粉土、砂土填筑的路堤。由于压实不够又受水浸,在地震的振动作用下,土的抗剪强度急剧降低或消失,形成路堤塌陷,完全失去原来的形状。 路堤下沉在宽阔的软弱地基上,地震时由于软弱黏性土地基的触变或饱和粉细砂地基的液化,路堤下沉,两侧田野地面发生隆起。由于面波造成地面波浪起伏,使路基随之起伏,并在鼓起地段的地面上产生众多的横向张裂缝。 桥头路堤的震害连接桥梁等坚固构造物

17、的路堤震害最普遍。一般均较邻近路段严重。形式有下沉、开裂、坍塌等。 地裂缝造成的震害由地裂缝造成的路基错断、沉陷、开裂往往贯穿整个路堤,裂缝带常有大量的喷砂冒水出现。(2) 防震原则 尽量避免在地势低洼地带修筑路基,尽量避免沿河岸(水渠)修筑路基,不得已时也应尽量远离河岸。要注意鉴别地基中可液化砂土、易触变黏土的埋藏范围与厚度,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加强路基排水,避免路侧积水,严格控制路基压实,特别是高路堤的分层压实,尽量使路肩与行车道部分具有相同的密实度。 注意新老路基的结合。老路加宽时,应在老路基边坡上开挖台阶,并注意对新填土的压实。 尽量采用黏性土做填筑路堤的材料,避免使用低塑性的粉土

18、或砂土。 加强桥头路堤的防护工程。,11.2.2.2山岭地区的路基震害及防震原则(1) 主要震害山岭地区地形复杂,路基断面形式很多,防护和支挡工程也多,以路堑(半填半挖和挡土墙)为例介绍其主要震害。 岩质边坡主要震害类型是崩塌,松散堆积层边坡则多崩塌性滑坡。崩塌常常发生在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的高边坡路段,崩塌性滑坡则多与构造软弱面等有关。 半填半挖路基的上塌与下陷。上塌是指挖方边坡的滑坡与崩塌,其情况与路堑边坡类似。下陷是指填方部分的开裂与沉陷。此种震害比较普遍而且严重。由于填方与挖方路基的密实度不一致,地基软硬不一致,故地震时易沿填挖交界面出现裂缝和坍滑。 挡土墙等抵抗土压力的建筑物,在地震时

19、由于地基承载力降低,土压力增大,所遭受的震害比较多,尤其是软土地基上的挡土墙(特别高的挡土墙)、干砌片石挡土墙等遭受震害的实例较多。对于目前公路上大量使用的各种石砌挡土墙,主要的震害类型有砌缝开裂、墙体变形与墙体倾倒。(2) 防震原则 沿河路线应尽量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的地段,在可能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形成堰塞湖时,应估计其可能淹没的范围和溃决的影响范围,确定合理的路线方案和标高。 严格控制挖方边坡高度,尽量减少对山体自然平衡条件的破坏和自然植被的破坏。 根据地震烈度,适当放缓边坡坡度,在岩体严重松散地段和易崩塌、易滑坡的地段应采取防护措施。,11.3泥石流11.3.1泥石流概

20、况(1) 基本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是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2) 泥石流的类型 按其物质成分分类a.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b.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黏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c.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水石流。 按其物质状态分类:a.黏性泥石流:含大量黏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黏性大,固体物质占40%

21、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b.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黏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11.3.2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

22、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此外,人为诱发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1) 地形、地貌条件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覆盖率低,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河谷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下泻。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2)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

23、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3) 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4) 人为诱发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展。当人类活动违反自

24、然规律时,破坏了天然地质环境,必然引起大自然的反应性报复。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他建筑活动时,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 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 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11.3.3泥石流发生时间规律(1) 季节性我国泥石流

25、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影响。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2) 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响,而暴雨、洪水、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一致。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阶段。11.3.4泥石流分布特点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1) 主要集中分布

26、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2) 集中分布在一些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3) 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4) 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地。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5)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

27、和水文气象条件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则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强度显然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11.3.5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常常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迅速,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11.3.6减轻或避防泥石流危害的工程措施(1)跨越工程。修建桥梁、涵洞,道路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2

28、) 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洞或渡槽,道路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3) 防护工程。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他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4) 排导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导流堤,急流槽,丁坝与顺坝平面布置图,丁顺坝,(5) 拦挡工程。指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

29、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拦渣坝、停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实际中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单一措施更为有效。,【典型案例】 母猪笼沟泥石流 母猪笼沟位于大渡河地质灾害监测重点区-康定县炉桥镇南无寺村,折多河左岸,地理位置为E:1015728、N:300232.3,流域面积为0.5km2。母猪笼泥石流在1995年7月15日发生了较大规模泥石流,之后每年均有不同的活动迹象。由于沟内崩滑严重,结构松散,给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对沟口烈士陵园、寺庙、机关、村庄近于千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威胁,同时,存在中断318线公路交通的危险。 母猪笼沟位于折

30、多山北侧,在区域上位于川西高原山地与东部盆地西缘山地接触带的大雪山中段(折多山)。受折多河深切,地表破碎,谷坡陡峭。以山高、坡陡、谷深为其折东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受受构造和岩性的制约,地壳的强烈上升形成了深切的沟道,中下游呈“V”型,上游呈“U”型。河谷中滑坡、崩塌地貌分布较普遍。 据区域资料工程地质测绘,母猪笼沟流域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物(Q4edl)及冲洪与泥石流堆积物(Q4apl+df) 碎块石土、第三系冲洪积物(Q3al+pl)碎块石土、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T3z)灰色厚块状变质细粒钙质石英砂岩夹少量深灰色板岩、震旦系水晶组(Z2s)灰色厚块状变质细粒钙质石英砂岩夹少量深灰色

31、板岩。综上所述,母猪笼沟泥石流是一条中易发中小型泥石流,监测预警方法为雨量、地声。,母猪笼沟泥石流2012-06-24至2012-07-08雨量监测数据,11.4滑坡11.4.1滑坡概况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个滑动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滑坡对工

32、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11.4.2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1) 滑坡的形态特征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的滑动部分;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滑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它基本上未变形,保持了原有的岩体结构;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滑坡台阶,由于各段滑体运动速度的差异而在滑体上部形

33、成的滑坡错台;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状伸入沟谷或河流,甚至越过河对岸;滑坡边界,指滑坡体与其周围稳定岩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决定了滑坡的范围;封闭洼地,滑体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相邻滑体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主滑线,又称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体的运动方向;滑坡裂隙,分为四类: 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拉张裂隙; 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隙; 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的扇状裂隙; 分布在滑坡体下部的鼓张裂隙。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2) 滑坡的分类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

34、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地进行治理。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按滑坡体的岩性、滑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滑体厚度等进行分类。按滑坡发展形成历史,则可以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代活滑坡等类型;按滑坡的发展阶段,将滑坡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则可分为推动式、平移式和牵引式滑坡。对于一个滑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实践中,应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根据突出因素对滑坡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就是看对认识、防治和处理此滑坡是否有帮助。11.4.3滑坡的

35、形成条件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触发作用。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 内因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有关。不同的岩土,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坚硬致密的硬质岩石,它

36、们的抗剪强度较大,抗风化的能力也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往往不容易发生滑坡。反之,如页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则恰好相反,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就比较容易发生滑坡。,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否则反之。边坡的断面尺寸对边坡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关系,边坡越陡,其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发生滑动。如果坡高和边坡的水平长度都相同,但一个是放坡到顶,而另一个却是在边坡中部设置一个平台,

37、由于平台对边坡的反压作用,就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动,其前沿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否则滑坡就无法向前滑动。山区河流的冲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临空面,而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之,当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有利于边坡的发育,并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引起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发生变化时,就能发生滑坡。(2) 外因滑坡发育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采矿等。以前两者为主。调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农田灌溉的渗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不管来源怎样,一旦水进

38、入斜坡岩土体内,它将增加岩土的重度并产生软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冲刷或侵蚀坡脚,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土层起润滑作用,当地下水在不透水层顶面上汇集成层时,它还对上覆地层产生浮力作用等。总之,水的作用将会改变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状态、结构和构造等。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来接近于稳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剧活动,形成“大雨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这也说明了雨水和滑坡的关系。,山区建设中还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坡脚或不适当的在边坡上填放弃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坡。此外,振动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地震时往往伴有大滑坡发生,爆破有时

39、也会引发滑坡。11.4.4滑坡的野外调查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1) 已稳定的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2) 不稳定的滑坡体常具有下列迹象: 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 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

40、,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宝鸡金台观老滑坡(黄土条带明显倾斜),宝鸡卧龙寺滑坡(滑坡鼓丘部位,可见拉张裂隙。),11.4.5滑坡防治措施通过以上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及滑坡形成条件的介绍,不难得出治理滑坡的相关工程措施。然而,一个滑坡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做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计算后,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总的来说,治理滑坡应该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

41、,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着手:(1)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坡体其主要措施有: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采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截水沟,坡面排水沟,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浆砌片石,(2) 排除地下水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 水平钻孔疏干; 垂直孔排水; 竖井抽水; 隧洞疏干(排潜隧道); 排水盲沟。【相关链接】排水盲管又称排水盲沟,主要以合成纤维、塑料以及合成橡胶等为原料,经不同的工艺方法制成各种类型、多功能的土工产品。其材质

42、憎水、阻力小,具有极高的表面渗水能力和内部通水能力;并具有极好的抗压能力及适应形变的能力;具有极佳的化学惰性,在岩土工程使用中能保持长久的寿命;重量轻,易裁剪,施工安装方便。 应用领域主要作用是集排土中渗水,用以减 小地下水压力,排除多余水份,保护土体和 建筑物不会因产生渗透变形而破坏。广泛应 用于土木、交通、水利、工民建矿工、环境 保护等建设项目的地下集排水工程。,(3)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运用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4) 提高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 削坡减载削坡减载是指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

43、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一定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边坡人工加固a.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b.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c.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d.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SNS边坡柔性防护,抗滑桩施工进行时,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综合治理方案比较示意图,11.5崩塌11.5.1崩塌概况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44、多发生在大于60的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崩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带,山崩限于高山峡谷区内。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崩塌体的运动方式为倾倒、崩落。崩塌体碎块在运动过程中滚动或跳跃,最后在坡脚处形成堆积地貌崩塌倒石堆。崩塌倒石堆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由于崩塌所产生的气浪作用,使细小颗粒的运动距离更远一些,因而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分选性。,广西凤山县凤城镇巴炼山突发山体崩塌,11.5.2崩塌的类型(1) 根据物质组成划分 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

45、的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浸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表层风化物崩塌:在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 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由于结构松散,形成崩塌。 基岩崩塌:在基岩山坡面上,常沿节理面、地层面或断层面等发生崩塌。(2) 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和速度划分 散落型崩塌:在节理或断层发育的陡坡、软硬岩层相间的陡坡、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陡坡,常形成散落型崩塌。 滑动型崩塌:沿某一滑动面发生崩塌,有时崩塌体保持了整体形态,和滑坡很相似,但垂直移动距离往往大于水平移动距离。 流动型崩塌:松散岩屑、砂

46、、黏土,受水浸湿后产生流动崩塌。这种类型的崩塌和泥石流很相似,称为崩塌型泥石流。11.5.3崩塌的形成条件崩塌的形成需要具备下列条件:(1) 内在条件 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不同类型的岩土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中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 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母体(山体)的边界条件。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

47、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地形地貌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通称为地质条件,它们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2) 外界诱发因素 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地震烈度大于6度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融雪、降雨融雪、降雨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的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地表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边脚,也能诱发崩塌。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 其他因素如冻胀、昼夜温度变化等,也会诱发崩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